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训练:第二章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27006 上传时间:2024-06-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训练:第二章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训练:第二章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训练:第二章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训练:第二章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训练:第二章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训练:第二章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徐霞客把喀斯特地貌的山称为“石山”,而把非喀斯特地貌的山称为“土山”。读某喀斯特地貌及其周边地区图,完成13题。1.图中虚线的东、西两侧为不同地貌,据图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东部是“土山”B.西部是孤峰、残丘、落水洞C.东部农田地块小D.西部是典型的塬、墚、峁2.造成图中两种地貌等高线呈现不同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水土流失程度不同B.岩石岩层性质不同C.绝对高度不同D.生产建设强度不同3.我国南北方都有梯田分布。梯田适宜建设在()A.坡度较大的“土山”上B.坡度较大的“石山”上C.坡度较小的“石山”上D.坡度较小的“土山”上答案:

2、1.C2.B3.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虚线以东地区地形崎岖,为喀斯特地貌,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间的小盆地,面积较小,C项正确。第2题,图中等高线呈现不同形态,虚线东侧为“石山”,西侧为“土山”,其岩石岩层性质不同,故B项正确。第3题,梯田适宜建设在坡度小于25的“土山”上,可减缓水土流失,故D项正确。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5.下列诗句中,描述该地区景观的是()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D.一片孤城万仞山答案:4.B5

3、.C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甲地为高原地形,分布有溶洞地貌,说明是喀斯特地貌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第5题,“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描述的是著名的桂林山水景观,是喀斯特地貌。读下图,完成67题。6.下列关于辽河口海岸线演变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断被侵蚀B.不断有泥沙沉积C.先侵蚀,后沉积D.先沉积,后侵蚀7.据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是()A.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B.辽河下游流速变快C.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D.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答案:6.B7.D解析:第6题,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图可知,由汉代到明代,随着历史发展,辽河

4、口海岸线不断向南推进,说明不断有泥沙沉积,选B项。第7题,辽河流域降水较多,入海年径流量增大,输送泥沙增加,河口泥沙淤积增加,因此海岸向南推进,故A项错误,D项正确;辽河下游流速减慢,B项错误;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河流的含沙量会减少,海岸线不会推进,C项错误。读某地形示意图,完成810题。8.形成该地形的主要作用是()A.冰川侵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D.地震活动9.该地形在我国分布最为普遍的地区是()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10.下列自然地理事物形成过程中,与图示地形成因有密切关联的是()A.挪威西海岸幽深的峡湾B.科罗拉多大峡谷C.

5、东非大裂谷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答案:8.A9.B10.A解析:从图中看,谷地为U形谷,为冰川侵蚀形成。青藏高原海拔高,分布着较多的现代冰川,因此冰川地貌分布广。挪威西海岸幽深的峡湾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谷地。11.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分布在()A.石灰岩分布区B.花岗岩分布区C.玄武岩分布区D.片麻岩分布区(2)读“CaCO3+CO2+H2OCa(HCO3)2”化学方程式,简要说明石笋、石钟乳、石柱的形成原因。(3)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高原。(4)写出以图中景观而闻名的两个著名旅游景点名称:。(5)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简述人

6、类应如何趋利避害开发利用这种地貌景观资源。答案:(1)A(2)可溶性的石灰岩(CaCO3)遇到含有二氧化碳(CO2)的水后溶解,形成可溶于水的Ca(HCO3)2。含有Ca(HCO3)2的水由溶洞洞顶渗出,由于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CO2逸出,CaCO3沉淀出来,形成石钟乳和石笋。(3)云贵(4)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宜兴溶洞等(任选两种)(5)充分合理利用其在旅游、仓储、疗养、生物培育等方面的资源价值;注意避免地基塌陷、环境污染、破坏性开发等超越环境承载量的不良现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分布。第(1)题,从图中的石笋、石柱、石钟乳可得出,这种地貌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在石灰岩分布的地区

7、形成。第(2)题,该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二氧化碳的溶解和逸出,对石灰岩的溶蚀和淀积,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景观。第(3)(4)题,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5)题,人类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遵循规律,则能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等级考素养提升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由碳酸钙形成的“钙华梯田”。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12题。1.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属于()A.石灰岩B.花岗岩C.页岩D.大理岩2.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C.冰川沉积D.海浪沉积答案:1.A2.B解析:第1题,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由碳酸钙

8、形成的“钙华梯田”,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类型属于石灰岩。第2题,“钙华梯田”出现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35题。3.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4.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5.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

9、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3.C4.B5.D解析:第3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贝壳堤的形成需要大量的贝壳在同一海岸地带堆积,形成时间长,这就要求海岸线位置稳定。第4题,可逐项分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由材料可知,贝壳堤的形成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而成,而此题表述是海水搬运泥沙堆积错误B项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的海岸,长期堆积,使得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变大正确C项河口三角洲由河流搬运泥沙在入海口堆积形成,并非海水搬运泥沙堆积形成错误D

10、项贝壳堤以及海水堆积泥沙形成新的海岸,量小,强度低,并不能迫使河流改道,且河流改道应在内陆地区发生,不会在河口发生错误第5题,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由多条贝壳堤的位置变动可说明河口线经多次位置的变动,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量大。6.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2)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3)简述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特征。答案:(1)贵州、广西。(2)可溶性岩层(石灰岩)分布;气候温暖湿润(气温高,降水量丰富)。(3)土层薄,酸性土壤,肥力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多地下河、湖,下渗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