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课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露了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这表明()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的内容最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法是由社会成员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ABCD【答案】C【解析】“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
2、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这表明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法的内容最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入选。材料并未涉及法的产生,不选。法是由社会成员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否定了法的阶级性,与题意不符合,不选。2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法律要和国家的自然状态、气候、土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财富、人口、风俗习惯等因素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法的精神”。这说明()A法学上的结论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统一而无差异的证实B法律不受意识形态、阶级利益、道德观念等价值性因素影响C法的精神在于客观性和恒定性D一国的法治总
3、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答案】D【解析】法学上的结论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证实,但不是无差异的证实,A错误。法律要和国家的宗教、财富、人口、风俗习惯等因素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说明法律受意识形态等价值性因素的影响,B错误。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因此“法的精神”反映客观性,但“法的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具有恒定性,C错误。法律要和国家的自然状态、人民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说明一国的法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D正确。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集中表现为()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
4、成就行政机关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中华法系已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BCD【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正确。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错误。中华法系已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反映的是中华法系的历史地位,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治建设的成就,错误。4“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有()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是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共同意
5、志的体现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法就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ABCD【答案】A【解析】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正确。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不是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共同意志的体现,错误。法律既维持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正确。我国社会主义法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错误。5牛肉是当今餐桌常见的营养食物。但是古代农耕社会有严格的耕牛保护制度:对私自杀牛吃肉,汉代规定“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唐朝“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
6、北宋宋刑统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者,徒一年”;南宋的刑罚则更重,“诸故杀官私牛,徒三年”。上述材料说明()法律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功能法律具有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政治功能我国历朝历代都着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法律具有决定性作用ABCD【答案】B【解析】古代农耕社会有严格的耕牛保护制度,说明法律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功能,同时说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法律具有决定性作用,符合题意。材料体现法律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功能,不是政治功能,错误。我国历朝历代都着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说法绝对,错误。6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各个国家的基本国
7、情决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要吸收世界上的一切法治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全盘西化”“全面移植”“照搬照抄”ABCD【答案】B【解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因此,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正确。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法
8、治文明成果,但不是要吸收世界上一切法治文明成果,排除。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没有坚持辩证否定,排除。72021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条文从72条增至132条,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包括监护人监护不力、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这反映了我国()维护未成年人的一切权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能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织密法治之网,使未成年人成为法治建设的主体筑牢法律基石,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化水平ABCD【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包括监护人监护不力、学生欺凌、性侵害未
9、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这反映了我国筑牢法律基石,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化水平,也说明我国人民民主有法律保障,是最真实的民主,能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符合题意。我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不是维护未成年人的一切权益,错误。广大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使未成年人成为法治建设的主体的说法错误,排除。82021年3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该文首次公开发表了习近平2020年11月16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主要内容,涉及依法治国的方方面面。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10、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的是纠正一些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ABCD【答案】A【解析】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入选。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纠正一些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但这不是依法治国的目的,不选。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但不是其目的,不选。9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实施,部分条文如下所示: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
11、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说明民法典()贯彻依法治国,确立公民权利义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强调公序良俗,将法律标准道德化突出绿色原则,适应生态文明建设ABCD【答案】C【解析】公民的权利义务由宪法确定,不是民法典,错误。不是将法律标准道德化,而是将道德标准法律化,错误。材料第九条体现出了绿色原则和生态文明建设,民法典的第一
12、条说明了民法典编纂的目的,体现出坚持人民主休地位的原则,正确。10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下列表述正确的有()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最根本政治保证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ABCD【答案】B【解析】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入选。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最根本政治保证,不选。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13、不选。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10次审议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民法典适应发展,与时俱进,直面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大到规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到规制霸座行为、禁止高利放贷等,用一个个法条映照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与“法”之间彰显为民情怀。材料二2020年5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审议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以下简称“民法典草
14、案”)。政协委员们认为,民法典草案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贴近百姓生活,反映新时代需要,是维护公民各项权利的一部百科全书。经过人大代表的审议和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民法典草案最终修改100余处,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民法典草案的编纂遵循了依法治国的哪些原则。(2)结合材料,运用“人民当家作主”的有关知识,阐述材料二中所彰显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答案】(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5、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根据党中央的部署,编纂民法典坚持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大审议并广泛公开征求意见,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人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适应发展,与时俱进,人大立法直面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等问题。(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审议、表决民法典草案行使国家权力,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法典,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讨论民法典草案的过程中,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共商国是,反映社情民意,建言资政,彰显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