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4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解析)通史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68037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4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解析)通史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4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解析)通史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4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解析)通史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4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解析)通史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4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解析)通史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4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解析)通史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4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解析)通史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4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解析)通史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4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解析)通史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规范练14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选择题1.(2021福建漳州二模)1846年,姚莹认为,英吉利、佛兰西、米利坚,皆在西洋之极,去中国五万里。中国地利人事,彼日夕探习者,已数十年,无不知之;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皎然矣。这一观点()A.揭示闭关自守产生的消极后果B.反思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C.论证新思潮出现的历史必然性D.宣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2.(2021辽宁辽阳期末)18401860年,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师夷长技”的思想,逐渐更多地关注世界。他们最早的做法是()A.唤醒民众的世界意识B.宣传西

2、方政治文明C.翻译并撰写著作介绍西方D.创办大量民用企业3.魏源建议设立造船厂制造战船。他认为,“舟舰缮矣,必练水师”,在武举考试中增设水师一科,“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并且特别提出,出洋贸易的商船,经商家禀请,可派战舰护航,以保安全。魏源的构想()A.尚未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B.强调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C.反映了洋务派专业人才的匮乏D.着眼于抵抗西方国家海上侵略4.(2021福建泉州三模)鸦片战争前,中国主要外贸商品需从江南、两湖、福建等地运往广州,因此养活了一大批广西籍搬运工。五口通商后,外贸商品可以就近从上海、宁波、福州、厦门等地出洋,于是广西籍搬运工失业了,这

3、成为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诱因之一。据此推知()A.农民起义冲击清王朝统治B.鸦片战争迫使中国卷入世界市场C.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D.五口通商推动中国社会结构变革5.(2021陕西渭南一模)从1859年至1861年,人们可以看到太平天国的兴起,同时也可以看到清政府对欧洲人的政策从敌对转向妥协。清政府的这一政策调整()A.加快了洋务运动的发展B.体现了救亡图存的主题C.加速了农民运动的失败D.旨在改变中国社会性质6.(2021山东潍坊一模)太平天国运动后,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向存鱼鳞册、黄册荡然无存”。江浙皖诸省往往“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而“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还,反致无所归宿。田为人有

4、,屋为人居,力不能夺,讼不能胜”。材料主要说明()A.清朝政府统治瓦解B.农耕经济衰退C.土地关系受到冲击D.阶级矛盾尖锐7.(2021河北保定一模)江苏巡抚李鸿章对苏州阊门外所建题为“民不能忘”的汉白玉牌坊耿耿于怀,责问:“阊门外白石牌坊何以建于伪忠王耶?”他得到的答复是:牌坊为担任乡官者所捐建,建牌坊乃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减粮”政策。这使他深受刺激。李鸿章主政期间,苏州等地终于成功减赋。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A.确实推行了天朝田亩制度B.推行的政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C.对清末地方治理起到助推作用D.重视摧毁过时的地方经济制度8.洋务运动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主动推动的变

5、革,而是由一些汉族地方大员自发并各自展开的“自强”“求富”运动,只是少数比较开明官员的实践,没有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士大夫的集体自觉行为。材料意在说明洋务运动()A.缺乏顶层制度设计B.管理模式相对落后C.遭到士人集体反对D.依赖外国科学技术9.(2021山东泰安一模)在北洋海军的建设中,李鸿章宁愿花费巨资从外国购买轮船,也不愿意从福州船政局购买;左宗棠收复新疆前,宁可在兰州设立制造局,委托商人从国外购买军火,也不肯把订单交给金陵机器局或江南机器制造局。这种现象说明()A.外国军备价格低廉B.洋务派已完全沦为列强在华代理人C.国内市场相对混乱D.洋务运动缺乏坚强领导和统一规划10.(2021北京

6、延庆一模)洋务运动期间,奕批评洋匠说:“洋匠与中国立合同,订明若干年造船若干号,因恐成船太速,不能久留以食薪工,往往派华匠造一器,必先宽其期。有先期而成者,必以为不中程式弃之。华匠相率缓延,遂成痼习。”这表明()A.华匠技术不精,消极怠工B.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对华匠不满C.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D.华匠对西方新式技术掌握太慢11.(2021山东威海一模)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

7、立民主政治12.(2021北京通州三模)“每一场重要的革命都有一个伏尔泰或一个卢梭。”1912年初,纽约美国书评评论的一篇文章谈到20世纪初的革命时,将“伏尔泰”和“卢梭”的赞誉给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结合所学判断,作者此举是认为康、梁()A.是最先开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B.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将“中体西用”的思想付诸实现D.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浪潮13.(2021湖南怀化期末)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这种“灭洋”是全方位的,只要是来自外国的东西,一律都采取排斥的态度。这种态度()A.深受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影响B.源于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是

8、对帝国主义科学分析的自觉行动14.(2021江苏南京一模)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C.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15.(2021广东茂名二模)1901年,清廷谕整顿翰林院,斥责该院“专以诗赋小楷为功,弊精神为无用,而经世之务,或转不暇考求,殊非造就人才之意”

9、。清廷谕整顿翰林院反映了清政府()A.传播维新变法思想B.举新政急需新式人才C.抵制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二、非选择题16.(2021山东日照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虎门销烟之后,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长驱直入进攻北方沿海,林则徐先被降为四品卿衔,然后又被充军发配伊犁,途中遇黄河泛滥,遂奉旨协助治河救灾。1845年开始,道光帝重新起用林则徐,相继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在陕西时,林则徐一方面开仓赈灾,一方面镇压当地的反清起义,大力

10、剿杀“刀客”叛乱,维护一方稳定,加强统治秩序。在任云贵总督时,他镇压了各种反清起义、暴动,并提出整顿矿政,鼓励私人开采,提倡商办等主张。1850年,咸丰帝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起义,林则徐上任途中病逝。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等林则徐在近代的生平记录,蕴含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至清中叶,朝廷极力控制民间贸易的规模和实力,对于商民出海不但不予鼓励和扶持,反而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限制,对于东亚海域的庞大市场,始终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不是广开利源大力发展贸易,而是不计经济税收之得失,

11、寓种种限制于对外商品流通之中,中国民间海外贸易势力始终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民间海上力量也就难以与有着国家强大支持的西方殖民航海势力相竞争。摘编自范金民明清海洋政策对民间海洋事业的阻碍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晚清政府海军近代化改造和近代海军的建设正式提上议程。1880年,清政府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在天津设立海军营务处。到1884年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师。然而,在海军建设上,李鸿章等人深信“造船不如买船”,滞缓了本国造船体系的发展,海军无力自行补充。从海军部署情况分析,近代海军部署基本距制造所在地较近,而作为列强侵略重点的区域几乎游离于海防体系之外。在战略指导思想上,重“

12、守”轻“攻”,火炮大口径居多,速射炮较少,使得海军装备吨位重、航速慢、灵活性差,同时甲午海战中“避战保船”的战略防守思想最终损失了制海权,消极防御导致了北洋海军的覆灭。摘编自王家俭李鸿章与北洋舰队: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失败与教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至清中叶中国海洋政策的指导思想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近代海军建设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失败的原因。课时规范练14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1.A解析:姚莹强调,清朝长期实行闭关自守政策,造成中国对西方了解甚少,认为这是鸦片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2.C解析:林则徐、魏源等人翻译并撰写著作以介绍

13、西方,是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一批人,故选C项;A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的是西方器物,而后才是西方政治制度,排除B项;D项发生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3.D解析:依据题干“舟舰缮矣,必练水师”“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出洋贸易的商船,经商家禀请,可派战舰护航,以保安全”等信息可知,魏源已经具有初步的海权意识,着眼于抵抗西方国家海上侵略,维护中国的领海主权和海洋利益,D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魏源仍然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而是体现其具有务实的海权意识,排除A项;魏源的构想强调抵抗西方国家海上侵略、捍卫国家的领海主权和海洋利益,排除B项;魏源属于鸦片战争

14、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而洋务派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4.C解析:材料说明,“五口通商”进一步加剧阶级矛盾,使得大批广西籍搬运工失去收入来源,从而成为农民起义的主要力量,故选C项。5.C解析:为集中精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对欧洲人的政策逐渐转向妥协,有利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项正确。6.C解析:“向存鱼鳞册、黄册荡然无存”表明战争毁掉了土地所有权的官方证明材料,外来的“客民”占有了土地,原来的土地关系受到冲击,故选C项;武昌起义胜利后,清朝政府统治瓦解,排除A项;在“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的情况下,“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有利于农耕经济恢复,排除B项;

15、“客民”“土著”都是农民,不能体现阶级矛盾,排除D项。7.C解析:材料说明太平天国的惠民政策促使清末地方治理中也有了相应举措,故选C项;“减粮”并非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排除A项;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落后性,排除B项;太平天国的“减粮”也就是减税,与清朝的税赋政策是数量上的不同,不是摧毁过时的地方经济制度,排除D项。8.A解析:“它并不是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主动推动的变革,而是由一些汉族地方大员自发并各自展开的”说明洋务运动是少数开明官员的个体实践,即缺乏中央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故选A项。材料未反映其管理模式,排除B项;“没有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士大夫的集体自觉行为”并不等同于士人集体反对,C

16、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依赖外国科学技术,排除D项。9.D解析:洋务运动是由地方实力派主导的,各派系各自为政,缺乏中央的统一领导和规划,故选D项;由“李鸿章宁愿花费巨资从外国购买轮船”说明外国军备价格并不低,排除A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朝沦为列强在华代理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国内市场问题,排除C项。10.C解析:据材料可知洋匠为了能让自己长期任职,以获得酬劳,便弃用华匠所制造的机器,借此减缓制造的速度,体现出洋匠唯利是图的一面,故选C项。11.C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

17、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结合材料所述,可知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选C项。12.D解析:把康有为和梁启超比作“伏尔泰”和“卢梭”,强调的是二者宣传维新思想、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浪潮的作用,故选D项;最先开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是林则徐、魏源等,排除A项;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洪仁玕,排除B项;将“中体西用”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排除C项。13.B解析:“只要是来自外国的东西,一律都采取排斥的态度”,体现了义和团运动中盲目排外的现象,这一点说明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故选B项。14.C解析:材料中太平天国时期的资政新篇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义和团运动主张排除一切西洋技

18、术,两者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截然不同,两者都是农民阶级的运动,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民族矛盾更尖锐,C项正确。15.B解析:清政府认为翰林院“诗赋小楷”之所长于实际无用,结合材料时间可知,当时清政府正在推行新政,急需新式人才,故选B项;维新变法在1898年已经失败,排除A项;清末新政时期,政府主张向西方学习,而非抵制,排除C项;向西方学习本身就是对传统意识形态的突破,排除D项。16.参考答案:示例启示: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内忧外患严重。说明:林则徐屡次被皇帝调派镇压各地的反清起义,说明近代在清政府封建专制的压迫下多地社会动荡不安,显示出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天灾

19、人祸,民不聊生,统治秩序十分不稳定,给封建统治者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是晚清政府的内忧表现。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开始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掠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中国人民受到外来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压迫,经济上被西方侵略剥夺,政治上被西方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夺去了许多特权,中华民族与西方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外患的表现。综上所述,由于清政府的反动封建统治,中国社会面临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内忧外患加剧。17.参考答案:(1)指导思想:限制民间航海力量与海外交往,厉行闭关自守政策。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面对西方殖民扩张,实行消极防御;担忧沿海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海患。(2)历史背景:西方坚船利炮对国人的刺激;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传入;晚清有志之士爱国心的驱使;清廷有挽救自身统治的主观愿望。原因:船舶制造业的落后;守旧的军事指导思想;消极抵御导致制海权丧失;落后的封建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