收藏 分享(赏)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5201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1页
2013届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1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针对训练1:(2009年广东单科)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解析】B。陕甘宁边区是1937年建立的,故A、C错。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依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及1984年的民族区

2、域自治法,故D错。从材料可以得知,早在陕甘宁边区时期,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部分地区就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说明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故选B。备选题(2011年江苏百校样本分析)“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宪法或宪 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 或评价 共同纲领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 革 开 放,加 强 民 主 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

3、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新中国成立后 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三大战役胜利 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解析】A。本题用排除法。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9月,新中国还未成立,故B错。规定新民主主义国家性质的是共同纲领,故D错。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2011年才宣告形成。2011年3月1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吴邦国委员长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法律体系已经形成。针对训练2:(2011年常德质检)2010年的“两会”期间,选举法的修改受到热议。1995年,农民从拥有“1/8投票权”发展到拥有“1/4投票权”,如今则将进入与城市居民“同票同权”的新时代。新时期,表明中国农村基层民主获得突破性发展的是()A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解析】B。“新时期”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故C错。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管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与题目无关,故D错。根据改

5、革开放的实际需要,1982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了修订,其主要任务不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故A不准确。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标志着农村基层民主的突破性发展,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故选B。备选题(2011年滨州二模)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的是()1953年 1979年 1995年 2009年 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 81 81 41 11 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 13.26%1

6、8.96%29.04%46.6%A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 B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 C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逐步的普及【解析】D。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A、B、C项的信息,但图表数据无法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是否普及,故选D。针对训练3:1950年4月13日,周恩来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说:“我党中央从来没有直接向中央人民政府下过命令。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法律命令都是党的创意,许多重要的文告都是先由党拟定初稿(不经过党的准备、考虑,是没有的),然后经过政协全国委员会或政务院讨论通过。”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国家政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处理党政关系问题上比较

7、慎重 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出现以党代政的现象 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A B C D【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由材料中中央政府法令由党创意及“经过政协讨论通过”等信息可知,党领导国家政权,但党在处理党政关系时比较慎重。备选题(2011年天津一模)1954 年12 月,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由此可以看出1954年以后()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的职

8、能 D政协是全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解析】C。从1949年9月至1954年9月,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后,全国政协的主要职能是为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参政议政提供舞台,立法职能被全国人大取代。故选C。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于1949年9月,故A错;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而非联合执政,故B错;全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D错。针对训练4:(2011年赣州十一县高三期中联考)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 伯利克里虽然出身贵族,但也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

9、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它不仅解决一般政策问题,而且为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活动作出详细决定。伯利克里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示意图: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度的表现。(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英美两国政体中国家元首的地位、政府首脑与议会的关系两方面有何区别。(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是什么?你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欧美代议制有什么本质区别?(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参考答案:(1)表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贫民也可担任公职;民众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所有公民都可担任陪审法官。(2)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只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首相是政府首脑,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而且具有最高行政权,不对国会负责,但受国会制约。(3)原则:民主集中制。区别:经济基础和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人大制度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由全国人民行使权力;欧美代议制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由资

11、产阶级行使权力,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4)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备选题(2011年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James Madison(1)结合所学,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对政府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2)以下图片是历史的见

12、证。参照示例,在图2和图3中任选一幅,配写解说词。示例:图1: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团结了社会各阶层,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3)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们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

13、议8年之久 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4)依据材料,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参考答案:(1)确立联邦制原则,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保留各州一定自主权;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2)图2:抗战胜利后,毛泽东等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签订了有利于和平、民主、团结的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图3:解放战争胜利

14、之际,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筹建新中国的问题,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变为无记名投票;代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比例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轨迹:形式日趋完善;以法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言之有理即可)1.(2011年浙江文综)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

15、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解析】D。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空间限定“北平”这说明会议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因为1949政协会议决定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由此排除A项。1949年政协会议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开始筹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排除B项;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外,还有其他社会各阶层,普通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代表具有广泛性。排除C项,故选择D项。2.(2010年江苏单科)1949年,中央

16、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解析】B。“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说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故正确答案为B。3.(2010年北京文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

17、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解析】A。此题考查的是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4.(2011年东莞模拟)“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最早提出此方针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社会主义制度

18、在中国基本确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遭到严重破坏 A B C D【解析】C。从材料中可看出这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时间是195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已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停止,故不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遭到严重破坏是在1966年“文革”发动之后,故不对,所以选择C。5.(2011年阳江质检)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

19、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 A B C D【解析】A。从题干“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说明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于“小聚居、大杂居”的历史因素决定的,因此,正确选项为A;根据民族区域自

20、治制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的对象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错误;项错在“实行区域自治政策”。6.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主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开放后,我国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的措施包括()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 B C D【解析】C。从题干“改革开放后”可知限定的时间,从而排除新中国成立前夕通过的共同纲领,“一国两制”是解决祖国统一大

21、业的基本方针,不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范畴,应排除。从而正确答案为C。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

22、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摘 自 钱 乘 旦、刘 金 源 主 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中国人民在50年中实现了人权发展的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尽管在维护和促进人权的过程中遇到过曲折,但是,一个不容争辩的基本事实是: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一个积弱积贫、备受屈辱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12.5亿中国人民主宰了自己的命运,过上了丰衣足食、文明健康的美好生活,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民主自由。中国人权发展50年白皮书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

23、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些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说明新中国在维护和促进人权过程中的曲折与发展。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参考答案】(1)举例: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有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家老子,天道自然,有助于人与自然及内心的和谐等。(2)问题: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社会矛盾激化。措施:建立社

24、会保障体系,实行福利国家政策。(3)曲折:“文化大革命”践踏人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三大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恢复并完善人大、政协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认识:继承与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解题方法指导】最后一问要求回答“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这类“认识”型设问在高考中时有出现,通常放在一道大题的最后一问,分值一般不超过4分。“认识”型设问看起来似乎非常开放,但其实要遵循很强的法则。首先,这类问题的求答项一般不脱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并且主要侧重其中一个方面。其次,一定要紧紧围绕题目主题(即题目的中心问题,如本题的主题即是“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一定要从“和谐”入手),并结合材料和前面几问提供的信息。再次,作答的时候一般要对材料进行概括提炼,最后一句对主题进行升华。如果涉及对问题的评价,一般只给出观点即可,不需要具体史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