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13501 上传时间:2024-06-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2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2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2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12019年10月,浙江省嘉兴市举办了第七届西塘汉服文化周活动。举办方借助中华传统服饰之美,展现了中庸、正直、诚信等中华礼教文化的精髓。为适应现代社会节奏,活动周开发的新式汉服,在保留传统汉服风格的前提下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使汉服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说明()传统汉服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中华汉服因兼收并蓄而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促进汉服传承应做到古今服饰文化相互转化汉服创新应坚持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相统一ABC D【解析】 “举办方借助中华传统服饰之美,展现了中庸、正直、诚信等中华礼教文化的精髓”,这体现了传统汉服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正确。材料不涉

2、及兼收并蓄,排除。促进汉服传承应做到古今服饰文化的借鉴,而不是古今服饰文化的相互转化,古今服饰文化也不能够相互转化,错误。“为适应现代社会节奏,活动周开发的新式汉服,在保留传统汉服风格的前提下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使汉服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说明汉服创新应坚持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相统一,正确。【答案】 B2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为基础进行改编,并融入现代元素的国产动画电影,该影片以“观众”的角度“讲故事”,切合了当下年轻人自我、无畏、拥抱挑战的特质,被观众所认可。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在于()在内容与形式上积极创新立足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正确处理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

3、中心的创作导向A BC D【解析】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为基础进行改编,并融入现代元素的国产动画电影,该影片以“观众”的角度“讲故事”,切合了当下年轻人自我、无畏、拥抱挑战的特质,被观众所认可,火爆全国。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在于正确处理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在内容与形式上积极创新,不符合题意。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在于立足于社会实践,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错误。【答案】 D3入围“时尚民族,潮流融合”的民族服装服饰设计大赛复赛的作品汤,以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汤池作为服装设计灵感,选择黑白灰三色作为设计主色调,用不同大小的面

4、积分割和块面作为设计要点,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服装设计的自然融合。这种融合()具有继承性,是立足传统文化的主动继承具有创新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途径具有民族性,是中华文化魅力的有效传达具有包容性,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A BC D【解析】 应该是立足实践,排除。入围“时尚民族,潮流融合”的民族服装服饰设计作品汤,以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汤池作为服装设计灵感,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服装设计的自然融合,可见,这种融合具有民族性,是中华文化魅力的有效传达,具有创新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途径,正确。包容性强调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可见,材料没有体现具有包容性,排除。【答案】 C

5、42019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睹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得益于其深厚历史和独特文化价值丰富了文化遗产的时代内涵有利于促进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发挥了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A BC D【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得益于其深厚历史和独特文化价值,有利于促进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保护,正确。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没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时代内涵,错误。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没有涉及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6、排除。【答案】 B5我国古代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要求学生需掌握六种基本才能(下图)。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这表明()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具有相对稳定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中国古代教育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A BC D【解析】 我国自古就要求学生需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并在论语当中有记载,“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这表明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中国古代教育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符合题意。材

7、料强调我国古代教育的内容多样,作用积极,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及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不符合题意。【答案】 D6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需要()继承传统,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立足现实,深入挖掘黄河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面向世界,积极对外进行黄河文化推广渗透经济唱戏,让黄河文化直接转化为生产力A BC D【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说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需要继承传

8、统,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要立足现实,深入挖掘黄河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正确且符合题意。错在“渗透”,排除。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错误。【答案】 A7国务院要求各地严格保护历史建筑,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已确定为历史建筑的老房子、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不得拆真遗存、建假古董;要在保持历史建筑外观、风貌等特征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丰富业态,活化功能,实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这一要求()旨在展示城市历史风貌,留住城市文化特色旨在丰富传统建筑的内涵,展现传统文化魅力有利于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质形象有利于承袭传统建筑文化,维护城市历史格局A BC D【解析】 国务院要求各地严格保护历史建筑,实

9、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有利于展示城市历史风貌、留住城市文化特色,有利于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质形象,符合题意。传统建筑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能全部承袭,城市历史格局也不是不能变化、全部维护,说法错误。旨在丰富传统建筑的内涵说法错误,排除。【答案】 C8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后圈粉无数。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文章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在诠释传统经典中解读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在娓娓道来中展现经典魅力,接地气,更有人气。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思想价值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源自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该特别节

10、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A BC D【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把传统经典与新时期治国理政思想有机结合,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思想价值,符合题意。平“语”近人接地气,更有人气,说明该特别节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符合题意。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说法错误。我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既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包括外来优秀文化,说法不全面,排除。【答案】 B9下图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识。该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起来,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又顺势融入2022,生动自然。北京冬

11、奥会标识中中国书法之美的呈现印证了()A文化只有在交流传播中才能不断发展B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体现时代精神C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D文化要进行传播手段、体制机制的创新【解析】 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中国书法“冬”字属于传统文化,标识的创造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C正确;材料未体现文化的交流传播,A不符合题意;B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实践;材料未体现文化传播手段与体制机制的创新,D排除。【答案】 C10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取名为“锦绣如意”,它整体上是一个如意造型,借鉴了斗拱、榫卯等中国传统建筑之法并加上了现代的流畅弧线,以诗意的中国语言讲述美丽的园艺故事。可见()传统文

12、化的继承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源泉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能激活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依然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文化的民族性要依托特定的物质载体来实现A BC D【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说法错误。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有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有的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说法不全面。正确切题。【答案】 D二、非选择题11劳动为文明奠基,文明因劳动而兴。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要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来实现。中央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出了上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必修课”的总动员令。从内容上看,劳动教育的重

13、点是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在参加三类劳动的过程中培养正确劳动观念,弘扬积极劳动精神,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良好劳动品质。从实施方式上看,劳动教育尤其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在出力流汗中成长,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劳动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特定岗位上经历劳动过程,感受不同劳动的艰辛,思考不同职业岗位上的人是如何通过劳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劳动教育在育人中的价值。【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劳动教育在育人中的价值。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试题设问中有三个关键词:教育、劳动、价值,考生需由这些关键词联想相关知

14、识要点,展开分析。教育。联想主干知识,教育在传承文化的功能: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劳动、教育、价值。分析劳动教育的意义,由于试题设问限定为“育人”,可重点结合材料分析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意义:由“培养正确劳动观念,弘扬积极劳动精神,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良好劳动品质。”可知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由“劳动教育尤其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在出力流汗中成长,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劳动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特定岗位上经历劳动过程,感受不同劳动的艰辛,思考不同职业岗位上的

15、人是如何通过劳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可知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答案】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1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把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摆在重要

16、位置。中国乡村文化诞生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地缘和血缘为纽带,传统社会伦理为秩序的乡村社会,并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乡规民约、传统习俗等非正式制度为基本内容的文化形态。随着城市化推进,一方面,工业文明下的城市文化强势来袭,传统的乡村文化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另一方面,否认乡村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还有市场。丰富的节庆活动逐渐消失,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影响乡村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乡村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各地加强推进传统乡村文化振兴,留住乡愁、留住特色,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核,重新唤起了乡村的文化活力。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性。【解析】 本题要

17、求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性。从材料可以看出,随着城市化推进,一方面,工业文明下的城市文化强势来袭,传统的乡村文化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另一方面,否认乡村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还有市场。丰富的节庆活动逐渐消失,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影响乡村建设和发展。各地加强推进传统乡村文化振兴,留住乡愁、留住特色,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核,重新唤起了乡村的文化活力。可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等方面,说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会影响乡村建设和发展。因此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强乡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力。有利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地域特色。【答案】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随着城市化推进,传统的乡村文化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会影响乡村建设和发展。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强乡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力;有利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地域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