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32004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8)(文言文练习二)一阅读下面一则笔记,翻译两个句子。绍圣、元符之间,有马从一者,临南京排岸司。适漕使至,随众迎谒。漕一见怒甚,即叱之曰:“闻汝不职,本欲按汝,何以不亟去?尚敢来见我耶?”从一皇恐,自陈湖湘人,迎亲窃禄,求哀不已。漕察其语,南音也,乃稍霁威云:“湖南亦有司马氏乎?”从一答曰:“某姓马,监排岸司耳。”漕乃微笑曰:“然则勉力职事可也。”初盖认为温公族人,故欲害之。自是从一刺谒,但称监南京排岸而已。使者皆以为笑。(陆游老学庵笔记)(1)闻汝不职,本欲按汝,何以不亟去?(2)自是从一刺谒,但称监南京排岸而已。二阅读下面
2、一段文字,翻译两个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人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三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刘基郁离子)(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人从而求食。(2)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两个句子。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韩非子外储说)(1)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2)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伦。四秋九
3、月,晋侯(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初,宣子(赵盾,晋灵公的大臣)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游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意为做了晋灵公的甲士),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左传)1对下面三个句子中的“食”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不食三日矣 食之 为之箪食与肉A都相同B各不相同C、相同,不同于D、相同,不同于2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请以遗之:送给B倒戟以御公徒:放下武器C置诸橐:把食物放在
4、袋子里D遂自亡也:逃走3与“请以遗之”的“请”用法相同的是( )A曹刿请见B战则请从C臣是以无请也D子犯请击之4与“为之箪食与肉”的“为”意思相近的是(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B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C为川者决之使导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5对下面句子的中“之”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食之(指食物)B置诸橐以与之(指灵辄的母亲)C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指晋灵公)D为之(指灵辄)箪食与肉6对下面两个短句理解正确的是( ) 饮赵盾酒 伏甲A请赵盾喝酒/ 穿好铠甲B请赵盾喝酒/ 埋伏兵士C喝赵盾的酒/ 埋伏兵士D喝赵盾的酒/ 穿好铠甲7对下面的两个短句理解正确的是( ) 田于首山 问其病A在首山种
5、地/ 问灵辄生了什么病B在首山种地/ 问灵辄有什么疾苦C在首山打猎/ 问灵辄有什么疾苦D在首山打猎/ 问灵辄生了什么病五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麑(n,幼鹿),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麑,笑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马以有罪益信。
6、(韩非子说林)1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烹其子而遗之羹:送给(2)乐羊以我故食其子肉:所以(3)曩将罪之:以前,过去(4)复召以为子傅:老师2下面句子中的“以”字不同于其余三句的是( )A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B今召以为了傅C乐羊以有功见疑D秦西巴以有罪益信3“乐羊罢中山”的意思是( )A乐羊攻下了中山国(回到魏国)B乐羊停止了攻中山国(回到魏国)C乐羊被中山国罢了官D乐羊使中山国停止了攻魏的战争4选出翻译错误的一项( )A赏其功赞扬他的功劳B与其母给了母鹿C居三月过了几个月D将罪之将要治他的罪5翻译“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一句。六 郅都,河东大阳人,以郎事文帝。景
7、帝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大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在厕,野彘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听少宁姬等邪?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不伤贾姬。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上亦赐金百斤,由此重都。济南 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拜都为济南守,至则诛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都为人,勇有气,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称曰:“己背亲而出,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居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
8、目而视,号曰“苍鹰”。(汉书酷吏传)1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陛下纵自轻 纵:放纵B余皆股栗 股:大腿C都迁为中尉 迁:升官D独先严酷 先 把放在先2对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是( ) A两个“目”字相同,两个“居”字不同。B两个“目”字相同,两个“居”字也相同。C两个“目”字不同,两个“居”字相同。D两个“目”字不同,两个“居”字也不同。3下列语句在文中正确意思是( )面折大臣于朝 二千石莫能制A在朝廷上挫败大臣/ 给二千石俸禄也无人敢管他们B在朝廷上与大臣当面辩驳/ 给二千石俸禄也无人敢管他们C在朝廷上挫败大臣/ 官位二千石的官也不能管制他们D在朝廷上与大臣当面辩驳/ 官位二千石的官
9、也不能管制他们4下列翻译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天下所少宁姬等邪? 致行法不避贵戚A天下所缺少的是宁姬之流吗 以致刑法不避开贵族的亲属B天下所缺少的是宁姬之流吗 以致执法不放过显贵的亲属C天下所缺少的难道是姬妾吗 以致执法不放过显贵的亲属D天下所缺少的难道是姬妾吗 以致执法不避开贵族的亲属5己背亲而出,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A既己背离父母出来做官,自己理所当然要奉公为尽职而献身,最终不能照顾妻子了。B既己背离父母出来做官,自己理所当然要奉公执法为气节而死,最终不能照顾妻子 了。C既己背离父母出来做官,自己理所当然要奉公为尽职而献身,始终不能顾念妻子儿 女。D既己背离父母出来做官
10、。自己理所当然要奉公执法为气节而死,始终不能顾念妻子儿女。6对“都揖丞相”和“侧目而视”两句理解,正确的是( )A表示极其恭敬有礼/ 表示瞧不起,不正眼相看B表示一般性礼仪/ 表示瞧不起,不正眼相看C表示一般性礼仪/ 表示畏惧,不敢正眼相看D表示极其恭敬有礼/ 表示畏惧,不敢正眼相看7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问遗无所受: (2)请寄无所听: 七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人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人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年,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
11、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战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年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曰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人,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襌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
12、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选自史记有删节)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备:防备B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C王必用臣 必:如果D悉勒习战 勒:统率、组织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以便宜置吏B多间谍C厚遇战士D大纵畜牧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B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秦孝公据崤函
13、之固C李牧多为奇阵D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若属皆且为所虏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牧用兵蓄势待发一组是( )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 谨烽火,多间谍 为约曰:“匈奴即人盗,急人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边士曰得赏赐而不用 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ABCD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一句可以看出李牧虽是将领,但也任意设置地方机构,安排官吏;为了自己的军队也搜刮民脂民膏。B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人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原因是他明白攻打
14、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C“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虽然李牧最终打败了匈奴,但他把数千人 做为诱饵。不怜惜他们的生命,可见他虽是良将,但也有冷酷无情的一面。D“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以及“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充分表明了李牧固执任性,是他招致杀身之祸的重要原因。6将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2)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八仓慈字孝仁,淮南人也。始为郡吏。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于淮南,以慈为绥集都尉。黄初末,为长安令,清
15、约有方,清约有方,吏民畏而爱之。太和中,迁敦煌太守。郡在西陲,以丧乱隔绝,旷无太守二十岁,大姓雄张,遂以为俗。前太守尹奉等,循故而已,无所匡革。慈到,抑挫权右,抚恤贫羸,甚得其理。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其本直。先是属城狱讼众猥,县不能决,多集治下;慈躬往省阅,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一岁决决刑曾不满十人。又常日西域杂胡欲来贡献,而诸豪族多逆断绝;即与贸迁,欺诈侮易,多不得分明。胡常怨望,慈皆劳之。欲诣洛者,为封过所,欲从郡还者,官为平取,辄以府见物与共交市,使吏民护送道路。由是民夷翕称其德惠。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及西域诸胡闻
16、慈死,悉共会聚于戊已校尉及长史治下发哀,或有以刀画面,以明血诚,又为立祠,遥共祠之。(三国志仓慈传)注:杂胡:少数民族。 过所:过关所用的凭证。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是属城狱讼众猥 猥:众多B而诸豪族多逆断绝 逆:背叛C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 曾:竟然D胡常怨望,慈皆劳之 望:怨恨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抑挫权右,抚恤贫羸B西域杂胡欲来贡献C吏民悲感如丧亲戚D图画其形,思其遗像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4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写仓慈治理的具体措施的一项( ) 甚得其理 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
17、其本直 县不能决,多集治下 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 既与贸迁,欺诈侮易 以府见物与共交市ABCD5下面叙述不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末丧乱,西陲敦煌二十年旷无太守,地方事务都由大姓豪右把持,太和年间,仓 慈来任太守,抑挫豪右,抚恤贫弱百姓,甚得其理。B仓慈治理敦煌,为无立锥之土的贫弱百姓“随口割赋”,并让分得田地的贫民慢慢还清大户的田钱。各县拖延不能决的案子,大多送到郡里,仓慈亲自审阅,分别轻重进行处理,一年中处决囚犯竟然不到十人。C西域少数民族想到敦煌来进贡或贸易,经常受到豪右的阻扰和欺侮而心怀怨恨,仓慈就去抚慰他们,想回去的,就发给他们边界通行证;想到洛阳的,就派人在路上护送。D仓慈的一
18、些治理措施,给当地百姓、官吏和西域少数民族带来很多好处,因而受到人民的爱戴。仓慈死后,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并用各种形式纪念他。6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 (2)辄以府见物与共交市。九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上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苻坚闻猛名,召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及坚僭位,以猛为中书侍郎。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征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
19、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莅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地!”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于是赦之。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坚尝从容谓猛曰:“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其见重如此。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
20、之。(晋书载记第十四苻坚下)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事不干其虑 干:求取B臣闻宰宁国以礼 宰:主管C简召英俊 简:选拔D劝课农桑 课:督促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时始平豪右纵横B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C简召英俊D坚尝从容谓猛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BCD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猛的为政成就的一组是( ) 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 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 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 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 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若文王得太公,吾
21、将优游以卒岁ABCD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猛学识广博,气度不凡。他不为琐事萦怀,不与志趣相异之人结交,对于浮华之 士的轻视与嘲笑,他也从不介意B王猛认为治乱世当用重典。在治理豪门纵横,劫盗纷行的始平县时,他虽严刑峻法, 鞭杀属吏,但却认为自己不属施政残暴。C王猛恩怨分明。他不忘报答地位低下时受人的点滴恩惠,也不忘报复遭受的小小的 怨恨。对此,当时很少有人非议也。D苻坚信任王猛。他授权王猛可以在统辖的六州之内自行补充关东地区的郡守和县令的缺员,只需在授职之后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6将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 (2)其见重如此。十
22、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开元初,拜中书舍人,迁并州长史,天平军节度使。有告其反者,鞫之无状,玄宗将罪告事者,嘉贞谏曰:“准法,告事不实,虽有反坐,此则不然。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
23、将。若告事者一不当,随而罪之,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且臣为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玄宗大悦,许以衡轴处之。嘉贞因曰:“臣闻时难得而易失,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昔马周起徒步谒圣主,血气方盛,大宗用之尽其才,才五十而终。向用稍晚,则无及也。今臣幸少壮,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他日衰老,何能为也!”玄宗曰:“卿第往大原,行当召卿。”卒用之为相。在职尚简易,善疏决。论者称之。注: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鞫,审问。衡,车辕头上的横木;轴,车轴。衡轴,喻指重要的职位。1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 (虞:欺诈)B昔马周起徒步谒圣主 (
24、徒步:步行)C还次蒲州驿 (次:经过,路过)D在职尚简易 (尚:尚且)2“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一句的正确意思是( )A张循宪正要向皇上汇报受命出巡的情况,随从中有人犹豫起来,认为张循宪的许多 做法不对。B张循宪正要向皇上汇报受命出巡的情况,对出巡中一些未能解决的事情,心中感到 十分不安。C张循宪正要向皇上禀报受命出巡的情况,随从中的一些人犹豫起来,认为张循宪说 的多有不当。D张循宪正在向皇上汇报受命出巡的情况,就对随从中的一些人怀疑起来,心中感到很不痛快。3比较两组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玄宗将罪告事者 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若告事者一不当,随而罪之 不宜
25、为臣以绝言事之路A与意义相同,与意义相同。B与意义不同,与意义不同。C与意义相同,与意义不同。D与意义不同,与意义相同。4对下面两句话理解全对的一项是( ) 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及命表,又出意外A拿那些积压多时的不能解决的事向张嘉贞请教 等到写奏章时,张循宪有遇到了意外的难处B张循宪拿到那些事情去质问那些办事拖沓的人 等到张嘉贞代拟奏章,奏章写得出乎意料的好C张循宪拿到那些事情去质问那些办事拖沓的人 等到写奏章时;张循宪有遇到了意外的难处D拿到那些积压多时的不能解决的事向张嘉贞请教 等到张嘉贞代拟奏章,奏章写得出乎意料的好5以下七句话分成四组,全能表现张嘉贞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 布衣环堵之中
26、 嘉贞随机应变,莫不豁然 及命表,又出意外 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 臣闻时难得而易失,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 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 在职尚简易,善疏决ABCD文言文参考答案(二)一、(1)听说你不称职,本想查办你,你为什么不赶紧离开? (2)从这以后,马从一投名片进见长官,只称自己“监南京排岸”而已。二、(1)庄子到齐国去,看见一个饥饿的人就同情他,那个饥饿的人就跟着他,向他讨取食 物。 (2)假使先生不是几天没有吃东西,怎么会可怜我呢?三、(1)假如到了齐国幸而不死,又为齐国所用,你将怎样报答我? (2)假如像您说的那样,我将任用贤才,使用能人,论功行赏。四、1.B 2.B 3
27、.B 4.A 5.D 6.B 7.C五、1.B 2.B 3.B 4.A5对幼鹿都不忍心,还会忍心对我的儿子不好吗?六、1.A 2.D 3.D 4.C 5.D 6.C 7.(1)(亲戚)馈赠的礼物不收受。 (2)请托的事情不听从。七、1.C 2.A 3.A 4.B 5.A 6.(1)守边的兵士常常得到奖赏却不被用去打杖,都希望与匈奴交战一番。 (2)秦国给了赵王的宠臣郭很多金钱,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要谋反。八、1.B 2.A 3.D 4.B 5.C 6.(1)如果不是死罪,就只是鞭打一顿后就打发他们走。 (2)就用官衙中现成的的东西与他们交易。九、1.A 2.D 3.D 4.C 5.C 6.(1)如果不是和他志趣相合,他根本不与人家往来。 (2)他就是这样被看重。十、1.C 2.B 3.C 4.D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