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押题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388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押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押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押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押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押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押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押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押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押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押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押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押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押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押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押题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的形成一定与核仁有关B.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边界相同C. 没有原生质层的动物细胞不会发生渗透作用D. 溶酶体能释放水解酶分解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答案】B【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 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2、”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3、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原核生物没有核仁,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A错误;B、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边界都是细胞膜,B正确;C、没有原生质层的动物细胞有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也会发生渗透作用,C错误;D、溶酶体能储存水解酶分解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D错误。故选B2. 线粒体中的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需要细胞色素c的参与。细胞可通过不同的信号传递系统传递凋亡信号引起细胞凋亡。其中一条途径如下:细胞接受凋亡信号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可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Apaf-1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B. 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

4、细胞也可能合成ATPC. 若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D. 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凋亡【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2.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3.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详解】A、题意显示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线

5、粒体内膜,据此可推测,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A正确;B、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但有氧呼吸前两阶段也产生ATP,B正确;C、由题意可知,细胞色素c可以与Apaf-1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凋亡,若Apaf-1蛋白功能丧失,其不能与细胞色素c结合,则无法引起细胞凋亡,C正确;D、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也会发生细胞凋亡,如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也会正常凋亡,因为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而与有无线粒体无关,D错误。故选D。3. 下列研究方法或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恩格尔曼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水绵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 孟德尔根据豌豆

6、杂交实验结果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 科学家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中,应用了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法D. 科学家采用差速离心法,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巧妙设计实验,证明了水绵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错误;B、孟德尔利用豌豆杂交实验,采用假说一演绎法,揭示了分离定律和

7、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中,应用了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法,进而推测DNA的结构为双螺旋,C正确;D、科学家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证明了DNA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D错误。故选C。4. 下列有关突触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递质与树突或胞体上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电位变化B. 突触是由突触小体、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C. 人类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的突触结构建立有关D. 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答案】B【解析】【分析】突触的结构包括三部分,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位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逆

8、转,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A、突触有两种类型,一是轴突-树突型,另一个是轴突-胞体型,因此突触后膜是胞体膜或树突膜,据此可知,递质与树突或胞体膜上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树突膜或胞体膜的电位变化,A正确;B、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B错误;C、目前的研究表明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D、突触间隙属于组织液,因此,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故选B。5. 为研究植物激素对细胞的影响,某活动小组用2,4-D、NAA培养拟南细胞,其中组不添加外源生长素类似物,组添加适量2molL-1的2,4-D,组添加等量2molL-1的NAA,

9、均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部分实验结果见表(分裂指数指处于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组别细胞形态(放大倍数相同)细胞长宽比141108154分裂指数()105284049根据实验分析不能得出结论是( )A. 2,4-D、NAA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B. 2,4-D能促进拟南细胞的分裂,而NAA有促进细伸长的作用C. 组的作用是作对照,此实验设计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D. 结构A被挤到了细胞的一侧,可推测组细胞已成熟【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表中的细胞结构A表示细胞核。观察图表能够发现添加2,4-D促进细胞分裂,添加NAA促进细胞成熟,故可以推测2,4-D和NAA对拟

10、南芥细胞作用的差异有:2,4-D能促进拟南芥细胞的分裂,而NAA对此有抑制作用;NAA有较弱的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而2,4-D对此有抑制作用。【详解】A、2,4-D、NAA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但无法从题干中得出该结论,A错误;B、由表格数据可知,2,4-D能促进拟南芥细胞的分裂,而NAA 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B正确;C、由于组不添加外源生长素类似物,所以组的作用是作对照,此实验设计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C正确;D、成熟细胞中有大液泡,液泡会把细胞核挤到细胞的一侧。组中细胞内结构A细胞核的位置与、两组不同,被液泡挤到了细胞的一侧,可以推测组细胞有大液泡,已成熟,D正确。故选A

11、。6. 某雌雄同株植株(2N=14)的叶形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植株繁殖过程中偶见三体和三倍体的变异植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植株的染色体组和基因组中所包含的基因数目相同B. 该植株出现宽叶和窄叶两种性状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 三倍体植株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D. 正常植株、三体和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时都可观察到7个四分体【答案】C【解析】【分析】三体是指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三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三倍体。【详解】A、该植株为雌雄同株植物,即植株无性别的划分,因此,其染色体组和基因组中所包含的染色体数目

12、相同,因此其中的基因数目也相同,A正确;B、新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因此,该植株出现宽叶和窄叶两种性状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正确;C、三倍体植株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分裂进而产生了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经过受精之后产生的,C错误;D、正常植株、三体和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均可观察到7个四分体,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7. 下图1为绿色植物叶绿体进行暗反应的中间产物磷酸丙糖的代谢途径。图2表示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情况下环境中CO2浓度分别对甲、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知,磷酸丙糖的合成场所是_;除图1所示的结构外,可

13、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2)据图1可知,磷酸丙糖运出叶绿体时需要TPT(载体蛋白)协助并吸收无机磷(Pi)。当无机磷缺乏时,磷酸丙糖从叶绿体中输出减少。在生产上可采取_措施增加蔗糖的合成,从而使果实更甜。(3)据图2分析,当CO2浓度为350mo/mL时,甲植物CO2的固定速率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乙植物CO2的固定速率;将两种植物置于初始CO2浓度为600mol/mL的同一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其中光合速率首先开始降低的植物是_(填“甲”或“乙”)。(4)有科研人员认为乙植物比甲植物更适合生活在干旱土壤中,据图2分析理由是_。【答案】 (1).

14、叶绿体基质 (2). 线粒体 (3). 增施磷肥 (4). 大于 (5). 甲 (6). 干旱导致植物气孔部分关闭,CO2供应不足;乙植物CO2补偿点更低【解析】【分析】图1为绿色植物叶绿体进行暗反应的中间产物磷酸丙糖的代谢途径,磷酸丙糖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在细胞质中合成蔗糖。图2分析图示可知,图示描述的是二氧化碳浓度对甲、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二氧化碳浓度为350mo/mL时,乙植物已达到最大光合速率,而甲植物还没有达到最大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图可知,甲植物的呼吸速率大于乙植物,二氧化碳浓度为350mo/mL时,二者的净光合速率相等,甲植物的真光合速率大于乙

15、植物的真光合速率。【详解】(1)据图1可知,磷酸丙糖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的。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为叶绿体基粒、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图1所示结构为叶绿体,因此除图1所示的结构外,可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2)“磷酸丙糖运出叶绿体时,需吸收无机磷(Pi),结合图形分析,当无机磷缺乏时磷酸丙糖从叶绿体中的输出过程会受阻,从而导致输出减少。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输出后在细胞质中合成蔗糖,因此增施磷肥会促进磷酸丙糖的输出,从而蔗糖的合成量增大。(3)当CO2浓度为350mo/mL时,甲植物的呼吸速率大于乙植物,净光合速率相等,因此甲植物CO2的固定速率

16、大于乙植物CO2的固定速率;在光照强度、温度等其他条件适宜情况下,将上述两种植物置于初始CO2浓度为600mo/mL的同一密闭容器中,此时甲、乙两植物都达到了CO2饱和点,容器中CO2浓度逐渐降低;甲植物CO2饱和点大于乙植物CO2饱和点,所以CO2浓度降低甲植物光合速率首先降低。(4)乙植物比甲植物更适合生活在干旱土壤中,据图分析原因在于干旱会导致植物气孔部分关闭,CO2供应不足,而乙植物CO2补偿点更低,更能耐受低CO2浓度,所以乙植物更适合生活在干早土壤中。【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中暗反应过程、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以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需要考生识记、理解相关知识,形成网络结

17、构,联系题干正确分析各个实验。8. 分析回答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问题:(1)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发挥着重要作用,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往往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_,这种调节方式的意义是_。(2)欲更好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生理作用,根据以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提出实验思路。材料与用具:正常家兔若干只,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等。(要求与说明:把正常家兔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外在症状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实验条件适宜)实验思路:_【答案】 (1). 反馈调节 (2). 维持机体的稳态(维持血糖平衡) (3). 将正常家兔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注射适量胰岛素,乙组注

18、射等量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观察两组家兔的症状变化,并记录当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再将甲组家兔分为两组,一组注射适量葡萄糖溶液,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观察两组家兔的症状并记录【解析】分析】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是80-120mg/dL,2血糖的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3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

19、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1)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发挥着重要作用,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往往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反馈调节的存在是维持机体的稳态(维持血糖平衡)必须的。(2)若要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生理作用,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是否注射,因变量是血糖浓度的变化。据此设计实验如下:将正常家兔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注射适量胰岛素,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观察两组家兔的症状变化,并记录,当甲组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再将甲组家兔分为两组,一组注射适量葡萄糖溶液,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观察两组家兔的症状并

20、记录。整个实验可这样分析,注射葡萄糖后小鼠恢低血糖症状消失,再结合对照组的表现可知小鼠的低血糖是由于注射胰岛素造成的,显然证明了胰岛素能够降血糖。【点睛】熟知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以及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激素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血糖调节的特点是本题的考查点,会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9. 下面是一草原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1)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有一定的难,这是因为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_,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2)草原上适当的“地表火”会烧掉一些枯草,其实这有利于草原植被的生长,请从物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1、_。(3)近几年,在草原一水源带出现了某一种灌木,沿着水带地形条形分布,这种分布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吗?_,理由是:_。(4)草原中发现生活着一种珍贵鸟,人们在草原100/hm2划定区域内进行了16年科研调查,统计其数量变化(单位:只/hm2)时间(年)246810121416数量91106129169194221223222科研人员预测,若没有特殊的情况发生,这种珍贵鸟的数量在16年后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由表分析这种预测的理由是_。【答案】 (1). 丛生或蔓生的 (2). 烧掉的枯草加速物质循环,可以为植被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3). 不是 (4). 该现象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而不是群落

22、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 (5). 1216年间,种群数量已接近环境最大容纳量(或K值)空间资源不发生变化,种群数量将相对稳定【解析】【分析】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双子叶草本植物更容易辨别个体数目,单子叶植物因丛生或蔓生而难以辨别。生态系统系统中存在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通过分解继续进行物质循环。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的是一定范围内因多因素影响使得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成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详解】(1)单子叶草本植物叶片一般呈条形或披针形,常常是丛生或蔓生,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因此在使用样方

23、法调查时有一定难度。(2)生态系统中存在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经过分解可以返还到环境中,为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燃烧使得枯草快速分解,加速物质循环过程,为草原植被的的生长提供无机盐。(3)沿着水源带分布的该灌木为一个种群,故该现象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而不是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4)根据数据,在第14-16年,鸟类的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可判断该值应为草原生态系统中这种珍贵鸟类的环境最大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生物种群会维持在K值。故这种珍贵鸟的数量在16年后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为1216年间,种群数量已接近环境最大容纳量(或K值)空间资源不发生变化,种群数量将相

24、对稳定。【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种群、群落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把握相关知识原理,根据题意进行分析即可。10.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至少答两点)。(2)某实验小组用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得F1,全为红眼,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眼色基因用B/b表示,有眼无眼基因用D/d表示):红眼白眼无眼雌蝇3/801/8雄蝇3/163/161/8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让F2中全部红眼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3雄果蝇中红眼:白眼:无眼=_。(3)另一个实验小组在果蝇纯合红眼品系中发现了

25、一只缺刻翅变异的雌果蝇,将之与一只白眼正常翅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为白眼缺刻翅雌果蝇:红眼正常翅雌果蝇:红眼正常翅雄果蝇=1:1:1。已知正常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pr决定的,关于缺刻翅变异性状的出现,存在以下两种假设:假设一:缺刻翅变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但由于子代中出现了_,该假设难以成立。假设二:缺刻翅变异是由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即含一条X染色体缺失的雌性子代个体发育成缺刻翅,而雄性子代不能发育。若该假设成立,请在答案卷上画出子代白眼缺刻翅和红眼正常翅的性染色体组成图,并在适当位置标出相关基因_。【答案】 (1). 易饲养、繁殖快、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染色体数目少 (2). ddXB

26、XB (3). 6:2:1 (4). 白眼缺刻翅雌果蝇 (5). 【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1)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果蝇易饲养,繁殖速度快,产生后代数量多;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便于分析。(2)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作为亲本交配,F1全为红眼,子一代中雌雄果蝇全部有眼,且有眼:无眼=3:1,说明有眼无眼跟性别无关,所以基因 D/d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二代的雌性全为红眼,雄性既有红眼又有白眼,故B/b在X染色体上。所以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无眼雌蝇)、DDXbY(白眼雄蝇)杂交得到F1的基因型为Dd

27、XBXb,DdXBY;则F2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1/3DD,2/3Dd)(1/2XBXB,1/2XBXb,XBY),让这些果蝇自由交配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1/9dd,8/9D_)(3/8XBXB,1/8XBXb、3/8XBY、1/8XbY),则F3中雄果蝇中红眼:白眼:无眼=621。(3)另一个实验小组在果蝇纯合红眼品系中发现了一只缺刻翅变异的雌果蝇,将之与一只白眼正常翅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为白眼缺刻翅雌果蝇:红眼正常翅雌果蝇:红眼正常翅雄果蝇=1:1:1。已知正常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pr决定的,关于缺刻翅变异性状的出现,存在以下两种假设:假设一:缺刻翅变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根据题目信

28、息应该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pr发生了显性突变,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BPrXBpr, XbprY,杂交产生的后代为XBPrXbpr(红眼缺刻翅雌蝇)、XBprXbpr(红眼正常翅雌蝇)、XBprY(红眼正常翅雄蝇)、XBPrY(红眼缺刻翅雄蝇),由此可见,由于子代中出现了白眼缺刻翅雌果蝇,该假设难以成立。假设二:题意显示,含一条X染色体缺失的雌性子代个体发育成缺刻翅,而雄性子代不能发育,结合后代的表现型可推测亲本雌蝇是一条X染色体部分缺失造成的,且B基因随之丢失,故亲本雌性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PrXBpr,白眼果蝇得基因型为XbprY,则后代的基因型为XPrXbpr(白眼缺刻翅雌蝇)、XBp

29、rXbpr(红眼正常翅雌蝇)、XBprY(红眼正常翅雄蝇)、XPrY(不发育),则子代白眼缺刻翅和红眼正常翅的性染色体组成图如下:【点睛】熟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实质和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遗传题解答的基本思路并能正确运用假设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 尿素作为主要的化肥种类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前处理含尿素废水的方法有3种:化学热力学水解法、微生物水解法及脲酶水解法。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能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1)给农作物施用尿素,主要是为了给植物提供_元素,过量施用随水土流失后易造成水体污染,这种现象叫水体富营养化。为

30、了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添加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_(答出两点即可)。运用固定化酶技术处理含尿素废水时应采用_法对脲酶进行固定化。(2)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最关键的实验操作步骤是_,这样做的理由是_。(3)为对分离得到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常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酚红试剂,若菌落周围出现_,可以初步鉴定该种细菌为目标菌,其原理是_。【答案】 (1). 氮(N) (2). 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盐,维持培养过程中pH值的相对稳定 (3). 化学结合(或物理吸附)法 (4). 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选择培养 (5). 不能合成酶的微生物无法分解尿素获取氮源,生长受到抑

31、制 (6). 红色环 (7). 目标菌产生的脉酶催化尿素分解生成,使pH值上升,酚红在碱性条件下变红使菌落周围出现红色环【解析】【分析】1、分离尿素分解菌的方法: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够生长的细菌就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2、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详解】(1)给农作物施用尿素,主要是为了给植物提供氮元素。为了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添加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

32、,同时还可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由于酶分子很小,容易被吸附或结合,因此运用固定化脲酶技术处理含尿素废水时应采用化学结合和(或)物理吸附法对脲酶进行固定化。(2)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能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关键的实验思路是: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在该培养基上不能合成脲酶微生物无法分解尿素获取氮源,生长受到抑制。(3)目标菌产生的脲酶催化尿素分解生成氨,使pH值上升,酚红试剂在碱性条件下由无色变红,出现红色环。因此,为对分离得到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常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酚红试剂,若菌落周围出现红色环,可以初步鉴定该种细菌为目标菌。【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固定化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及功能;识记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和鉴定原理;识记固定化技术,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