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30270 上传时间:2024-06-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课百日维新学习目标 本课主要介绍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1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变法形势高涨。2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的高潮。对应学生用书P94清单一变法形势的高涨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德国强占胶州湾。(2)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3)法国强租广州湾。(4)英国租借“新界”和威海卫。2表现 (1)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2)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和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3)1898年春,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保浙会等变法团体相继成立。(4)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深化

2、认知维新变法运动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产物,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与表现,是先进的中国人从学习西方器物递进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深化。清单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2内容内容作用政治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特权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办厂,采用机器生产;奖励发明;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

3、留学;筹设专门学校;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军事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裁撤旧军队增强国防力量3.局限未实行“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措施。4意义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1)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上: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3)文化上: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深化认知 光绪帝支持变法除了救亡图存外,还有另一个目的,即巩固封建统治,利用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取最高统治权,因此在涉及改革的根本问题时,光绪帝的阶级本质暴露无遗。对应学生用书P95探究点一百日维新的社会条件史料探究材料一自台事(割让台湾)后,天下

4、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上书的主要背景。答案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材料二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诏定国是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2)材料二中康有为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的三件事对变法运动的开展有何作用?答

5、案有利于依靠皇帝的权力来推行新政;有利于维新派和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推动中央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3)应诏统筹全局折在变法中具有怎样的地位?答案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结论形成百日维新的社会条件客观条件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相继成立维新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个人努力探究点二百日维新的特点史料探究材料一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

6、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100多条。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止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改元迁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1)概括材料一中戊戌变法法令中的除旧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与弊端,说明了什么?答案措施: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裁撤绿营;剪发辫。积极作用: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弊

7、端:改革操之过急,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未能稳步进行。说明:维新派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材料二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胡绳说:“认为光绪皇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是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2)请你结合百日维新的改革措施,说明材料二中胡绳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答案从改革措施可以看出,光绪帝虽然采纳了维新派提出的许多主张,但根本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也没有提出实行君主立宪这一要害问题。这说明光绪帝仍然是封建皇帝,在国家政治体制这一根本性问题上,他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结论形成百日维

8、新的特点(1)从方式上看:变法采用西方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军事制度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2)从宗旨上看:是要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在渐进的变革中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3)从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维新派与康有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没有此内容,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4)变法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对应学生用书P96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晚清有御史上奏称:

9、“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解析:选C解题关键是明确材料的含义,认真分析材料中的信息:“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其患不可胜言”等,明确民主民权之说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主张,故选C项。219世纪末,梁启超呼吁中国应“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下列维新派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活动中,体现了此观点的是()A发起“公车上书” B改革旧的官僚制度C组建强学会 D成立保国会解析:选D“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体现的是保国思想,D项符合题意。其余各项不符

10、合材料信息。3某和约批准后,光绪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详筹兴革。”之后清政府采取的变革措施之一是()A“整理国故,尊孔复古”B“改革科举,废除八股”C“立行宪法,大开国会”D“设置内阁,厘清官制”解析:选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废除八股,与材料中“嗣后我君臣上下痛除积弊,详筹兴革”相符,故B项正确。4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C变更国体的主张 D大兴民权的意向解析:选B光绪帝是大清的皇帝,其支持推行变法

11、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权和富国强兵,用西学器物来为大清所用是其本意。5戊戌变法将使大小官员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这是因为变法规定()A鼓励官民上书言事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C废除八股取士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解析:选B材料中涉及的是官员失业人数增加的现象,这是变法中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的结果,所以B项正确。A、C、D三项不是对该现象的解释。6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维新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其中,维新派的“布新”措施不包括()A允准旗人自谋生计 B鼓励官民上书言事C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D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解析:选A四个选项都

12、是维新派的改革措施,A项是“除旧”的体现,B、C、D三项是“布新”的体现。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7“易服”是戊戌变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在时呈奏议中曾不止一次地提及“易服”。他认为“王者改制,必易服色”。中国“守旧者固结甚深,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这种近乎形式主义的看法背后,却有其深刻的道理。中国以礼教立国,服饰决不仅仅是民族的外观,而带有深刻的礼的烙印,从服饰上映衬出来的是特权、等级和道德信念。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仍以“易服”为例,当时戊戌变法已进入攻坚阶段,光绪皇帝与慈禧

13、太后的矛盾已呈白热化状态。改革有很多工作要做,维新派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战线”,变法大业更离不开强大的社会群众基础做后盾。康有为贸然抛出“易服”主张,让人们脱掉穿了二百多年的长袍马褂,换成西装革履。且不说从审美角度上看,当时的人们是否能够接受,就是从更换服装的费用上来说,很多家庭也是一时难以负担的,所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1)据材料一,分析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易服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易服”受到抵制的原因及影响。(6分)(3)从社会史观的角度评价维新变法的这一措施。(4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从历史

14、影响、服饰变革的意义、改革需要等方面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变革方式的可接受程度、国人观念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维新派社会认可度的角度分析。第(3)问,注意评价的角度是社会史观,结合材料信息,从正反两方面予以阐释。答案:(1)原因:受传统礼仪制度的影响;服饰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意义;改革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原因:维新派缺乏对国情的了解;贸然实施、操之过急;国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影响:维新派威望降低,变法措施得不到群众支持。(3)评价:移风易俗顺应社会潮流,有利于社会进步;但这一变法措施的推行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8阅读下列

15、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戊戌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所建构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参中西之新理”,而且“合经子之奥言,探儒佛之微旨”。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梦蕉亭杂记“百日维新”的103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300余件,内容涉及官制、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字林西报材料三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

16、康有为遗稿(1)指出材料一中维新派所建构理论体系的特点及作用。(6分)(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特征。(4分)(3)综合上述材料,这次改革结果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参中西之新理”“合经子之奥言,探儒佛之微旨”说明兼顾中西,托古改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即可回答,是为变法寻找依据,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第(2)问,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根据材料二可归纳出激进,根据材料三可归纳出盲目照搬西方经验。第(3)问,主要从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角度来回答,切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特点:兼顾中西,托古改制。作用:变法从传统中找到理论依据,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2)特征:激进(或急功近利);盲目照搬西方经验,忽视中国国情;低估改革的困难。(3)启示: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