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8357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300分第卷本卷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战国时期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25.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范仲淹创有范氏义庄赡养族人,各地士绅纷纷效仿,办有“义仓”、“义学”、“义冢”等等。这一风气逐渐盛行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深入社会生活C土地兼并

2、日益严重B重建三代宗法制度D强化对乡里的控制26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意图是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27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明朝推行这一举措的目的是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交流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28阅世编里记载(明

3、朝晚期上海)标布(一种优质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据此可知当时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对外贸易发达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D棉布成为主要衣料29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出A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C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B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D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30史载,清朝“合计洋关岁征各税,咸丰末年,只四百九十余万。同治

4、末年,增至千一百四十余万。光绪十三年,兼征洋药厘金,增为二千五十余万。(光绪)三十四年,增至三千二百九十余万。为岁入大宗。”材料表明A中国逐步扭转对外贸易逆差局面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311907年,浙江巡抚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了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巡抚声名狼藉,调离浙江,后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清末革命得到舆论支持C巡抚徇私枉法不得人心B清末时民权意识逐渐觉醒D革命派与保守派斗争激烈32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

5、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南昌起义C.国民革命运动33在上海等地拆城筑路兴市模式和“总理遗嘱”影响下,1929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拆城筑路计划。无锡国民党县党部认为城墙是封建落后象征,拆城即革命,以建设布新。无锡民众包括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最后拆城计划被迫停止。这一事件反映了A民生主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C私人资本与官僚

6、资本之争激烈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遇到阻力D无锡近代工商业呈落后状态34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回顾一书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疏导社会游资,平稳市场物价,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但是到了1952年7月和8月,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关闭。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证券交易不利于经济发展C政府强化计划经济的结果B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左”傾错误严重泛滥35.宣传画往往带有一定的导向性、鼓动性和激励性。对右侧宣传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出现在“一五计划”进程中 B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C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建设热情 D实现了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

7、部分。第 36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246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0(25分)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追寻历史人物的踪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物1: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对于经济活动,他认为“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泛指开发山泽资源的人)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

8、不求而民出之。” (1)根据材料,概括司马迁的主要经济观点。(6分)人物2:科学家钱学森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 (2)结合所学,分析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概括我国取得“两弹一星”成就的历史意义。(13分)人物3:一位普通的中国青年美国时代周刊在1984年4月30日的杂志封面上刊登了一位普通的中国青年的照片,他手里拿着可口可

9、乐,面露微笑。图中的英文为:“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 (3)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分析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可能会在中国看到什么。(6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民主观念之于中国是一个“舶来品”。近代中国民主观念的流变表现为阶段性的特征。观念的流变离不开那些关键性的人物。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李大钊、胡适等。他们在不同时期所提出的表达民主观念的概念及与此匹配的一套支撑性的词汇,均成为中国近代民主观念流变史上的重要环节。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中国近代民主史研究1840-1949年成果简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10、材料中中国近代民主观念之流变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中民主观念流变的风向标式的人物加以修改、补充或否定,如补充至少补充两名,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请考生在42、43两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4(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后,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有的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康熙作

11、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他针对当时一方面国库粮食不充足,另一方面地方出现抛耕、荒耕的现实状况,在康熙十年,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由过去的三年放宽到四年,又宽到六年,最后宽到了十年;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时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他说:“流移者给以官庄(官田),匮乏者贷以官牛,陂塘沟洫修以官帑(公款),则民财裕而力垦者多矣。”并下令荒地垦熟后,原主不许复认,以鼓励垦荒者的积极性。曲路浚从前清政府的棱镜中折射当代财政之伤(1)根

12、据材料,概括指出康熙改革在注重社会平衡方面采取的措施。(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改革的积极影响。(9分)4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姚莹(17851853),安徽桐城人。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殖民者侵占台湾,时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这让清政府中的投降派大臣如鲠在喉,交章弹劾。中英谈判时,英国谈判特使璞鼎查诬蔑姚莹枉杀其“遭风难民”,要求清朝政府将其“去官正法”“以命抵偿”,否则“干戈复起”。 1843 年,姚莹被捕入狱。后经友人大力营救出狱,但仍被贬谪川、藏。面对政治打击,姚莹不改初衷,在出西藏后写出康輶纪行5

13、卷。书中对西藏的宗教民俗、地理交通等皆有记录,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亦皆有所阐述,揭露英、俄两国对西藏的觊觎之心和相互之间的矛盾。书中对“西洋各国情节及诸教源流,尤深致意焉”,认为“知彼虚实”,“徐图制夷”,提出要抵抗西方侵略者,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咸丰帝即位后“复用姚莹,擢为广西按察使,剿粤匪之乱,病逝军中”。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姚莹五战五胜却被捕入狱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姚莹简要评价。(9分)七中一诊模拟历史参考答案24.D 25.A 26.D 27.B 28.D 29.B 30.D 31.B 32.D 33.A 34.

14、C 35.C40(25分)(1) 人都有追求财富利益的本性;(2分)农、工、商、虞都是人民的生活来源;(2分)发展经济要顺其自然。(2分)(2) 原因: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2分)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分)钱学森具有突出的科学才能。(2分)历史意义: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和自信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培养出一批科学人才,为后来和平利用原子能和空间技术奠定基础。(答出3点即可得7分)(4)改革开放初期,(2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加,(2分)中国人心态更加开放包容。(2分)41(12分)观点一及论证:同意

15、材料中的中国民主观念是“舶来品”。因为中国古代政治上长期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无民主可言;随着近代鸦片战争,西方入侵,中国国门被打开,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传人中国。观点二及论证: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在发展和流变过程中,呈现四个阶段:戊戌变法期间主要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期间主要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新文化运动期间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新民主主义时期,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传人中国。总之,不同时期所提出和表达的民主观念均成为中国近代民主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的发展。观点三及补充论证:风向标式的人物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提

16、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毛泽东。主张学习俄国,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抗战胜利后,参加重庆谈判,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答出两种观点及论证即可得满分;若只对风向标式的人物加以修改、补充或否定,则需补充至少两名,并说明理由才可得满分)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措施: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延长农民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政府财政资助;保证开荒者的土地所有权。(6分,任答3点即可)(2)积极影响:打击了明朝宗室,使农民有了自己的田地,不再成为“流民”,有利于社会稳定,赢得民心,缓和矛盾,巩固统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经济恢复;农民缴纳赋税,使清政府的国库日益充实,财政收入增加,提高国力。(9分)4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 原因:晚清政治腐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投降派和英国特使的诬陷。(6分)(2)简评:抵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主张学习西方,促进近代思想解放;镇压太平天国,体现其阶级局限。(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