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京剧趣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艺术特色。2.想象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语文要素】3.学习课文,了解京剧更多的奥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奥秘及艺术特色。体会课文表达的条理性。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充分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话导入,作者简介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资料,你了解到了哪些?(提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胡琴、锣鼓;中国国粹;梅兰芳)你认为京剧有哪些艺术特色和奥秘?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学生畅谈,
2、教师指导。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二、检查预习,认读字词1.指名读。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驰骋 尴尬 彻底 虚拟 纳鞋底 仆人 突显 戛然而止2.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3.教师抽学生汇报,全班交流。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京剧趣谈这篇课文。阅读结束后,请简要说一说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2.师: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艺术中有何妙用?请结合课文,列举相关语句自由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介绍马鞭的内容。(1)师: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原因是什么?京剧表演中是通过什么方式
3、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2)为什么说马鞭可以漂亮地解决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的问题?请结合课文举例说明。(学生合作交流后发言)(3)作者介绍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为什么还要介绍京剧中一些虚拟的道具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与本课的第一个小标题马鞭,是否冲突?(指名说)明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京剧的表演艺术,与马鞭这种实在的道具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因而与小标题不冲突。(4)通过马鞭,我们知道了京剧表演中善于运用虚拟的场景让人想象到真实画面,也就是“虚实相生”。(板书:虚实相生)2.自由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介绍亮相的内容。(1)静态的亮相是如何体现京剧艺
4、术的高妙之处的?请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学生合作交流后发言)明确:课文第4自然段便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印证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的,同时作者通过俗语和古诗,进一步论证静态的亮相的妙处。(2)京剧中动态的亮相有何高妙之处?作者是怎样论述的?(指名说)明确:课文第6自然段便是具体论述动态的亮相的高妙之处的,作者通过动态的亮相的具体表现,引出杂技表演的艺术,以此印证动态的亮相不愧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3) 小结:通过学习亮相,我们发现京剧表演艺术还有着动静结合的特点。(板书:动静结合)五、拓展延伸搜集有关京剧表演艺术的资料,或观看一些京剧戏曲视频,了解更多有关京剧的知识和奥秘。同学之间进一步交流。教学板书24* 京剧趣谈教学反思京剧的艺术特色有很多,作者通过对马鞭和亮相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京剧的一些艺术特色。在马鞭一节中,马鞭在京剧表演艺术中到底有哪些功用?解决了哪些问题?实际的道具和虚拟的道具起着什么作用?这些是我们探究的主要问题。在亮相一节中,作者通过京剧表演上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静态的亮相和动态的亮相在京剧艺术上的高妙之处。举例典型,论证有力,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不足之处在于,文本是“趣谈”,而我的“趣教”体现得不够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