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堂新坐标》201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4.14《诗经》两首(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32553 上传时间:2024-06-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新坐标》201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4.14《诗经》两首(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堂新坐标》201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4.14《诗经》两首(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堂新坐标》201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4.14《诗经》两首(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堂新坐标》201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4.14《诗经》两首(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堂新坐标》201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4.14《诗经》两首(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无与士耽(沉溺) 女也不爽(差错)B总角之宴(酒席) 言笑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C匪我愆期(延误) 静女其姝(美丽)D俟我于城隅(城上的角楼) 说怿女美(通“汝”,指彤管)【解析】宴:欢乐。【答案】B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解析】A项,“爱”通“薆”,“见”通“现”;B项,“说”通“脱”;D项,“无”通“毋”。【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B.C. D.【解析】A项,不要/没有;B项,

2、说;C项,代词,它的/助词,无实义;D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一项是()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D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解析】A项,至于:古义是“到达”,今义则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B项,以为:古义是“把当做”,今义则是“认为”。C项,三岁:古义是“多年”,今义则指三岁的年龄。【答案】D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应是绿肥红瘦A夙兴夜寐 B匪我愆期C三岁食贫 D其黄而陨【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在夜里。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延误。C项和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3、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黄。【答案】C二、课内阅读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我徂尔 徂:往,到B士也罔极 极:很,非常C躬自悼矣 躬:自身D言笑晏晏 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解析】极:准则。【答案】B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桑之落矣 总角之宴B其黄

4、而陨 静女其姝C静言思之 言笑晏晏D言既遂矣 既来之,则安之【解析】A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B项,代词,它的/形容词词头,不译;C项,语助词,在句中没有实在意义/动词,说;D项,都是“既然,已经”的意思。【答案】D8节选部分中写到了往日的一些欢乐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答案】这里用过去欢乐的场面与现在悲哀的心情作对比,突出表现自己内心的悲痛与对氓的控诉。9翻译下面的句子。(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翻译:_(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翻译:_【答案】(1)桑树叶离开了枝,叶子黄了落了下来。(2)男人啊没有准则,在品德上三心二意。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章蒹葭,完

5、成1012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0诗歌是怎样来写“伊人”这一形象的?请简要赏析。_【答案】诗人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描写“伊人”的美丽。一是从主人公炽热执著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伊人”形象之美;二是通过秋水白露晓雾朦胧的景色烘托,我们能够想象出她的美。11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大量的文字对景物进行了描写,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_【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在整

6、体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答案】(1)描写景象: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2)作用:渲染了一种萧瑟冷落的氛围,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同时,又烘托了诗中主人公凄婉的爱情;三是通过对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描写,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不畏艰难的执著追求。12这首诗歌在结构章节的安排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赏析。_【解析】解答本题可结合对诗经的总体了解来进行。重章叠句是诗经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之一,其作用是宜于咏唱,于反复中更能突出表达隽永的情感。具体可结合诗歌内容作答。【

7、答案】(1)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2)蒹葭全篇共九十九个字,只变动了十几个字,这样写一是使诗歌的节奏更加鲜明,音韵更加和谐,增强了音乐感;二是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三是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参考译文】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

8、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四、语言表达13将下面文字中画横线的部分改写为以“儒家学者”为主要陈述对象的句子。诗经从一开始,还没有被赋予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所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_【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14静女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一典型细节描写非常生动,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50字。_【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准确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将细节描写所突出的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答案】(示例)那美丽的少女,调皮地藏了起来,如约而来的那位青年,左顾右盼,抓耳挠腮,来回走动,要走却又不甘。-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