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 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3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原因:(1)根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重要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各种矛盾,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3)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被激化。德国、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4)外部原因。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和苏联避战自保,事实上充当了法西斯的帮凶。20世纪30年代欧、亚、非一些国家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没能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2.走向世界大战:(1)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统治建立。1936年,日本
2、发生“二二六”兵变,成立听命于军部的内阁,法西斯体制确立。(2)法西斯在对外侵略扩张中的局部胜利。非洲:1936年5月,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欧洲。a.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同年挑起苏台德地区事端,企图吞并捷克斯洛伐克。b.1939年,在德、意支持下,西班牙共和国被叛军颠覆。亚洲: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名师指津】1.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顶峰(1)此前的绥靖政策,主要是通过所谓的“中立”和“不干涉”的方式体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2)慕尼黑阴谋是英、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直接勾结在一起,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益。(3)三国轴心形成:1936-1937年间,德、意、日法西斯
3、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建立三国轴心。【名师指津】2.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不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在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沉重地打击了国际法西斯侵略势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2)由于一些大国的绥靖纵容和中立自保,在国际上没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扩大:(1)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太平洋战争爆发
4、: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原因。法西斯的侵略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2)过程。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美国与英国结盟。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苏联表示支持。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名师指津】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特点(1)是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联盟。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2)联盟内部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合作始终占主流。(3)影响: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扭转了不利局面,为最
5、终打败法西斯奠定坚实基础。4.转折:(1)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2)中途岛海战:美军重创日军,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3)阿拉曼战役:英军重创德意军队,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名师指津】4.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意义(1)拖住了法西斯德军的大批兵力,有力地支持了苏军的反攻作战,也消除了德军跨海征服英国的直接威胁。(2)鼓舞了欧洲人民的斗志,促进了抵抗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从此以后,德国法西斯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5.胜利:(1)意大利投降:1943年,法西斯政权被推翻,新政权投降。(2)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结束。(3)
6、日本投降: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9月签订无条件投降书。【名师指津】5.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1)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主要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当时世界上还有中国等一些国家在进行民族解放战争,所以战争又具有反法西斯性质。(2)面对德、意、日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演变成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总体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经验和教训 1.影响:(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个大国。(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一国范围,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新局面。殖民地
7、、半殖民地国家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2.经验:(1)人民战争是一定能取得胜利的。(2)统一战线是夺取反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3)只有建立现代化国防,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现代化战争。3.教训:(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其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2)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3)落后就要挨打,创新、发展才有出路。世界和平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维护。【名师指津】6.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特点(1)规模更大、破坏性更强。(2)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基本是帝国主义战争;第
8、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突发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由局部战争扩大到世界大战,更具有世界性。(4)参战国成分有很大差别。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及其附属国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有帝国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参战,而且形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5)对帝国主义打击更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垮了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国家。(6)更大地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高频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影响【典题例证】(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T47)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
9、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0、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解析】第(1)题,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信息“1942年2月”“日军入侵缅甸”“英军放弃缅甸”“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等进行归纳概括。第(2)题,在分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材料中关于远征军作战的经过分析其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答案:(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
11、线。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史论总结】一、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1.相同点:(1)背景: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战争前都产生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出现了军事对峙集团。(2)影响: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都加强了美国的实力。2.不同点:(1)背景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战争的目的和性质不同。(3)爆发过程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突发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国家不断挑起局部战争,最终爆发世界大战。(4)规模结果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破坏性更大。二、苏联避战自保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的异同 1.区别:目的不同。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希望祸水东引,把战争引向苏联;而苏联是为了避免首先受到德国攻击,赢得备战时间而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相同:作用相同,都加速了战争的进程,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过程相似,都以损害他国利益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