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五单元 第14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381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五单元 第14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五单元 第14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五单元 第14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五单元 第14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五单元 第14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五单元 第14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五单元 第14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五单元 第14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五单元 第14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五单元 第14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考纲考点命题思路考情分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2016课标全国,35)美苏对非洲的争夺2.(2015课标全国,35)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1.从考查方式看,近两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都对本专题进行了命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2.从材料形式看,主要以文字材料为主,创设特定历史情境进行设问,因学生对世界历史了解甚少,理解有一定难度。3.从考查知识看,主要集中在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考查上,如两极格局、马歇尔计划、欧洲一体化等历史事件。复习时注意结合时政热点,如乌克兰危机、俄土关系等,认识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2016课标全国,3

2、5)马歇尔计划推行欧洲走向联合2.(2013课标全国,32)欧洲一体化的原因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15课标全国,35)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第14讲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纲要求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标提示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自主学习答案考点政治力量雅尔塔体系国家利益“遏制共产主义”北大西洋公约军事政治两极格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朝鲜战争古巴巧学妙用漫画探史马歇尔计划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图解历史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思维导图“冷战”的影响构图解史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美苏争霸、冷战的关系考法1杜鲁门主义【考

3、题1】 (2017湖北黄冈统测)1945年1月,美国国务院一份文件说“我们建议由我国负起领导责任,帮助中国发展一个强大的、稳固的和统一的政府,以便它可以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材料表明此时美国帮助中国的根本目的是()A.压制战后的日本和欧洲殖民势力B.稳定远东局势建立世界霸权C.实施冷战对抗社会主义苏联扩张D.扶植国民政府建立亲美政权答案B “扶植国民政府,建立亲美政权”是美国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使中国成为美国的亚洲反共基地,但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能称霸世界。 杜鲁门主义(1)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与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美苏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

4、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2)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考法2美苏“冷战”的评价【考题2】 (2016湖北百校大联考)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由此可知()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因素B.“冷战”的实质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竞争C.“冷战”下的各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之中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答案A 材料“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

5、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说明“冷战”实际上是苏联和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争,反映了美苏意识形态的分歧是“冷战”的重要因素。 美苏“冷战”的评价(1)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造成了德国、朝鲜、中国等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2)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大规模战争爆发。(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4)促进了第三世界崛起和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也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考法3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对峙史料一冷战期间,美苏尽管急剧和激烈对抗,但在多次对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机

6、、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均未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热战。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将争夺焦点转向第三世界,不再触及对方的势力范围,采取的方式也未曾再达到如上述三次危机中那样的激烈和正面直接交锋。从而,使世界在40多年中艰难地维持了持久和平。孙丰怡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启示大国交往中的审慎原则史料二以全球化的视野来俯瞰,我们看到,在20世纪50年代初,已然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它们都不出预料地达到了振兴经济的目的。摘编自吴晓波著跌荡一百年(上) (1)史料一论述了美苏冷战的对峙与妥协。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之间多次发生严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

7、影响。提示原因: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也不断增强,引起了美国的敌视;美苏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冲突。影响:美苏冷战一方面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张局面;另一方面,双方势均力敌,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或维持了一段较长的和平时期)。(2)史料二论述了20世纪50年代东西方世界开展的两大国际援助计划。史料二中所说的“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分别是指什么?西方世界的国际援助计划的政治目的何在?提示计划:美国援助欧洲经济计划(马歇尔计划);苏联援助中国计划。目的:控制欧洲,稳定资本主义世界,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 第(1)问分析美苏

8、对峙冷战的原因可从国家力量的对比、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进行思考。“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第(2)问,根据年代时间可判定两大援助计划为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华政策。在分析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时,注意把握目的的多层性。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

9、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考法4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构想史料一“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开始执行,共有15个欧洲国家接受援助。到1951年底,美国共向它们拨款131.5亿美元。“马歇尔计划”解救了一些西欧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美国借此把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史料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

10、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路”致力于沟通这些差异,促进求同存异基础上的相互协调,发掘聚同化异带来的互补潜力,为建设共同发展的世界添砖加瓦。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 史料一主要体现了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建设作用及美国的本质意图,史料二主要阐述了“一带一路”构想的背景、宗旨及目标。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二者的不同。提示(1)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实行于冷战时代,带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具有时代局限

11、性。而“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代,摒弃了制度模式偏见,超越了意识形态。(2)理念不同。“马歇尔计划”以美国为主导,对欧洲的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就像是美国的“独奏曲”。而“一带一路”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是一首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3)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大国争霸,在根本上服务于美国的“遏制战略”;而“一带一路”意在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阅读史料,获取历史信息”是解答历史试题的关键。史料一“1948年开始执行”反映出时代背景;“美国借此把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理

12、念和意图。史料二:“顺应这一潮流”中的“潮流”表明其诞生的时代背景;“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促进求同存异基础上的相互协调”反映出其理念和目的。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区别和实质(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各国以共同反共反苏。(3)实质:两

13、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1.(2016课标全国,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解析美国黑人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演出,赢得了大量歌迷”说明不是为了争取国内黑人的支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说明其目的重在宣

14、传美国,而不是为了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故B项错误;材料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不结盟运动是在1961年兴起,且包括亚非拉国家,故C项错误;当时美苏处于冷战对峙状态下,美国的宣传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美国,实际是借助文化手段与苏联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所谓的“中间地带”,以壮大自己的实力,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课标全国,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解析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对抗、争霸具有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影响趋势的关键因

15、素是美苏两国国家实力的消长,故选C项。美苏两国国家利益是不同的,A项错误;两极格局之下,美苏并没有正面军事冲突,B项错误;敌对意识时而淡化,时而加剧,故D项错误。答案C3.(2016北京文综,2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联合国成立不结盟运动兴起A. B. C. 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电影主题的转变和美苏冷战有关。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美国采取

16、各种措施遏制苏联,“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都是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正确,故选A项。联合国成立和美苏关系变化无关,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是196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错误。答案A4.(2015四川文综,12)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20世纪50年代”和图中“朝韩分界线”和“板门店”等可知是在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战争体现了美苏冷战在亚洲的体现,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欧洲援助计划,与朝鲜半岛不符,故B项错误;朝鲜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中朝军队作战,美苏没有直接对抗,故C项错误;联合国当时受美国的操控,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并不是联合国势力的扩张,故D项错误。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