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46977 上传时间:2024-06-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9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试题.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一单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文化大革命”与新中国的外交突破(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五年内未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探索与失误(2)国民经济的劫难2018课标,31,4分运用漫画形式考查女性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18课标,30,4分原始史料考查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科技成就、“双百”方针与教育的发展(1)“两弹一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3)教育方针;

2、动乱中的教育五年内未考分析解读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课标全国卷对本单元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成就上,对政治、外交、科技教育等知识点的考查着墨不多。试题命制多采用最新史料,突出能力立意,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引领,这一态势预计在未来高考中仍将延续。备考建议:(1)本单元内容较为琐碎,要注意梳理本单元的线索和重大事件。(2)注意与其他单元相应知识点联系起来构建知识体系。【真题典例】【破考点】【单元概览】一、时空定位二、阶段特征1956197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20年。这期间,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失误,甚至是严重的失误,社会主义建

3、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政治方面“左”倾错误不断发展,最终导致十年“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中共八大、20世纪60年代初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等;另一方面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科技文化方面“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一定的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外交方面外交战线捷报频传,中国恢复

4、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考点集训】考点一“文化大革命”与新中国的外交突破1.(2018江西二测,13)1964年中国和法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炸”。这次“外交核爆炸”() A.使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B.使美国封锁、扼杀新中国的政策破产C.促进日内瓦会议对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D.使新中国正式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答案B2.(2017山东菏泽一模,31)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上对美国、苏联的盟国和与其接近的国家,或定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帮凶”,或视作“修正主义的伙伴”“赫鲁晓

5、夫的走狗”,推行四面出击、打倒一切的外交路线。有学者称之为“黑屋外交”。在当时,这种外交政策的推行()A.加剧了冷战的紧张程度B.恶化了自身的处境和形象C.有助于计划经济的实施D.否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3.(2017江西赣州3月,29)下列对表格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1971197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1971年1972年亚洲科威特、土耳其、伊朗、黎巴嫩日本、马尔代夫非洲尼日利亚、喀麦隆、塞拉利昂、卢旺达、塞内加尔毛里求斯、多哥、马达加斯加、乍得欧洲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冰岛、塞浦路斯马耳他、英国、荷兰、希腊、联邦德国、卢森堡美洲秘鲁墨西哥、阿根廷、圭亚那、牙买加A.是中美关系走

6、向正常化的结果B.中国开始超越意识形态进行外交活动C.是不结盟运动推动的结果D.新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答案D4.(2017湖南百校联考,12)1972年8月,周恩来在谈到台湾问题时说:“过去23年,只是向金门、马祖打炮、广播,号召官兵起义,实际上我们对台湾的工作做得很差。”1973年6月,他指示新华社:参考资料每天要登一篇有关台湾的消息和言论,骂街的不要。这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A.海峡两岸的沟通主要在民间B.中国外交手段呈多样化特征C.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方式开始调整D.中美关系改善推动了两岸关系缓和答案C5.(2017河南中原名校三检,28)(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

7、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新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材料二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中国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目前存在着看来是无法

8、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些步骤的唯一国家。现在的问题是,他们是否会把其他的门打开。摘编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惧”,新中国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总统采取的“这些步骤”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4分)答案(1)意义:缓解国内财政困难;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措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步骤:打破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原因:

9、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美苏争霸的需要);美国急于从越战泥潭中脱身;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等。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2018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二调,31)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 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内减少2 000万以上城镇人口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A.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B.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C.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D.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答案D2.(2018湖北荆州一检,21)1973年初,中国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

10、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报告建议在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其中包括已经批准的12.5亿美元进口设备),史称“四三方案”。该方案的实施() A.推动中美关系开始改善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C.奠定了对外开放的基础D.有利于国民经济复苏答案D3.(2017安徽江南十校3月,31)毛泽东曾指出:“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是一种错误的想法。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曾大规模接受苏联的经济援助。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紧张、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也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不断扩大援助规模。下列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A.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成就主要得益于苏联援助B.新中国的对外援助加剧了国内的经济

11、困难C.新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D.苏联援助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答案A4.(2017河南适应性测试一,31)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该规定()A.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实施B.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C.促进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导致了城市劳动力出现不足答案A5.(2017湖南衡阳一联,30)下面是1957年和1961年我国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苏关系开始恶化B.国家经济

12、状况的影响C.“一五”计划顺利完成D.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答案B6.(2017河南郑州二模,31)1961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到秋末,扩大到全省生产队总数的85.4%。这项政策()A.试图纠正农村“左”倾错误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提高了人民公社化的水平答案A7.(2017湖北武汉调研,30)1961年我国政府规定:应该有领导地开放农村集贸市场。除了粮食、棉花以外,凡是第三类物资和完成国家合同任务以后的第二类物资,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这项政策在当时()A.削弱了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B.扩大了计划经济的覆盖范围C.缓解

13、了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D.克服了分散经营导致的困难答案C8.(2017四川遂宁零诊,32)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1960年发展到完全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1949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此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低B.1959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C.“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干预答案D考点三科技成就、“双百”方针与教育的发展1.(2018河北衡水中学3月,31)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

14、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纂、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和发行,并建立了“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C.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答案A2.(2018湖北稳派教育二联,31)1958年10月,全国文化行政会议提出“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的目标。这一目标()A.迅速地改变了教育落后状况B.促成“文化大革命”的爆发C.具有盲目冒进的“大跃进”倾向D.表明苏联教育模式影响深远答案C3.(2

15、018河南洛阳统考,17)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A.反映了我国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形成 B.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C.促进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D.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答案B4.(2018湖南十三校一联,15)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在研究和推广的过程中,得到了湖南省和国家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国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和支持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直接原因是()A.我国农业技术比较落后B.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C.我国粮食供应比

16、较紧张D.农业现代化战略的需要答案C5.(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4)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美国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当时中国()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答案C6.(2017吉林延边质检,30)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 8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

17、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A.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C.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D.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答案A探史料探究一从敌视到重视,再到波折不断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史料呈现史料1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 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指出: 我们在国际上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阵线的一方面,并明确宣布“一边倒”。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料2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

18、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史料3中国一向以建设性的态度和主张来处理分歧和矛盾,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同样如此。中国既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同时又展现出了足够的诚意和建设性,始终为中美关系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局考虑。对中国而言,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现象并不足惧,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得了中国前进的脚步。历次国际形势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骤增的挑战面前,中国都有足够的定力和能力按照既定部署和节奏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常在,中国发展壮大的征程越走越宽广。人民日报钟声:顺大势担正行正道的定力( 201

19、8年09月29日)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史料2:中美关系缓和符合中美两国利益史料3: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以建设性的态度和主张来处理分歧和矛盾史料解读史料背景史料1: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呈现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中国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方史料2: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共同利益,成为中美两国的共同诉求史料3:当今时代,美国政府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使中美关系遭受波折重点阐释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一边倒

20、”的必要性说明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表明中国以建设性的态度和主张处理分歧和矛盾,理性对待中美关系史料认识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40多年来,中美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总体是向前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外交方针及实行该方针的原因。答案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方针:“一边倒”。原因:美苏两极格局;美国敌视中国;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同中国建交。2.根据史料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意义。答案意义:直接促成了中日建交;是20世纪后

21、半期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3.根据史料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贸易战的本质,以及中国的原则和应对之策。答案本质: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遏制中国崛起。原则: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应对: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4.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国家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答案国家利益。探究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史料呈现史料1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实现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

22、重要的政治任务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 (1958年9月1日)史料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料3(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为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的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在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的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史料4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年份产量(万吨)收购(万吨)

23、收购量占产量的比重(%)1958年20 0005 876.029.41959年17 0006 740.539.7 1960年14 3505 105.03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大跃进”运动“高指标”特征的表现之一史料2: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比较史料 3、4:中苏两国粮食收购中出现的问题史料解读唯物史观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相适应重点阐释史料1:1958年,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说明“大跃进”运动强调“以钢为纲”史料2: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毛泽东和邓小

24、平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变革,以此发展社会生产力。说明两者在类型上是不同的,毛泽东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史料3、4:中苏两国粮食收购中,在特定时期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表明中国粮食收购比重大,这种做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史料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和政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 两者反映了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但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超越了生产力的实际,导致了我国 19591961 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史料应用1.据史料1,“大跃进”的核心是什么?特点及影响如何?答案核心:大炼钢铁。特点:片面追求工农业

25、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影响:不仅造成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而且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史料2体现了哪两种生产经营形式? 试分析其异同点。答案生产经营形式: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同: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不同:前者实行集体劳动,后者以家庭为生产单位。3.依据史料3、4,归纳中苏两国农业政策的共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背景。答案共性:国家从农民、农业领域拿走太多,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下降。 背景:重点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通过牺牲农民、农业利益筹集工业建设资金。4.结合上述史料,说明工农业生产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答案经济建设应遵循客观规律;生

26、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注意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等行业的综合发展;注意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等。过单元【5年高考】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2018课标,31,4分)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答案BB组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江苏单科,11,3分)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发放时间每人每

27、月定量出处1954年7月开始1.5斤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未予说明1斤北京粮食工作1957年11月17日开始1.5斤中国商业四十年1957年12月1日之前1斤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1957年12月1日之后1.5斤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答案C2.(2016浙江文综,19,4分)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

28、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答案B3.(2015海南单科,24,2分)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答案B4.(2015福建文综,18,4分)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

29、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答案D5.(2015广东文综,16,4分)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答案D6.(2015安徽文综,18,4分)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

30、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答案D7.(2015山东文综,22,4分)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答案B8.(2014大纲全国,19,4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

31、千克)的惊人记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答案D9.(2014福建文综,17,4分)下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答案A10.(2015福建文综,38,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

32、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33、,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材料四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

34、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摘自周恩来政论选(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10分)(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

35、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10分)答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4点即可)(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3点即可)(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日本: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

36、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C组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文化大革命”与新中国的外交突破1.(2013广东文综,17,4分)下示材料说明当时()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毛泽东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答案B2.(2013安

37、徽文综,18,4分)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答案C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2015上海单科,29,2分)右侧的新闻出自哪一时期()A.“大跃进”时期B.土地改革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答案A2.(2014重庆文综,9,4分)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

38、立于新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答案B3.(2014安徽文综,17,4分)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4.(2014山东文综,20,4分)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39、大跃进】d yu j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C考点三科技成就、“双百”方针与教育的发展1.(2017北京文综,19,4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联

40、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答案C2.(2015山东文综,19,4分)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答案C【3年模拟】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8分)1.(2019届吉林省吉林市一调,17)有学者统计,1950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学生16 152人,在7 778名去社会主义

41、国家留学的学生中学习工科的有5 179名。如按照苏联论著中的几个数字计算,中国留苏人员超过了20 000名,其中包括在苏联企业里学习的人员。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实行“科教兴国”战略B.确立国家发展计划C.文化教育全面彻底中断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2.(2019届四川资阳一诊,32)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规定户口登记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七项内容,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乡流动。这一举措()A.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B.稳定了国民经济的基本结构C.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D.标志着中国的户籍制度形成答案

42、A3.(2019届湖南长郡中学三调,13)1959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社员私养家禽、家畜和自留地等四个问题的指示,指出社员可经营不超过人均占有耕地5%的自留地;鼓励社员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的零星闲散土地种植庄稼和树木,不征公粮、不派购任务。这一举措()A.停止了“三面红旗”错误指导B.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贯彻了党的“八字方针”精神D.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问题答案B4.(2019届安徽“江淮十校”二联,14)下图为19571960年经济建设中的相关数据,其中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单位:亿元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B.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C.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了问题D

43、.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答案C5.(2019届河南洛阳期中,15)1960年9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淮河以南直到珠江流域地区,应当维持平均每人每年原粮三百六十斤,遭灾的地方应当更低些;淮河以北地区口粮标准应当压低到平均每人每年原粮三百斤左右,东北等一部分严寒地区可以稍高一点。这种普遍降低口粮标准的指示意在()A.最大限度地缓解经济困难压力B.优先满足重工业发展的需要C.解决自然灾害带来的市场压力D.为恢复农业提供充足劳动力答案A6.(2019届河南洛阳期中,14)1970年1月8日,中国驻波兰临时代办雷阳会见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斯托塞尔表示奉命原则上同意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同日,美国

44、国务院在宣布该消息时,首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这些现象表明()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B.美国霸权地位衰落C.第三世界迅速崛起D.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答案D7.(2019届湖北名校大联考一测,19)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地方行政区划演变表,据此可知我国()阶段主要行政区划层级划分19491954年大行政区省县乡四级制;两个准层级:专区、区公所19541966年省(自治区)县(自治县、自治旗、县级市)乡(民族乡、镇)三级制;三个准层级:专区、区公所、街道办事处19661978年省(自治区)地区(自治州、地级市)县(自治县、自治旗)人民公社(街道办事处)四级制1978年以后省(自治区)

45、地级市(自治州)县(自治县、自治旗、县级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四级制A.民族区域自治效果显著B.地方行政区划基本稳定C.意识形态色彩较为浓厚D.社会主义民主初见端倪答案B8.(2019届湖南长郡中学五调,17)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流行口号:土地改革时期“劳动光荣”“发家致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急进抢先”“社会主义有奔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经济困难时期“吃饱肚子为先”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千变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这反映出广大农民()A.积极追求符合时代特点的美好愿景B.由衷拥护社会主义C.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D.坚决

46、支持改革开放答案A9.(2019届安徽“江淮十校”二联,15)侨汇券是海外侨胞给国内眷属的汇款、赡家费,需要与人民币现金共同使用,其中汇聚了粮票、布票、棉票、副食品购买券、工业品购买券等各种票证。下图是上海发行的侨汇券,据此可知当时()A.我国已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我国的物资供应相对匮乏C.我国各种商品均需凭票购买D.上海地区的侨民数量最多答案B10.(2018 广东广州调研,31)1953 年至 1957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内陆地区为20.4%,沿海地区为16.8%。“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47、A.政府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B.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C.内陆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答案A11.(2018安徽皖南八校一联,13)据统计,1961年7月l日到1962年6月30日,我国共进口粮食58.5亿千克,同期,征购粮食减少了79亿千克。这说明() A.工业化建设得到保障B.对外贸易出现“大跃进”C.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D.农村经济困难需要缓解答案D12.(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二测,14)1963年6月,李先念在给毛泽东的报告中写道:“农村中生猪、家禽发展很快,收购量大大增加市场上许多传统的小吃已经恢复起来,饮食业比过去活跃了。”这说明当时()A.集体经济走向规模化生产

48、B.经济建设重心已转向农业C.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振兴D.农村的经济政策有所调整答案D13.(2018河北衡水中学五调,39)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A.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另起炉灶”政策B.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答案B14.(2017山西太原一模,31)1960年底,中央指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

49、度”,并宣布恢复农村集市。这项政策()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B.根除了“左”的错误C.旨在加快工业化进程D.意在纠正“一大二公”答案D15.(2017河北石家庄一模,31)196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对精减职工工作进行部署。精减对象主要锁定在“1958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来自农村的新职工”,而“原先就是城市居民的职工,一律不予精减”。该通知意在()A.纠正工作中的右的错误B.固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C.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答案C16.(2017山东泰安期中,22)下面是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50、()1952年1957年1962年1965年47.626.413.29.5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B.“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D.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答案C17.(2017河南郑州一模,22)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这()A.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促进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有利于强化公民对新意识形态的认同D.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12分)18.(2018河北名校联盟一测,27)阅

51、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是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合适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

52、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答案示例:观点:新中国的外交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壮大。论述:1949年,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地位,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封锁,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了相应的安全和资源。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1955年亚非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美国关系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更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转机和突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之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新时期,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