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永安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A. 水螅B. 草履虫C. 神经细胞D. 卵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细胞是最基础的生命系统层次,生物圈是最高的生命系统层次。植物无系统层次,直接由器官构成个体。【详解】A、水螅是多细胞生物,属于个体层次,A错误;B、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B正确;C、神经细胞是细胞层次,不是
2、个体层次,C错误;D、卵细胞只是生殖细胞,不属于个体层次,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属于简单题,考查了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明确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2.在大熊猫和大肠杆菌体内,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A. C和OB. C和HC. O和CD. H和O【答案】A【解析】【分析】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如:Fe、Mn、Zn、Cu、B、Mo等。【详解】细胞中最基本的元素是C,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O。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注意细胞
3、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干重含量最多的是C。3.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A. 线粒体和核糖体B. 细胞膜和叶绿体C. 内质网和中心体D. 细胞膜和核糖体【答案】D【解析】【分析】所有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和核糖体,没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等其他细胞器。【详解】原核细胞均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是DNA,叶绿体是真核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内质网和中心体、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会区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4. 在人体的肝脏和骨骼肌中含量较多的糖是()A. 乳糖B. 淀粉C. 麦芽糖D. 糖原
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中糖类的比较,平时应注意归纳总结。【详解】乳糖存在于乳汁中,A错误;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B错误;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的二糖,C错误;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多糖,人体的糖原主要分布在肝脏和骨骼肌中,D正确。【点睛】动、植物细胞中糖类的比较:单糖二糖二糖植物细胞果糖(特有)蔗糖:甜菜和甘蔗中 麦芽糖: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淀粉: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山药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动物细胞半乳糖(特有)乳糖:动物的乳汁中糖原:主要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5.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 水分子通过细胞壁B. 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C. K+通过
5、原生质层D. 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答案】D【解析】【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详解】A、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具有全透性,不属于半透膜,A错误;B、葡萄糖分子不是溶剂分子,所以不属于渗透作用,B错误;C、K+不是溶剂分子,所以不属于渗透作用,C错误;D、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原生质层,而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另外水分子是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是渗透作用,D正确。故选:D。6.下图中,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下列图解正确的是( )A. B.
6、 C. D. 【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这样能保证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酶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以保证细胞内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进行,酶降低的活化能=没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故选C。7. 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性激素 抗体 淀粉 唾液淀粉酶 纤维素 胰岛素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1、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
7、如胰岛素、消化酶等),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2、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是纤维素的合成场所)3、叶绿体:双层膜结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4、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详解】性激素属于脂质,其合成场所是内质网,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正确;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其合成场所是叶绿体,错误;唾液淀粉酶的化
8、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正确;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合成场所为高尔基体,错误;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正确。故选C。8.动物细胞表面有一种物质,就好比是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络用的文字或语言,这种物质是()A. 磷脂B. 糖脂C. 蛋白质D. 糖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1、脂质:构成细胞膜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
9、层;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3、特殊结构-糖被:位置:细胞膜的外表;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详解】动物细胞表面有一种物质是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能够使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络,从而体现细胞膜的功能,故选D。9.人体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A. 选择透过性B. 保护作用C. 流动性D.
10、扩散【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膜,考查对细胞膜结构特点、功能和功能特性的理解。解答此题,应注意区分细胞膜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的不同。【详解】人体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壁,并以胞吞的形式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些过程均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但不涉及物质的穿膜运输,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选C。【点睛】细胞膜结构特点功能特性(1)结构特点: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都可以运动,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决定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10.
11、下列物质进入人体红细胞消耗能量的是()A. K+B. 水C. 胆固醇D. 葡萄糖【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和实例,识记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识记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难度不大。【详解】A、K进入人体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水进入人体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胆固醇进入人体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A。11.
12、 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A. 和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 和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C. 氧、性激素是以方式进入细胞的D. 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方式进入细胞的【答案】D【解析】【详解】A、据图分析,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B、大分子物质以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运输,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与图不符,B错误;C、氧、性激素以方式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错误;D、水、二氧化碳和氧气是以方式即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D正确。故选D。12. 下图是人体某细胞在进行某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的物质
13、是 ( )A. 呼吸酶B. 分泌蛋白C. 性激素D. 维生素【答案】B【解析】【详解】A、呼吸酶是细胞内的蛋白质,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B、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B正确;C、性激素是脂质,合成场所是滑面内质网,C错误;D、维生素基本上靠从外界摄取,D错误。故选B。13.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是( )A. 脂肪酸B. 核苷酸C. 氨基酸D. 氨基酸或核苷酸【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化学本质:蛋白质或RNA,酶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
14、条件较温和。【详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所以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是氨基酸或核苷酸,ABC错误,D正确。故选D。14.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相比,酶的不同之处是( )A. 具有专一性B. 具有多样性C. 易失活D. 有催化能力【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征: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此外,酶也具有多样性。3、细胞膜上的载体具有专一性和多样性,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详解】A、细胞膜上的载体和酶都具有专一性,A错误;B、细胞膜上的载体和酶的种类都具有多样性,B错误;C、细胞膜上的载体和绝大多数
15、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都易于失活,C错误;D、酶具有催化作用,但细胞膜上载体没有催化作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酶的概念、细胞膜的成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上载体的特点;识记酶的概念及特性,明确细胞膜上的载体和酶都具有专一性和多样性,但细胞膜上的载体没有催化作用,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15.30个腺苷和30个磷酸基最多能组成ATP( )A. 10个B. 20个C. 30个D. 60个【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对于ATP的化学组成的应用题目,1分子ATP由1分子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构成。【详解】若磷酸基团足够,30个腺苷最多形成30个ATP分子,30个磷酸基最多形成10个
16、ATP分子,所以30个腺苷和30个磷酸基最多能组成ATP10个。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ATP的化学组成是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构成,运用本知识点解题时要注意哪种成分的足量的,哪种成分是不足量的。16.ATP 之所以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 )A. 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B. ATP 是生物体内唯一可以储存能量的化合物C. ATP 在细胞内数量很多D. 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很稳定【答案】A【解析】【分析】ATP之所以能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ATP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极容易水解,以保证能量及时供应;ATP中远离
17、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极容易形成,以保证能量相对稳定和能量持续供应。【详解】A、ATP之所以能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A正确;B、脂肪、糖原、淀粉等都是储存能量的化合物,B错误;C、ATP在细胞中含量是很少的,C错误;D、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不稳定,容易断裂,释放能量,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ATP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理解ATP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极容易水解,使得ATP不稳定.17.如图从左到右表示ATP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TP生成ADP的过程中断裂了远离“A”的特殊化学键B. 能量1在动物体内可
18、以来自细胞呼吸,在植物体内可以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C. 能量2可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例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分子的过程D. 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发生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ATP和ADP转化过程中:1、酶不同: ATPADP是水解酶,ADPATP是合成酶;2、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3、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 ATP生成ADP的过程中断裂的是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A正确;B. 合成ATP的能量1在动物体内可以来自
19、细胞呼吸,在植物体内可以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B正确;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 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发生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D正确。故选C。18.在实验中需要控制各种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是()A. 因变量B. 自变量C. 无关变量D. 控制变量【答案】B【解析】在实验中,需要控制相应的一些变量,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其中,因变量是指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除自变量外,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一些可变因素称为无关变量;而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知识,学生分析实验过程、能正确区分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
20、变量是解题的关键。19.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最可能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酶的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同时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详解】根据酶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所以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将会大幅度降低,曲线的斜率代表速率,因此加入酶后,斜率下降最大的是丁。故选D。【点睛】本题有两点注意:一是酶加快了反应速率,二
21、是看懂图中曲线的纵坐标代表反应物的浓度,所以斜率就是反应速率。20.当某种RNA存在时,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酶水解后,此种化学反应的速率便慢了下来。由此可以说明()A. RNA是核酸的一种B. RNA也可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C.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D. RNA是该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当某种RNA存在时,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酶水解后,此种化学反应的速率即刻慢了下来,可见在该过程中RNA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所以选B。考点:本题考查RNA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21.抑制细
22、胞膜中载体蛋白的活性,吸收速率不会受到影响的物质是()A. 氧气、乙醇B. 二氧化碳、尿酸C. 镁离子、钾离子D. 氨基酸、葡萄糖【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的运输方式,判断物质的运输方式要根据各种物质的特点进行判断,脂溶性的物质一般是自由扩散,一般带电粒子和氨基酸、葡萄糖等是主动运输,如果是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就是协助扩散,也要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具体分析。【详解】A、氧气、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所以抑制细胞膜中载体蛋白的活性,吸收速率不会受到影响,A正确;B、二氧化碳、尿酸是细胞代谢产物,通过自由扩散方式排出细胞,B错误;C、镁离子、钾离子进入细
23、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所以抑制细胞膜中载体蛋白的活性,吸收速率明显受到影响,C错误;D、氨基酸、葡萄糖进入细胞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所以抑制细胞膜中载体蛋白的活性,吸收速率明显受到影响,D错误。故选A。22.如图表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有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和水消耗的场所分别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图中的依次表示线粒体外膜、内膜、基质。在线粒体基质中发生的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其过程是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综上所述,A、B、C均错误,D正确。23.植物种子萌发时,如果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烂芽,其主要原因
24、是A. 酒精中毒B. CO2中毒C. 乳酸中毒D. 供能不足【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缺氧时的细胞呼吸方式及呼吸产物。【详解】植物长时间缺氧会进行无氧呼吸,植物的无氧呼吸为葡萄糖分解形成不完全的氧化产物酒精和气体CO2,酒精对植物细胞有毒害作用,会引起烂芽,是酒精中毒,A正确;B、C、D错误。2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都需要酶 都需要氧 都产生ATP 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细胞中基质): C6H12O62丙酮酸(C3H4O3)+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2丙
25、酮酸(C3H4O3)+6H2O6CO2+20H+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无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第二个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详解】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需要不同酶的催化,正确;无氧呼吸不需要消耗氧气,错误;有氧呼吸生存大量ATP,无氧呼吸生存少量ATP,正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生存丙酮酸,正确。故选B。25.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中,检测酒精成分
26、的试剂是A. 澄清的石灰水B.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C.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D. 醋酸洋红溶液【答案】C【解析】澄清的石灰水是检测二氧化碳的,A错误。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检测二氧化碳的,会由蓝变绿再变黄,B错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会使酒精变成灰绿色,C正确。醋酸洋红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D错误。26.图中c处为半透膜,在a侧和b侧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1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且两种分子都不能通过半透膜,其结果是实验装置示意图A. 水从a侧移向b侧的速度大于从b侧移向a侧的速度B. 水从a侧移向b侧的速度小于从b侧移向a侧的速度C. 水从a侧移向b侧的速度与从b侧移向a侧的速度相等D. 水既不从a侧移向
27、b侧,也不从b侧移向a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已知a侧和b侧分别放入的是相同体积的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且两种分子都是不能通过半透膜的。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二糖,由于葡萄糖的摩尔质量小,因此相同体积和质量浓度的两种糖中葡萄糖的分子数多,即a侧葡萄糖的分子比b侧的蔗糖多,所以a侧水分子比b侧的水分子少,导致水分从a侧向b侧的扩散速度小于b侧向a侧的扩散速度,a侧的水分增多,体积增大,液面升高。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27.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A. 淀粉酶B. 脂肪酶C. 蛋白酶D. 麦芽糖酶【答案】C【解析】【分析】酶具有专一性特点:一种酶只能催化一
28、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详解】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应该用蛋白酶来水解。故选C。28. 科学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研制出“瘦素穿肠蛋白”来治疗肥胖,通过口服能进入人体的血液,可以减轻肥胖症患者通过肌肉注射的痛苦,你推测这种药品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的方式是:A. 主动运输B. 胞吞C. 被动运输D. 渗透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其动力为浓度差;主动运输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其运输动力为能量,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胞吞和胞吐两种方式,都需要能量。【详解
29、】由题干可知,“瘦素穿肠蛋白”为一种蛋白质,蛋白质为生物大分子,不能通过跨膜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只能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故选B。29.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 CO2放出,则可以判断此过程( )A. 一定是有氧呼吸B. 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C. 一定不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D. 一定是无氧呼吸【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
30、段需要氧的参与。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无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2C2H5OH(酒精)+2CO2或2C3H4O3(丙酮酸)+4H2C3H6O3(乳酸)【详解】A、有CO2放出,也不一定是有氧呼吸,因为产生酒精无氧呼吸也有CO2产生,A错误;B、乳酸发酵过程中没有CO2产生,因此,若有CO2放出,则可判断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B正确; C、不一定不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也可能是有氧呼吸过程,C
31、错误; D、因为有氧呼吸过程中也有CO2产生,因此,若有CO2放出,未必一定无氧呼吸,D错误。故选B。30.科学家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pH对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获得如图所示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酶B很可能取自人体的胃液B. 酶A与酶B最可能不在同一部位发挥作用C. 酶A与酶B催化活性的最适pH相同D. 酶B的催化效率高于酶A【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酶A的最适PH为4,而酶B的最适PH为6在不同的PH条件下,酶A和酶B的活性大小有区别,PH小于5时,酶A的活性大于酶B;PH等于5时,酶B与酶A的活性相等;PH大于5时,酶B的活性大于酶A。【详解】A、人体胃
32、液的PH约为1.5左右,而酶B的适宜PH是6,所以酶B不可能取自人体的胃液,故A错误;B、酶A与酶B催化活性的最适pH不同,应该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发挥作用,故B正确;C、酶A的最适PH为4,而酶B的最适PH为6,可见酶A与酶B催化活性的最适pH不同,故C错误;D、在不同的PH条件下,酶A和酶B的活性大小有区别,PH小于5时,酶A的活性大于酶B;PH等于5时,酶B与酶A的活性相等;PH大于5时,酶B的活性大于酶A,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对图中所含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能够准确的对各个转折点做出判断,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
33、理的能力。31.啤酒、果酒有时易出现沉淀,只要加入极少量的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以上事实不能说明A. 酒中的沉淀物是蛋白质B.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C. 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例如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详解】由题意可知,本题
34、涉及的酶的种类不同,底物相同,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沉淀不消失,说明沉淀中含有蛋白质,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其他酶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说明酶的作用有专一性,同时少量的酶就可以分解沉淀,说明酶的作用有高效性。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考查酶的作用特点的知识,识记酶的作用特点和分析题干明确实验的自变量是解题的关键。32.关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是()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膜具有流动性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膜内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对生物膜的组成成
35、分、结构和功能之间关系的考查,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是化学结构,由组成成分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生物膜,生物膜的结构决定功能。【详解】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是:蛋白质与磷脂分子是组成成分组成成分的特点是膜内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决定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故选A。【点睛】分析本题关键要抓住物质组成结构,结构体现特点,同时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33.下列关于酶的表述,全面而准确的是A. 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B. 酶是蛋白质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D. 酶与无机催化剂没有本质区别【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
36、机物,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详解】A、只要提供适宜的条件,酶可以脱离生物体起作用,A错误;B、少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RNA,B错误;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的有机物,可通过降低生化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催化生化反应,C正确;D、酶是有机物,无机催化剂属于无机物,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等特点,D错误。故选C。34. 食品等保存的方法有很多,其原理不完全相同。下列哪项方法的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A. 地窖中保存蔬菜B. 鱼肉腌制保存C. 种子晒干保存D. 水果低温保存【答案】B【解析】【详解】A、地窖保存是利用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呼吸,A正确
37、;B、鱼肉腌制是利用高渗环境让微生物失水死亡,即盐的杀菌作用,B错误;C、种子晒干是降低自由水的含量,抑制细胞呼吸,C正确;D、水果低温保存也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D正确。故选B。35.如图是 ATP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TP是为细胞直接供能的物质B. a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 b、c均是高能磷酸键D.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主要储存在 ATP中【答案】D【解析】【分析】ATP含一分子腺苷,3分子磷酸,2个高能磷酸键。【详解】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A正确;a含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故a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正确;b、c是高能磷酸键,C正确;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
38、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D错误。故选D。【点睛】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36.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 3 种状态的细胞,如图所示,你认为这 3 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 )A. BACB. ABCC. BACD. ABC【答案】D【解析】【分析】1、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2、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
39、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浓度差越大,细胞失水也多,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详解】据图分析,A细胞没有吸水和失水,说明A细胞液浓度等于蔗糖溶液浓度。B和C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说明细胞液浓度都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但是C质壁分离程度较大,故C与蔗糖溶液浓度差更大,说明C细胞液浓度小于B细胞液浓度,故这3个细胞原来细胞液浓度的高低关系是CBA。故选D。37.下列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是 ( )食用的糖醋蒜细胞蚕豆叶的表皮细胞植物的根毛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解离液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质壁分离原理:把成熟的植
40、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详解】糖醋蒜细胞是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错误;蚕豆叶表皮细胞具有大液泡,能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可以发生质壁分离,正确;植物的根毛细胞具有大液泡,能
41、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可以发生质壁分离,正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无细胞壁,无原生质层,不能发生质壁分离,错误;用解离液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是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错误;根尖分生区细胞无成熟的大液泡,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失水,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首先细胞是活的,其次细胞要有原生质层。38. 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A. 不断上升B. 先降后升C. 先升后降D. 没有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题主要考查pH对酶活性的影响。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胃蛋白酶的最适pH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分析。在最适pH时,酶的活性最高;当高于或低于最适pH时,酶的
42、活性都会降低;当过酸过碱时,由于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酶失活后活性不可恢复。【详解】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5-2.2,当处在pH为10的溶液中,由于碱性过大而失去活性。因此,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不再具有活性,所以活性不发生变化,D正确;ABC错误。故选D。39.下图是酵母菌发酵实验示意图,其中X、Y分别代表()A. CO2、蓝色B. O2、黄色C. O2、蓝色D. CO2、黄色【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无氧呼吸过程中的条件、产物和对产物进行检测的考查,可以用石蜡油或菜油等油类形成油膜造成无氧环境,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BTB溶液反应,是B
43、TB由蓝变绿再变黄色。【详解】A、现象Y应是黄色,不是蓝色,A错误;B、物质X是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不可能是氧气,B错误;C、物质X是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不可能是氧气;现象Y是黄色不是蓝色,C错误;D、物质X是二氧化碳,现象Y是黄色,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的检测方法和出现的显色反应,分析题图弄清BTB是什么物质及其作用是解题的突破口,对无氧呼吸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40.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欧文顿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 科学家通过提取红细胞中的脂质实验,得出结论:膜的脂质分子是双层排
44、布C. 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提出了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D. 在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答案】A【解析】A.欧文顿通过对植物细胞通透性的实验中,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从而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故A错误.B. 科学家用丙酮从红细胞提取脂质,测得单分子层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得出膜的脂质分子是双层排布的结论,B正确C. 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到细胞膜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从而提出了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C正确D.新的技术手段不断运用于生物膜的研究, 对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的过程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D正确.答
45、案选A二、非选择题:41.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滴加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此细胞发生了_现象,是细胞_的结果。(2)图中的结构名称是_,共同构成了_。(3)图中充满了_,其浓度_。(4)将此细胞置于清水中,的体积会_,是由于细胞_的结果。(5)若观察实验中,能证明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时:液泡变化_(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细胞液紫色变_(深或浅)。【答案】 (1). 质壁分离 (2). 渗透失水 (3). 细胞膜 (4). 原生质层 (5). 蔗糖溶液 (6). 03 g/mL (7). 变大 (8). 渗透吸水 (9)
46、. 由大变小 (10). 紫色变深【解析】【分析】1、分析图示,表示细胞壁,表示细胞膜,表示细胞核,表示细胞质,表示液泡膜,表示液泡,表示细胞壁与细胞膜的间隙,其中共同构成了原生质层。2、图示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详解】(1)此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是细胞渗透失水的结果。(2)图中的结构名称是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共同构成了原生质层,该结构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3)图中细胞壁与细胞膜的间隙充满了0.3g/m
47、L蔗糖溶液。(4)将此细胞置于清水中,由于细胞渗透吸水,液泡的体积会增大,颜色变化变浅。(5)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液泡体积由大变小,细胞液的紫色变深。【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2.如图是有关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子ATP中含有_个高能磷酸键。(2)图中的a、b分别代表_、_。(3)c指_。(4)在动物肌细胞中,进行反应时,能量来自_。(5)反应进行时所需要的酶一样吗?_ 。(6)进行反应时能量用于_,进行反应时能量
48、用于_,由此可见能量是_,物质是_。【答案】 (1). 2 (2). 呼吸作用 (3). 光合作用 (4). 生命活动 (5). 储存在ATP中的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 (6). 不一样 (7). 合成ATP (8). 各项生命活动 (9). 不可逆的 (10). 可逆的【解析】【分析】1、ATP元素组成:ATP 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为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2、分析题图: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c表示各项生命活动,代表ATP合成酶,代表
49、ATP水解酶。【详解】(1)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故1分子ATP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2)合成ATP时的能量来源,绿色植物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中,动物和人则来自于进行呼吸作用时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故a、b分别为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3)ATP的水解反应,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4)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储存在ATP中的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5)代表ATP合成酶,代表ATP水解酶,因此反应进行时所需要的酶不一样。(6)进行反应时能量用于合成ATP,进行反应时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由此可见能量是不可
50、逆的,物质是可逆的。【点睛】本题考查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43.下表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几组对比实验,15号试管内装有等量的H202液13号试管控制温度与投入物品如表所示,请回答:试管操作1号2号3号4号5号H2O2溶液(mL)22222鲜肝研磨液(滴)22HCl溶液NaOH溶液蒸馏水(滴)2保持温度()37370 (1)投入物品后,立即用带有余烬的火柴去试探13号试管口,出现复燃现象的是_号试管(2)3号和_号试管对比可以得出“温度影响酶活性”的结论(3)若要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应再增设4
51、、5号试管:4号试管内应加入2滴鲜肝研磨液和1mLHCL溶液,5号试管内应加入_和_,4、5号试管温度应控制在_(4)1号试管的作用是_(5)2号试管将温度控制在37的原因,是因为该温度为过氧化氢酶催化反的_【答案】 (1). 2 (2). 3 (3). 2滴鲜肝研磨液 (4). 1mLNaOH溶液 (5). 37 (6). 空白对照 (7). 最适温度【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
52、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回答。【详解】(1)1号试管没有催化剂,不发生水解反应,没有氧气产生;2号试管加入2滴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温度也适宜,会迅速产生氧气;3号加入的是无机催化剂,产生氧气的量少而且慢,4号试管加入2滴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由于温度为零度,酶没有活性,不会产生氧气;投入物品后,立即用带有余烬的火柴去试探14号试管口,2号试管出现的现象是猛烈复燃。(2)验证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2号和3号管只有温度这一单一变量,二者对比证明能温度影响酶活性。
53、(3)若要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为酸碱度,氧气的产生速率为因变量,其余的为无关变量,要保证无关变量一致,所以4号试管内应加入2滴2滴鲜肝研磨液和1mLHCL溶液,5号试管内应加入2滴鲜肝研磨液和1mLNaOH溶液,5、6号试管温度应控制在37。(4)1号试管没有处理,作用是空白对照。(5)2号试管将温度控制在37的原因,是因为该温度为过氧化氢酶催化反的最适温度1号管和2号管的变量是加鲜肝研磨液还是蒸馏水,其他量要相同且适宜。44.图甲为不同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表示为_发生在_,产生H最多的过程是_,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
54、是_(用图中标号表示)。(2)图中产生的H218O含有放射性,其放射性来自于反应物中的_,图中过程进行的场所为_。(3)苹果储存久了,会闻到酒味,是因为苹果细胞进行了_(用图中标号表示)反应;人在剧烈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人的骨骼肌细胞进行了_(用图中标号表示)反应。(4)细胞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_。(5)图乙A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那么B瓶内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D瓶内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如果将C装置内的植物换成含乳酸菌的营养液,则D中出现的现象为_(混浊或不混浊)。【答案】 (1). (2).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 (4). (5). 氧气 (6). 细
55、胞质基质 (7). (8). (9).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10). 检验空气中的CO2是否被完全吸收 (11). 检验植物有没有放出CO2 (12). 不混浊【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为产酒精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为酒精;为产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为乳酸;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表示为,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产生H最多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56、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2)图中有氧呼吸产生的H218O由H和O2反应生成,因此其放射性来自于反应物中的氧气,图中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3)苹果储存久了,会闻到酒味,是因为苹果细胞进行了产酒精的无氧呼吸,即反应;人在剧烈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人的骨骼肌细胞进行了产乳酸的无氧呼吸,即反应。(4)细胞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5)图乙A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那么B瓶内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空气中的CO2是否被完全吸收,以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瓶内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植物有没有放出CO2,进而判断植物呼吸类型;如果将C装置内的植物换成含乳酸菌的营养液,由于乳酸菌为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则D中出现的现象为不混浊。【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发生场所,准确识别图中发生的各个过程的反应物和产物以及所属类型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