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八中20222023学年度(上)高三年级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诗经周颂记载:“噫嘻成王,既昭假(招请先公先王)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畯发尔梠(农具),终(土地单位)三十里。亦服(配合)尔耕,十千维耦”。这表明西周时期( )A. 祖先崇拜的意识增强B. 农民为贵族集体耕作C. 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D. 统治的疆域不断扩大【答案】B2. 汉初,中央政府在东方原楚、齐、赵等六国旧地主要分封诸侯王;在西部基本沿用郡县制。由此可见,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意在( )A. 以血缘关系拱卫皇权B. 安抚灭楚异姓功臣C. 推动边患问题解决D. 从俗而治维护统治【答案】D3. 东晋南朝时期,豪强大族
2、建立起规模庞大的封建庄园。庄园劳动力主要包括佃客、奴婢、私役化的“吏”、部曲(地方豪强的私人武装)等。庄园处于国家的政治经济边缘,其对国家领域下人口和土地的分割,造成了国家“编户虚耗”与“国弊家丰”的局面。据此可知,庄园经济A. 造成人地之间的矛盾尖锐B.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C. 导致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D. 妨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答案】D4. 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以至有“皇帝菩萨”之称,但他却决不敢忘记“事衣冠礼乐”。他多次舍身出家,同时又立孔庙,置五经博士,并自编了周易讲义、中庸讲疏。这表明当时( )A. 儒佛共同维护传统伦理B. 儒佛思想上逐渐合流C. 儒学居于政治优势地位D. 统治者实
3、行外佛内儒【答案】C5. 如图为唐天宝元年(742年)人口密度图。这反映出当时A. 户籍管理更加严格B. 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C全国人口大幅增长D. 南方开发程度超越北方【答案】B6. 北宋时期的商业发展较前代有了新变化:一是在市场布局上,汴京打破了唐代坊市的界限,店铺客栈可随处开设,甚至大门内外也可以摆设摊点沿街叫卖;二是商业广告随处可见,最常见的一种是招牌,汴京城内许多商铺门口都挂着写有店名的招牌。这说明当时A. 经济进步助推广告发展B. 汴京的经济功能居于首位C. 开古代商业广告的先河D. 暂时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7. 裁撤中书省之初,朱元璋对独断大政颇为得意,但不久就难以应付繁
4、琐政务了,因此于洪武十三年设四辅官,以复核司法、人事等工作,与皇帝讲论治道,偶尔参与研究皇帝提出的一些问题,四辅官兼太子宾客,位列公侯都督之下,六部尚书之上。由此可见A. 四辅官取代丞相成为最高行政长官B. 皇帝有意培植太子的政治力量C. 内阁的设立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D. 四辅官化解了皇权和相权之争【答案】C8.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在郑和七次下西洋期间,许多国家也遣派使臣,随同进贡朝见。这些使臣来到明朝后可能见到玉米番薯等成为民众的食物来源民众普遍用棉布作为主要衣料不少民窑可以烧出精美的青花瓷焦炭成为比较流行的冶铁燃料A. B. C. D. 【
5、答案】D9. 申报在上海创立,它当时的零售价格每份仅售铜钱8文,价格仅为嘉靖年间最便宜的一本书的百分之一左右。不仅报纸加此,清末民初的书依出大都跌了大半。由此推断A. 当时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B. 技术进步有利于文化下移C. 自然经济解体速度较为迟缓D. 通商口岸受西学冲击更大【答案】B10. 1911年年底,清政府公布了严复作词的“国歌”:“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的国歌:“亚东开发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这反映了A. 严复属于封建保守派B. 中华民国采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C. 清
6、政府已经名存实亡D. 辛亥革命推动了历史的新旧递嬗【答案】D11. 1890年,中英签订新订烟台条例不久重庆正式开为商埠,当时重庆进出口货总值为285万两。到1923年,进出口货估810万两,土货出口值为2475万两。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 马关条约的签订B. 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 川江航运发展的结果D. 西南地区物资丰富具有贸易优势【答案】D12. 中国共产党各地早期组织成立后,创办了一批专门供工人阅读的、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刊物,如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音,广州的劳动者等。这些刊物还刊登工人来稿,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揭露中外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和剥削,诉说工人的要求,在工人中
7、引起广泛的共鸣。这些刊物( )A. 使工农群众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B. 有力地驳斥了反马克思主义思潮C. 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奠定条件D. 为国民革命的开展做了舆论宣传【答案】C13. 如图为中国青年报记者关于中共某次重大会议的报道摘录。这次会议( )出席大会的1021个代表,代表1073万名党员党员个人身份公开了,党的组织分布在全国域乡。他们来自工厂、学校和农村,山间、海滨和国防前线,从容不迫地坐着火牢、轮船、汽率、飞机,像来到家里一样来到北京!毛泽东在开幕时说道:“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大国,彻底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A. 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8、B. 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C. 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的任务D. 标志着党着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答案】D14. 在公元前8前6世纪的古希腊城邦,一般各城邦都有贵族会议、公民大会等政权机构,如斯巴达的国家机构由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组成政治制度;雅典的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这反映出,希腊城邦当时A. 普遍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B. 形式上带有原始民主的遗风C. 寡头政治与贵族政治并存D. 工商业奴隶主掌握政治权力【答案】B15. 据统计,1803年,英国约克郡西区所产呢绒有十六分之一产自资本家的大工厂,其余大约43万匹呢绒是由老板兼工匠在作
9、坊里织出的;1831年,英国工厂工人为404317人,手工工人为1159867人。这一现象表明A. 新的生产方式确立须经历较长的过程B. 部分行业机器生产无法取代手工劳动C. 工业革命中地域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D. 手工劳动比工厂制生产更具有竞争力【答案】A二、综合题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是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它开创了通过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以市场机制自发推进工业发展的市场化内生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通过纺织业走向全面机械化、工业化的道路。在其工业化过程中,英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如人身保护法货物买卖法等,建立起保护消费者
10、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制定保护投资者的取缔证券投机法,建立起保护劳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与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依靠让农民广占耕地,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农业的全面机械化推动了美国农业的迅速发展,这既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也促使农产品加工业一度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制造业,而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部门,又为美国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美国日渐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强国当然,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也一度产生了社会及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为世界工业化留下了沉重的历史教训。摘编自周
11、宇论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意义材料二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苏联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直到1957年2月,尽管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错误,毛泽东在讲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时仍然强调向苏联学习。他说:“为了使我国变为工业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已经有四十年了,它的经验对于我们是
12、十分宝贵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选择的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在短时期内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摘编自公茂虹向苏联学习工业化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美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历史教训。(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选择向苏联而非英美学习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认识。【答案】(1)主要特点工业化起步早,持续时间长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注重法制建设和制度创新经历了以农促工,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变的发展过程充分利用工业革命的新发明、新技术成果。历史教训:环境污染、资源
13、浪费严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2)历史背景: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环境)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旧中国工业基础差,技术落后新中国要求实现工业化的迫切愿望苏联式工业化道路在较短时期内取得了巨大成功。认识: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市场的调控作用必须结合国情,遵从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协调发展应注重制度建设与创新,不断完善工业体系要做好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81年的中国材料 1981年的中国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
14、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1981年12月,陕西彩色显像管厂投产,结束我国不能配套生产彩色电视的历史时间事件6月27日-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9月30日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10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今后必须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11月7日-16日中国女排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七战七捷,首次荣获世界冠军根据材料多角度提炼信息,从“1981年中国道路”的视角,
15、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中国道路立足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经济建设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就业,重视科技创新,出台了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陕西彩色显像管厂投产落地,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五讲四美”的群众性活动,净化了社会风气,促进了环境治理,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国家统一上,“叶九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各项具体方针政策,勾勒了祖
16、国和平统一的蓝图。1981年,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始终立足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日益广泛地进入中国。1858年,王韬就已经认识到“中法不如西法之密”。官方层面的条约签订、外交往来等等,需要以西洋历法作为重要参照,都在一定层面上扩展了西洋历法的使用范围。时人逐渐了解到西洋历法之精髓,此前对西洋历法鄙弃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方维规所说:“由于时人不仅认识到西方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也感受到西方在许多方面确实胜于中国,便逐渐对西洋事物怀有一种崇敬之情。”在这种情况下,西
17、洋历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摘编自朱文哲西历国历公历:近代中国的历法“正名”材料二 1918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下辖的中央观象台依据国际标准时区制度,将全国规划为中原时区(后改南京时间)、陇蜀时区(全面抗战后改重庆时间)、回藏时区(后改新藏时间)、长白时区、昆仑时区等五个时区,标志近代中国自动、自主地加入全球标准时区制度的行列。但是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时改中原时间为东京时间,五时区制的实施效果颇为有限。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产生和变化,尽管与西方列强的扩张关系密切,也是近代中国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后,产生了对精确、统一的社会公共时间的需要。近代民众在社会生活与国际交往中
18、真切地体验到标准时间带来的实惠与便利。摘编自封磊从海关时到北京时:近代中国的“时区政治”及其嬗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洋历法受到关注和肯定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时区制制定与实施的主要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标准时间的确立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答案】(1)原因: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天文立法知识广泛传入中国;官方层面与西方交流的需要;西洋历法本身具有优势;时人“华夷之辨”观念的转变(开明人士的推动)。(3点)(2)特点:主动与国际标准时间接轨;实施过程曲折,受外部势力的干涉;实施效果有限。(3)影响:积极:有利于中国与国际交往交流;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促进了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为民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促进了民众时间观念的革新。消极:便利了列强在华的侵略和扩张。(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