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历史新素养备考大一轮岳麓版(陕黑晋贵豫蒙琼)练习:必修I 第一单元 加餐练1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73248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新素养备考大一轮岳麓版(陕黑晋贵豫蒙琼)练习:必修I 第一单元 加餐练1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高考历史新素养备考大一轮岳麓版(陕黑晋贵豫蒙琼)练习:必修I 第一单元 加餐练1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高考历史新素养备考大一轮岳麓版(陕黑晋贵豫蒙琼)练习:必修I 第一单元 加餐练1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高考历史新素养备考大一轮岳麓版(陕黑晋贵豫蒙琼)练习:必修I 第一单元 加餐练1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加餐练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9柳州高三毕业班11月模拟联考,25)下表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诸侯王变化表西汉初年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燕王藏茶、长沙王吴芮刘邦晚年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恒、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澎、长沙王吴芮它反映了汉高祖晚期()A有效防止了割据分裂因素B加强了君主专制C剪除了异姓王,消除了边疆威胁D皇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高祖晚期诸侯王相比初期,多为同姓诸侯王,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地方诸侯王,与君主专制加强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中剪除边疆威胁的说法

2、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中同姓诸侯王势力增强,威胁到皇权统治,故D项正确。2(2019太原一模,25)汉武帝设刺史,职权为“奉诏六条察州”。西汉中期后,京房(人名)曾经向皇帝奏报新的对官吏考核的方法,皇帝“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由此可见,在汉代中后期()A刺史制度渐趋完善 B刺史地位显著提高C刺史监察范围扩大 D刺史职权有所异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奉诏六条察州”“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可知刺史由原来奉诏察州,转变为参与如何考核官吏的决策者,故选D项;材料仅体现了刺史职权的变化,不能表明该制度走向完善,排

3、除A项;“显著提高”表述不当,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刺史的职权变化,不能体现其监察范围大小,排除C项。3(2019河南六市二模,25)东汉后期本地大姓子孙享有优先进用的权利被视为通例,因而州郡僚佐中所谓大吏照例由本地大姓垄断。大姓冠族每郡只此数姓,所以州郡大吏就带有世袭性。由此可知()A大姓冠族凭借门第长期把持中央政权B东汉时期贵族政治具有较强生命力C九品中正制未能有效的选拔朝廷官员D豪强士族势力的发展威胁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东汉后期的地方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当地大姓、冠族控制的,导致州郡大吏带有世袭性,这说明地方豪强士族的发展威胁中央集权,故选D项;大姓冠族凭借门第长期把持地方政权而不是中央政

4、权,排除A项;东汉时期贵族政治不是健康的官僚体制,没有较强生命力,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C项。4(2019聊城二模,26)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政令的下达,都经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针对这一状况,唐统治者设政事堂()A加强中书省权力 B协调三省关系C强化对三省监督 D增加文官人数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政事堂的设立主要是由于中书门下两省各逞意气,相互推诿,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可两个部门合署办公有利于协调三省关系,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选B项。5(2019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五次质量考评,26)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

5、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事”等宰相名号,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避免出现权臣专权 D使三省六部间相互牵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结合所学可知,宰相权力逐渐被分割,避免宰相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分割相权,而未涉及提高政府效率,排除A项;依所学,分割相权在于加强皇权,而非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三省之间相互牵制,而未涉及六部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6(2020吉林省实验中学模拟,26)魏

6、文帝曹丕即位后,中书省正式设立;西晋以后,历代都沿袭曹魏设立中书省,只有北周实行六官制;隋朝时期,废六官制,置内史省,即中书省,隋炀帝末期,又曾改内史省为内书省;唐朝初期,命中书省为内史省,后复命中书省。这表明()A曹魏制度奠定了历代政治格局B魏晋时期三省六部制已经存在C君主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加强D历史传统影响了唐代的官制答案D解析曹魏时期中书省正式设立,但没有形成正式的三省六部制,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魏晋时期出现中书省和六官制,但这并不能等同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唐朝中书省的由来,并不是君主集权专制制度的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中书省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唐朝“复命

7、中书省”,表明唐朝官制根植于一定的历史传统,故D项正确。7(2019济南一模,26)宋神宗元丰改制时,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仿唐制将军事事务归兵部。宋神宗以“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为由未予允准。这反映了北宋()A谏议制度的完善B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C中央集权的加强D重视权力机构间的制衡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二府指的是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别掌握行政权和军事权,这样就通过分割军事权来制约相权。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保留枢密院,“互相维制”,体现了宋神宗重视权力机制间的制衡,故D项正确。8(2020安徽六校质检,26)宋朝的“台谏”为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是

8、主要的监察机构。谏院对朝政遗缺、官员失职等事进行规谏讽喻。宋太祖曾立下规矩: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后来宋朝皇帝都恪守了这一祖训。宋朝的这一传统()A保证了王朝统治的长期稳固B调动了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C完善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D体现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答案B解析对朝政遗缺、官员失职等进行监察,有利于王朝统治的长期稳固,但“保证了”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依据材料,宋太祖的做法可以减轻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的后顾之忧,有利于调动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故选B项;材料这种做法并不能完善监察制度,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宋代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的历史传统,没有体现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排除D项。9(2019永州

9、一模,26)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被评价: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作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答案D10(2020吉林长春实验中学月考,6)在行省由中央临时派出机构到地方常设机构的演化过程中,元朝取消中书省官执“系衔”,降低行省品秩,又将江南等处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这些措施()A利于地方便宜行事 B造成地方机构臃肿C使行省独立性增强 D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从材料“取消中书省官执系衔”“降低行省品秩”“行枢密院并入行省”可以看出,元朝的这些措施削弱了行省的地位,从而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行省的控制,同时,“行枢密院”作为元朝中央权力机构枢密院的派出机构,负责统辖地方军政事务,“将江南等处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反映了元朝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加强,综上可知,题干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元朝的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A、C项错误;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创新,并未造成地方机构的臃肿,故B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