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作 湖北省安陆市第二高级中学黄仲明 E-mail: 一、两汉时期的边疆各族匈奴、乌桓、鲜卑越族西域各族夫余西南夷二、匈奴的兴衰(一)战国时的匈奴匈奴的社会发展状况战国时期,匈奴兴起于我国阴山河套地区匈奴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在与中原的长期交往中,匈奴已逐步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从事于农业生产其物质文化已经进入铁器时代.约在公元前209年,冒顿自立为单于,在我国北方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奴隶制政权。(二)秦统一后对匈奴的措施北拒匈奴,收河套、建县城、迁民居住大规模修筑长城(三)两汉和匈奴的和战匈奴与秦汉的和战1、西汉初期与匈奴的和亲 西汉初期,匈奴实力空前强大,在冒顿单于的统领下,率士卒约三十万,不断侵
2、扰邻族。他们利用楚汉相争、中原战乱之机南越长城,袭扰掠夺今冀北、山西、陕西及河套一带。公元前201年,刘邦亲率30万大军迎战,在平城白登山(山西大同东南)被匈奴精骑围困七天七夜,形势危急,后用陈平之计,使人暗中以厚礼疏通冒顿的阏氏,方得解脱。表明:白登山之围表明西汉尚无力抗御匈奴,汉高祖刘邦采纳了娄敬提出的与匈奴“和亲”的建议,以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赠送大量的絮、缯、酒、食物等,并和匈奴约为兄弟,双方以长城为界。匈奴骑兵铜像2、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公元前127、公元前121、公元前119年)汉初的和亲政策以有限的牺牲换取了整顿内政、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积蓄力量的时间。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
3、强盛,已经具备反击匈奴的条件。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北击匈奴,其中第三次规模最大。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领骑兵5万人,随军从者14万骑,步兵、重兵几十万人,分道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决战。卫青出定襄塞外1000余里,与匈奴单于接战,单于兵败,精锐部队丧失殆尽。霍去病出代郡2 000余里,同匈奴左贤王接战,大败匈奴东部兵,斩获7万余人,北抵瀚海而还。经过这三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匈奴势力开始衰败,再无力南下侵扰汉朝边境,从此,“漠南无王庭”。西汉建国以来近百年的匈奴边患至此基本解决。霍去病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县茂陵东约1公里处,是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之一。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杰出
4、青年将领。他曾六次率军反击匈奴,打通河西走廊;深入匈奴腹地两千里,官至骠骑将军,并受有冠军侯等封号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病逝。汉武帝为了表彰他的功劳,为其举行隆重葬礼。霍去病的坟墓形似祁连山,墓前陈列着各式大型石雕像。这些石雕像成为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批石雕艺术珍品。1961年,霍去病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霍去病墓卫青墓位于陕西兴平境内,是西汉时抗击匈奴著名将领卫青的墓地。卫青曾在汉武帝时多次率军深入漠北,出击匈奴,为西汉击败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于公元前106年去世。为了表彰他的丰功,汉武帝将他的墓修建在了自己的茂陵外侧。卫青墓公元前85年,匈奴统
5、治集团内部爆发了争夺权位的斗争,诸王纷纷自立,形成“五单于争立”的局面。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自入汉觐见汉帝,“赞谒称臣”,塞北与中原始归一统。汉武帝为什么能取得反击匈奴的胜利?3昭君出塞(1)匈奴的分裂与呼韩邪单于对汉称臣(2)昭君出塞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了愿与汉室通婚,结为亲戚的和亲请求。汉元帝下令挑选一名宫女(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当时,王嫱(字昭君)在塞外同匈奴人民和睦相处,爱护百姓,教给当地妇女织布、缝衣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人民的爱戴。自昭君出塞以后,汉与匈奴间有五十年左右没有战争。它在客观上促进和加强了匈奴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匈奴与汉族的友好与团结,巩固
6、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王昭君墓又名汉明妃墓、青冢,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的大黑河之滨。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今湖北秭归人。她是西汉元帝时的宫女,公元前33年,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汉朝和匈奴的亲善关系作出了杰出贡献;“昭君出塞”成为传诵千古的历史佳话。昭君墓地势平坦,从远处望,表面颜色青青,故称青冢。墓的方向朝南,现高约33米,旁边有阶梯可以登到墓的顶端。原来墓前有石狮、石虎、石马等巨型雕像。昭君墓前立有墓碑,董必武撰文刻于碑上;碑文写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对昭君出塞历来评价颇多,评价各异,如有惋惜之情的: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画
7、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李白: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青家”墓碑上 也刻有公允评价的: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4匈奴的分裂与东汉大败北匈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内迁到河套地区陕西、山西北部,同汉族杂居并开始向农耕定居生活过渡。北匈奴居住在蒙古高原,并控制着西域,它割断了西域与东汉的交通,还经常出兵进攻东汉北部郡县,掳掠南匈奴人和汉人。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东汉已具备了反击北匈奴侵扰的军事力量。于是明帝派遣窦固在天山(今新疆吐鲁番城北)击败,居住在东北的鲜卑族乘机占领了北匈奴控制的区域,居留在
8、漠北地区的北匈奴后来融合于鲜卑。二、张骞通西域玉门关张骞出使西域二、张骞通西域1汉初的西域“西域”一名,是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的总称。在我国古籍中,使用西域一名有两个涵义,广义泛指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等地;狭义则是指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我国新疆地区。汉文帝时,匈奴势力扩展到西域,汉武帝时期,大月氏几次遭受匈奴的攻击,被迫西迁。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目的: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汉武帝募人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朝廷给他的一百多个随从,第一次出使西域。被匈奴兵捉住,被拘禁了十多年。他历经种种困难,但从未丢
9、弃汉朝的节(出使的凭证)。匈奴单于硬叫他娶当地女为妻,有了儿子,但仍没有动摇他完成使命的决心。后来张骞终于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到达了大月氏。那时,大月氏由于土地肥沃,生活安定,不想再和匈奴打仗。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回国。又被匈奴俘获,扣留了一年多。后来,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逃回长安。他出使时带着一百多人,前后13年,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人回来。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深入了解了西域的地理、物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他率领300人,每人备马两匹,并携带了价值数千万的金、帛、货物以及上万头牛羊。张骞
10、到了乌孙,正逢乌孙国内贵族争权,国王不敢决断,致使劝说乌孙东归的使命未能完成。张骞分遣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身毒(今印度)、于阗以及和他们相邻诸国访问,中国使者受到安息两万人的盛大欢迎。张骞在乌孙停留一年多之后返回长安。西域各族政权派人跟随汉使到汉朝答谢,汉朝同西域各国终于建立了友好关系。张骞是西汉政府开辟西域道路的第一人,他的勇敢坚毅精神为后世景仰。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西汉的影响,西域各地和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张骞通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西域与内地是怎样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The silk road)汉武帝派张骞通使西域后,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
11、化交流频繁,丰富了中原汉族人民的生活。这是那时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几种植物;它们分别是:苜蓿、葡萄、石榴、核桃。公元前60年(汉武帝),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委派都护,对西域各国的行政、军事进行管理。各国的王、侯以及大小官吏,都由汉朝任命,当时佩戴汉朝印绶shou的有376人之多。至此,西域地区,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3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4班超经营西域东汉初年,北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各国,向他们勒索繁重的赋税,不许他们和东汉往来,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通。东汉明帝时期,东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政治趋
12、于稳定。73年,东汉政府兵分四路,开始反击北匈奴。第二年,重置西域都护。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三、西南夷和百越1.两汉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西南夷是秦汉时期对居住在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一些少数民族的总称。包括夜郎、且兰、滇等许多少数民族。西汉时,中央政府采用郡守县令与当地首领王侯并存的制度,既加强了对当地管辖,密切了西南夷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又尊重了西南夷的民俗。东汉初期,夜郎、滇的文化有了明显的发展。汉明帝派人经营西南夷地区,西南夷重新并入汉政权,巩固和扩大了汉朝的政治影响,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百越的分布及西汉在南越设郡 百越是生活在今天我国东南沿海和南方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总称。秦始皇征南越,曾在那里设置南海、桂林、象郡。汉朝时,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总称“百越”。温州一带的月越人称东越;两广地区的越人称南越。武帝时,南越的割据成为大一统局面巩固的障碍。公元前112年,武帝派兵进攻南越。第二年冬,西汉灭南越,并在其地设立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