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4诗经两首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1字音辨识姝(sh)俟(s)城隅(y)踟蹰(ch)(ch) 娈(lun) 彤管(tn)炜(wi) 荑(t)
2、洵(xn)垝垣(gu)(yun) 涟涟(lin) 桑葚(shn)愆期(qin)2一词多义(1)将(2)言(3)之(4)以(5)其【答案】(1)动词,请,愿动词,扶,持名词,将领,将帅副词,将要副词,且,又(2)动词,说名词,话语助词,用在句中无实义(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句末助词,补足音节,不译结构助词,的(4)介词,来,表目的介词,用介词,把副词,通“已”,已经(5)代词,它的,指代桑树代词,他的,指代士助词,无实义代词,你,指代氓3词类活用(1)夙兴夜寐()_(2)匪我愆期()_(3)三岁食贫()_(4)其黄而陨()_(5)士贰其行()_(6)二三其德()_【答案】(1)名词
3、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2)名词作动词延误(3)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4)形容词作动词变黄(5)数词作动词不专一、变了心(6)数词作动词三心二意4古今异义(1)至于顿丘古义:_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2)秋以为期古义:_今义:认为(3)三岁食贫古义:_今义:指三岁的年龄【答案】(1)到达(2)把当做(3)多年5文言句式(1)匪女之为美()译文:_(2)秋以为期()译文:_(3)俟我于城隅()译文:_(4)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译文:_【答案】(1)判断句不是荑草有多美(2)宾语前置句把秋天作为婚期(3)状语后置句在城上的角楼里等我(4)省略句(静女)隐藏起来不出来,(我)心里迟疑着急抓头皮6名
4、句积累(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2)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3)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4)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6)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的305首诗歌,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多是贵族的宫廷正乐,而“颂”则多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它们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5、静女氓,第一章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提示:描写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点明了约会的地点与人物。静女为什么“爱而不见”?“我”的举动怎样?反映什么心情,背后隐含什么情感?提示:因为静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后两章描写了一怎样的场景?提示:这两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这首诗格调轻松优美,把民间一对恋人约会时的情景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氓在第一节中,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
6、这三个场景。提示:初次相逢。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提示:“乘彼垝垣”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氓带着一脸憨笑向“我”走来,在换丝的背后藏着小小的“阴谋”。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提示:热情、幸福。第三节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提示:由前两节的叙事转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已经开始。第三节和第四节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
7、,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提示:比兴的艺术手法。三、四节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成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加强了情感表达的形象性。结合文章的三、四、五节考虑:女主人公用抒情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提示:悔恨、沉痛,但是不哀伤。女主人公通过回忆、自省,在这一节她做出了选择,什么样的选择?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提示:女主人公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
8、苦的经历中得到了教训: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她坚强地面对自己的处境,勇敢果断地做出分手的决定。一个坚强独立的女子形象在我面前出现。静女氓1你如何看待小伙子对姑娘所赠的两件礼物的赞美?在小伙子心中,彤管与荑草哪个更重要?_【答案】这是借物咏人,因人赞物。小伙子对礼物的赞美,实际上是赞美姑娘,表达的是小伙子对姑娘的真挚恋情。照常理,彤管应比荑草贵重,但在小伙子心中荑草更贵重,这从小伙子的赞美可以看出来。小伙子对彤管只称赞它外表色泽鲜艳“彤管有炜”,而对受赠的普通的荑草则大加赞叹其“洵美且异”。“洵”即诚然、实在,“异”即特别、异常。显然他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是另
9、有所感。荑草虽极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给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2氓中三写淇水,有何作用?试分析。_【答案】古代诗歌总是靠形象来抒情,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借景抒情。诗中多次写到淇水,正是因为淇水可以表达女主人公的感情。本诗通过淇水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轨迹。当初“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渡过淇水他们确定了婚期,淇水见证了他们的欢乐时光;现在,女主人公被遗弃了,作为弃妇,她又见到了淇水,淇水勾起了她的思绪,令她不能自已,“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多么令人伤心啊;但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女主人公并不是软弱无能的人,她不靠男人也能活着,最后她坚强起来,“反是不思
10、,亦已焉哉”表达了她决绝的态度,令人敬佩。3氓与静女有何异同?_【答案】氓与静女都是诗经中优秀的爱情篇章,但两者无论是思想感情还是艺术特色都有异同。首先是思想感情上,两首诗都表现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静女大胆热烈的爱情表白是自然健康的人性之歌。氓的主人公感情更为复杂,初始她怀着对爱情的忠诚决心“及尔偕老”建立了家庭,因此丈夫的负心就给她造成了巨大的感情伤害,但她并没有在“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痛苦中不能自拔,而是在总结出“无与士耽”的教训后,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义无反顾地离开丈夫,开始新的生活,更表现了人格的尊严。而在艺术特色上,两首诗都写得十分动人。如:同是盼望着约会中迟到的恋人
11、,静女中的男子是“搔首踟蹰”,焦急和烦躁全然没有掩饰,而氓中的姑娘却“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抑制不住的眼泪泄露了深埋心底的爱情。再如:写女子给男子的馈赠,静女写恋爱时节赠的是浪漫的茅草,氓写结婚带上的是整车的嫁妆,准确地写出了民间习俗和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比兴手法氓成功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如: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谊深厚,用斑鸠贪食比喻自己深陷情网。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感情的淡漠。这样用比兴的手法,就能激发读者的联想,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定义: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2、。”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作用: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了古代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我国的古代诗歌散发出永久迷人的艺术魅力。写法指点:1.使用“比”时,要注意两个事物的相似性,不能将毫无关联的两者用在一起。2使用“兴”时,要明确甲事物只是一个铺垫,是为说明乙事物服务的。3比兴最好同时使用。请以“完美与缺憾”为话题写一个借物起兴式的开头段。_【参考答案】茉莉花香气袭人,但却缺少艳丽的颜色;牡丹国色天姿,却没有沁人心脾的馨香
13、;玫瑰色香俱佳,却又浑身是刺如果我们用完美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花,有谁能够真正完美呢?但有谁敢说它们都不美呢?因为正是这些缺憾,使得它们各具风味,别具一格完美与缺憾。无花果果甜而无花,却更彰显其奉献的美德;冰山雪莲因其生存环境的恶劣,却使其身价倍增;美神维纳斯因为其断臂而让人产生无限遐思,也为其倍增了美丽;玉环体丰飞燕可做掌上舞,却为她们赢得了环肥燕瘦的美誉。有了痛苦才知道什么是欢乐,有了死亡的威胁方知生命之可贵,也许正是因为生命中有了缺憾才造就了精神的完美。问题氓中的女子被抛弃后还能获得幸福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一枝独秀】能,既然那个女子有那么大的决心与男主人公脱离关系,那么她就一定会对
14、自己以后的道路有一定的安排。况且,并不是一定要有男人陪在身边才叫幸福。有句话不是说,最简单的生活就是幸福么?幸福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形成的。我相信女主人公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海天明月】基本上说是不可能的。结合她所生活的时代背景,那时的女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可言,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加上家人及兄弟对她的不理解,社会风俗对女人贞操的看重,怎可能重获幸福呢!我的观点读诗经,感受其“明目清扬”的美,她的美让天地间的每一片叶子都显出光鲜与明媚,那些浅吟低唱,恰如天地混沌初开时的天籁之音。它是静女中调皮女子的回首一笑,它是氓中女主人公对负心郎的谴责和决绝字里行间是那么质朴自然,没有一丝矫揉造
15、作的痕迹。【应用角度】“自然美”、“感受经典”等。最美中国人张文康:“爱情天梯”上背妻14年2012年2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以最美中国人张文康:“爱情天梯”上背妻14年为题,报道了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退休矿工张文康,背着瘫痪14年的妻子,四处寻医问药的感人故事。镜头中,张文康眼里闪着泪花说,为了给老伴治病,他60岁自学按摩,学着做饭,做家务,背着妻子走完家门前的387级石阶。他从花甲到古稀,背着妻子度过了漫长的14年。如今,14年的坚持终于有了效果:妻子的下肢慢慢有了知觉,可以站起来了。医生说,这是个奇迹。【媒评文摘】1.陡峭的石梯,艰难的步履,这段“爱情天梯”见证了一对古稀老人质朴
16、的夫妻情。中国网络电视2“我不懂什么叫浪漫,我理解的浪漫,是可以牵着妻子上山一起捡蜗牛,那是种手牵手的幸福。”重庆商报诗经里的春天阳春三月,正是草长莺飞时节。暖风儿掠过,草木的芬芳在身边漫溢。闲来无事,捧一本诗经,在庭院的槐树下细细诵读。有细碎阳光,从树荫中投下光影,时光仿佛就此停滞不前。闭上眼睛,诗经里的春天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款款而来。金色的阳光里,小河静静流淌,白茅在风里轻轻摇摆,菖蒲大丛大丛地生长,散发出辛辣的芳香。“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南风吹进来的时候,路边的枣树正好长出细小的嫩芽。而杨柳是如此的多情,随风摇曳,款摆生姿。初升的太阳照着梧桐树宽大的叶片,连叶片上的脉络都清晰可见。“苕
17、之华,其叶青青。”苕华,就是凌霄花。凌霄花攀爬在墙上,叶子青翠欲滴,那一簇簇橘红色的喇叭花,缀于枝头,迎风飘舞,惹人垂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早春的桃花在枝头迫不及待地盛放成一片妖娆,仿佛二八年华的婉约少女,娇艳无双。田间陌上,葳蕤春光,正是采摘野菜的好时节。“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青衣白衫的窈窕女子挽着竹篮,伸出纤纤素手,一把一把地采摘着白蒿。“思乐泮水,薄采其茆。”茆,就是莼菜。此乃睡莲科水生宿生草本植物,它的嫩茎美味异常,是抗癌症的佳品。“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蕨菜低垂着头,仿佛不胜谦逊;“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鲜嫩的豌豆苗,是我们餐桌上的常菜;“采采芣苡”,芣苡
18、,即车前子,小名猪耳朵菜;“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是萱草,即黄花菜这些田间野地里生长的野菜,即使是现在也能轻易发现它们的身影,让人不由得对诗经产生一种亲近感。这是个万象更新的季节,动物们也开始活跃了。“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两只燕子,一上一下,翩翩然穿堂入户。“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个时候,正是狩猎的好时光。“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兮驺虞!”河边的芦苇随风飘荡,蓬草在阳光下片片飞出叶子的刀光。猎人们使足了力气拉弓,射中了野猪,都齐声欢呼起来。这是一幅多么生机勃勃的画面啊!在这广阔的原野上,古老的爱情也滴翠地生长。青山如黛,佳人如玉,惹来无数追寻目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
19、子好逑。”采荇菜的姑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她偷偷地占据了君子的心房,让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就这样遇见了那个人,怦然心动,就这样再也无法放开。唯有携子之手,与子偕老。“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相恋着的男女相约着出行,芍药,成为了他们定情的信物。“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怎样纯粹的情感,让人忍不住会心微笑。这些美好的爱情,让诗经里的春天呈现出浪漫温馨的粉色,清新动人。诗经里的春天,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是那样的绮美。我爱这诗经里的春天,我爱这从远古走来
20、的、纯粹的、无邪的春天。【精要赏析】诗经里的春天是绮美的,从远古走来,纯美而无邪。作者在春天捧读诗经,竟能有如此纯美的想象与联想。金色阳光中静静流淌的小河,在风里轻轻摇摆的白茅,田间陌上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款款而来,展现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经里美好的爱情也“让诗经里的春天呈现出浪漫温馨的粉色,清新动人”。(教师用书独具)【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2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3背诵课文,默写名句;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二、教学重点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背诵课文,默写名句。三、教学难点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
21、押韵。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五、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听过这几句诗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原诗出自哪里的呢?好,让我来告诉大家吧,它们源自诗经“爱情三部曲”之一的蒹葭。爱情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它自古便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的一首民间情歌,了解古代人们的爱情。二、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歌创作多用现实主义手法。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后人把“国风”与
22、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后多用来泛指文学;“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引号内容为朱熹诗集传语)。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叙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静女主要运用的正是“赋”的手法。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借物托情。如李季王贵和李香香:“一对大眼水汪汪,像露水珠在草上淌。”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如李季王贵和李香香:“二道糜子碾三遍,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玉米开花半中腰,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风、雅、
23、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三、全班同学朗读一遍由于两首诗中生僻字、难读字比较多,学生诵读可能比较困难。朗读时力求咬准字音,做到基本流畅。教师作出评价并鼓励学生。四、教师正音(投影展示),并范读、介绍诵读方法邶:bi姝:sh隅:y见:xin 踟蹰:ch ch 娈:lun炜:wi 说:yu 怿:y归荑:ku t 洵:xn四言古诗一句有两个节拍,范读时注意诵读节奏,节拍处应注意停顿。五、请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并找出诗歌所描写的情节明确:诗的内容是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全诗以男子的口吻写出,生动地描绘了他约会的过程,先写男子去赴约,后写女子向男子赠送物品来表达爱情。整篇诗充满愉
24、快而幽默的情趣。六、师生合作疏通文意1请学生对照注解理清文意,进行翻译;诗歌短小,文字简单,注意字词的意义变化。每章各请一位学生翻译。翻译要注意“信、达、雅”的标准。2教师翻译、分析课文。(1)翻译主要是对重点词句的把握及疏通文意。(2)诗歌前一章重在写场景,后两章重在写心理。注意分析场景、细节描写的效果,及强调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揣摩。七、关于诗歌词义理解的争鸣1“静女”的含义文雅、娴静的姑娘;善良的女孩(“静”通“靖”);女子的芳名。2“城隅”究竟是指何处说文解字:“隅,陬(角落)也。”高级汉语大字典:“隅:角,角落。本义:山水弯曲边角处。”如山隅、东隅、隅陬(角落)。例:日出东南隅(乐府诗集
25、陌上桑)。课文其中一个注释是“城上的角楼”,即是城门的角楼,当然不会是城墙的拐角处,而是城楼上。男女幽会,自然会找那种偏僻幽静之所,绝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因而,“城隅”理应指城墙脚下幽静偏僻的角落里。八、板书设计一、期望约会二、恋人赠物爱情的美好三、赞美恋人形象分析:静女:美丽、活泼、热情男子:憨厚、纯朴、真诚九、布置作业1查找关于诗经其他方面的资料(如艺术特色);2背诵静女全诗。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爱情是个千年不衰的话题,上节课我们学习静女时,领略了古代社会人们恋爱轻松愉悦的情趣。那么爱情是不是都是那么美好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从氓中感受另一类型的爱情情节和主人公形象。二、全班分组用指读法诵读
26、一遍请学生咬准字音,把握好朗诵节奏。培养语感,熟悉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情节。三、教师范读、正音氓:mng蚩:ch愆:qin将:qing 垝垣:gu yun 筮:sh咎:ji 于:x 说:tu陨:yn 徂:c 汤:shng渐:jin 罔:wng 靡:m夙:s 咥:x 隰:x泮:pn四、学生对照课文注解默读,理解课文大意最好能够进行翻译成现代汉语五、教师示范翻译第一、二自然段翻译时注意灵活使用两种方法:直译求逐字逐句求准确;意译力求理清段意求流畅。六、学生分组讨论,分段试译各组派代表演示讨论结果;老师纠正并小结每一段大意。七、分析课文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
27、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学生说故事情节。全诗共六章。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诗歌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
28、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八、主体板书(情节)恋爱婚变决绝(章句) 第一、二章 第三至五章 第六章(手法) 叙述 抒情、议论 对比(基调)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九、课文小结我们通过对静女和氓两首诗的学习,了解了诗经所处时代的生活
29、,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我们还学会了抓住典型情节,运用形象思维来欣赏诗歌中所由此而烘托出的具体生动的气氛和情调,还学会了在凝练的语言中把握其暗示性及代表性,受到了美的熏陶。同学们应把这些化为技能,净化灵魂,争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十、布置作业1、背诵氓全诗;2、完成课后练习二。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无与士耽(沉溺)女也不爽(差错)B总角之宴(酒席)言笑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C匪我愆期(延误)静女其姝(美丽)D俟我于城隅(城上的角楼)说怿女美(通“汝”,指彤管)【解析】宴:欢乐。【答案】B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桑之未
30、落,其叶沃若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解析】A项,“爱”通“薆”,“见”通“现”;B项,“说”通“脱”;D项,“无”通“毋”。【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B.C. D.【解析】A项,不要/没有;B项,说;C项,代词,它的/助词,无实义;D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一项是()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D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解析】A项,至于:古义是“到达”,今义则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B项,以为:古义是“把当做”,今义则是“认为”。C项,三岁:古义是“多年”
31、,今义则指三岁的年龄。【答案】D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应是绿肥红瘦A夙兴夜寐 B匪我愆期C三岁食贫 D其黄而陨【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在夜里。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延误。C项和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黄。【答案】C二、课内阅读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
32、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我徂尔 徂:往,到B士也罔极 极:很,非常C躬自悼矣 躬:自身D言笑晏晏 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解析】极:准则。【答案】B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桑之落矣 总角之宴B其黄而陨 静女其姝C静言思之 言笑晏晏D言既遂矣 既来之,则安之【解析】A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B项,代词,它的/形容词词头,不译;C项,语助词,在句中没有实在意义/动词,说;D项,都是“既然,已经”的意思。【答案】D8节选部分中写到了往日的一些欢乐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答案】这里用过去欢乐的场面与现在悲哀的心情作对比,突出表现自
33、己内心的悲痛与对氓的控诉。9翻译下面的句子。(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翻译:_(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翻译:_【答案】(1)桑树叶离开了枝,叶子黄了落了下来。(2)男人啊没有准则,在品德上三心二意。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章蒹葭,完成1012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0诗歌是怎样来写“伊人”这一形象的?请简要赏析。_【答案】诗人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描写“伊人”的美丽。
34、一是从主人公炽热执著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伊人”形象之美;二是通过秋水白露晓雾朦胧的景色烘托,我们能够想象出她的美。11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大量的文字对景物进行了描写,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_【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在整体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答案】(1)描写景象: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2)作用:渲染了一种萧瑟冷落的氛围,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同时,又烘托了诗中主人公凄婉的爱情;三是通过对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描写,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不畏艰难的执
35、著追求。12这首诗歌在结构章节的安排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赏析。_【解析】解答本题可结合对诗经的总体了解来进行。重章叠句是诗经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之一,其作用是宜于咏唱,于反复中更能突出表达隽永的情感。具体可结合诗歌内容作答。【答案】(1)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2)蒹葭全篇共九十九个字,只变动了十几个字,这样写一是使诗歌的节奏更加鲜明,音韵更加和谐,增强了音乐感;二是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三是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参考译文】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
36、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四、语言表达13将下面文字中画横线的部分改写为以“儒家学者”为主要陈述对象的句子。诗经从一开始,还没有被赋予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所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_【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14静女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一典型细节描写非常生动,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50字。_【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准确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将细节描写所突出的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答案】(示例)那美丽的少女,调皮地藏了起来,如约而来的那位青年,左顾右盼,抓耳挠腮,来回走动,要走却又不甘。- 2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