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9 鸿门宴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王关中(wn)飨士卒(xin)美姬(j)沛公(pi)卮酒(zh)百余骑(j)戮力(l)有郤(x)数目(shu)玉玦(ju)瞋目(chn)鲰生(zu)目眦(z)参乘(shn)刀俎(z)樊哙(kui)间行(jin)杯杓(sho)彘肩(zh)须臾(y)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使进入)(2)要项伯(“要”同“邀”,邀请)(3)不敢倍德(“倍”通“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第 3 步
2、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2)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3)因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就)(4)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连词,尚且)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第 2 页(5)为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是)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动词,献,谋划)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约为婚姻(动词,成为)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沛公军霸上(名
3、词用作动词)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3)籍吏民,封府库(名词用作动词)登记(4)道芷阳间行(名词用作动词)取道(5)刑人如恐不胜(名词用作动词)以刀割刺(6)范增数目项王(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在夜间(8)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9)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10)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1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让进入(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13)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用作名词)交情(14)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
4、友善,交好(15)秋毫不敢有所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16)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第 5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夫妻关系。(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3)沛公居山东时第 3 页 古义:崤山以东地区。今义:山东省。(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5)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第 6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译文:(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2)若属皆且为所虏!
5、(被动句)译文: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3)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译文:我们这些人即将被他俘虏了!(4)不然,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译文: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样呢?(5)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译文:你是干什么的?(6)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译文:大王来时携带了什么礼物?(7)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译文:沛公在哪里?(8)贪于财货。(状语后置句)译文:对钱财很贪心。(9)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句)译文:把事情全部告诉了(张良)。(10)长于臣。(状语后置句)译文:比我大。常识速览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乎遍及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
6、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亲任太史令。承继其父遗志,著史记第 4 页(原名太史公书),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主要作品: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公元前 209 年(秦二世元年)7 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领侄子项羽(时年 24 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时年 48岁)也在沛地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
7、战九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文学常识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 3 000 年间的历史。全书 130 篇,包括本纪
8、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书 8篇,年表 10 篇,共 50 多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表”指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本纪”,一般人的称“列传”)的方式记叙史实。它最重要的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进一步结合起来。从体裁的形式和结构上看,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
9、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不可缺少的形式,故通称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都是用纪传体写成。.文化常识(1)古人座次的学问第 5 页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向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最卑是坐东向西。(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
10、关以东的地区。(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5)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6)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7)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8)相:丞相,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本文记叙的是一次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宴会。在这次宴会上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斗智斗勇,矛盾激烈。刘邦善于用人,善于应变,内部团结一致,变被动为主动;项羽则优柔寡断,刚愎自用,内部意见不统一,放走了刘邦。“鸿门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两个集团斗争的结局。文脉梳理张良献计 项庄舞剑 立诛无伤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阅读
11、课文第 1 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无伤告密是“鸿门宴”斗争的根本原因。B项羽“怒”,表明其是一位性格火暴,极易冲动,城府不深的人。C本部分点明双方的驻地和兵力,说明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为后文的故事做了铺垫。D范增指出刘邦的天子气,目的就是要项羽抓住时机消灭竞争对手。A A 项,曹无伤告密是“鸿门宴”斗争的起因,不是根本原因。二、阅读课文第 2 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2下列是刘邦为笼络项伯、拉近关系的方式的一组是()第 6 页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A BCDD 是张良话
12、语,表现张良的智谋;是刘邦对项伯表白不敢背叛项羽。3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先是透露军机,后又在项羽面前替刘邦说好话。B张良在危机之时仍想着为刘邦谋划,表现了刘邦集团的团结以及刘邦的知人善任。C刘邦说,是一小人为他出谋划策不要接纳诸侯的领土,只要占领秦国的土地就可以称王,其实这是他自己的想法。D第二段共写了两件事:第一,项伯夜访张良,被张良利用;第二,张良献策,情节发生变化。C C 项,“不要接纳诸侯的领土”错,是不放诸侯进入;同时,“其实这是他自己的想法”在原文中没有依据。三、阅读课文第 34 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4以下语句分为四组,全都表
13、现项羽“刚愎自大”性格特点的一组是()项王、项伯东向坐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ABCDC 表现了项羽的率直粗犷;是看到樊哙后的问话。5下列对本部分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门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B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体现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或“君王”,显然出其自恃强大、
14、不可一世的心理状态。C刘邦貌似心诚、吹捧的话语,使项王轻易改弦更张。从中也可以表现出刘邦多谋善断、委曲求全、随机应变的复杂性格。第 7 页 D樊哙带剑拥盾入门,瞋目视项王,而项王赐之卮酒、彘肩,表现了樊哙智勇双全,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同时也颇受项羽尊重。D D 项,“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错。四、阅读课文第 57 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刘邦脱逃前所做部署的一句是()A乃令张良留谢B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D D 项,是张良替刘邦所说的致歉词。7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乘势逃席,本意就想逃归。但他却假惺惺地说:“
15、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直等樊哙说出“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替他解嘲的话来,他才“于是遂去”。他把带来的厚礼留给张良,以便进一步麻痹项羽。B写刘邦正式逃遁时,他狼狈地扔掉车马,和樊哙等四员心腹将领,走僻路抄近道,急急逃回自己的营垒。临行时,还没忘记告诉张良“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其沉静镇定的心理显现出来。C张良入谢,向项羽、范增献礼。张良的措辞,极为得体,项羽在听到刘邦逃走的消息时,也没什么明显表现,相反,还“受璧,置之坐上”。范增则大不同,这种结局,无异于在说明他的几次老辣机谋,都归破产。D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密告他的曹无伤,铲除了内部的隐患,加强了内
16、部团结。这和项羽一方的变化动态,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B B 项,“其沉静镇定的心理显现出来”错,应是恐惧不安的心理显现出来。合作探究8“鸿门宴”可谓是项羽与刘邦之争的一个转折点。有人说正是因为项羽在“鸿门宴”上的一失足,才酿成了他垓下被围、自刎乌江的千古恨,你是怎么看的?_【答案】观点一: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劲敌刘邦,纵虎归山,的确第 8 页 留下了无穷隐患。“鸿门宴”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也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观点二:项羽的失败,关键是由于其性格中的弱点。他寡谋轻信,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这注定了他只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观点三:项羽的部下也有责任。范
17、增急躁易怒,一旦计谋不成,徒作愤激讥诮之言,不但于事无补,反而触犯了项羽的忌讳。项伯、项庄,都是项羽的部将,一个徇私情泄露机密,保护刘邦,却以为是在成全项羽有度量的美名;一个在执行任务时,遇到干扰就放弃斗争,毫不觉察问题的严重性。项羽的失败,他们也应负一定的责任。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还没能够和项羽相见。沛公:刘邦。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使子婴 为 相,珍宝尽有之。”让子婴担任丞相,珍宝全都据为己有。”言于曰:对说。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
18、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大怒说:“明天犒赏士兵,替我打败刘邦的部队!”旦日:明日。飨(xin):这里是犒劳的意思。当是时,项羽 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这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 兵 十万,在 霸 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刘邦的军队十万,驻扎在霸上。范增劝项羽说:“沛公居 山 东 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 入 关,在崤山以东地区的时候,贪图钱财,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函谷关,财物 无 所取,妇女无 所幸,此 其 志 不 在小。对财物毫不取用,对妇女也不宠幸,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吾 令 人 望 其 气,皆 为龙虎,成 五 采,我曾叫人观望他(驻地上方)的云气,都是龙虎
19、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此天子 气 也。急击勿失!”这是天子的气象啊。赶快攻打(他)不要失去(机会)!”说(shu):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可翻译为“劝告”。美姬:美女。无所:动宾结构,没什么。财货:都指钱财。失:指失去时机。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 留 侯张良。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一向与留侯张良要好。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 乃 夜驰 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张良这时跟随沛公,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军营,私下会见张良,第 9 页 具 告 以 事,欲 呼 张良 与俱去,曰:把事情全部告诉了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毋从俱死也。”“你不要跟他(刘邦)一起送死。”季父:叔父
20、。左尹:楚官名。素:向来,平时。善:友善,交好。之:动词,到。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之”,省略了宾语“之”。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张良说:“我替韩王率兵跟随沛公,沛公 今事 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沛公现在遇到急难,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为:替。急:形容词用作名词,急难。语:告诉。良 乃 入,具 告 沛 公。沛公张良于是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了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大吃一惊,说:“怎样对付这件事呢?”乃:副词,于是,就。大:副词,表程度,十分。惊:惊慌。张良曰:张良说:“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 生 说 我 曰:“谁替大王定下这条计策的呢?”(刘邦)说:“
21、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距 关,毋 内 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关中的土地可任由您称王了。故听之。”所以(我)听了他的话。”鲰(zu)生:浅陋无知的小人。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诸侯:指其他率兵攻秦的人。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统治。良曰:“料大王士卒足张良说:“估计大王的部队足以抵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 不 如 也。且为挡项王吗?”沛公沉默片刻,说:“本来(就)不如他呀。对此将之奈何?”张良曰:“请 往 谓 项 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前去告诉项伯,说您不敢背叛项王。”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沛公说:“您怎么和项
22、伯有交情?”料:估计。当:抵挡。往:到去。谓:告诉。有:有交情。安:疑问副词,怎么。张良曰:“秦 时 与 臣 游,项伯杀人,张良答道:“秦朝时(他)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臣 活 之;今事有急,故 幸 来 告 良。”沛公曰:我救活了他;现在有急事,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沛公问道:“孰 与 君少长?”良曰:“长 于臣。”沛公曰:“(他)和您相比谁小谁大?”张良说:“(他)比我大。”沛公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您替我请他进来,我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游:这里指交往。活:第 10 页 使动用法,使活。幸:幸亏,幸而。孰与:固定结构,“跟比,谁更”。少长:偏义复词,偏在“长”。兄:名
23、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张良 出,要项伯。张良出来,邀请项伯。要:同“邀”,邀请。项伯 即 项伯随即进来入 见 沛公。沛公 奉 卮 酒 为 寿,约 为 婚姻,拜见沛公。沛公双手捧上一杯酒项伯健康,约定和项伯结为姻亲,曰:“吾入关,秋 毫 不 敢 有 所 近,籍 说:“我进入关中,一丝一毫的财物也不敢据为己有,登记官吏吏 民,封 府 库,而待将军。所以 遣 将 百姓,封存府库的财产,以等待将军。(我)所以派遣军队把守函守 关者,备他盗 之 出入与非常 也。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啊。日夜 望将军 至,岂 敢 反 乎!愿伯具(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他)呢!
24、希望您向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王详细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奉:恭敬地捧着。卮(zh):酒器。为寿:这里指祝人健康长寿。婚姻:儿女亲家。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备,防备。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入”。非常:意外的变故。倍:通“背”。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 不可项伯应允。对沛公说:“明天不能不不蚤自来 谢 项王。”沛公曰:“诺。”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沛公说:“好”旦日:明天,第二天。蚤:通“早”。谢:道歉。于是 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 沛 公言 报项王,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中,把沛公的话详细告知了项王,因 言 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
25、 岂 敢 入 乎?趁机劝告说:“沛公不先攻入关中,您怎么敢轻易入关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 义 也。不 如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劳您却攻打他,这是不符合道义的。不如 因 善 遇 之。”项王许诺。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因:趁机。公:对项羽的尊称。善遇之:优待他。沛公 旦 日 从 百余骑来 见项王,至鸿门,沛公第二天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见项王,到了鸿门,谢曰:“臣与将军 戮力而攻秦,将 军 战 河 北,(他)道歉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您在黄河以北作战,第 11 页 臣 战 河 南,然不 自 意 能 先入关 破 秦得复,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料到能先入关打败秦国,能在见将军于此
2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这里再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谗言,使将军和我产生隔阂”从:使动用法,使跟从。戮力:合力。河北、河南: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意:料想。郤:通“隙”,隔阂,嫌怨。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 然,籍项王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何以至此?”怎么会这样呢?”之:音节助词,无实义。何以:即“以何”,凭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羽当天便留刘邦和他一起喝酒。因:于是,就。与饮:即“与之饮”,省略了宾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就是)范增;沛公北向坐;
27、张良西向侍。沛公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侍着。东向、南向、北向、西向:即面朝东、面朝南、面朝北、面朝西,东向为主座,其余类推。侍:陪坐。范增 数 目 项 王,举 所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多次举起佩 玉 玦 以 示 之 者 三,项王默然不应。他所佩带的玉玦来暗示项羽(下手杀刘邦),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目: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数:多次。玉玦:半环形的佩玉,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范 增 起,范增站起来,出,召项庄,谓 曰:“君王为人不忍。若 入 前 为寿,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项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为他们敬酒,寿 毕,请以 剑 舞,因 击沛公 于坐,敬酒完毕,请求用舞剑助兴,趁机在座位
28、上袭击刘邦,杀之。不者,若属 皆且 为 所虏!”庄 则 入 为 寿。杀掉他。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给(刘邦)敬酒。寿 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敬酒完毕,说:“君王和沛公喝酒,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请 以 剑 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请允许我用舞剑助兴吧。”项王说:“好呀。”项庄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亦拔剑起舞,常 以 身翼 蔽沛公,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沛公,庄 不得 击。项庄无法袭击刘邦。以身翼蔽: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第 12 页 于是张良至军门 见樊哙。樊哙 曰:“今日之事何如?”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见樊哙。樊哙
29、问道:“现在情况怎样?”良曰:“甚 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在沛公身上。”哙 曰:“此迫矣!臣请入,与 之 同 命。”哙即带剑樊哙说:“情况紧急!我请求进去,跟主公同生共死。”樊哙就带着宝剑拥盾入军门。持着盾进入营门。樊哙:刘邦的部下。同命:同生共死。交戟之卫士持戟交叉着守门的卫兵欲 止 不 内。樊哙 侧 其 盾 以 撞,卫士想阻止不让(他)进入。樊哙侧拿着他的盾牌撞过去,卫兵 仆 地。哙 遂 入,披 帷 西 向 立,瞋目视项王,被撞倒在地。樊哙就进去,撩开帷幕面向西站着,瞪着眼看项王,头发 上 指,目眦尽裂。头发向上直竖,眼眶都要
30、裂开了。止:使动用法,使停止。披帷:撩开帷幕。瞋(chn)目:瞪眼。眦(z):眼角。项王 按 剑 而 跽 曰:“客何为者?”项王手握宝剑,跪直身子问道:“你是干什么的?”张良 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张良答道:“(他)是沛公的骖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赐之 卮 酒。”则 与斗卮酒。哙拜谢,赏赐他一杯酒!”(侍从们)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下拜道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 之 彘 肩。”则 起来,站着喝了酒。项王说:“赏赐给他猪腿!”(侍从们)就给他与一生彘肩。樊哙 覆 其 盾于地,加彘肩上,一只生猪腿。樊哙把他的盾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面,拔剑切而啖之。拔出剑来切着吃
31、。跽:长跪。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彘(zh)肩:猪的前腿。啖:吃。项王曰:“壮士!能复 饮 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项王说:“壮士!能再喝点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卮 酒 安 足辞!夫秦王有虎 狼 之心,杀人 如 不能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举,刑人 如 恐 不 胜,天下皆叛之。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都反叛他。举、胜:都有“尽”的意思。怀王 与 诸将 约曰:先破秦 入 咸阳 者 王 之。怀王和诸位将领约定说: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可封王。今沛公 先 破秦 入 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现在沛公先打败秦
32、军进入咸阳,财物丝毫不敢占有,封闭宫室,第 13 页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 遣 将 守关 者,备退兵霸上,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防备他 盗出入 与 非常也。劳苦 而 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像这样劳苦而且功高,没有封侯的奖赏,而 听 细 说,欲诛 有 功之人,此 亡 秦 之却听信小人的谗言,要讨伐有功之人,这是重蹈已灭亡的秦朝的 续 耳。窃为大王不取也!”覆辙罢了。我私下认为大王不该这样做!”细说:小人的谗言。亡秦之续: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意思是蹈秦朝灭亡的覆辙。项王 未 有 以应,曰:“坐。”樊哙从 良项王没有什么话来回答,说:“坐。”樊哙挨着
33、张良 坐。坐 须 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坐下了。坐了一会儿,沛公起来上厕所,趁机招呼樊哙出去。如厕:上厕所。沛公已 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沛公已经出来,项王派都尉陈平叫沛公(回来)。沛公说:“现在出来,未 辞也,为 之 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没有告辞,这件事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大礼 不 辞 小 让。如今人方 为 刀俎,我 为 鱼肉,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正是鱼和肉,何 辞为?”于是遂去。为什么告辞呢?”于是就离去。都尉陈平:都尉,武官名,比将军略低。陈平,项羽的部下,后来成为刘邦的谋士,官至丞相。乃 令
34、张良 留 谢,良 问 曰:“大王 来于是让张良留下辞谢,张良问(刘邦)说:“大王来时 何 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带了什么礼物?”(刘邦)说:“我带了一双白璧,打算献给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 其 怒,不敢献,一双玉斗,打算送给亚父。正好碰上他们发怒,没敢献上,公 为 我 献之。”张良曰:“谨诺。”您替我献给他们吧。”张良说:“遵命。”来何操:来时带些什么。操,拿,持。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 军 在 霸上,相去四十里。在这时候,项王军队驻扎在鸿门,沛公军队驻扎在霸上,相距四十里。沛公则 置车骑,脱身 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沛公就丢下车马随从,脱身独自骑马,和樊
35、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 人 持 剑 盾 步 走,从郦山下,道 芷 阳 间 行。四个人拿着宝剑盾牌边走边跑,从郦山下,取道芷阳从小路逃走。沛公谓张良曰:“从此 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沛公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到了第 14 页 军中,公乃入。”军营中,你再进去(辞谢)。”置车骑:丢下车辆和马匹。骑,坐骑,备有鞍的马。度:估计。沛公 已 去,间 至 军 中。张 良 入谢,曰:沛公已经走了,从小路到军营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 不胜杯杓,不 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沛公禁不住酒力,不能告辞。谨让我张良捧着一双白璧,再拜献 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 大将
36、军足下。”项王曰:拜两拜献给大王足下;一双玉斗,拜两拜献给大将军足下。”项王说:“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抽身独自离去,已至军矣。”已经回到军营中了。”不胜杯杓:经不起多喝酒。再拜:拜两次,古代表示隆重的礼节。大将军:指范增。督过:责备。项王 则 受 璧,置 之 坐 上。亚父受玉斗,项王就接受了白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置 之 地,拔剑 撞 而 破之,曰:“唉!竖 子 不 足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将它击碎,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 与 谋!夺项王天下 者 必 沛公也。一起谋划大事!夺取项王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吾属
37、今为之虏矣!”我们这些人即将被他俘虏!”竖子:这里是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沛公 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迁移学以致用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全文以项羽由主动变被动和刘邦由被动变主动为线索,以宴会前、宴会上、宴会后为序,记叙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斗争。文章以宴前曹无伤告密引发矛盾为开端展开叙写,以宴上项羽、范增三失杀机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高潮,展示了项、刘双方主动变被动、被动变主动的全部斗争过程。以刘邦逃席、范增碎斗为结局,结束了“鸿门宴”。最后以刘邦诛杀曹无伤为尾声,紧密呼应了开头。故事完整,情节紧凑,波澜起伏,扣人心弦。2写法指导情节波澜起伏“三法宝”一是悬
38、念法。第 15 页 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通俗地说,就是在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法可加强作品的思想、艺术感染力。二是误会法。误会,就是误解了对方的意思。有些作品,就是建立在“误会”基础之上的,其情节的发展,都是由于“误会”的造成而推进的。我们把这种结构方式,称为“误会法”。“误会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组织方式。三是巧合法。巧合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组合故事情节的一种技巧。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
39、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3迁移运用请你以第一人称写一件事,可以虚构,要求故事情节完整,且波澜起伏。300字左右。_【参考示例】来到学校门口,我想看一看时间,却发现手机不见了。我原以为放在书包里,可是我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我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不知该怎么办。心想:这已经是我的第三个手机了,要是再丢的话,妈妈肯定要批评我的,何况那是我刚买了一周的智能手机。想着想着,便从我走过的地方仔仔细细地找了一遍,可还是没有找到。我仔细回忆早上有没有丢在公交车上,又回忆有没有丢在来学校的路上,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丢在了哪里,于是我便沮丧地来到教室,
40、借了同学的手机拨打我的号码,一直无人接听,大家也都说没有看见我的手机。我脑子顿时一片空白,不知怎么办才好。很快,又到了放学的时间。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想:嗨,真是倒霉透顶了,手机丢了。回到家,我如实告诉妈妈:“妈妈,我的手机丢了。”我原以为会遭第 16 页 到一阵“暴风骤雨”式的“袭击”,没想到妈妈不仅没有怪我,还对我说:“你的手机不是在你的写字台上吗?”我真不相信我的耳朵,用飞一样的速度跑到写字台前,发现我的手机果然就放在我的写字台上。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诚信英雄项羽每每提及鸿门宴,总有人要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扼腕叹息,也有人要为曹无伤被杀怨恨项羽。项羽不杀刘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正因为没杀刘邦才
41、成就了项羽不朽的英雄形象。项羽不杀刘邦,原因很简单:刘邦不该杀。回想当年,秦王暴虐残忍,天下生灵涂炭,怀王与天下义军有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现如今,刘邦先率军攻破了咸阳。按照约定,刘邦称王,那是理所当然的事,何况刘邦还专门为此事到鸿门去向项羽谢罪。宴会之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妄图杀掉刘邦,项伯以身蔽之。其实,项羽拥兵四十万,倘若真的想杀刘邦,就算刘邦逃到天涯海角,项羽照样取其首级。当然,有人为曹无伤喊冤。其实大可不必。曹无伤身为沛公的左司马,不但不帮着刘邦打天下,还出卖自己的集体,把自己的军事秘密告诉别人,这种人能委以重任吗?杀了也罢。项羽的揭发,恰恰是项
42、羽的真实、坦荡,大义凛然,一身英雄气。【应用角度】这则材料适用于“诚信”“英雄”“心计”“性格”“换个角度看问题”等相关话题作文中。2精彩应用对项羽,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项羽在鸿门宴中遵守承诺不杀刘邦,这既是性格使然,也是诚信的体现,正因如此才成就了项羽的真英雄形象。信义兄弟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义、责任的力量和人格的伟大。他们重大义、讲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佳作领悟导读:楚汉之争,硝烟四起。但决定胜负及历史走向的不只是战场上的力量对比,更重要的是双方领导者的胸怀和谋略。项羽“默而不应”,但刘邦却“
43、有句话常挂嘴边”,这句话令人深思。有句话常挂嘴边【悟亮点】第 17 页 浅谈鸿门宴中刘邦的口头禅“为之奈何”常常把“为之奈何”挂在嘴边的人,大概只有两种:没有思想的傻瓜和有思想却偏偏要装得像傻瓜的人。刘邦属于后者。显然,刘邦能紧紧攥住韩信这一干良臣的忠心,可见他的驭人之术;楚汉相争时汉军阵营得以逐步壮大,可见他的战略眼光;多次面对项羽的强势威胁而能次次化险为夷,可见他的灵活机变。刘邦能走到这一步,固然少不了一帮人的辅佐,但能够统率这帮能人的首领必有其过人的智慧而绝非遇事而一筹莫展的阿斗。所以,“为之奈何”这句口头禅,不仅仅是在询问计策,它更多的是在摆出一种姿态。其实刘邦也应该明白这一点,他一次
44、又一次向属下无意或有意地流露自己的笨拙与对他们的倚重,这自然成为君臣之间极为有效的沟通方式。在“信任”这一点上,刘邦的确比项羽强得多,虽然项羽也信任范增,但在关键时刻却常常固执己见,而刘邦对于自己的谋士则是用人不疑,从萧何月下追韩信到重金离间项羽阵营,在每次行动中刘邦都不曾因猜忌而怠慢自己的谋士。尽管现在许多人都质疑刘邦对于臣子的“信任”是不是在作秀,因为之后他杀韩信的做法确实令人寒心,但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刘邦至少在君臣互信这一点上把握得非常好,即使对于疑人他也能巧妙地拉拢利用。“为之奈何”也是君臣关系的促融剂。对臣子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固然能增加天子的威仪,但这不利于君臣团结,更难以广开言路
45、,尤其是在“打天下”的阶段,过分强调“君权”实际上是孤立自己。刘邦的口头禅,不知不觉就拉近了对话双方的距离,减少了君臣隔膜,使言者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说,刘邦用自己的“笨拙”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许多能人甘愿在这个平台上为主子卖力。刘邦“为之奈何”的口头禅并不表示他真的无计可施,这只是他处理君臣关系的艺术手腕。“为之奈何”还反映了刘邦处理事务的一贯原则,即知人善任而非事必躬亲。刘邦更像一个战略家,他能把握住整1学标题本文巧妙地使用了正副标题。“有句话常挂嘴边”是这篇文章的正(或主)标题,用来提出文章中心或主旨,“浅谈鸿门宴中刘邦的口头 禅 为 之 奈何”是文章的副标题,其功能是对正标
46、题加以解释说明,明确并完善自己想表达的内容。2学开头本文采用开门见山式开头。议论文开头要求“明、简”。“明”,即开头必须点明文章 主 要 内 容;“简”,即语言文字要简约、精巧,且不拖沓,最好是开门见山。这篇议论文的开头很好地落实了这两点。3学论证思路本文采用并列式结构。作者从四个方面论证“为之第 18 页 体形势和一个阵营的步伐,他懂得向合适的人征求合适的意见,这样就可确保决策的正确性。从这个层面上看,尽管刘邦的治国能力未必强于诸葛亮,但在整体调度上他比孔明更胜一筹,“为之奈何”这句话表明了他对宏观与微观事物的科学掌控,仅此一项,刘邦就确有做帝王的潜质。不论“为之奈何”是真的无计可施还是装傻
47、作态,问这话的人一定是能够平衡各种关系的人,倘若当初项羽也能学学刘邦,凡事多问个“为之奈何”,他也不至于成为孤家寡人吧?楚汉之争,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更是人才的较量,刘邦关键就胜在人才资源的争夺与利用上,“为之奈何”既表现了一种管理手腕更表现了一种平等姿态,刘邦的领导艺术对于今天也是有借鉴作用的。“为之奈何”常挂在嘴边,不知这个习惯是历史的真实还是太史公的揣测,但无论如何,有这个口头禅的刘邦比冷冰冰的皇帝更为可爱。等他称帝之后,威严之中多了残酷与陌生,“为之奈何”这样的话似乎已成了记忆。我总是在想,如果做了皇帝的刘邦仍能把这句话常挂嘴边,那么他在诛杀韩信前应该会问问身边的人吧,若真是这样,
48、历史上也许就会少一段“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伤;如果雄心未已的刘邦仍把这句话常挂嘴边,那么在他与匈奴交战前应该也会反复思量这句话吧,若真是这样,大漠里也许就会少一场“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苍凉。有人说刘邦从来都是小人,我却认为楚汉争霸时他是一个精明的管理者,而贵为皇帝时却是一个冷酷的独裁者。“为之奈何”这样的口头禅既增添了刘邦几许平易谦逊的风采,亦表现了同甘苦共患难的创业情怀。大风起兮云飞扬,而那曾经的情怀已不复存在,奈何!奈何!奈何”这句话的作用:促进君臣沟通;融洽君臣关系;发挥贤臣作用;丰富人物形象。四个论证层次之间为并列关系,条分缕析。4学论证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对比论证说理。
49、在论证“促进君臣沟通”时,拿项羽来对比,在论证“发挥贤臣作用”时,拿诸葛亮来对比,都突出了刘邦高超的驭人之术;文章末还对比了刘邦称帝前后,并用两个设想与历史构成对比,丰富了刘邦的形象。训练落实提升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52662094】A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犒赏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如:往第 19 页 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抵敌,抵挡沛公则置车骑置:安置C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了两次D若属皆且为所虏属:一类人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B B 项,“置”应是“放弃、丢下”的意思。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
50、张良出,要项伯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令将军与臣有郤C A 项,“倍”通“背”;B 项,“要”同“邀”;D 项,“郤”通“隙”。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籍吏民,封府库C道芷阳间行D范增数目项王A A 项,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B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登记”;C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D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使眼色”。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导学号:52662095】A.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以其无礼于晋B.为击破沛公军吾属今为之虏矣C.樊哙覆其盾于地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 C 项,都是介词,在。A 项,连词,来;连词,因为。B 项,介词,替、给;介词,被。D 项,副词,才;副词,竟然。5下列句子与“贪于财货”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大王来何操B籍何以至此C得复见将军于此D吾属今为之虏矣第 20 页 C C 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 项,宾语前置句;B 项,宾语前置句;D 项,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