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3768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4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考纲展示考点扫描切脉高考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产业转移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2013年安徽卷第24题,2013年天津卷第12(3)题,2013年全国大纲卷第39(1)题,2012年安徽卷第12题,2011年海南卷第1213题。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1常结合产业结构统计图,考查产业转移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2常结合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考查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3常结合企业投资区域分布图等,考查区位选择与产业转移的原因。一、产业转移1分类: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2目的:追求更高利润,扩大销售市场。3产业转移的原因【点睛】产业转移

2、的实质就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较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2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点睛】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时,首先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选择区位的因素。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转移的规律与影响因素(高频点)1产业转移的规律(1)产业类型转移的先后顺序 (2)产业转移的方向2影响产

3、业转移的因素分析首先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跨国公司的发展一般都会经历全球化的发展历程,请探讨一般会经历哪些发展阶段?提示:一般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接收订单,代工生产;第二阶段,在国外建立贸易分公司;第三阶段,收购其他知名企业,建立品牌;第四阶段,在国外建立研发中心。温馨提示:如果有时间,

4、可以2010年全国课标卷第68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1产业转移的规律下图为某类工业在全球的转移路径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该工业最可能是()A钢铁工业 D纺织工业C汽车工业 D石化工业(2)20世纪初,此类工业转移到日本的主导因素是()A靠近原料产地 B市场广阔C劳动力价格低 D技术水平高解析:从转移的时间和地区来看,该工业应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即纺织工业。20世纪初转移到日本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力价格低。答案:(1)B(2)C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014重庆二诊)成渝经济区带动了川渝地区的发展,沿海的服装企业看到了川渝地区的优势,把产业转移到重庆,如雅戈尔、杉杉等。据此回答(1)(2)

5、题。(1)沿海服装企业转移到川渝地区,这主要是由于沿海地区()A市场狭小 B劳动力成本提高C交通不便 D生态环境恶化(2)川渝地区吸引沿海地区服装企业的优势有()技术资金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A BC D解析:(1)服装生产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沿海服装企业向外转移已成必然趋势。(2)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川渝地区在土地价格、劳动力等方面更有吸引力。答案:(1)B(2)D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频点)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迁出区和产业迁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劳动

6、密集型产业转入,对中西部地区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有哪些影响?提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入,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人口迁入会增加,迁出会减少。因为工业的发展必然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温馨提示:如果有时间,可以2010年安徽卷33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读我国服装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1)(3)题。(1)新疆、四川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突出优势区位条件分别是()A市场、产业基础 B原料、劳动力C交通位置、技术 D政策支持、资金(2)服装产业的大量转移,对四川省的主要影响是()A跨省人口流动减少,省内人口流动增加B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7、C加快城市化进程,成为西部制造业基地D产业升级困难,生态环境压力增大(3)未来,我国服装产业()A在西部地区的服装加工企业布局将更加分散B专业化生产将突出,规模效应将减弱C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生产分工将更加明确D研发设计和销售基地向西部转移解析:第(1)题,新疆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产区;四川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第(2)题,四川是东部地区民工的主要输出地,服装产业的转入将使流向东部地区的人口减少,同时省内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增加;服装产业的转入将优化四川的产业结构,缓解人地矛盾,但不可能因此成为西部制造业基地;服装产业转出有利于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第(3)题,未来,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服

8、装生产分工明确,东部主要为研发、销售基地,中西部则为加工生产基地,多集聚布局,各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更突出,规模效应将增强。答案:(1)B(2)A(3)C4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2014福州质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其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冲突。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示意图,回答(1)(2)题。(1)东南沿海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和冲突包括()各种要素成本提高,传统比较优势进一步削弱创新能力不足,工业增加值率较低人口增加迅猛,就业形势紧张信息交流不畅,政策没有连续性A BC D(

9、2)杭州拥有一批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的企业:娃哈哈的销售收入占饮料业十强的40%以上,杭氧集团的空分设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60%,汽轮集团的工业汽轮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接近80%。这些都有利于提升产业升级的()A创新能力 B协同能力C控制能力 D避险能力解析:第(1)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也日益提高,同时由于创新能力不足,工业产值增长缓慢,迫使东南沿海地区开始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第(2)题,产业能力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因,主要有控制能力、创新能力、协同能力和避险能力等方面。答案:(1)A(2)C产业转移示意图的判读图表特征产业转移示意图往往是利用箭头的形式直接反映产业由原产

10、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间也不相同,往往导致产业有规律的转移。信息获取从上图中可以获取以下信息:1改革开放初期,海外产业向我国沿海的“珠三角”地区转移。220世纪90年代,产业由海外和“珠三角”地区向“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转移。321世纪初期,各地区的产业都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判读方法判读有关产业转移的图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从图中读出产业的迁出区和迁入区。2结合图中或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分析迁出区和迁入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劳动力、土地、能源、原料等成本的高低。3掌握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1)地区:一般从经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2)部门

11、:一般是先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其后,再向外转出知识密集型产业。4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1)成本因素:从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能源和资源价格等方面分析;从内部交易成本上分析。(2)市场因素:一般是本国或本地区市场饱和,需要开拓市场。(3)环境因素:即转移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典题例证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材料2: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 0

12、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获取解读信息1从设问中获取信息该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影响。第(1)题,解题关键是从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入手分析。第(2)题,解题关键是审清题目从“人口迁移和城市化”两方面分析产业转移产业的影响。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1)安徽与东南沿海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东南沿

13、海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东南沿海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14济南三校联考)下图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据图可知,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不包括()A较低经营成本 D淘汰落后产业C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D政府的优

14、惠政策2产业转入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A BC 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淘汰落后产业不是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第2题,产业转入中西部地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但不能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答案:1.B2.B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东西两翼与粤北山区转移示意图,回答34题。3衰退产业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中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具备区位优势、缺乏竞争力的产业。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产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5、)A全行业生产能力明显过剩或生产成本过高的产业B资金投入减少和产品技术含量小的产业C多为传统产业和市场需求下降较快的产业D处于产品开发期的产业4扩张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A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B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C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解析:第3题,处于产品开发期的产业多为新兴产业,因此不可能是衰退产业。第4题,扩张性产业转移有利于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而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也会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入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加重迁入区

16、环境污染。答案:3.D4.A(2014大连高三测试)产业空洞化问题是现在经济学界探讨较多的问题。随着产业结构、生产活动不断向全球范围扩张,一些国家负担生产任务的工厂大量外迁,这必然引起国家原有的生产体系出现一定程度的空洞;出现空洞的国家把更多的力量投向高科技产业。据此回答56题。5下列国家中出现产业空洞化的是()A巴西 B中国C印度 D日本6关于出现产业空洞化的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A失业率可能上升B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C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解析:第5题,日本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后,形成产业空洞化。第6题,出现产业空洞化会导致失业率升高。答案:5.D6.A7(2

17、014济南调研)“上海制造”是我国的传统品牌,当前上海正谋求产业梯度大范围转移。“两头(研发、营销环节)在沪,中间(生产环节)在外”的经营模式,将成为上海企业未来生存的常态。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图甲为“上海市部分企业转移示意图”。材料2:图乙为“长三角地区不同时期产业转移重心演进示意图”。材料3:图丙为“产业转移发生机理示意图”。(1)长江三角洲地区向外转移产业的主要类型有哪些?(2)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重心演进的阶段性特征。(3)分析上海“两头在沪,中间在外”的经营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对上海的影响。解析:(1)长江三角洲向外转移的多以劳动密集型和环境污染较重的企业为主。(2

18、)从图乙中就能看出长江三角洲不同时期产业转移的重心演进。(3)“两头在沪”是指研发和销售在上海,“中间在外”是指加工厂在外地。答案:(1)劳动密集型产业、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2)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长三角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技术力量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长三角以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3)形成原因:研发与销售环节是制造业的高端环节;上海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有良好的商务环境、雄厚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密集的优秀人力资源等独特优势;随上海产业不断升级,生产环节在上海已由相对区位优势转为劣势;周边地区经济落后,工业化水平低,劳动力工资低,土地价

19、格低,并有政策支持,有发展生产环节的相对区位优势。有利影响:减少空气污染,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为上海产业升级创造条件。不利影响:因生产环节迁出,增加上海就业压力。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两区域发展图,回答12题。1如图所示,从A区域向B区域发生了()A产业升级 D资源调配C信息传递 D产业转移2假如A、B两区域均位于我国,最可能的是()AA地、B地均位于东部沿海BA地位于东部沿海,B地位于中部地区CA地位于西部地区,B地位于东部沿海DA地位于中部地区,B地位于东部沿海解析:读图可知,到T1阶段,A区域相对优势产业变成了相对劣势产业,而B区域L产业成为相对优势产

20、业,所以从A区域向B区域发生了产业转移。我国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最发达,中西部相对落后,图中产业发展到T1阶段,A区域相对优势产业变成了相对劣势产业,说明该产业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A地区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竞争优势了,就要出现产业转移;假如A、B两区域均位于我国,最可能的是A地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B地位于中西部地区。答案:1.D2.B“金匠中原计划”是富士康在中国大陆中原地区投资布局的发展计划,主要以河南郑州、洛阳和山西晋城三座城市为重点,形成中原金三角制造基地。据此回答35题。3“金匠中原计划”对郑州、洛阳和晋城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增加就业

21、机会,促进市场繁荣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城市化进程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A BC D4产业转移促进了区域产业、产品生产环节的分工和合作,下列各图中最能反映当前河南富士康所处地位组合的是()A、乙、c B、乙、bC、乙、a D、乙、a5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主动转移的原因是()A工业结构的调整 B地价高与失业率高C能源、资源消耗殆尽 D交通枢纽的地位下降解析:郑州、洛阳和晋城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城市化进程。河南经济相对落后,所以在产品生产周期模型图中主要是生产传统产品,且大量出口;而在产品生产环节价值链中主要承担加工环节;在

22、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中主要处于成熟期阶段(主要是电子装配工业);在全球产业竞争的金字塔模型中处于底层。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所以就必须进行产业的转移。答案:3.B4.C5.A下图示意某公司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读图,回答67题。6该公司发展阶段的顺序为()A甲乙丙 B甲丙乙C乙丙甲 D丙甲乙7该公司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产业集聚产业扩散产业转移产业兼并A BC D解析:第6题,该企业的发展顺序是从总部、管理机构和生产单位集聚在一个区域,到生产单位的外迁,再到生产单位的集聚。第7题,乙阶段中生产单位外迁体现了产业转移;该公司发展的最后阶段(丙阶段)是生产单位集聚在一个区域,共同基础设

23、施或廉价劳动力等,体现了产业集聚。答案:6.A7.A(2014南京二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回答89题。8下图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类型是()A甲 B乙C丙 D丁9“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A BC D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知甲、乙、丙、丁依次为技术导向型、动力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劳动力导向型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第9题,由题意可知,“移业就民”

24、是指东部地区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可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东部地区产业转出,短时间内会加剧就业紧张状况;中西部地区作为产业承接地,会加大环境压力。故A项正确。答案:8.C9.A(2014北京西城区期末测试)武清区1991年建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受产业转移的影响,武清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据图回答1011题。10武清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明显矿产、能源资源丰富政策支持A BC D11产业转移对武清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B市场导向型企业增加C改善了本地区的环境质量D增大了本地

25、区的就业压力解析:第10题,武清区地处北京和天津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同时又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第11题,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主要为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机会,但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答案:10.D11.A二、综合题(共56分)12(3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家具制造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近年来逐渐向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我国成为承接该产业的最佳国家。近年来,由于家具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大,我国加大了对国内木材资源的开发。材料2:图甲是美国家具进口额、中国家具出口额及中国对美国家具出口额分析图,图乙是我国家具行业各省市出口占比示意图。(1)

26、据材料描述美国家具进口额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2分)(2)分析我国成为家具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国的原因。(12分)(3)我国在承接家具产业转入时,哪些省份具有突出优势?请说明理由。(12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家具进口额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高,家具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等方面阐述。第(2)题,我国成为家具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国的原因可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土地等方面分析。第(3)题,沿海省份,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答案:(1)美国家具进口额不断提高,呈上升趋势。家具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家具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本土家具产量减

27、小,进口量增大。(2)我国家具市场规模大;劳动力成本低;地价低;经济快速增长。(3)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具有承接优势。交通便利;海运发达;劳动力充足;劳动力素质高;经济发达,市场广阔。13(20分)(2013合肥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全国首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1)安徽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优势条件是什么?(8分)(2)皖江城市带成为我国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述其重要意义。(12分)解析:第(1)题,安徽省劳动力、煤炭等资源丰富,交通比较便捷。第(2

28、)题,通过产业转移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答案:(1)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2)通过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可以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集聚发展要素,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发展步伐;同时为东部地区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更好地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3高考安徽卷)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

29、、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解析:选D。从图例入手,对比安徽省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判断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加,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D项正确。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24题。发展阶段时间方式产品“走出去”19911997年接收订单,代工生产销售“走出去”19982001年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品牌“走出去”20012003年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

30、资本“走出去”2003年至今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2.该公司、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 D降低生产成本3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4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A市场 B资金C原料 D技术解析:该组试题以文字和表格呈现信息。分为产品、销售、品牌、资本“走出去”四个发展阶段。第2题,阶段、“走出去”的方式是接收订单和在国外建立贸易分公司,故其主要发展目标是开拓国际市场。第3题,尼日利亚和意大利属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具

31、有不同的消费文化背景,在这些地方建立生产基地显然是为了生产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鞋子,利于产品销售。第4题,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鞋子生产国,具有鞋业生产的先进技术,在这里建立研发中心,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技术。答案:2.A3.C4.D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56题。5W分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A研究 B设计C零部件生产 D组装6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32、)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解析:第5题,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优势是土地、劳动力价格低,所以W公司最早把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组装环节转移到我国。第6题,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W公司必须将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答案:5.D6.B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低档圣诞树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价格低,销量大。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圳成为世界低档圣诞树的重要生产基地。21世纪初,由于生产成本提高,深圳圣诞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有的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江西赣州,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据此完成79题。7

33、从世界范围看,影响高档圣诞树生产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距离 B热量条件C劳动力价格 D种植技术8低档圣诞树生产由发达国家至我国深圳再向赣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圣诞树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B世界圣诞树市场由欧美向东亚地区转移C发达国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国原材料丰富D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9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A运输成本 B用地成本C原材料成本 D劳动力成本解析:第7题,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其生产地与市场距离不能太远,所以其主导因素是市场距离。第8题,由题干信息可知,低档圣诞树价格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寻找具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地区布局,可

34、降低其生产成本。第9题,由题干可知圣诞树的生产主要面向国际市场,深圳位于沿海,产品便于出口。赣州生产的圣诞树要出口多了一个从赣州运往沿海的环节,所以增加了运输成本。答案:7.A8.D9.A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资金技术劳动力原料A BC D11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

35、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A BC D解析:第10题,发达地区技术先进,资金雄厚;欠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资源丰富,有着众多的廉价劳动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要素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应是:为资金,为原料,为劳动力,为技术。第11题,目前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等两类企业,其仍然垄断着高技术行业或某些高技术产品。但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这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使欠发达地区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城市化的发展。答案:10.B11.C二、综合题(共56分)12(30分)(2013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

36、35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1)图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_。你是依据图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10分)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10分)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3)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10分)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人口迁移、产业转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7、。第(1)题,根据材料中茶树的生长条件可知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乙地,判断依据从降水、地形两方面分析。第(2)题,原因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等方面说明。第(3)题,主要从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集聚效益)等方面分析。注意题中的限定词“好处”。答案:(1)乙地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2)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相近)。(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13(26分)图甲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乙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38、。甲乙(1)简述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6分)(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试分析其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哪些?(8分)(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试分析其优点。(6分)(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有哪些?(6分)解析:(1)从图来看,佛山市玩具、陶瓷、五金等工业分布在东部地区,而养殖业、蔬菜种植等分布在西部。(2)改革开放初期,佛山成为港商投资建厂地区,其区位条件从政策、交通、劳动力等几方面优势来分析。(3)顺德成为家具业的专业镇,相关联企业空间集聚便于企业交流与协作,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4)佛山向外转

39、移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及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工业,有利于佛山产业升级和环境改善。答案:(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3)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4)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章末综合提升授课建议(1)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首先明确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主要从资源分布和消费差异上分析;其次明确调配路线应从资源分布、地形、气候、市场等因素,分析路线选择走向和目标市场,再次分析调配工程对资源输出区和输入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2)分析产业转移问题,首先要明确转移产业的类型、方向,其次要明确产业转移的原因,

40、再次明确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资源调配意义类题目答题规范与模板典例剖析(2014阜宁模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必须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以发挥各区域的优势条件,求得共同发展。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0分)材料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材料2:中线工程纵断示意图。(1)根据材料,简述中线工程沿线地形特征及对该工程的有利影响。(4分)(2)分析该工程可能对甲省产生的影响。(6分)样卷展示样卷剖析(1)审题不清导致失分。第(1)题第2问是对工程的有利影响。而答案中出现“工程建设难度较大”。第(2)题中设问为工程对甲省产生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

41、2)读图不认真。图中高程在200 m以下,地形应为平原。(3)要点不全,第(2)题要点不全导致失去要点分。标准答案(1)特征: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影响:工程建设难度较小;可以自流引水。(2)有利: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工程巨大的投资,促进相关产业大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不利:加剧沿线地区的次生盐碱化;占用耕地;搬迁移民等。 答题模板能源调配工程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答题思路模板1对调入区的影响答题角度常用答题用语能源结构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经济缓解能源短缺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生态环境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对调出区的影响答题角度常用答题

42、用语能源促进能源开发经济将能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生态环境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下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B该地区有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黄淮平原和江汉平原C图中区域长江河段落差大、通航能力差D该地区有电力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图中甲、乙、丙城市中以电力工业为主的城市是()A甲B乙C丙 D以上皆是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甲为宜昌市,该区域主要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该地区不包括黄淮平原棉花产区;

43、长江水量大,加上三峡大坝的投入使用,使该区域通航能力大增;图中区域有色金属丰富,水能资源丰富,利于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第2题,宜昌市靠近三峡水利工程,以电力工业为主;乙为武汉,为我国综合性工业城市,钢铁、汽车工业发达;丙为长沙,也是综合性工业城市。答案:1.D2.A读“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完成34题。3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A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C缺少增长快、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D纺织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4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提高资

44、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A BC D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率较低,所以增长潜力较小;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增长率较高,说明发展空间较大;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第4题,根据所学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结合该地实际可采取的措施应为。答案:3.C4.B读下图,回答57题。5该图最有可能是()A东北耕地分布图B东北经济作物分布图C东北粮食作物分布图D东北林地分布图6图中图例表示的地理事物是()A针叶林 B人工经济林C春小麦 D大豆7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A保护水土B建成我国的畜牧业基地C综合治理中、低产田D建成我

45、国重要的农林基地解析:第5题,从图例可看出,该地理要素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东北平原,而且、具有南北方向的过渡性,因此可确定为林地分布图。第6题,图例分布于东北平原,且为林地资源,该区开发历史悠久,原始林已不存在,所以主要为人工经济林。第7题,该区发展商品粮、林业的区域优势显著。其发展方向是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答案:5.D6.B7.D读湘江流域图,回答89题。8湘江流域()A为热带季风气候 B地形以山地为主C水能、矿产丰富 D人口稠密,科技发达9湘江流域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有()酸雨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A BC D解析:第8题,湘江流域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中

46、上游地区的地形为山地、丘陵,下游地区主要为平原;通过图例可以判断出,该流域的水能与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湘江流域内人口稠密,但科技水平并不高。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湘江流域有色金属和煤炭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冶炼可能会导致酸雨的产生;流域内多山地、丘陵且降水丰富,不合理地开发矿产资源易造成水土流失。答案:8.C9.B读我国产业转移路线图,回答1011题。10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的是()A劳动力素质高 B地价低廉C濒临港澳,靠近东南亚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11近年来,造成珠三角地区众多外资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因素不包括()A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产业基础处于劣势B与

47、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C靠近原料供应和能源基地D扩大市场范围解析:第10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劳动力素质并不高,第11题,长三角地区原料、能源和珠三角地区一样都缺乏。答案:10.A11.C二、综合题(共56分)12(24分)阅读关于家庭农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1:“家庭农场”起源于欧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家庭农场历史悠久。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鼓励和支持农民承包的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当前各地方行政村积极开发“互换并地”的政策,减少农户耕作的地块数,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材料2:在吉林省延边,很多农村青壮年出国劳务、进城打

48、工。为解决农村无人种地的难题,2008年延边开始探索“家庭农场”模式,即由农场承包村民的土地,付给村民租金。几年来全州土地流转面积和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城镇化率达到67.04%。(1)分别评价吉林延边和上海松江发展“家庭农场”的气候条件。(8分)(2)概述“家庭农场”对吉林延边地区的积极影响。(8分)(3)分析上海农业用地基本分布于松江、崇明等郊区的原因;分析松江“家庭农场”大量生产蔬菜的原因。(8分)解析:(1)发展家庭农场的气候条件,就是分析农业的气候条件,包括光、热、水及气象灾害等方面。(2)结合材料2总结,分析即可。(3)运用城郊农业相关知识分析即可。答案:(1)延边:夏季水热配合

49、好;农作物生长期短(热量条件不足、易发生旱涝灾害、低温冻害)。松江: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水热条件优越;易发生旱涝灾害。(2)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变土地撂荒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城镇化水平(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3)农业用地效益最低,只能分布在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不适合布局的城市外围地区。上海市民对蔬菜的需求量大,蔬菜生产附加值高,不宜储藏,适宜在邻近市场的近郊区生产。13(32分)(2014安徽江南十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富士康制造了全球约40%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包括组装世界众多品牌的电脑和手机等)。其员工总人数已经接近120万人,其中大

50、陆员工超过100万人。预计未来五到七年将有百万机器人大军上岗,实现“机器人代工”远景。富士康科技2013年元月10日在上海浦东举行中国大陆总部动土仪式,届时成为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营运中心、研发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材料2:富士康的国内分布图。(1)具体说明哪些因素的变化使得深圳从产业的迁入区变为迁出区。(8分)(2)分析富士康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深圳、郑州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8分)(3)说明富士康科技在上海浦东设立总部而不选择深圳的理由。(8分)(4)简述实现“机器人代工”对富士康企业和职工的影响?(8分)解析:第(1)题,由迁入地变成迁出地,说明其原来的优势条件减弱了,故在分析深圳从产

51、业的迁入区变为迁出区的因素时,要从深圳吸引产业迁入的优势条件入手分析,如地价、劳动力、政策优惠等。第(2)题,产业转移带来的积极影响要从迁入地和迁出地两方面分析,其影响主要从经济发展、就业、产业结构调整、环境等方面分析。第(3)题,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国际大都市,是中国的经济、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故选择上海建总部,可以获取这些方面的资源优势,可以尽快地掌握信息。第(4)题,“机器人代工”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从生产成本和竞争力等方面来分析;“机器人代工”将使部分职工面临失业,同时对职工的素质要求提高了。答案:(1)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圳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不断上升;政策优势不再明显;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2)对深圳市:减少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对郑州市: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3)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创新环境好。(4)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转型步伐,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对职工:劳动力数量需求锐减,就业机会减少或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