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下
2、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没有B材木不可胜用也 胜:尽C王无罪岁 岁:年成D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则,那么解析:选A。同“勿”,不要。2以下全部属于孟子提出的发展农业生产建议的一组是()斧斤以时入山林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A BC D解析:选B。和属于教化百姓方面。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
3、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解析:选C。“表明害民的是荒年”错,害民的是虐政。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译文:_(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_(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文:_答案:(1)五亩大的宅院,在宅地周围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3)这种做法和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二、语言运用5
4、如果举行古代文化名人评选,孟子顺利当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为孟子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80字。(内容须涉及孟子所处的时代,孟子的思想主张及意义,孟子的性格及论辩艺术)颁奖词: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形象、鲜明、生动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应该对孟子的时代及孟子的行为进行形象描述,对孟子的性格及思想主张进行赞美性评价。答案:(示例)在距今两千三百多年前的那个遥远时代,静静的大地,奔腾的黄河,黑色的山峦在那略显苍凉的天空下,诞生了一位与孔夫子齐名的伟大思想家孟子。他背着“以民为本”的行囊,积极奔走于各国的诸侯王公之间,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为了替那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百姓们,争得一份
5、“衣帛食肉”“不饥不寒”的安乐与祥和。他那独具慧眼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堪称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宝库中的一枝奇葩;那机智敏锐的论辩艺术和独立高尚的人格魅力,更不愧为两千年来士大夫中的楷模。6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_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中的重组句子。改变句子原来的结构,重新确定主语、谓语和宾语,但并不改变原意,是该类型题目考查的特点。答案:(中国知识分子的
6、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它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曳兵(zhui)洿池(w)无憾(hn)B鸡豚(tn) 狗彘(zh) 庠序(yn) C孝悌(d) 衣帛(y) 畜牧(x)D饿莩(pio) 数罟() 王好战(ho)解析:选D。A项,“曳”应读y。B项,“庠”应读xin。C项,“悌”应读t。2下列加点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直不百步耳直:向前B树之以桑 树:种植C河内凶 凶:收成不好,荒年D兵刃既接 兵:兵器解析:选A。直:只是,不过。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移其粟于河内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解析:选B。A项,“无”同“勿”,不要;C项,“颁”同“斑”,花白;D项,“涂”同“途”,道路。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是亦走也C未之有也D树之以桑解析:选B。B项是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倒装句,A、D两项是状语后置句,C项是宾语前置句。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
8、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
9、,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语:告诉B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乐:音乐C臣请为王言乐 言:讲述D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庶几:大概解析:选B。乐:快乐。 6以下几句话中,全都表明“王变乎色”的原因的一组是()认为庄暴不该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子。认为孟子不该揭他的痛处,而感到愤慨。面对孟子的发问,为自己“直好世俗之乐”感到羞愧。面对孟子的发问,以为孟子不能理解自己而生气。ABCD解析:选D。齐王知道自己的过错,只是因为羞愧不愿承认,和说的是齐
10、王感到愤慨生气,不正确。7下列对文段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变乎色”是因为内心有愧,他不爱先王治国之乐,只好世俗之乐,担心孟子责难。B“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是孟子有意转换话题,如果他批评齐王好世俗之乐,那么谈话就会无法继续下去。C孟子把“欣赏音乐”与“与民同乐”联系在一起,是想劝说齐王推行仁政,“保民而王”。D文段形象地描绘了两幅画面,第一幅是“君王享乐”图,第二幅是“黎庶安乐”图,旨在通过对比说明“与民同乐”的好处。解析:选D。一幅是人民个个“疾首蹙”“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图景;一幅是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图。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
1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译文:_(2)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译文:_(3)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译文:_答案:(1)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2)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音乐,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3)百姓听到君王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美,都兴高采烈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参考译文:庄暴来见孟子,(他对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可用来回答。”庄暴又问:“爱好音乐,那怎么样呢?”孟子说:“
12、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有一天,(孟子)被齐宣王接见,(孟子向宣王)说:“您曾经把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说:“我不是爱好古代圣王的雅乐,只是爱好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孟子)说:“只要君王(果真)很爱音乐,那么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当今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宣王)说:“(这个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孟子)问道:“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说:“(自己欣赏音乐)不如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又)问:“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
13、快乐呢?”(宣王)回答:“不如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于是孟子又)说:“请让我给君王谈谈关于欣赏音乐的事吧,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您的钟、鼓、箫、笛的声音,都觉得头痛,愁眉苦脸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音乐,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见面,兄弟东奔西跑,妻子儿女离散。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您的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丽,都觉得头痛,愁眉苦脸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打猎,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东奔西跑,妻子儿女离散。这没有别的缘故,(只是您)不肯和百姓同欢乐啊。假如君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君王钟、鼓、箫、笛的声音
14、,都兴高采烈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美,都兴高采烈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缘故,(只是因为您能)和百姓同欢乐啊。如果现在君王能和百姓同欢乐,就能统一天下了。”三、语言表达9“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根据所给示例填空。示例:请子路代言:“心动不如行动。”请苏秦、张仪代言:“做个不可思议的沟通高手。”(1)请庄子代言:“_。”(2)请孟子代言:“_。”解析:“请名人代言”要符合该名人的思想主张、性格爱好等方面的特点。答案:(1)自然就是美(2)
15、执政为民10(2014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渔民在夜间先用灯光诱集趋光性鱼类,然后围捕,称“光诱围网捕捞”。这种科学的捕鱼方法,渔获量高。有些渔民运用这种方法,拿网眼极小的密网围捕,连筷子粗细的、硬币大小的幼鱼,都统统捞了上来。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答:_解析:本题属于语言运用中的现象评价题,即通过对材料中的某种社会生活现象发表观点来考查考生的价值观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对“光诱围网捕捞”这一现象,可以有很多种观点,可以对“光诱围捕”这一科学方法进行辩证分析,指出它的利弊,引导人们科学合理捕
16、鱼;可以抨击“光诱围网捕捞”这种做法,指出这种做法的危害是过度捕捞,破坏生态平衡;可以由此生发开去谈科学技术的运用问题;等等。答案:(示例1)这种“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结果大相径庭。“光诱围捕”原本是提高渔获量的科学方法,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一切“向钱看”,使用“密网”围捕,将会使我们的渔业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我们要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遵循科学精神,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示例2)这种惟利是图的做法,是对渔业资源的毁灭性破坏。为了眼前的利益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致使鱼子鱼孙都被赶尽杀绝,中国近海无鱼可捕已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我们的古人尚且知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的道理,作为现代文明人的我们更应该具备长远眼光,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着想,制止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保护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