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测评(A)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47200 上传时间:2024-06-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测评(A)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测评(A)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测评(A)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测评(A)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测评(A)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测评(A)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测评(A)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测评(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北魏时,“自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这一景象说明当时()A.经济交流消除了民族隔阂B.丝绸之路的贸易盛况C.中国的商品得到西方青睐D.丝绸之路已全面畅通答案:B2.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在大夏(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见到了邛竹杖、蜀布。大夏国人说,他们是从身毒国(古印度)购买来的。这一记述可以用来证明()A.张骞正式开辟了丝绸之路B.大夏国和身毒国贸易关系密切C.

2、“西南丝绸之路”早已开通D.中国与中亚的贸易关系早就存在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在大夏(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见到了邛竹杖、蜀布”,可知西汉时期中国就与中亚存在着贸易关系,故D项正确。3.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朝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朝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发掘出了汉朝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A.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B.甘英到达波斯湾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D.汉朝疆域的扩大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中涉及的区域看,既有丝绸之路经过的中国新疆地区,也有“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东南亚地区,因此题干材料中考古发现的物品是陆、海

3、丝绸之路存在的历史见证,故C项正确。4.据载,唐朝大历五年(770年),外国商船到达广州的有四十多艘,它们载来了香料、药材、象牙、犀角、珍宝等货物,从中国贩走丝绸、瓷器等物品。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丝绸之路衰落B.中外贸易发达C.政府鼓励对外贸易D.朝贡贸易的兴起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外贸易的发达,B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不出丝绸之路的衰落,也没有涉及政府贸易政策的信息,A、C两项均错误;题干材料与朝贡贸易的兴起无关,D项错误。5.宋太宗曾派内侍带着国书、礼物和丝绸,分四批出使海外各国。每批使者还带有两封未填国名的皇帝亲笔信,准备在所到之地了解清楚后再填写递交。信

4、的主旨是邀请外国人来做生意。这主要反映了北宋()A.海外贸易的重要性增强B.商税成为财政的主要来源C.统治者对世界缺乏了解D.“西南丝绸之路”已经开通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宋朝统治者重视海外贸易,说明海外贸易在税收中的重要性增加,但是“主要来源”的说法过于夸大,A项正确,B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不出统治者对世界缺乏了解,C项错误;题干材料与“西南丝绸之路”无关,D项错误。6.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A.农业生产的发达B.对外交流的繁荣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D.丝绸之路的开通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

5、刀豆等”,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繁荣,B项正确;西域都护府设置于西汉时期,C项错误;丝绸之路开通于唐朝之前,D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A项,排除。7.考古学家在中国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的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C8.两宋时期,中国的民间茶叶贸易除了通过陆地向西的茶马古道外,还可以通过官方港口从海上直接运输到东南亚、西非、北非,中国茶叶远销到许多国家。材料表明()A.农业的经

6、济地位在当时有所下降B.两宋时期经济严重依赖对外贸易C.两宋重农抑商的政策有较大松动D.两宋政府重视与外域的经济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民间茶叶贸易除了通过陆地向西的茶马古道外”“还可以通过官方港口中国茶叶远销到许多国家”,可知政府重视与外域的经济交流,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茶叶远销海外,无法推断出农业经济地位的下降,排除A项。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海外贸易虽然发达,但是“严重依赖”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排除C项。9.亚欧大陆各文明之间的交流已经存在了很多世纪。但是直到16世纪和17世纪初,各个民族不仅是亚欧大陆上的各民族,还包括东西半球的

7、各民族才开始了较为密集而持续的贸易往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C.奴隶贸易D.工业革命答案:A10.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玉米,非洲的咖啡、珍珠、宝石,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欧洲的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材料主要说明新航路开辟()A.扩大了烟草等农作物在世界的种植范围B.使亚洲的丝绸等商品成为珍品C.使欧洲商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活动D.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了美洲、亚洲、非洲的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的商品,在各洲之间流动,而完成这一商业活动的是欧洲的商人,说明新

8、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D项正确。11.16世纪,来自西班牙的探险者绕过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来到菲律宾群岛。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殖民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随后,中国产品通过这些“马尼拉大帆船”源源不断到达美洲地区。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遭到了西班牙的殖民入侵 B.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C.商品大量输往美洲地区 D.改变了闭关自守政策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中国产品通过这些马尼拉大帆船源源不断到达美洲地区”不能说明中国遭到了西班牙的殖民入侵,故A项错误;中国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9、故B项错误;通过“马尼拉大帆船”,中国商品大量输往美洲地区,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并不能说明中国改变了闭关自守政策,故D项错误。12.19世纪中期,英国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得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这表明当时英国()A.生产方式反映了大企业时代的要求B.交通运输业发展快C.贸易方式体现了工业革命时代的特点D.开始成为海上霸主答案:C解析:英国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后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13.中国自2002年起逐年调低进口关税,至2009年

10、,关税总水平由15.3%调整至9.8%,农产品平均税率由18.8%调整至15.2%,工业品平均税率由14.7%调整至8.9%,基本上取消了配额管理。这些措施()A.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B.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C.说明我国经济与世界开始接轨D.反映了我国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答案:A解析:中国降低进口关税,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减少顺差,平衡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利于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A项正确。14.有学者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

11、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A.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B.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C.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D.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了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融,故选C项;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增强,这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的发展,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各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排除B项;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出的趋势是多样化,而不是一体化,排除D项。15.红楼梦描写刘姥姥见到某种新式器械的文字:“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地乱晃

12、。刘姥姥心中想着: 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 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这反映了()A.自鸣钟等商品开始传入中国B.官宦人家使用钟表的情况C.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空前兴盛D.外国商品普遍进入市民家庭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地乱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写的是钟表,反映了官宦人家使用钟表的情况,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由题干材料无法得出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空前兴盛的结论,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外国商品普遍进入市民家庭,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

13、6题10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1分,第20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上传入中国的瓜果蔬菜品种有很多,在名字上也留有明显的外来痕迹。项目由来名称举例今名胡系列大多为两汉至唐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胡瓜、胡桃、胡豆、胡蒜黄瓜、核桃、蚕豆、大蒜番系列多为南宋至元明时期由“番舶”(外国船只)带入番茄、番薯、番椒西红柿、红薯、辣椒洋系列大多由清朝乃至近代引入洋葱洋葱(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系列、番系列、洋系列”传入中国的主要时代背景。(6分)(2)结合所学知识,以“吸纳与兼容”为主题对上表进行解读。(4分)参考答案:(1)胡系列传入中国的主

14、要时代背景:丝绸之路的畅通,中西方贸易增加。番系列传入中国的主要时代背景:“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对外交往加强。洋系列传入中国的主要时代背景: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文明传入中国。(2)解读:现在人们日常食用的瓜果蔬菜,很多都是外来物种。外来瓜果蔬菜名称因传入历史时代不同而出现“胡”“番”“洋”等系列。瓜果蔬菜的名称受社会进步影响,并融入本土文化系统。由此可以看出,中华饮食文化在发展历程中不固守传统,积极吸纳并兼容外来元素,彰显了中华文明既博大精深,又兼容并蓄的特征。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丝绸的故乡,据记载先秦时期丝绸生产已经兴起。从丝绸遗址分布看,黄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川

15、蜀盆地以及华南地区丝绸业出现比较早。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因素,丝绸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得到快速发展。随着纺织工具不断革新,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织物品种已经达到20多种。魏晋之后,丝绸生产重心逐渐向南转移。到宋朝,江南地区成为全国丝绸重要的产区。明清时期,江南一带出现丝绸专业市镇,丝绸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输出商品,丝绸贸易成为我国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摘编自朱新予中国丝绸史材料二1718世纪,随着东方航线上的海外贸易日益繁忙,大量中国的生活奢侈品运往欧洲各国,这其中又以茶叶、丝绸和瓷器为大宗。如果说茶叶的输入改变了欧洲人日常生活的某种方式,使喝茶习俗在各国兴起的话,那么温润的青花瓷和飘逸的丝绸,

16、因其充满异国情调的图案,更给他们带来了关于中华帝国的形象化的联想。加上入华传教士书信中透露的信息,以及来华经商的西方商人的渲染,一股对中国奢侈品的狂热爱好便在1718世纪席卷欧洲,给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很多影响。装饰艺术中的“中国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中国风”作为一种艺术装饰风格,它首先出现于17世纪,但在18世纪尤其因法国路易十五宫廷的提倡获得了突出的发展,并迅速传播和流行。欧洲丝绸中的“中国风”主要体现在18世纪的法国,里昂、都尔等城市是这类丝绸织物的生产重镇。摘编自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丝绸中的“中国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丝绸生产的特点和作用。

17、(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欧洲丝绸业流行“中国风”的背景和影响。(6分)参考答案:(1)特点: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时间早且区域多;技术不断进步,品种多;重心逐渐南移;出现专业化产区;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作用:中国古代丝绸生产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背景:世界市场的发展;欧洲传教士、商人及统治者的推动和提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产品制造技术高超。影响: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推动了欧洲丝绸业的发展;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18.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导着人类文明

18、的进程。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从张骞通西域到“一带一路”,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我们或将发现,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导世界的未来。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从材料中任意选取或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0分)参考答案:略。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这一时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处于单次航海

19、时代,即在每次出征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其进口货物或进口货物的销售额,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然而,不管收益如何,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的体制,终归难以同已经具备持久稳定组织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抗衡。于是,相对持久稳定的合资企业,包括多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组织了起来。16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日益困难。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中国贸易的垄断权。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

20、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18世纪初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方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方商人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世纪20年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降。19世纪中期,英国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兼论丝绸之路衰落与变迁的内在原因(1)

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经营方式的变化。(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世纪初期至19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商业贸易的影响。(4分)参考答案:(1)变化:由特许垄断经营到被终止;由“单次航海”到“多次航海”制;由临时合资到建立稳定的有限责任制。(2)影响:棉花、棉布成为东西方贸易的大宗货物;影响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观念;推动了东西方海上贸易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长期萧条的农业部门和受到严重打击的工业企业同时强烈要求增加关税保护。1930年,美国出台了有名的斯穆特

22、霍利关税法,对两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这项法律的出台引起了国际市场的报复,各国对进口都采取严管,竞相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贸易战。摘编自郝洁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材料二关贸总协定是人类为建立世界多边贸易体系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旷日持久的成功试验。它证明,通过法律与政治相结合的方式,人类不仅可以切实可行地协调与管制各国政府的贸易政策行为,而且必将能够实现国际贸易关系中规则取向的国际贸易政策对实力取向的国家贸易政策的胜利。摘编自余敏友论关贸总协定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材料三1995年新年伊始,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关于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以下简称“谅解”)

23、作为该组织所管辖的协议之一也同时生效。随着“谅解”所规定的有关机构的相继成立,世贸组织已开始受理一些成员方所提出的申诉,新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开始形成。与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相比,该“谅解”所确定的规则与程序将加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作用。有人认为这“可以说是这一机制的一次革命从论坛和调解委员会变成法院或仲裁庭的革命”。摘编自蒋德恩原关贸总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与世贸组织新机制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危机与贸易保护之间的关系。(2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贸总协定的达成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趋势。(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关贸总协定的局限性及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积极意义。(5分)参考答案:(1)关系:经济危机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而从长远看,贸易保护主义又加剧了经济危机。(2)趋势:全球化、体系化(或规范化)等。(3)局限性: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积极意义: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已经开始;表明经济全球化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