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57.25KB ,
资源ID:164106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410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 基础过关训练8 大学之道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 基础过关训练8 大学之道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1、基础过关训练8大学之道一、基础巩固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道:宗旨、原则B知止而后有定定:志向坚定不移C安而后能虑虑:思虑精详D虑而后能得得:心得、收获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之:结构助词,的B在止于至善在:介词,在于C定而后能静而:连词,表顺承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连词,来,表目的3下列各项中,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B物有本末C欲治其国者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4下列加点词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在明明德B先齐其家C事有始终D则近道矣5下列与礼记大学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

2、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成书于汉代。B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礼记在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C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后与春秋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D大学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等八条目。6有研究发现,针对同一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后的学习效果保有率是不同的(见下图)。请根据此图反映出的规律,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为同学们提出学习改进建议。要求:建议合理、具体、切实,150字左右。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保有率答:二、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文本一骊姬谮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公子重耳谓之曰:

3、“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节选自礼记檀弓上)文本二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

4、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胜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胜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

5、,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节选自说苑立节)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文中同“盍”,指何不,与庖丁解牛中“技盖至此乎”的“盖”意思不同。B爱,文中指吝惜,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意思不同。C士,文中指品德好、有学识的人,与过秦论中“六国之士”的“士”意思不同。D劫,文中指劫持,与苏武传中“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的“劫”意思相同。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

6、是()A骊姬僭越,晋献公想要杀了她。公子重耳劝申生向父亲说明情况,申生认为晋献公会伤心,坚持不这样做。B申生觉得晋献公年事已高,献公的儿子年龄尚小,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于是恳求狐突出山为晋献公出谋划策。C申鸣认为做官的人,身体属于君王,而俸禄归于亲人,既然选择了在朝为官,侍奉君王,就应该以身殉国。D白公胜被申鸣领兵包围,他忌惮申鸣是名冠天下的勇猛之士,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向石乞寻求突围之策。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译文:(2)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译文:11申生与申鸣在尽孝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谈

7、谈你的看法。答:三、拓展训练1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概括其体现的孔子对于“乐”的认识。(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2)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3)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注韶:歌颂舜因文德受到尧禅让的音乐。武:歌颂武王灭商功绩的音乐。答:基础过关训练81解析:D项,得:处事合宜。答案:D2解析:D项,以:介词,把,表方式、手段。答案:D3解析:A项,大学,古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今义:实施

8、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学院。答案:A4解析:A项,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彰明。B项,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D项,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近。答案:C5解析:C项,“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不包含春秋。答案:C6答案:示例:学习方式五花八门,要选择适合且效果好的。不同学习形式的收获(保有率)差别比较明显。听讲最低,其次阅读、视听结合,而最高的保有率为教授他人,其次是实践练习,分组研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深层次去考虑应该是跟投入是成正比的,看来精力投入越多知识转化越高!这里的“投入”更多的是指时间、精力和学习意愿,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化被动学习为“主动”

9、,课间可以选择给同学讲题的方式来巩固记忆,或者利用假期亲自实践。课堂上有机会的话积极投入到小组的研讨中,当然日常学习还应该是以听讲为主,语文课上依然重视阅读。7解析:文言断句。两个“吾”字,一个作上句的宾语,一个作下句的主语,符合“顶针断句”的规律,中间要断开;第一个“与”是动词,意思是“帮助,援助”,“子与吾”语意、结构皆完整。故应在C处点断。“吾与子分楚国”意思是我和你瓜分楚国,句意完整,其后要断开,故应在I处点断。“吾”作“不与”的宾语,“子父”作“则死矣”的主语,“吾”与“子父”中间要断开,故应在M处点断。答案:CIM8解析: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两句中“爱”的意思都是“吝惜”。答案:B

10、9解析:“骊姬僭越,晋献公想要杀了她”错误,文本一中的“骊姬谮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说的是骊姬在晋献公面前诬陷申生,晋献公想要杀了申生。答案:A10答案:(1)父亲会认为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没有君父的国家?再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2)申鸣拿起鼓槌击鼓,最终杀了白公胜,他的父亲也因此而死。楚王赏赐他百斤黄金。11解析:理解文意。解答此题,首先要回到两则文本中找到申生和申鸣尽孝的相关内容,分析两人分别是如何尽孝的。由文本一中的“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君老矣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等句子可以看出,申生不把自我放在第一位,始终为晋献公着想,矢志尽孝。由文本二中

11、的“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等句子可以看出,申鸣不把自我放在第一位,遵从父亲的意愿而违背自己的意愿出仕,矢志尽孝。由文本二中的“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等句子可以看出,申鸣出仕后忠君爱国,违背父命而为国赴难。然后通过对比得出两人尽孝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案: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不把自我放在第一位,矢志尽孝。不同之处是:申生始终站在晋献公的角度考虑问题;申鸣开始时尽心做孝子,后听从父命入仕,在国难之时违背父命为国赴难。【参考译文】文本一骊

12、姬在晋献公面前诬陷申生“谮申生于晋献公”,状语后置,晋献公将要杀了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你为什么不(“盖”同“盍”,相当于“何不”)向父亲说出心里的话呢?”世子申生说:“不可以。父亲有骊姬才得安乐,这样做会伤他的心。”重耳又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逃走呢?”世子申生说:“不可以。父亲会认为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没有君父的国家?再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于是申生派人向狐突告别说:“我有罪,没有听从您的忠告,以至于陷入死亡的境地。我不敢吝惜自己的生命。即便如此,我的国君年纪大了,他的爱子年纪尚小,国家有许多忧患,您就不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吗?如果您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那就是我受到您的恩惠而

13、甘心去死了。”文本二楚国有位读书人叫申鸣,在家奉养父亲,他的孝顺在楚国闻名。楚王想授予他国相一职,申鸣推辞不肯接受。申鸣的父亲说:“楚王想让你做国相,你为何不接受啊?”申鸣回答道:“放弃做父亲的孝子却要去做君王的忠臣,这是什么道理?”他父亲说:“如果能在国家享受俸禄,在朝堂上奉行大义,你快乐我也就没有忧愁了。我希望你做国相。”申鸣说:“好。”于是入朝,楚王任命他为国相。过了三年,白公胜作乱,杀了司马子期,申鸣准备为国捐躯,他的父亲制止他,说:“丢下父亲自己去死,难道(其)可以吗?”申鸣说:“听说做官的人身体属于而俸禄归于亲人。如今既然离开父亲去侍奉君王,怎能不为国家的危难而死呢?”于是辞别父亲

14、前往,领兵包围白公胜。白公胜对石乞说:“申鸣,是天下的勇士,如今领兵包围我,我该怎么办呢?”石乞说:“申鸣,是天下的大孝子,去用武力劫持他的父亲,申鸣听说这件事必然前来,你趁机与他谈判。”白公胜说:“好。”于是前去劫取申鸣的父亲,用兵器挟制他,告诉申鸣说:“你援助我,我和你瓜分楚国。你不援助我,你的父亲就会死。”申鸣流着眼泪回答他说:“当初我是父亲的孝子,如今我是君王的忠臣。我听说,吃谁的饭就要为谁的事去牺牲,接受谁的俸禄就要竭尽所能为他做事。如今我已不可能做父亲的孝子了,只能是君王的忠臣,我怎能保全自身呢?”申鸣拿起鼓槌击鼓,最终杀了白公胜,他的父亲也因此而死。楚王赏赐他百斤黄金。申鸣说:“吃君王的饭,躲避君王的祸难,不是忠臣。使君王的国家安定,自己的父亲却被杀死,不是孝子。忠孝之名不能两立,忠孝之行不能两全。像这样活着,有什么颜面在天下立足呢?”12答案:乐要以仁为基础;乐与礼能够起到完善人格的作用;乐要兼具道德性和艺术性。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