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
2、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教学目标:1、在了解诗经基本常识的基础上,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2、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正确认识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2、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把握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蒹葭的意思是,皆生于水边。解题秦风“芦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蒹葭初读:感受诗的音韵美友情提示读文言文要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语气。蒹葭苍苍所谓伊人溯洄从之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在水之湄道阻且跻水中坻水之涘水中沚jinjiyrnshuqqxmijchszh注意字音三节诗有什么特点?1、韵脚苍、霜、方、长、央萋、晞、湄、跻、坻采、已、涘、右、沚2、叠词苍苍、萋萋、采采还有“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3、诗人用了不同的字眼,对景
4、物的形态和变化,反复进行了描绘。不同形态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路途艰难伊人所在地苍苍为霜一方且长水中央凄凄未睎之湄且跻水中坻采采未已之涘且右水中沚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蒹葭译读:感知诗歌的内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苍苍:茂盛的样子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从:追寻阻:艰险溯游:顺流而下宛:好像、仿佛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萋萋:茂盛的样子晞:干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跻:高坻:水中高地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水之涘道阻且右宛在水中沚芦花白灿灿的样子。茂盛,众多停止水边道
5、路迂回曲折水中的小块陆地再读:想象诗的画意美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意境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你头脑中的展现的画面。本文着力写主人公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好,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诗意粗解请你试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描绘诗中优美的画面。读句,我仿佛看到了_,让我。例: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我仿佛看到了萧瑟的秋风中苇丛起伏,芦花白茫茫一片,让我感受到清冷的氛围。细读:感受诗人的情感美想象“伊人”的形象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蒹葭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描写艺术形象一、蒹葭、霜露、秋水二、伊人在水中央三、上下求索的青年凄清的秋景(渲染冷寂落寞的气氛)可望不可即(空灵悠远的意境)执著追求(怅惘迷茫之情)特点“在追寻的路上,我们热烈地期盼和追寻这美好,也许追求的前路不能实现,但路上的风景我们的希望足以温暖我们无悔的青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