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节染色体变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表述,错误的是()A.1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B.通常指二倍体生物的1个配子中的染色体C.人的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D.普通小麦的花粉细胞中有1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其体细胞中含6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形成的花粉中应含3个染色体组。2.已知某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则下列可表示该生物1个染色体组的是()A.B.C.D.答案:C解析: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所以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4条染色体,且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均满足上述条件。3.四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A.单倍体,含1个染色体组B.单倍
2、体,含2个染色体组C.二倍体,含1个染色体组D.二倍体,含2个染色体组答案:B解析: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四倍体水稻有4个染色体组,其配子中含2个染色体组。4.下列有关染色体组的说法,错误的是()A.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不同,可以存在于同一染色体组中B.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C.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在形态、功能上各不相同D.果蝇在减数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答案:A解析: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不能存在于同一个染色体组中,A项错误。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项正确。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在形态、功能上各不相同,
3、C项正确。果蝇为二倍体生物,在减数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D项正确。5.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制片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解离的目的是让组织细胞彼此分离B.可用清水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C.染色所用的甲紫溶液是一种碱性染料D.观察时应先在高倍镜下观察答案:D6.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B.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C.染色体上基因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D.染色体上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了180答案:C解析: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这属于基因突变。7.在某些外界条件作用下,下图a中某对同源染色
4、体发生了如下图b所示的变异,图中数字表示基因,该种变异属于()图a图bA.基因突变B.染色体数目变异C.染色体变异中的缺失D.染色体变异中的重复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与图a相比,图b中下面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3和基因4缺失,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8.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D二、非选择题9.分析下图所示某些植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并回答下列问题。(1)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植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的是图。(2)图C中含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条染色体,由图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可育吗?如何处理才能使其产生有性生
5、殖的后代?。(3)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若图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二倍体,则该个体由发育而来;若图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则该个体由发育而来。(4)假如图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则其正常物种体细胞内含个染色体组。答案:(1)D(2)33不可育。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3)受精卵未受精的生殖细胞(或配子)(4)8解析:(1)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与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必然是单倍体,所以一定属于单倍体的是图D。(2)图C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3条染色体,由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
6、的配子,故该生物体不可育,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使其产生有性生殖的后代。(3)图B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二倍体;如果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是单倍体。(4)假如由图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正常物种是经受精产生的,体细胞内含有8个染色体组。10.将基因型为AA和aa的两个植株杂交,得到F1,再将F1做如下处理:回答下列问题。(1)乙植株的基因型是,属于倍体。(2)用乙植株的花粉直接培养成的植株属于倍体,其基因型及比例为。(3)丙植株的体细胞内含有个染色体组。答案:(1)AAaa四(2)单AAAaaa=141(3)3
7、解析:AAaaF1,F1的基因型为Aa,自然生长得到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F1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即AaAAaa(乙植株),乙植株属于四倍体,它可产生3种配子:AA、Aa、aa,其比例为141。AaAAaa丙植株(三倍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等级考素养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有利的D.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解析: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染色体结构的变
8、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4种类型,都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并且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有害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2.(2020山东卷)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右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C.其子细胞中有的染
9、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因此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A项正确;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桥”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因此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发生改变,B项正确;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其子细胞中染色体上不会连接非同源染色体片段,C项错误;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桥”结构在分裂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都可能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中一条子染色体可能携
10、带有2个相同基因,移到细胞一极,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D项正确。3.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二倍体草莓(2n=14)幼苗若干,随机分组,每组30株,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芽,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2个B.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高倍镜下观察草莓茎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发现有的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56C.秋水仙素溶液与甲紫溶液一样属于碱性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从而诱导染色体加倍D.该实验表明,用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的幼芽1 d,诱导成功率在所有处理组中最高答案:C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溶
11、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A项正确。二倍体草莓幼苗经秋水仙素诱导处理后,有些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成28,这些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56,B项正确。秋水仙素溶液不能使染色体着色,其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项错误。用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的幼芽1d,诱导成功率在所有处理组中最高,D项正确。4.(不定项选择题)在人体细胞的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块,通常位于间期细胞的核膜边缘,称为巴氏小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取女性的少许口腔黏膜细胞染色制片后,即可用显微镜观察到巴氏小体B.巴氏小体的形成是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C.可
12、采用观察巴氏小体的方法进行性别鉴定D.男性的体细胞核中出现了巴氏小体,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D解析:由题意可知,巴氏小体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女性体细胞内,而男性没有,而且由于巴氏小体染色较深,所以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且可采用观察巴氏小体的方法来鉴定性别,A、C两项正确。巴氏小体只是染色体形态改变,并无结构变化,B项错误。正常男性体内本来没有巴氏小体,如果出现,说明X染色体增加了一条,即出现了染色体数目变异,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5.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从细胞到细胞发生了,经过、后形成的4种子细胞中,属于变异后特有的子细胞的是。
13、(2)可遗传的变异有3种来源,三倍体香蕉的形成属于,人们用什么方法能将这种变异遗传给子代?。(3)野生香蕉是二倍体,无法食用,三倍体香蕉可食用。研究发现,一种致命真菌可能使香蕉在一定时间濒临灭绝。假若生物学家找到了携带该真菌抗性基因的野生纯合(AA,A代表二倍体香蕉的一个染色体组)香蕉,如何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无子香蕉?请你简要写出遗传育种图解。答案:(1)易位(或染色体结构变异)(2)染色体(数目)变异无性生殖(3)解析:(1)图示细胞中的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所以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从染色体的结构可以看出,中的染色体都发生了变异。(2)三倍体香蕉比正常的二倍体多了1个染色体组,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的3种来源中的染色体变异。由于三倍体香蕉不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只能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3)由二倍体产生三倍体的过程,可以借鉴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诱导含有抗性基因的二倍体产生四倍体,产生的四倍体再与含有抗性基因的二倍体杂交,最后产生含有抗性基因的三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