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5 人应当坚持正义【课外拓展阅读】思维发展与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这些年,大批作家积极投身历史剧的创作实践,虽然也有“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的“三无牌”历史剧,但也创作了不少佳作力作,大秦帝国于成龙等作品,与此前的东周列国康熙王朝等上百部巨作一起,组成了一道古代历史剧的文化景观,被称为中国文艺用电视艺术呈现的中国通史。这些作品不仅帮助观众学习历史知识,也帮助观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五千年中国社会演变和文明发展中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从而鉴古知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的精神动力。“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文艺家要用手中之笔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文艺形式来反映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切实发挥文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功能。只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审美方式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我们的文艺才能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受到人民的喜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如果抛弃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摘编自人民日报给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启示)材料二:长期以来,受历史虚无主义
3、和进步论的影响,国内外一些理论家、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抱有否定的态度。要么轻易否定我们很多关于历史的文学作品,要么肆意歪曲中国历史,或将中国历史庸俗化,或随意编造以迎合某种意识形态。即便正面介绍中国历史的文艺作品,也经常因为受西方观念的框架约束,要么对其真正价值认识不足,要么用西方之尺削足适履。整个中国历史在西方意识形态的笼罩下,就像是一个无处申辩的倒霉蛋。但我在长安十二时辰的一系列介绍和评论中,感受到了钱穆先生所说的对于本国历史的“温情和敬意”。该剧原著作者有在国外留学及在外企工作的经历,这符合我对当今中国年轻人的期待和评价:只有真正接触和了解西方,才能避免书本对于西方的美化和误导,由此也就
4、更容易摆脱西方的观念条框,对中国历史抱有真正的“温情和敬意”。尤其是当今中国正处于国力不断上升的阶段,我们提出文化自信,对于自身历史的“温情和敬意”是绝对不可少的。也许,对于中国历史的态度契合当今无数年轻人的心态,正是该剧受追捧的重要原因。毕竟,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发现,否定中国历史,把它等同于钩心斗角的宫廷诡计,是经不起细看和推敲的。当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态度,会对很多看似绝对的西方定论产生理所应当的质疑。例如长安十二时辰中讲到唐朝时的一种“职业”,被称为“不良人”,这是当时负责社会治安管理的小吏,类似于今天的刑事警察。笔者曾翻检多本国内警察院校的教科书,都认定警察诞生于英国。事实上,这是一个完全
5、错误的学术定论。现代警察的几个特征是:非军队、非民众、职业化。按此标准,唐代的“不良人”至少已经具备两个半特征。而早期的英国“警察”或称治安官,最多具备上述一个特征,即非军队。隋唐开始,中国有了正式的科举制度,它所选拔的是“官”,在官之外,行政工作还需要很多“吏”,它是民众里面较为富裕的人群为政府的“服役”。这项政策实施长了便出现很多弊病。这一现象的改变是北宋王安石的变法。其方法是富户不用出人承担“吏”的无偿服役,改为出钱,政府再用这笔钱雇用合格的专业人员,而不再是无偿服役,从而避免“不良人”的腐败。这是继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之后,用公平方式雇用“小吏”的创举,基本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的源头
6、。笔者这番带有学术性的分析,在剧中未必有深入的阐述。但我希望它能让更多人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古代制度。只要摆脱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对于中国历史的认识就会有全新的理解,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有更多的自信。(摘编自刘仰历史剧对历史要有温情和敬意)材料三:历史真实不可再现,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只能无限企及。但可以把生命体验和感受融入历史,并以此逼近历史真实,传达出历史的神韵。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都认可“文史互证”的说法。钱锺书曾说过,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丧失了谨严而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隐藏的本质,曲传人物未吐露的心理考订只断定已然,而艺术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所以然。在这
7、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诗歌、小说、戏剧比史书来得高明。既然历史本身就具有文学性,这就给历史剧创作提供了借鉴意义和遐想空间。所谓传历史之神,其实就是努力抵达历史深处,准确窥测历史人物内心,沟通古人与今人的心灵,让历史的回声与今人共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历史剧的园圃里躬耕的剧作家,谁个没有这样的情怀和抱负?(摘编自贾璐对待历史的态度决定历史剧的高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以于成龙等为代表的当代历史剧,展现恢弘的文化景观,既传播了历史知识,又教人认识历史发展规律。B文艺应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本”等时代价值,只有如此它才能发挥出“凝魂聚气、强基
8、固本”的功能。C中国历史曾经有很长时期被否定,而将其庸俗化,或者将它随意编造以迎合某种意识形态,就是一大表现。D历史考据为了严谨,是只能看表面而不能深入挖掘的,艺术则可以深挖事物的本质,曲传历史人物的心理。【解析】A项,“认识历史发展规律”错误,原文是说“认识社会发展规律”。B项,“文艺应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本等时代价值,只有如此它才能发挥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功能”错误,原文“文艺家要用手中之笔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文艺形式来反映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切实发挥文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功能”“只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审美方式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9、的时代价值,我们的文艺才能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受到人民的喜爱”,选项把两项内容糅合在了一起。D项,“历史考据为了严谨,是只能看表面而不能深入挖掘的”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丧失了谨严”。故选C。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在整个中国历史都在西方意识形态笼罩的情况下,即使正面介绍中国历史的文艺作品,也未充分认识其价值。B接触和了解西方,发现其历史观的虚无主义本质,就容易摆脱其观念条框,从而对中国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C中国警察院校教科书认定警察诞生于英国,是因为书的编者没有对看似绝对的西方定论产生理所应当的质疑。D隋
10、唐时期中国的“官”和“吏”是不同的,官是科举选拔出来的掌权者,吏是富裕人家帮助官工作的服役者。【解析】B项,“接触和了解西方,发现其历史观的虚无主义本质”错误,原文“只有真正接触和了解西方,才能避免书本对于西方的美化和误导”强调的是“真正”接触和了解西方。故选B。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D)A贞观长歌打着历史正剧的旗号,主要剧情却围绕八条爱情主线和多角恋爱开展。B一代名相陈廷敬叙述陈廷敬整顿吏治之史事,塑造了忠于国与百姓的好官形象。C敌后便衣队传奇写八路军战士用可以充饥的包子作炸弹,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D琅琊榜脸谱化严重,梅长苏一看就正气凛然,谢玉仿佛脸上就写
11、着“我是坏人”。【解析】D项,“琅琊榜脸谱化严重”是说人物塑造的问题,与材料二强调的观点“摆脱历史虚无主义”没有联系,故不能作为论据。故选D。4材料二在论证中多次由“我”来发表议论,作用是什么?答:增强所述材料的真实性,增强说服力。从“我”的视角发表议论,似与读者对话,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语言感染力。【解析】材料二是一篇论述类文本,由“我”来发表议论,是第一人称的写法,文中有多处“我”的观点:“我在长安十二时辰的一系列介绍和评论中,感受到了钱穆先生所说的对于本国历史的温情和敬意”“笔者曾翻检多本国内警察院校的教科书,都认定警察诞生于英国。事实上,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学术定论”“该剧原著作者
12、有在国外留学及在外企工作的经历,这符合我对当今中国年轻人的期待和评价”。这样使用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便于抒发议论,表达看法;使文章更具真实性,通过“我”的观点,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5从上述材料看,历史剧作家应该有怎样的创作目的、创作方法、创作态度?答:创作目的:呈现时代价值,传播历史知识,帮助观众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创作方法:艺术地加工历史,把生命体验和感受融入历史,传历史之神。创作态度:对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深入研究历史。【解析】“组成了一道古代历史剧的文化景观,被称为中国文艺用电视艺术呈现的中国通史。这些作品不仅帮助观众学习历史知识,也帮助观众用辩
13、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五千年中国社会演变和文明发展中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概括出创作的目的;“文艺家要用手中之笔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文艺形式来反映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以审美方式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概括出创作的方法;“我们提出文化自信,对于自身历史的温情和敬意是绝对不可少的”概括出创作的态度。【语言文字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薜荔”是古诗史中_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
14、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_,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袭,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_,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_。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A司空见惯随波逐流扶摇直上心驰神往B层
15、出不穷同流合污扶摇直上爽心悦目C层出不穷随波逐流青云直上爽心悦目D司空见惯同流合污青云直上心驰神往【解析】第一处,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文中指“薜荔”意象在古诗文中常见,用“司空见惯”更恰当。第二处,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根据下文“活出自己的精彩”等可知,用“随波逐流”更恰当。第三处,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前者可用于事物也可用于升职;后者只用于升官又快又高。根据语境,是说薜荔显出一片生机,向上攀爬,用“扶摇直上”更恰当。
16、第四处,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爽心悦目:指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文中是指诗歌描写生动,不是指眼前景色美好。故用“心驰神往”更恰当。故选A。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C)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C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D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薜荔抒情。【解析】文中画线句子“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语病主要是不合逻辑,
17、修改的关键是把句子的逻辑关系理顺。A、B两项,“身处逆境”包括了“仕途不顺”及“怀才不遇”的情形,三者不能并提。D项,“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说法绝对,且“仕途不顺”与“怀才不遇”有交叉,不合逻辑。C项的修改最恰当。故选C。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C)A若是晴朗的夏日,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B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C若是天气晴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D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解析】仔细阅读文中括号上下文内容与四个选项,根据括号所在的上文已经交代“夏天来了”这里就不要再说“夏日
18、”,上文说了“风雨雷电”,这里说“天气晴朗”,先说阳光照射,后说仿佛彩霞,这样更符合逻辑。故选C。9下面是某校校庆公告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妥当,请找出并作修改。作为某县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坚持实验性、示范性,在徽文化的深厚滋养中,广育英才。学校拟定于2021年10月上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举办90周年校庆活动。为办好此次校庆活动,我校特面向各届校友,征集在校期间惠存的校徽、校服、奖章、笔记和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并借此向您们发出诚挚邀请。欢迎拨冗光临此次盛会,共商学校发展大计。特此公告,敬请传达。答:“示范性”后加“办学特色”;“惠存”改为“珍藏”;“和”改为“等”;“您们”改为“你们
19、”;“敬请传达”改为“敬请周知”或“敬请转告”。【解析】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并且注意表达意思是否完整、明确。“学校坚持实验性、示范性”成分残缺,所以“示范性”后加“办学特色”;“惠存”是让别人保存自己东西时候的谦称,所以改为“珍藏”;“校徽、校服、奖章、笔记”属于“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所以把“和”改为“等”;“您”后不能加“们”,所以改为“你们”;“传达”是上对下发出通知,同学之间相互转告只能用“转告”。据此组织答案即可。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20、超过15个字。时至今日“限塑令”已经实施了9年,_,甚至让人们感到塑料袋的使用量比以前更大了。面对塑料袋产业的各个相关方,政策执行陷入监管之难。首先,塑料袋几乎渗透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强大的监管力量,面对洪水般的生活细节也难免捉襟见肘,这导致_。其次,塑料袋生产商、销售商有巨大利益,也就有了逃避监管的动机。另外,消费者由于享受着塑料袋带来的便利,_。总之,监管有难度,生产、销售有利益,消费有依赖,使得限塑令陷于空转,难以落实。答:其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_政策的执行效率较低(或监管有难度)_已养成难以割舍的消费依赖【解析】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空注意后文“比以前更大了”,第空注意前面的“政策执行”,第空注意前文“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