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44414 上传时间:2024-06-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讥讽 fng 服辩f 聒噪guB. 间或 jin 累计li 忌讳huC. 侍候sh 嬉闹 x 汲取jD. 地壳qio 围剿jio 晌午 shng【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择 “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有

2、误的一项”。B项,“忌讳”的“讳”应读(hu)。故选B。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引经据典 微不足道 自食其力 比比皆是B. 各抒己见 气象万千 争红斗艳 望尘莫及C. 天衣无缝 弱不禁风 指手画脚 斜风细雨D 翻山越岭 淅淅沥沥 望川秋水 如法炮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判断字形,要靠平时积累,更要掌握根据字的偏旁推测字义的方法,同时,要结合词性、词语的结构、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D项,“望川秋水”中的“川”应写作“穿”。故选D。3.请指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 “唉

3、”!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B. “你这可不行,”战士一面理着筐绳,一面真像老战士似的批评起来:“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可痛啦。”C. 他和青年们谈话的时候,不爱使用教训的口吻,从来不说“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一类的话。D. 晴朗的天空,你正在欣赏“齐鲁青未了”,忽然一阵风来,“荡胸生曾云”,转瞬间,便像宋之问在桂阳三月述怀里说起的那样,“云海四茫茫。”【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是要对各标点符号表示的作用要清楚地了解,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具

4、体而言:(1)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2)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正确的书写位置;(3)注意标号与点号连用时的规范。本题要求“选择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项,“!”应放在引号内,与“唉”是一个整体,表示感叹的强烈语气。B项,将“批评起来”后的冒号改为逗号,这是间接引语,话语在两段,中间插入对说话者的描述。C项,正确。D项,“荡胸生曾云”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表明“转瞬间”是个完整的句子。综合以上分析:故选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以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B. 我省出版界积极组织精品图书参展,宣传本省在加入W

5、TO的新形势下,加快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C. 对WTO问题的关注,过去主要集中在行业、企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多是从微观层面考虑问题,而对于经济体制等宏观问题却思考甚少。D. 希望这几位平凡的女性,能带给广大读者以深思尤其是广大姐妹。在信息时代,如何做一个现代女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主干:看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句式的混用、语序是否恰当、有无

6、逻辑错误、句式杂糅等。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A项,句式杂糅,“为了”表目的,“达到”也是表示目的,所以原句可删“达到”。B项,无语病。C项,成分残缺。应在“挑战”后加一个“上”字,从而与前面“集中在相呼应,也就是要构成“在上”的介宾短语。D项,语序不当,“尤其是”表示递进关系,所以在语意上应该有由弱到强的意味,故原句应将“广大读者”和“广大姐妹”交换语序。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

7、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5.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2)难道你看不出我可能跟这事有关吗?(3)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4)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A. 借代 设问 反复 借代B. 比喻 反问 排比 借代C.

8、借代 设问 反复 比喻D. 比喻 反问 排比 比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解答本类题需要根据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联系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择 “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第(1)句“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是比喻句,将“层峦叠嶂”比作“水墨山水”。其中本体是“层峦叠嶂”,喻体是“水墨山水”。第(2)句“难道你看不出我可能跟这事有关

9、吗”是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第(3)句“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句子由三个相同的句式“每当每当每当”构成,所以是排比句。第(4)句,“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是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人物的局部特征“马褂”和“西装”指代对应的人。故选B。6.下列各组句子中,是原句,是扩句,其中扩句有误的一项是A.我知道母亲的心。我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睛里,知道了一位饱经艰辛的母亲的爱子之心。B.我望着大海。在厦门海滨,我常常痴痴地望着大海的潮起潮落。C.古代植物是宝贵材料。这些

10、被保留下来的的古代植物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材料。D.人们返回村庄。荷锄晚归的人们沿着小溪返回炊烟袅袅的村庄。A. AB. B 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续写扩展语句的能力。“扩展语句”是将词语或一句话的意思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是为了把话说得具体、形象、生动、精确。此类题答题方法:一是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的基点。扩展基点即是这句话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二是明确答题要求,把握扩展方向。扩展语句要仔细阅读题干的“提示和要求”,领会扩展的目的,充分考虑语境对陈述对象、语意语气、审美情趣等的制约,明确语句明示或暗示的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

11、。三是展开联想想象,适当添枝加叶,明确了扩展方向之后,要运用再现想象,复现原句所创设的情景,运用创造想象,进行合理扩展。或列举,或补充,或承接,掌握扩展方法。本题要求选择“扩句有误的一项”。B项,原句是“我望着大海”,而扩后的句子是“在厦门海滨,我常常痴痴地望着大海的潮起潮落”,将扩后的句子压缩,得到主干:我望着大海的潮起潮落,这与原句有出入了。故选B。7.下面句式变换后改变了原意的一项是A. 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改为主动句:家务和耕种占去了她的大半时间。B. 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改为肯定句: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应该

12、批评。C. 沙漠是可以征服的。改为反问句:难道沙漠可以征服的吗?D. 由于带的钱不够,他只好打消了买这本书的念头。改为双重否定句:由于带的钱不够,他不得不打消了买这本书的念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需要注意的仍然是:不改变原意;句子无语病。句式变换的解题思路:弄清原句的句间关系;分析开头的词语在原句中的地位和作用;明了原句结构的调整方向;增删字词,衔接语意。本题要求选择 “下面句式变换后改变了原意的一项”。C项,原句 “沙漠是可以征服的”,也就是人能够征服沙漠;而改后的语句“难道沙漠可以征服的吗?”变成沙漠是不可以征服的意思了。实际上,原句变成反问句应该是:难道

13、沙漠是不可以征服的吗?故选C。8.将下列关联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完全恰当的一项是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非常敏锐,看静的东西 很迟钝。 虫子在飞, 飞得多快,往哪个方向飞,它 能分辨清楚。A. 却 只有 尽管 都B. 却 只要 无论 都C. 都 只要 尽管 却D. 都 只有 无论 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把握与运用能力。关联词往往表达的是句子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需要我们做题的时候瞻前顾后,反复推敲。而关联词的考查题型往往是判断搭配得当与否和根据语境正确选用。本题要求选择“将下列关联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完全恰当的一项”。语境是有关青蛙眼睛特点的描述。第一空之

14、前的语境是“看动的东西非常敏锐”,显然后面的语境与之相反,所以用表示转折的词语“却”,从而排除CD两项;而后面主要讲在动态的时候,青蛙的敏锐表现。第二空后面的语境是“能分辨清楚”,其实是个假设关系的关联搭配,意思是“只要”虫子在飞,青蛙“就能分辨清楚”。所以第二空后填“只要”,从而排除AD。而第三空与“飞得多快”形成无条件关系,意思是“无论”飞得多快,“都”能分辨清楚。所以第三空应填“都”。综合以上分析:故选B。9.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紧挨着枣红马的是一匹白马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这幅国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从头到尾一片清白,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

15、么洒脱矫健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笑,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以及文段逻辑顺序安排能力。做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

16、。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后,最终确定。本题要求选择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首先,观察选项的特点,作为首句的有和两种类型。而“这幅国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中的“这”,指代前面的内容,说明前面应该有关于“国画”的介绍,也就是第句不能作为语段的首句,从而排除AC两项。而“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的重点是“松树”;恰巧“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中有“松树”与第句呼应,而且说明了松树和骏马的方位关系,所以在后,从而排除D项。第句引出了对松树下“一对飞奔马”的

17、描写。接下来具体介绍飞奔的这对马的颜色,第说的是“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所以在后;而第句“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啸,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是对“枣红马”更加形象地描写;也就是不能分开。接下来应该描写另外一只马了。从“紧挨着枣红马的是一匹白马”,说明只能在后,而第“从头到尾一片清白,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具体描绘了白马的特点,而第“这幅国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作为总结句,告诉我们前面按照方位顺序介绍的松树和一对奔马的形象特点其实是对一幅国画的解读,所以只能排在最后。故选B。【点睛】做排序题时还要注意利用句中的标志性语言来确定个别句子的先后承接、照应关系,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

18、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通读语段,检查确定。常见标志性语言如: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10.下列作者与课文相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雨中登泰山 作者 李健吾B. 寻找外星球栖息地 作者 徐治平C. 荷花淀 作者

19、 孙犁D. 警察与赞美诗 作者 欧.亨利【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本题要求选择“作者与课文相对应不正确的一项”。平时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善于用心收集,并不定时的整理。对于外国作家作品,我们要知晓其内容,掌握其国别;对于中国的作家作品,古代部分的重点记清楚他们的朝代、代表作、创作风格等;至于现代作家主要是记住代表作或主要作品及其大概内容。B项, 寻找外星球栖息地 是一篇科幻说明文,选自生命的视窗,无具体作者。而作家徐治平入选教材的篇目是仰望布达拉。故选B。【点睛】平时应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

20、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 对上面文言文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D.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 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时:按时B. 说:高兴C. 知:聪明D

21、. 愠:恼怒【答案】11. B 12. C【解析】【1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此题“子曰”是总领部分,“曰”后需要断开;据结构一致的原则,“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亦君子乎”,三处应断开,据句意,“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主谓宾完整的三个独立的句子,应断开。此外,考生还可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断句,此句大意,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故选B。【12题详解

2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理解实词义项除了通过背诵广泛积累,还应该巧借一些方法,比如语法功能,根据句中成分判断解释对错;还可以结合复合词看是偏义还是同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语等等。此题C项“知”应是“了解”之意。故选C。二、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我看到了一条河英 理查德布兰森 王悦 译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我的父母总是不断让孩子接受挑战,想方设法培养我们的独立精神。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送我回

23、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路回家。虽然那次探险,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刚开始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一起在德文郡度假。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先令。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没关系,里克,” 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就起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车里又挤又闷

24、,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爸爸,停一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路边的草地上。“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最后试一次游泳。”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但离河边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巨大的响声,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朱迪斯姑姑都站在河边看我的表演。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大目光。我定下神

25、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下去。不久,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慌乱中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水面。我深吸了一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赢得那10先令。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意识到我成功了,我终于会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到大家拍手欢呼声。我终于游会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

26、我拨开带刺的荨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给你,里克,” 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爸爸紧紧抱住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选自环球时报,文字略有删改)13.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文章主要通过“我”学游泳的时,表现了“我”的父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使“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B. 第一自然段中的叙事,为下文写“我”敢于在湍急的

27、河流中学游泳作了铺垫。C. 文章重点刻画了“我”父亲的形象,突出他对孩子的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D. 文章详略得当,重点叙述了“我”在回家途中学会游泳的事。14. 对文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分析最准确地一项是A. “我”冒着危险一定要赢得打赌的10先令,说明“我”是个贪心的小男孩。B. 母亲曾让四岁的“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地方下车,然后自己找路回家,刻画了母亲不溺爱孩子的性格。C. 看着“我”走到水比较深的地方,爸爸“看上去毫不担心”,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漠不关心。D. 朱迪斯姑姑见“我”到最后一天还没有学会游泳,说“没关系,里克,明年再来。”说明她对“我”失去了信心。15. 下列不属于文中叙述的生活片

28、段的一项是A. 4岁时,独自回家迷路。B. 度假期间,在海里练游泳。C. 回家路上,河里学会游泳。D. 爸爸陪我下水游泳。16. 文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几个词语突出水流湍急的特点?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7. 请用三个词语概括出“我”在下水前、游泳中及学会游泳后的心理状态。18.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给你的家人说些什么?(不少于30个字)【答案】13. C 14. B 15. D 16. 用“急”、“大”、“迅速”、“奔”等词语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表现了在此游泳的困难,表现了“我”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17. 害怕 紧张 喜悦 18. (1)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29、(2)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点和基点;(3)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4)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5)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错误的一项”。C项,错在“文章重点刻画了我父亲的形象”

30、这个地方。通览全文,父亲只是一个次要人物,全文重点刻画的是“我”。故选C。【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作用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勾画出小说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善于从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作品主题的角度去把握人物性格。本题要求选择 “对文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分析最准确地一项”。A项,错在“说明我是个贪心的小男孩”这个地方,“我”之所以冒着危险也要打赌,是要向家人们证明“我”学会了游泳,这表现的是一种独立进取的挑战精神,而不是“贪心”爱财,

31、故排除。B项,分析正确。C项,错在“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漠不关心”这个地方,父亲虽然很重视“我”独立精神的培养,但当“我”下河游泳时“看上去毫不担心”,这并不是“漠不关心”。从后文“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可知父亲对 “我”的安全还是很在意的。D项,错在“说明她对我失去了信心”这个地方。 朱迪斯姑姑的话“没关系,里克,明年再来”,其实是对“我”的安慰和鼓励。从后文“爸爸、妈妈、朱迪斯姑姑都站在河边看我的表演”以及最后朱迪斯姑姑兑现诺言,并说“干得好”,说明她对“我”没有失去信心。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结构脉络

32、,把握重要情节的能力。做这种题需要回归文本,先梳理情节结构,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去作答。本题要求选择 “下列不属于文中叙述的生活片段的一项”。所谓“叙述的生活片段”是指具体的情景描写和叙述。D项,“爸爸陪我下水游泳”是从“我”见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所作的推断,而不是即时的情景描写。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含义及其在文中重要作用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本题要求回答:文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几个词语突出水流湍急的特点?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首先回

33、归划线的句子,然后从找出这些描写“水流湍急”的形容词即可。很显然,本句用了“很急”“巨大”“迅速”“奔去”等词可以表现“水流湍急”的特点。从描写的角度看,这是环境描写。所以要回答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就要从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等方面作答。水流如此湍急,“我”还是毅然下河游泳,这表现了“我”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敢于挑战的勇气。这样写间接地说明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是非常必要的。【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心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有的还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全文内容,看人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有什么样的表情、反应等。根据这些揣摩出人物的情感有哪些方面,最后用通

34、顺的语句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即可。本题要求用三个词语概括出“我”在下水前、游泳中及学会游泳后的心理状态。首先找出下水前、游泳中、学会游泳后的相关语句,然后分析出心理状态来。从“但离河边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可以概括出“害怕”来;从“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下去。不久,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慌乱中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等看出游泳中,“我”还是比较紧张的。从“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到大家拍手欢呼声”,

35、可看出学会游泳后,“我”内心是自豪和喜悦的。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分析及个性化解读文章的能力。这是一道综合性阅读题,难度较大,按题目要求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从文本的内容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表达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而在探究这方面,需要结合自身,联系文本,答出合理、有创意的论断。本题要求回答,读了这篇文章,你想给你的家人说些什么?这个题要结合主旨来分析,从小说中的“我”的表现 ,更应该联系自身感悟来回答。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独立的意识,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而作为孩子,要有进取精神和向上向善的追求。既要听

36、取父母的建议,又要有独立的思维和判断,更要有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等。本题作答的关键是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回答。三、作文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有人对种树的老农说:“风调雨顺的年头,树木一定能长好。”老农摇摇头说:“不对。那只会使树的根长在表层土上,大风一吹,树就会立刻倒下。干旱一些,树根才能扎得更深。”实验人员用很多小铁圈将花园里的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测试南瓜成长过程中所能承受的压力。在承受了来自铁圈的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南瓜的内部长满了一层又一层坚韧结实的纤维,南瓜的根系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和资源。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

37、的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答案】例文:让信念铸就成功 生长在狭小的花园中,你承受着不断增长的巨大压力,把根伸向大地深处,汲取甜美的清泉,你把生的气息呼向宇宙的旋涡,你高昂着头,微笑,你坚信自己会顶住巨大的压力。一个小小的南瓜,顶住巨大的压力,没有被残酷的实验击倒,你那向四周扩散的根系宣布了你内心坚强的信念。你以坚强的信念,冲破了人为的牢笼,以不拔的意志不断地汲取着,你宣誓:要给这个世界以奇迹。风雨中的清冷,黑夜里的寂寞,烈日的炙烤和姹紫嫣红的嘲笑,你都经历过;当美丽的蝴蝶飞离的时候,你

38、也曾怅然过,然而,为了自己的宣言,你却坚守着独自的执着。海伦凯勒曾经说过:“信念,这强烈的精神搜索之光,照亮了道路,虽然凶险的环境在阴影中潜行,我却毫不畏惧地走向魔林”。海伦凯勒的一生是极其坎坷的,她自幼双目失明,外面丰富精彩的世界在她的眼中都是灰暗的。生活对于她来讲是极其困难的,甚至连吃东西都需要别人来帮忙。但她面对如此的挑战却从未灰心,她积极、乐观,用坚定的信念顽强地生活下来,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世人永不朽的传颂。海伦凯勒吃过的苦,经历过的痛苦是我们无法体会的,但她的坚定的信念为她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39、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亚圣孟轲谆谆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有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从逆境、绝地中昂然战斗的精神和情怀。苏轼老先生动情地写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回首近代中国走过的历程,我们分明地看到一部在屈辱中、困难中“逆风”飞翔的历史。鸦片战争一来,列强环伺、军阀割据,国之将倾岌岌可危,仁人志士引用张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句名言,呼吁国民将险境当成历练,遇强则强,挽救家国于生死之际。在近代国家危亡的大背景下,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克服重重困难

40、终于迎来了新中国。而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我们依然是在困境中磨砺,茁壮成长。是的,逆境是试金石,信念却是我们走向光明的灯塔。面对逆境,我们应该拥有坚定的信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信念是梁柱,支撑着生命的城堡屹立不倒;信念是树根,给予了生命的大树无尽养分;信念是翅膀,托起了生命的海鸟自由翱翔。青年朋友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都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为复兴中华而不懈努力吧。梦想播种希望,信念铸就成功,加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

41、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过程及要点:题干有两个材料。一个是老农种树的经验之谈:干旱一些,树根才能扎得更深。第二个材料是实验人员用很多小铁圈将花园里的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测试南瓜成长过程中所能承受的压力。在承受了来自铁圈的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南瓜的内部长满了一层又一层坚韧结实的纤维,南瓜的根系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和资源。实验员的结果表明:南瓜因为有强大的根系,所以面对超强的压力,扎根生存,终于有了自己的立 “根

42、”(足)之地。人何尝不是这样,逆境不是灾难,而是试金石,是我们成长的助推器。面对逆境和挫折我们应该拥有强大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斗志。立意角度:1.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要努力奋斗,否则就不会有进步,有辉煌的到来。 2.无惧逆境,扎根生长。 3.坚强的信念是我们 生命力之源,是我们获得成功的法宝。 4.面对困境,迎难而上;逆风起飞,向阳生长。素材积累: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艰难困苦,玉

43、汝于成”化自张载西铭中的“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意为包括贫穷、低贱、忧伤、灾难等种种艰苦难挨的外部条件,往往可以像打磨玉石一样磨砺人的意志,使之终有所成。虽然出自宋代西铭,但其包含的君子不畏艰险,自我磨砺,以苦为阶,最终实现涅槃的意志和信念,却千年绵延不绝,成为融入中国人血脉之中的独特民族品格。 3.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筚路蓝缕、坎坷丛生。近代以来更是列强环伺、军阀割据,国之将倾岌岌可危,仁人志士用坚定的信念,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和美满。4. 有两个人结伴穿越沙漠,走至半途,水喝完了,其中一人因中暑而不能行动。同伴把一支枪递给中暑者,再三吩咐:“枪里有五颗子弹,我走后,每隔

44、两小时你就对空中鸣放一枪。枪声会指引我前来与你会合。”说完,同伴满怀信心找水去了。躺在沙漠中的中暑者却满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吗?能听到枪声吗?会不会丢下自己这个“包袱”独自离去? 日暮降临的时候,枪里只剩下一颗子弹,而同伴还没有回来。中暑者确信同伴早已离去,自己只能等待死亡。想象中,沙漠里秃鹰飞来,狠狠地啄瞎了他的眼睛、啄食他的身体终于,中暑者彻底崩溃了,把最后一颗子弹送进了自己的太阳穴。枪声响过不久,同伴提着满壶清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赶来,找到了中暑者尚为温热的尸体结构层次: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无论是老农关于种树的经验,还是实验员对南瓜的实验,都充分地说明:干旱、铁丝等外界压力,不能阻止强大的生命力蓬勃生长。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何尝不是这样?生活中的挫折、贫穷、饥饿、疾病都不难摧毁我们坚强的意志,因为我们对生活充满阳光般的信念。因为我们把坚定的信念像南瓜的根系,像树的根系一样扎根于心田,所以我们能战胜一切困难。体裁上适合议论文,采用“引议联结”的方式布局全篇。先引述材料,或从材料中得出启示,概括出中心论点;然后,举海伦凯勒、近代中国的历史为例以及引用孟子、苏轼、张载等的名言警句证明,我们之所以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因为我们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最后,呼吁大家拥有坚定的信念,为复兴中华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