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2021枣庄市高三模拟魏晋至隋唐时期,佛寺和寺塔的建筑成为社会重要的建筑活动,这些佛教建筑风格最初受印度的影响,但不久之后的佛寺从布局到建筑本身的阁楼、密檐、雕墙粉壁等都发展成了中国的民族形式。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A.佛教思想中国化B中外文化的融合C.建筑艺术的创新D民族风格的传承22021济宁市高三模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在鼓励禁欲生活方式的同时,他们宣扬说有一子在寺院出家,其家族十代人都会得到解救。这表明佛教()A.成为主流意识形态B崇尚“清谈”的社会风气C.呈现出本土化趋势D追求三教并行的
2、目标32021山东青岛市高三期末唐中后期,针对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问题,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对韩愈的意图判断正确的是()A.反对三教合流B恢复先王法制C.积累王室财富D维护儒家纲常42021嘉兴市高三开学考试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这一现象反映唐朝()A.中外经济交往频繁B异域风尚推动社会进步C.华夷观念已经消除D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多元52021浙江6月唐代书法在风格上兼容南北,达到一个新高度。其中,由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的欧体、颜体和柳体
3、等书法字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他们自创一格的“书法字体”属于()A.小篆B隶书C.楷书D草书62021沈阳市高三模拟“社会的动荡、战乱、流离和死亡,形成了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政治上的开明、文化的兼容并包,孕育了李白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该评论旨在说明()A.建安文学再现社会真实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七国叛乱导致唐诗衰微D社会变迁影响文学创作72021三沙市高三模拟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有硫磺、硝石和木炭,而在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是重要的药材。材料旨在说明()A.火药的发明过程具有一定偶然性B.火药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结
4、果C.火药是我国医学发展的重大成果D.火药代表我国古代科技最高水平82021儋州市高三模拟据考证,唐代遗存下来的雕版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这实际上反映了()A.唐代活字印刷业成为主要印刷业B.唐代官方雕版印刷部门发达C.唐代私营雕版印刷业的发展D.唐代不再抑制民营手工业发展92021丽水市高三模拟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楮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王羲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统治者还下令政府机关“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表明该时期()A.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C.纸逐渐成
5、为主要书写材料D.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102021大连市高三模拟东晋高僧法显于义熙九年(413年)归国后,撰写了历游天竺记传一卷,记录了他十四年来赴印度的经历与见闻。该传记()A.再现了汉代丝绸之路的盛况B.可用于研究中印文化的交流C.阐述了儒佛思想的交流融合D.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广泛112021海口市高三一模美国学者谢弗撰文指出:“浓缩在唐朝统治者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这片神奇的土地,其中包括吐火罗人、粟特人、大食人、波斯人、天竺人,他们带来了各自的信仰和宗教。”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唐代()A.朝贡贸易达到顶峰B文化政策兼收并蓄C.军事实力空前强大D儒
6、学正统地位巩固122021菏泽市高三模拟有学者研究指出,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且形象非常稚拙或粗糙;唐代则出现大量骆驼文物,骆驼两侧挂有袋囊长颈瓶、毡毯等,非常写实。骆驼形象的变化表明()A.汉代骆驼尚未进入中原B.唐代丝路贸易日趋繁荣C.汉唐工匠制作方式不同D.汉唐经济格局变化明显第8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B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代表佛教文化的寺和塔最初受印度影响,不久后便注入了中国的建筑元素,这体现了中外建筑艺术的融合,故选B项;建筑风格的融合不能代表佛教思想的中国化,故排除A项;C、D两项不如B项全面,故排除。2C本题主要展现佛教传入中国后深受道家与儒家思想的影响,体现佛教在传播中逐渐与中国实
7、际相结合,故C选项正确;主流意识形态仍然是儒家,故排除A项;崇尚“清谈”的是玄学,B选项排除;佛教追求三教并行的目标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故排除D选项。3D材料反映出韩愈反对皇帝信佛,认为佛教不是中国传统,违背传统伦理纲常,对君臣和父子关系没有好处,由此可见,韩愈意在维护儒家纲常,故选D;材料未涉及韩愈对道家学派的态度,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维护儒家地位,而不是先王法制,故排除B;材料未体现韩愈为了积累王室财富,故排除C。4D由材料信息“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可知,唐代的少数民族文化推动了唐代文化的多元化,即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多元,故D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中外经济交往,故
8、A错误;异域风尚指的是外国文化,且未体现社会进步,故B错误;华夷观念已经消除说法绝对,故C错误。5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体、颜体和柳体等书法字体属于楷书,故C正确;小篆盛行于秦代,故A错误;隶书盛行于汉代,故B错误;唐代的张旭、怀素精于草书,故D错误。6D社会形势不同导致文学风格也出现差异,说明社会变迁会影响文学创作,故选D;建安文学属于艺术创作,并不是对社会真实的再现,排除A;B项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唐朝没有出现七国叛乱,排除C。7A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硫磺、硝石和木炭都是重要的药材,火药是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的,因此材料旨在说明火药的发明过程具有一定偶然性,故A正确;火药是我国科技发展
9、的偶然结果,故B错误;火药是我国古代化学发展的重大成果,故C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火药代表我国古代科技最高水平,故D错误。8C材料中的“刻家”是指专门从事雕版印刷的人家,“刻家”多,说明了私营印刷业的发展,故C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所述为雕版印刷而非活字印刷,故A错误;材料中的“家”实际上反映的是私人经营,故B项错误;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政策,故D错误。9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材料“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楮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表明造纸原料更容易获得、成本较低,材料“王羲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表明纸基本取代传统的
10、书写材料竹简等,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故C选项正确;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并且材料内容没有强调造纸术的进展,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纸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没有体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是否扩大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民营手工业发展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10B根据“历游天竺记传一卷,记录了他十四年来赴印度的经历与见闻”可得出其涉及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故可用于研究中印文化的交流,B正确;材料与丝绸之路无关,排除A;材料与儒佛融合无关,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到印度取经,而不是中华文明的影响,排除D。11B材料表明唐代大量外国人进入中原地区,并带来其宗教和
11、文化,这主要得益于唐代对外开放的胸襟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B项正确;唐代实行朝贡贸易,但远未达到顶峰的程度,排除A项;军事实力空前强大是文化开放的客观条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唐代儒学正统地位巩固一说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12B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骆驼的原产地是北非、阿拉伯和中亚细亚,汉代的骆驼文物寥寥无几,而且形象非常稚拙或粗糙,这说明汉代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但是贸易并不繁荣;唐代出现大量骆驼文物,而且骆驼两侧挂有袋囊长颈瓶、毡毯等,非常写实,这说明唐代丝路贸易日趋繁荣,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汉代骆驼已经进入中原,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说明唐三彩的制作技艺,故C项错误;材料与汉唐经济格局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