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49924 上传时间:2024-06-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8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27页
第27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28页
第28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29页
第29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30页
第30页 / 共31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试题.docx_第31页
第31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探考情 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2)宗法制2019课标,24,4分以史学研究为背景材料考查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历史解释2019课标,24,4分“孝悌”“礼乐”观念产生的根源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19课标,24,4分秦国兴修水利工程的制度因素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018课标,24,4分商汤因仁德之心获得诸侯拥护史料实证2017课标,24,4分以西周分封诸侯为背景材料,考查分封制的影响家国情怀2016课标,24,4分青铜器铭文内容折射出的西周风尚家国情怀先秦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铁犁牛耕;小

2、农经济;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出现(2)青铜器;铁器出现(3)商人出现;城市和商业;重农抑商政策2018课标,24,4分墓葬考古发现折射出的社会发展程度史料实证2017课标,24,4分图文结合考查春秋时期的商业发展时空观念家国情怀2015课标,24,4分用原始史料考查战国时期农业收益增加的影响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百家争鸣”及先秦时期的科技文艺(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2)石氏星表;夏小正(3)甲骨文;金文;帛画(4)诗经;屈原离骚2018课标,24,4分以墨子一书中记载的科技成就为背景材料,考查科技与社会生产的关系家国情怀史料实证2017课标,24,4分图文结合考查汉

3、字演变的原因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015课标,24,4分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折射出的诉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分析解读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奠基时期,课标全国卷关于此时期的命题一直不吝笔墨,尤其是对核心素养的考查态势日趋明显,如运用唯物史观解读秦国能够兴修重大工程的原因等。试题强调能力立意,呼应现实热点问题,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这一趋势在高考中将会延续。复习本单元要重视文本阅读,加强对宗法分封制、小农经济、百家争鸣、先秦时期科技发展和文学、艺术成就的认识,深刻理解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真题探秘】破考点 练考向【单元概览】一、时空定位二、阶段特征先秦时期,即从远古

4、时代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政治方面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其中以分封制、宗法制最为重要,其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巩固王权为目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散经济方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延绵于整个封建社会时期;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土地制度经历了由井田制到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农业的发展既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又制约着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百家争鸣”

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变化带来了思想界的空前活跃,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纷纷登场,提出各种各样的治国方案;与之相适应,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发展。这些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考点集训】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6江苏单科,1,3分)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答案D2.西周初年,受封的诸侯大多面临着艰难的建国过程,他们既要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又要“移风易俗”,重建社会秩序。这表明分封制()A.促进了诸侯争霸形成B.扩大了王畿的统治区域C.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D.增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答案C3

6、.西周以前,贵族社会流行一夫多妻婚姻;西周时期,一夫多妻制被一夫一妻多妾制取代。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是()A.强化周天子的权威B.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C.降低了女性的地位D.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地位答案B4.有史学家认为,西周社会与商代一样,仍是由贵族、平民、奴隶三大阶级构成的。与商代不同的是,西周贵族内部有更细的等级划分,等级的色彩尤其明显。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A.分封制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B.宗法制进一步细化了西周贵族等级C.世袭制造成了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神化了西周王权答案B5.从迁移的路线来看,西周时姬姓与姜姓封国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或更南的地方,为周王室建

7、立新的藩屏。由此可知,分封()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B.强化了中央集权的统治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D.推动了西周政权的建立答案C6.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A.周代分封古代帝王的后代维护统治B.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C.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D.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答案B考点二先秦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下图是西周时期的盛食器倗生簋及其铭文,铭文大意是:倗生用4匹好马与格伯交换土地30田,双方剖木为凭

8、,并实地勘定田界,具结交换事宜。这反映了当时()A.用以交换的货币尚未出现B.土地制度受到一定冲击C.政府对商业管控较为松弛D.贵族兼并土地现象频繁答案B2.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A.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B.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C.中原地区的战乱影响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D.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答案D3.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

9、制盐业和冶铁业,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形成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答案B4.春秋战国时期,商业主要是以迎合统治者的奢侈消费为急为先,城市手工业竞相生产“悦在玩好”的奢侈品。这反映出当时()A.市场消费的水平提高B.工商业服务群体单一C.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D.下层民众消费水平低答案B5.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

10、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人们对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废除了礼乐制度答案B考点三“百家争鸣”及先秦时期的科技文艺1.2017年11月,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我们通过甲骨文可以()A.了解商朝的社会历史B.研究书法发展的历程C.确定中华文明的源头D.印证汉字是最早文字答案A2.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A.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B.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C

11、.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D.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答案C3.下表是有关孔子诞辰的记载,据此可得出的较为合理的推论是()记载出处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春秋公羊传,成书于西汉景帝时期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史记孔子世家,成书于西汉武帝时期字中(仲)尼,姓孔,子氏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据此推算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七年)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葬文物穿衣镜上的记载,2015年出土A.公羊传成书最早,故说法最可信B.史记记载最详细,故说法最可信C.海昏侯墓葬文物是地下最新发现,故说法最可信D.“纸上之材料”应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答案D4.唐太宗说:

1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下面各项主张与唐太宗的认识比较接近的是()A.老子的无为而治B.商鞅的重农抑商C.孟子的民贵君轻D.韩非的以法治国答案A5.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唯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A.各诸侯国尊崇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答案D6.(2013江苏单科,21,6分)(节选)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

13、,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探史料 提能力探

14、究一政权与族权的结合我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史料呈现史料1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史料2(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周天子在宗法关系上是天下的“大宗”,在政治关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制系统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史料3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

15、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的又一特色。摘编自石培华中国历史纵与横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分封制的弊端史料2:宗法制对国家政治体制的影响史料3: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史料解读时空定位史料1: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史料2:西周时期,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史料3:历史具有继承性,政治制度的影响会长期存在重点阐释史料1: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势力

16、的日益强大,分封制遭到破坏。说明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史料2:西周时期政治体制的特点。说明西周时期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史料3: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说明宗法观念及宗法结构一直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史料认识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对后世影响深远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最终走向瓦解的主要原因。答案(1)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2)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诸侯国的势力却日益壮大,维持分封制的宗法血缘关系松弛。(3)井田制逐渐瓦解,分封制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4)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

17、法(如商鞅变法),促使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2.根据史料2、3,概括宗法制对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答案(1)西周宗法观念和传统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极大,导致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2)宗法制对封建社会政治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3)宗法制影响封建社会政治的另一表现是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及封建统治者的反对理性和守旧思想。3.综合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答案(1)分封制下诸侯享有较大的独立性,存在分崩离析的隐患;宗法制是稳定政权的重要支撑。(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探

18、究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原动力“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史料呈现史料1西周时期那种“千耦其耘”的大规模集体耕作制,到春秋变为“二十五家为一社”的小规模集体耕作制;到战国则演成“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的家庭耕作制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子纺绩”,“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种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耕经济的主体。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史料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史料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

19、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的形成和特点史料2:孟子描绘的小农经济理想图景史料3: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等社会转型的影响史料解读唯物史观史料1、3: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史料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孟子的言论体现了儒

20、家的仁政理念史料解读重点阐释史料1:西周到战国生产模式的变化。指出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的主体地位史料2: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从侧面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史料3:生产工具改进和技术进步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说明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史料认识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与转型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1、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答案(1)分散性:经营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3)自给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

21、税。(4)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2.根据史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有何影响。答案(1)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促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2)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崩溃,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最终确立;(3)为百家争鸣奠定物质基础,促进思想解放。探究三风格迥异的治国理念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史料呈现史料1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史料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史料3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

22、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史料4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韩非子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道家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史料2:墨家主张“兼爱”史料3:孟子主张“仁政”史料4:法家强调严刑峻法史料解读时代背景“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在政治、经济、哲学和法律等领域提出一系列主

23、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重点阐释史料1:老子主张“无为”。指民众的自我教化、觉悟史料2:墨家主张的“兼爱”是一种无等级差别的爱。体现了“兼爱”思想史料3:孟子认为统治者应施行“仁政”,轻徭薄赋。强调道德的作用史料4:韩非子重视赏罚,反对实施仁义。说明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史料认识诸子百家的思想各异,但彼此吸收、融合,这些思想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史料应用1.史料1体现了道家怎样的治国思想?答案强调清静无为,不扰民,其治国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治”。道家强调要顺应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墨家的思想主张。答案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24、尚贤”,代表了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的愿望,但无法适应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3.史料3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请进行简要阐释。答案施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省刑薄敛,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反对滥用民力。体现了儒家朴素的民本思想。4.史料4体现了韩非子对儒家的仁爱思想持什么观点?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答案反对儒家的仁爱思想。主张通过严刑重罚来维护统治。5.综合以上史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儒家思想受到冷落,而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答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分裂割据,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儒家的仁政爱民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而法家的中央集权、严

25、刑峻法却适应了时代要求。【五年高考】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9课标,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2.(2019课标,24,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D3.(2018课标,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

26、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4.(2018课标,24,4分)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5.(2018课标,24,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

27、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6.(2017课标,24,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7.(2017课标,24,4分)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

28、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8.(2017课标,24,4分)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9.(2016课标,24,4分)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B10.(2015课标,24,4分)吕氏春秋上农

29、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C11.(2015课标,24,4分)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B组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天津文综,1,4分)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

30、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A.B.C.D.答案C2.(2019江苏单科,1,3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答案A3.(2019北京文综,12,4分)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31、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答案A4.(2019海南单科,1,2分)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答案B5.(2018海南单科,1,2分)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A.隶书B.金文C.小篆D.草书答案B6.(2018北京文综,12,4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

32、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7.(2018江苏单科,1,3分)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答案D8.(2017江苏单科,1,3分)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答案B9.(2017海南单科,1,2分)考

33、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答案D10.(2017海南单科,2,2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案A11.(2016海南单科,3,2分)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

34、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B12.(2016海南单科,4,2分)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A13.(2015江苏单科,1,3分)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

35、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A14.(2015浙江文综,14,4分)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D15.(2015山东文综,13,4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答案C16.(2015海南单科,1,2分)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

36、德与人伦答案B17.(2019江苏单科,21,5分)(节选)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5分)答案答案要点:(1)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18.(

37、2019天津文综,12,15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据论语孟子(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8分)材料二“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韩非子(2)依据材料二,概括

38、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7分)答案(1)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19.(2018海南单科,2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孔子认

39、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8分)答案(1)背景:礼乐传统;(2分)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

40、崩乐坏;(3分)思想活跃。(2分)(2)主张:重建礼制社会;(2分)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2分)积极入仕,以礼治国;(2分)人人都践行周礼。(2分)C组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4课标,24,4分)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答案C2.(2013课标,24,4分)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41、()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3.(2011课标,24,4分)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C4.(2014广东文综,12,4分)“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

42、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答案A5.(2017北京文综,37,10分)(节选)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材料一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年龄段称谓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13岁孩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10岁以前孺子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满10岁幼学人生十年曰幼,学1315岁(男)舞勺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15岁左右(男)束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15岁(女)及笄十有五年而笄(笄礼)1520岁(男)舞象成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满20岁(男)弱冠二十曰弱,冠(冠礼)(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

43、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10分)答案参考答案要点(1)称谓:幼学、舞勺、束发、及笄、舞象、弱冠。简析: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礼乐制度培养子弟;依据儿童年龄划分学习阶段;男女要求不同;学习礼乐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考点二先秦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2016上海单科,5,2分)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图中应填入()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农民起义频繁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B.C.D.答案D2.(2013江苏单科,1,3分)现代考古在秦、魏

44、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答案B3.(2013海南单科,8,2分)右图反映的是()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答案B考点三“百家争鸣”及先秦时期的科技文艺1.(2013课标,24,4分)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

45、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答案B2.(2016北京文综,12,4分)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答案A3.(2015四川文综,1,4分)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

46、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答案B4.(2015安徽文综,12,4分)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A5.(2014山东文综,13,4分)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A6.(20

47、14上海单科,12,2分)“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答案A7.(2014海南单科,1,2分)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答案D【三年模拟】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72分)1.(2020届西南名校联盟10月,24)据史学家们的研究,在海岱地区、太湖流域、澧阳平原等区域考古发现的刻画符号,既有简单的刻画,也有

48、较为复杂的组合符号,既有陶工的标记,又有巫师创作的祭祀符这些刻画符号或多或少均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响。材料表明()A.图画艺术是汉字源头B.汉字起源于黄河流域C.巫师促成汉字的形成D.汉字的起源是多元的答案D2.(2020届河南洛阳期中,1)周朝有同姓贵族之间不得联姻的规定,故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甥舅之国”的出现()A.说明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基础B.强化了部落血缘贵族统治C.进一步扩大了周代宗法体系D.加速了周王室统治的衰落答案C3.(2020届广西玉林摸底,24)周礼记载: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

49、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审慎的刑法制度B.森严的等级秩序C.灵活的地方治理D.已推行法礼并用答案A4.(2020届安徽蚌埠一检,1)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孔子有“苛政猛于虎”的评论;墨子怒斥“王公大人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A.民众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B.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统一C.诸子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D.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答案D5.(2020届河南洛阳尖子生一联,1)春秋时期,养士之风兴起,但往往被时人指责是私心膨胀、不忠谋逆的行为;战国时期,养士成为卿大夫竞相标榜的时髦风气,形成了“士无常君,国

50、无定臣”的局面。这一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A.儒家学说不受诸侯重视B.社会动乱导致人才缺乏C.宗法礼乐制度遭到破坏D.百家争鸣促进思想解放答案C6.(2020届河南洛阳期中,2)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地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商业发展的空间相对宽松B.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全面抵制C.商人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D.儒商诚信经营聚集大量财富答案A7.(2020届安徽“皖南八校”摸底,1)关于“郡”字的解释,有一种说法是:“郡之言君也。改公侯之封而言君

51、者,至尊也。今郡字,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为元首,邑以载民,故取名于君,谓之郡。”按这一说法,“郡”字的出现反映出()A.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B.君主专制体制的建立C.血缘宗法体系的完善D.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答案D8.(2020届五省优创名校二联,1)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圜钱来源于纺轮或玉璧,成为战国后期北方各国的流通货币。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A.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B.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C.区域经济水平存在着差异性D.各诸侯国借助货币推广农具答案A9.(2020届五省

52、优创名校二联,2)韩非批判儒、墨两家靠仁义礼让来治理国家的主张,并强调“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韩非此举旨在论证()A.变革旧制的迫切性B.国策与时俱进的必要性C.君主地位的特殊性D.儒墨复古主义的落后性答案C10.(2019四川内江二模,24)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这一方法()A.表明青铜铸造工艺已经领先世界B.是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产物C.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D.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的精湛工艺答案C11.(2019 陕西宝鸡一模,24)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主要分布在七个地区

53、:其一为周王朝都城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流域;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豫、皖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至浙江。这说明西周分封的着眼点是()A.控制农业生产区B.加强对东方的控制C.强化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防止地方离心力答案A12.(2019四川蓉城名校联盟联考二,1)诗经中有很多祭祀祖先的诗歌,这些诗歌集中反映了子孙后代对祖先功绩的崇拜,表达了对祖先降福的真诚希望。这反映了当时()A.封建迷信思想盛行B.封邦建国制度瓦解C.宗法观念深入人心D.天人感应思想萌生答案C13.(2019山西太原一模,24)韶乐与武乐是流行于春秋

54、时期各诸侯国的宫廷雅乐。韶乐是虞舜太平之乐,侧重于安泰祥和、礼仪教化;武乐是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之乐,侧重于大乱大治、述功正名。孔子认为“武乐尽美而不尽善,韶乐则尽善尽美”。此后各代,皆将韶乐定为国家大典音乐,无出其右。这反映的古代政治理念是()A.注重等级B.礼法并施C.崇尚和谐D.凸显皇权答案C14.(2019河南六市一模,24)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答

55、案C15.(2019河南郑州二模,24)韩非子中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这反映出韩非子()A.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B.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答案D16.(2018江西红色七校一联,1)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等级乐队乐舞王四面八佾诸侯三面(缺北面)六佾卿大夫二面(缺北面和东面)四佾士一面(只有南面)二佾A.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互为表里B.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C.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

56、的高度集中答案B17.(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二测,1)西周时代,贵族阶级普遍盛行孝友或孝悌观念,周公曾告诫卫康叔,不孝不友是最大的罪恶。由此可知,西周时期()A.儒家伦理观念已初步确立B.统治秩序借助于道德观念C.贵族阶级内部实现了团结D.社会道德体系已基本建立答案B18.(2018贵州贵阳一中月考一,24)陶朱公范蠡在经商过程中信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的观点,提出“务完物,无息币”。据此可知,范蠡()A.主张商业投资多元化B.主张加速商品、货币流通领域的周转C.强调商品的贱买贵卖D.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来调整经营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8分)19.(2019河南六市一模,41)(节选)阅读材

57、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尚书酒诰曰:“肇牵牛车,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尔雅释训曰:“善父母为孝。”即孝之本义在于“善事父母”,给予父母以物质方面的供养。孔子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将最初产生和存在于家庭中的孝悌观念推广到整个社会,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先秦的各个朝代设立专职人员管理养老事务,如“乡大夫”,具体登记“免除赋役”的老者信息等。国家实行“学中养老”,将有智慧的老人奉养在学校,不仅是一种养老方式,更是为了兴教化,明人伦。摘编自朱海龙、欧阳盼中国人养老观念的转变与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养老制

58、度的特点。(12分)答案(1)物质供养与精神供养并重;把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国家对养老的重视;重视教化,形成尊老礼法;学者(尤其是儒家学者)著书立说奠定了养老观的文化基础。(任答四点12分)20.(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四,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世界各国文化中大多不乏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摘编自苏丽娜、陈利音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兼议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其成因。(16分)答案(1)特点:注重人的价值和自我修养;政治实践性强;追求和谐;带有封建主义烙印;缺少对人格平等的追求。(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成因: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的促进;儒家思想伦理文化的影响。(7分,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