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市实验中学2017年10月月考试题高一年级历史学科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60分)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室一般称谓妻(正配)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妾一(侧室)C大哥(25岁)妾二(侧室)D二哥(22岁)2家(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家(族)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家谱的产生可能与以下哪一制度关系密切?(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3、“(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公分封姬姓贵族的依据是A个人才能 B血缘亲疏 C嫡长子继承 D先代贵
2、族4进步思想家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又创立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秦始皇创立一个的“世界”不包括( )A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实现了国家的统一C统一了文字 D建立起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5、以下有关秦始皇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秦始皇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制下的产物 D、体现专制主义的倾向6.“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B以法治国 C
3、皇权至上 D天人感应7中国古代有用起居注记载皇帝日常言行的传统。汉时,皇帝不观看起居注,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皇帝对起居注态度的变化最能说明A皇帝的知识和阅历日益丰富 B起居注基本没有什么价值C皇帝与“记注官”的矛盾激化 D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8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突出反映在( )中央决策的民主化 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 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 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A. B. C. D.9下列秦汉的官职中,掌握监察职能的有( )太尉尚书台御史大夫刺史ABCD10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
4、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11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 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 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A BC D12.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
5、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13下列各项对表中材料理解正确的是熟拟诏书由中书省拟定,称熟状拟定,即详拟定稿。皇帝在纸尾批语,御印可其奏。票拟内阁学士将各地奏章“用小票墨书”,将拟定之批阅建议并附奏章进呈皇帝裁决。A拟票者与皇帝拥有同等权力 B最高命令出自拟票官员C皇帝无权亲见各地官员奏折 D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14.有学者认为:
6、“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15.“秦始皇设职授官, 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6. 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设“中朝”B置
7、枢密院C置刺史D设内阁17.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下列各项中体现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设置 宋代参知政事的增设 元朝行省制的确立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A. B. C. D. 18.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 B.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户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兵部19. 明末,传教士利马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政府的形式是君主制,但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
8、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对此材料作出最正确的理解,应是A.内阁制构成当时政体的主要形式 B君主权力时时要受到内阁的制约C君主不能先于内阁作出重大决定 D内阁意见对君主决策有参照作用20.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行省打破山川形便,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地理环境之险。但清代学者储大文认为,“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对上述两种观点,下列认识最为合理的是 A两种观点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评价标准方法不同则结论不同 C两种观点都具有主观性,无参考价值 D均为第二手史料须考古学支持二、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共40分)21
9、.(22分)制度演变与更新是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局限性?(3分)材料二 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秦
10、政府跟周政府大大地不同,周政府不过是一个国王亲属和大部落酋长们住的大庭院,秦政府则是真正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机构。 (据柏杨中国人史纲)(2)材料一中所说的嬴政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的“权威性的规范”是指什么?(2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规范”的影响。(4分)材料三 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3)根据材料三,指出战国时期开始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材料四 元朝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
11、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出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当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辽阔的疆域。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4)依据材料四,归纳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4分)并分析这一制度对元朝政治的影响。(5分)22、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制度。材料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示意图”(1)根据所学知识,在图3中字母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 材料二 (隋创进士科以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2)根据材料归纳这一制度的特点,(6分)并简述其意义。(6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