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世界遗产委员会评语北京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解读】北京颐和园1998年11月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种类:文化遗产。本材料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给颐和园(Summer Palace)所下评语。评语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颐和园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和世界园林史上的突出地位,是总体把握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颐和园的艺术特征的最重要内容。【注释】1750年:乾隆十五年,庚午年。1860年:咸
2、丰十年,庚申年。1886年:光绪十二年,丙戌年。自然山峦:玉泉山、西山等。湖面:昆明湖。“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1湖光山水材料一西湖去玉泉山不里许,即玉泉龙泉所潴。盖此地最洼,受诸泉之委,汇为巨浸,土名大泊湖。环湖十余里,荷蒲菱芡,与夫沙禽水鸟,出没隐见于天光云影中,可称绝胜万历十六年,今上谒陵回銮,幸西山,经西湖,登龙舟,后妃嫔御皆从。先期水衢于下流闭水,水与崖平,白波淼荡,一望十里,内侍潜系巨鱼水中,以标识之。方一举网,紫鳞银刀泼刺波面,天颜亦为解颐。是时青雀,首尾相衔,锦缆牙樯,波翻涛沸,即汉之昆明、太液,石鲸鳞甲,殆不过是。近为南人兴水田之利,尽决诸洼,筑堤列,为菑为畲,菱芡莲菰,靡不毕
3、备,水篱傍水,家鹜睡波,宛然江南风气,而长波茫白似少减矣。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卷三西湖材料二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思归忽动扁舟兴,顾影深怀短绶惭。不尽平生淹恋意,绿荫深处更停骖。明文征明西湖材料三瓮山,去阜成门二十余里,土赤,童童无草木度山前小桥而南,人家傍山,临西湖,水田棋布,人人农,家家具农器,年年农务,一如东南,而衣食朴丰,因利湖也。使畿辅他水次,可田也,皆田之,其他陆壤,可陂塘也,田而水之,其他洼下,可堤苑也,水而田之,一一如东南。本富则尊,土著则重。山后一亩泉,今失去。山上一老寺,破瓦垣,尘像几,无烟火,有额曰圆静,弘治七年,助圣夫人罗氏建也。
4、山下数下武,元耶律楚材墓,墓前祠,祠废像存,像以石存也。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七西山下瓮山【解读】三则材料描述了明代颐和园一带优美的自然地理条件:环湖十里,鸟语花香,天光云影间,帝王庶子,游人如织,宛如江南水乡。如此美好的有山有水的地方,在华北地区是难得的休闲旅游的好场所,皇亲贵戚岂能轻意放过。此地后来被满清贵族圈为禁地以作娱乐场所,实不足为奇。【注释】潴(zh):积聚。芡(qin):一年一生的水草,叶子圆形,似荷叶。万历: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的年号,他在位达四十八年之久,死后入定陵。艅艎(y hung)青雀:艅艎,木船名。青雀,青鸟,祥瑞之鸟,此处为船名,抑或指船头以青鸟
5、为饰的旗。昆明、太液:西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著称的皇家园林建章宫。据史记孝武本纪载:“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像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神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昆明池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所凿创的名园,在长安西南,周长40里,列观环之,又造楼船高十余丈,上插旗帜,十分壮观。堘(chng):通“塍”,指土埂子。菑(z):初耕的土地。骖(cn):指驾车的马,此处指游览的车马。文征明(14701559年):明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6、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西湖:即今颐和园昆明湖。濆(fn):水边。畿辅:指京师周围地区。弘治: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朱祐樘(14701505年)的年号。耶律楚材(11901243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又号玉泉老人。辽宗室。跟随成吉思汗西征。窝阔台、乃马真皇后当政时,军政大事均交由其管理。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专门为其修建祭祠,位于今北京颐和园景区内。2乾隆朝以前颐和园地区的开发颐和园一带开发较早,早在金、元时期,这里已被辟为风景名胜区。公元115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曾在此建立金山行宫。金山即后来的万寿山,当时山下的湖泊称为金海。元代,因在金山东省发现石瓮,遂改称金
7、山为瓮山,改称金海为瓮山泊。十三世纪末,元朝著名的水利家郭守敬曾督开渠道,把昌平一带的泉水引至瓮山泊,成为元大都重要的水源。瓮山泊又别称大泊湖,西湖或西海。明朝孝宗时,乳母助圣夫人罗氏,曾在瓮山的南面修建圆静寺。明武宗又在湖滨筑好山园别苑,并把瓮山又改称原名金山,称大泊湖为金海。任常泰、孟亚男著中国园林史,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解读】教材导语部分概括地介绍了颐和园在金、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开发与利用情况,本段史料对此加以补充说明。从中不难发现:历史时期的颐和园一带是风景秀美的地区,这一时期的开发与利用对后人认识与利用这一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注释】海陵
8、王完颜亮:完颜亮(11221161年),金朝第四代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他1149年杀金熙宗即位后,迁都北京。在位期间,他生活相当荒淫,据金史:他“营南京(今北京)宫殿,运一木之费至二千万,率一车之力至五百人。宫殿之饰,遍傅黄金而后间以五彩,金屑飞空如落雪。一殿之费以亿万计,成而复毁,务极华丽”。郭守敬(12311316年),字若思,邢台人,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学家。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明武宗(1491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名朱厚照,年号正德,一生好游乐嬉戏。3兴建清漪园材料一清漪园建于万寿山之麓,在圆明园西二里许,前为昆明湖。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载,瓮山
9、在玉泉山之旁,西湖当其前,金山拱其后,明时旧有圆静寺,后废。今上乾隆十五年,于其地建大报恩延寿寺,命名万寿山。并疏导玉泉诸派,汇于西湖,易名曰昆明湖。设战船,仿福建、广东巡洋之制,命闽省千把教演。自后每逢伏日,香山健锐营弁兵于湖内按期水操。若其经流,则自绣漪桥南入长河,引流入京城,绕紫禁城而出,归通惠河、通济漕渠,灌溉田亩,实万世永赖之利也。皇上御题额曰清漪园,有御制昆明湖记、清漪园记,恭载卷内。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四国朝苑囿清漪园材料二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岁已巳,考通惠河之源而勒碑于麦庄桥。元史所载引白浮、瓮山诸泉云者,时皆湮没不可详。夫河渠,国家之大事也。浮漕利涉灌田,使涨有受而
10、旱无虞,其在导泄有方,而潴蓄不匮乎!是不宜听其淤泛滥而不治。因命就瓮山前,芟苇茭之丛杂,浚泥沙之溢塞,汇西湖之水,都为一区。经始之时,司事者咸以为新湖之廓与深两倍于旧,踟躇虑水之不足。及湖成而水通,则汪洋漭沆,较旧倍盛,于是又虑夏秋汛涨或有疏虞。甚哉集事之难,可与乐成者,以因循为得计,而古人良法美意,利足及民而中止不究者,皆是也。今之为、为坝、为涵洞,非所以待汛涨乎?非所以济沟塍乎?非所以启闭以时使东南顺轨以浮漕而利涉乎?昔之城河水不盈尺,今则三尺矣;昔之海甸无水田,今则水田日辟矣。顾予不以此矜其能而滋以惧,盖天下事必待一人积思劳虑,亲细务有弗辞,致众议有弗恤,而为之以侥幸有成焉,则其所得者必
11、少,而所失者亦多矣。此予所重慨夫集事之难也。湖既成,因赐名万寿山昆明湖,景仰放勋之绩,兼寓习武之意。得泉瓮山而易之曰万寿山者,则以今年恭逢皇太后六旬大庆,建延寿寺于山之阳故尔。寺别有记。兹特记湖之成,并元史所载泉始末废兴所由云。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四国朝苑囿清漪园【解读】材料一出自日下旧闻考之清漪园卷首。该书是乾隆三十九年,受乾隆皇帝的要求而增补考订而成的。上文简要介绍了清漪园的方位、建园历史及其存在的价值。受当时朝廷建园之说的影响,作者认为清漪园建园的目的有三:第一,报恩;第二,操练水利;第三,灌溉。并没有提及其休闲游乐的功能。不过,本书作者还是把清漪园放在国朝苑囿条下记载,其意之
12、图甚是明了。从材料二这篇碑文看,乾隆对完成了这项北京的重要水利工程后,矜喜之情溢于言表。扩建昆明湖后,不但护城河的水量充沛了,利于漕运,而且增加了西郊的灌溉面积,海甸水田也日渐扩大了。并于湖畔铸置铜牛,镇测洪水。此后,乾隆在这片北国山水之间,模仿江南风景,苏杭园林,苦费匠心,陆续兴建了各种形式建筑,终于经营成了这座集中国园林之大成的人间天堂。不过,乾隆似乎最初不愿意承认自己建园的事实。【注释】孙承泽(15921676年):山东人,明崇祯进士,官给事中,后入清任吏部左侍郎。著有天府广记、春明梦余录等。“春明”,唐以后可代指首都,此处指北京。春明梦余录描述的是明代北京城的制度与典故等。水操:清代操
13、练在京、在外军兵等八旗水师营训练之制,每年春秋二季,将军、都统、副都统督率官兵,分驾战舰,福建、广东等地水师到指定地区训练,以示不忘武备之意。不过,在皇家花园里从事水师操练,一是体现对训练的重视,二是有娱乐的目的。通惠河:通惠河是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人工运河。元世祖亲命“通惠河”。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修建。1292年开工,1293年完工,自昌平县,经积水潭、通县入运河,全长82公里,对北京地区的运输及水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元末明初因战乱和山洪,通惠河上段白浮瓮山废。明中叶曾进行改造,在清代的漕运中也一度发挥重要的作用。己巳:乾隆己巳年,即公元1749年,乾隆十四年浚疏通惠河河道事。漭(mng
14、)沆(hng):形容广阔无边,水很大的样子。4作为皇家园林的清漪园万寿山昆明湖记作于辛未,记治水之由与山之更名及湖之始成也。万寿山清漪园成于辛巳,而今始作记者,以建置题额间或缓待而亦有所难于措辞也。夫建园矣,何所难而措辞?以与我初言有所背,则不能不愧于心。有所言乃若诵吾过而终不能不言者,所谓君子之过。予虽不言,能免天下之言之乎?盖湖之成以治水,山之名以临湖,既具湖山之胜概,能无亭台之点缀?事有相因,文缘质起,而出内帑,给雇直,敦朴素,祛藻饰,一如圆明园旧制,无敢中愈制。虽然,圆明园后记有云,不肯舍此重费民力建园囿矣,今之清漪园非重建乎?非食言乎?以临湖而易山,以近山而创园囿,虽云治水,谁其信之
15、?然而畅春以奉东湖,圆明以恒莅政,清漪静明,一水可通,以为敕几清暇散志澄怀之所,萧何所谓无令后有以加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及忆司马光之言,则又爽然自失。园虽成,过辰而往,逮午而返,未尝度农,犹初志也,或亦有以谅予矣。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四国朝苑囿清漪园御制万寿山清漪园记【解读】此段史料把乾隆皇帝的修湖与建园、执政与游乐之矛盾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确有修河治水之意,亦有闲暇娱乐之需,本可以理解。但乾隆一再表白其勤政、恤民之本意,有无奈修园之理由,就让人感到了统治者的虚荣。此后,颐和园的一再增修、扩建和重修,清最高统治者连最后一点儿遮羞布也不需要了。【注释】辛未:乾隆十六年,即公元175
16、1年,昆明湖初成的次年。辛巳: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此时已距昆明湖(颐和园)初建十年之后。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由其与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其规模宏伟,融汇了各式园林风格,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性作品。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三年(1725年)起分别向东、西、北三个方向扩展,首先在原赐园的南面增建了宫殿建筑,使之成为兼具听政功能的园林。雍正之后的乾隆帝于乾隆二年(1737年)移居圆明园,对该园进行第二次扩建。乾隆帝亲自主持了圆明园的扩建。扩建工程于乾隆九年大致告一段落,形成了“圆明
17、园四十景”。在圆明园建成之后,其东面和南面又先后兴建了两座附园,即长春园和绮春园。咸丰十年(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畅春,即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原址是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园内有前湖、后湖、挹海堂、清雅亭、听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筑。明朝灭亡后,园址荒废。1684年,清康熙帝南巡归来,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畅春园以园林景观为主,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畅春园这种追求自然朴素的造园风格影响了在其之后落成的避暑山庄和圆明园(乾隆扩建之前)等皇家宫苑。5清漪园
18、浩劫劫后的清漪园仍由内务府的原管理机构接管,每隔五年接惯例对园内各个殿宇的陈设作一次清点。同治三年(1864年)的两份陈设清册,载有下列建筑名录:前山:勤政殿、文昌阁、宜芸馆、玉澜堂、夕佳楼、乐寿堂、养云轩、无尽意轩、餐秀亭、重翠亭、大雄宝殿、智慧海、转轮藏、宝云阁、山色湖光共一楼、云松巢、邵窝、石丈亭、浮青榭、寄澜堂、蕴古室、小有天、斜门殿、穿堂殿、延清赏。后山:绘芳堂、静佳斋、金粟山、袖岚书室、清可轩、蕴真赏惬、翠簌亭、三摩普印、清音山馆,香海真缘、知春堂。昆明湖:广润祠、畅观堂、怀新书屋、睇佳榭、景明楼、春风啜茗台、澄鲜堂、络丝房、织机房。这些殿宇连同未毁于火的砖石、琉璃结构的桥梁、城关
19、、牌楼、无梁殿、多宝殿、多宝塔等,大抵都是清漪园内劫后的幸存的建筑物了。刘若宴:园史钩沉,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年版,第8990页【解读】1860年10月19日,英法联军在前日烧毁圆明园之后,火焚了包括清漪园在内的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劫后幸存”的清漪园建筑物的数量究竟有多少?由于颐和园乃皇家禁地,官方史料语焉不详,现在也难以考辨。上述文字是1895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所编的颐和园中国皇家园林建筑的传世绝响一书,对于火焚清漪园后尚存的建筑的记述。从文字看,清漪园“劫后余生”的建筑物为数尚不少。但据刘若宴等先生考证,上述史料所载有45处“幸存”下来,并不真实,可以肯定的说,幸存的建筑物远远少
20、于上述45处。【注释】内务府,清代特设专管清皇室内廷的日常起居生活等皇家事务的机构,凡宫内之典礼、仓储、财物、工程、畜牧、警卫、刑狱各事,皆归内务府的系统负责,不与外廷行政系统相混,其长官称内务府总管大臣。管辖广储、会计、掌仪、都虞、慎刑、营造、庆丰七司,及上驷等等。6修建颐和园材料一谕内阁、朕自冲龄入承大统,仰蒙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垂帘听政,忧勤宵旰,十有余年,中外奠安,群黎被福。上年命朕躬亲大政,仍俯鉴孺忱,特允训政之请。溯自同治以来前后二十余年。我圣母为天下忧劳,无微不至,而万几余暇,不克稍资颐养,抚衷循省,实觉寝馈难安。因念西苑密迩宫廷,圣祖仁皇帝曾经驻跸,殿宇尚多完整,稍加修葺
21、,可以养性怡神。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为高宗纯皇帝侍奉孝圣宪皇后三次祝嘏之所,敬踵前规,尤徵祥洽。其清漪园旧名,谨拟改为颐和园。殿宇一切亦量加葺治,以备慈舆临幸。恭逢大庆之年,朕躬率群臣,同申祝悃,稍尽区区尊养微忱,吁恳再三,幸邀慈允。清德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二,光绪十四年二月癸未条材料二谕内阁、御史吴兆泰奏、请节省颐和园工程一摺。颐和园殿座,即系从前大报恩延寿寺,为高宗纯皇帝侍奉孝圣宪皇后三次祝嘏之所。殿宇一切,均系旧有工程。朕仰维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垂帘听政,二十余年,宵旰忧勤,不遑暇逸。朕亲裁大政,自应倍隆颐养,以冀稍尽孝思。是以将原有工程,量加修葺,恭备慈舆临幸,藉资养性怡神。
22、并拟于大庆之年,敬踵乾隆年闲成宪,躬率群臣,同伸祝悃,此朕区区尊养微忱,庶几仰报万一。并非创兴土木,自侈游观。光绪十四年二月所降谕旨甚明,天下臣民,当已共喻。该御史备员台谏,岂独未知?乃辄以工作未停,有累圣德,并以畿辅被灾决河未塞等词,摭拾渎陈。是于朕孝养之心,全未体会。清德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九,光绪十六年九月壬午条材料三癸丑。谕内阁、前经降旨修葺颐和园、恭备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慈舆临幸,现在工程将次就竣。钦奉慈谕。于四月二十八日幸颐和园,即于是日驻跸,越日还宫。从此慈驾往来游豫,颐养冲和,数十年宵旰勤劳,稍资休息,孺怀实深庆慰。所有一切应行事宜,著各该衙门敬谨豫备。谕军机大臣等、
23、本月二十八日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驻跸颐和园。朕是日先往祗候跪接,王公百官均穿蟒袍补褂于三座门外跪送。朕于是日仍还画舫斋。五月初一日。皇太后由颐和园还西苑,王公百官仍穿蟒袍补褂于三座门外跪接。己未。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奏颐和园工程紧要,请借动出使经费。从之。清德宗实录卷二百九十六,光绪十七年夏四月材料四3月中旬,清廷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上谕,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不久水师学堂的内、外学堂先后竣工,还安装有电灯、锅炉房等“现代化”设备。给“老佛爷”造园当然是头等大事,有关官员自不敢有丝毫怠慢。如从外国购买、安装电灯多着李鸿章经办,而海军衙门当时还兼管铁路,李在给海军衙门催要具有战略意义的关东
24、铁路拨款信中,不能不首先详尽报告为颐和园买灯器情况:“颐和园电灯、机器全分业经分批解京,并派知州承霖随往伺候陈设”;他强调这批电灯是趁广东水师学堂的德国鱼雷教官回国休假时“令其亲往德厂订购,格外精工,是西洋最新之式,前此中国所未有。”这些灯具“鸿章逐加披视,实属美备异常”,“机括巧密,料件繁多”,虽然“承霖原是安设电灯熟手,惟此系新式,与寻常不同”所以还非这位德国教官亲自到颐和园安装不可;而颐和园附近西苑“更换电灯锅炉各件”是由一洋行代办,不久就可运到天津,“闻器料尚属精美,一俟到齐,即派妥员解京以备更换”。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
25、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水兵们做各种表演,与岸上的陆军同向坐在南湖岛岚翠间的“阅兵台”上的慈禧摇旗呐喊,欢呼致敬。这次“阅兵”既显示了慈禧对海军的关心和作为全国军队最高统帅的绝对权威、使其虚荣心又一次得到满足,同时又带有相当大的娱乐性、使性喜游乐的她兴奋不已,更企图以此向世人表明“修园”并非为己享乐、真的是为了大清海军的建设!可谓一箭数雕。雷颐:以昆明易渤海,万寿山换滦阳,见中华读书报2005年12月21日【解读】曾经繁华一时的清漪园绝大部分被毁后,慈禧太后处心积虑重修颐和园,但终因国难当头、财政困难遭到许多大臣的强烈反对。光绪十四年(188
26、8年),始有在慈禧的直接授意下、以光绪帝“亲政”之名,公开宣布整修颐和园,以供日理万机的慈禧太后“颐养”、“性怡神”。为找借口,并掩盖财政困境,他们列出了大量的理由:第一,有先祖的成例,第二,值“大庆”之年;第三,太后“万几余暇,不克稍资颐养”;第四,殿宇尚多完整,花费不会太多;第五,工费所需,主要来自于各省羡余,不需要国库耗费;第六,恢复昆明湖水操之制,训练水师等。于是便有了光绪帝公开宣布改清漪园为颐和园,大规模修建晚清最大的皇家园林工程。重修颐和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费没有着落。当时内务府毫无节余,还欠了户部大量的债务,国库还不断向外国银行借款。颐和园工程所需费用只好向海军衙门筹措了。从清大
27、臣奏折档案看,重修颐和园工程款主要来源有四:一、出海军经费拨给,以训练水师之需腾挪的经费;二、海防新捐垫款,即以海防之名出卖官职所得收入(捐纳钱);三、洋药和土药税厘等鸦片税。该项税收原本拨作海军经费,自兴建颐和园始,款项“尽数拨作颐和园修葺工程专款”;四、借用海军等出使经费。至于修建颐和园所需费用究竟是多少?有六千万两、三千万两、八百万两和六百万两等说法,准确考辨还有相当的难度。上述种种理由冠冕堂皇,唯独对他们不顾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一味追求穷奢极欲的生活曲意回避,甚至对奏停工程者进行严厉打击。今天我们在欣赏颐和园美景时,千万不可忘记当时的历史背景,产生对慈禧“创造”所谓的世界文化遗产歌功颂德的
28、想法!【注释】冲龄:冲,幼小,年幼在位曰冲。光绪帝(18711908年)继位时年仅4岁。光绪,名爱新觉罗载湉,庙号德宗,光绪系其年号。1874年同治帝去世,载湉入继为帝,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月七日起亲政,但朝政大权实际仍由慈禧太后控制。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重,光绪帝受维新思潮推动,决心改革。1898年开始变法维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屠杀维新党人,戊戌变法失败。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前夕,光绪帝有“留京以镇人心之意”。慈禧太后却挟其逃往西安。光绪“力图振作”之愿望始终无法实现。1908年11月4日突然猝死,疑被毒死。旰():天色晚,晚上。西
29、苑:苑,古代也称“囿”。明清时曾称中南海为西苑。康熙时称畅春园及其西侧村庄均为西苑。光绪时所谓的西苑,泛称海淀圆明园、颐和园、玉泉山等皇家园林一带,此处尤指颐和园一带。驻跸():是指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地。悃():真心实意。祝嘏():祝福。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清末政府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通称海军衙门,或称海署。1885年(光绪十一年)10月设立。醇亲王奕为总理大臣,但其实际权力掌握在李鸿章手中。由于大部分经费拨给北洋,也使北洋海军的地位远居南洋海军之上。但海军衙门总经费拮据,不仅各省应解海军专款多数不能如期缴纳,而且尚需从有限的经费中经常拨支奉献内务府,作为修缮颐和园等皇家宫苑的费用。中日甲午
30、战争中,北洋海军于1895年2月在山东威海卫覆灭,次月海军衙门即裁撤。水师学堂:1887年1月满清政府的皇家海军学校水师内学堂正式成立,因学堂坐落在皇家禁苑昆明湖附近,故又称为昆明湖水师学堂。学堂隶属于神机营,设总办1人,提调1人,洋文教师3人,中文教师2人。因主要目的是培养海军军官,所以只设驾驶一个专业,学期5年,科目包括“西法测算、天文、驾驶诸学”。学生从由八旗子弟组成的健锐营和外火器营中挑选而出,并严格禁止汉人入学,首期录取40人。现存颐和园内的“永和”号明轮船,就是昆明湖水师学堂的训练用船。“老佛爷”:指慈禧太后。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7问政颐和园材料一(光绪二十八年八月)己酉,
31、见德使葛尔士等于仁寿殿丁酉,见法使贾斯那等于仁寿殿。甲辰,见各国公使于仁寿殿。(光绪二十九年)夏四月己亥,见各国公使于仁寿殿是月(六月),见日使内田康哉等、义使嘎纳等于仁寿殿(八月)庚寅,见各国公使于仁寿殿。丁丑,见法使吕班、德使穆默于仁寿殿。(光绪三十年)八月辛未,见义使嘎尼纳于仁寿殿(冬十月)壬子,上奉皇太后御仁寿殿,赐近支宗等宴,率王、贝勒、贝子、公等进舞。甲寅,皇太后圣寿节,上诣排云殿进表贺。(光绪三十一年)六月丙午,见俄使璞科第于仁寿殿。(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庚寅,见日本王爵博恭、公使林权助于仁寿殿九月癸卯,见各国公使等于仁寿殿。(光绪三十三年)甲辰,见德使雷克司、日使阿部守太郎于仁寿
32、殿。(光绪三十四年)夏四月己巳,见各国公使希特斯等于仁寿殿,赐宴戊寅,见俄使廓索维慈、荷使希特斯等于仁寿殿(九月)庚寅,达赖喇嘛至京,寻于仁寿殿觐见庚子,见英使迩典等于仁寿殿。清史稿卷二十四德宗本纪二材料二各国亲王觐见仪,始光绪二十四年。德国亲王亨利入觐,帝幸颐和园,御仁寿殿,亨利公服入,递国书,帝慰劳之。既,亨利欲觐皇太后,帝奉懿旨代见。是日巳刻,御玉澜堂,亨利偕德使海靖等入,外部司官引殿东便门外入布幄少憩。驾至,扈从如仪,鸣鞭三,升座。庆亲王等侍左右,外部长官率亨利等自中门入,北乡一鞠躬,行数武又一鞠躬,至龙柱前又一鞠躬。然后奉国书进,庆亲王降左阶接受,陈玉案,亨利等又一鞠躬,帝颔首答之,
33、操国语慰劳。庆亲王跪案左聆玉音,降阶,操汉语传宣。德翻译官译毕,亨利等又一鞠躬,帝仍颔首答之。亨利等退数武又一鞠躬,退至堂左,又一鞠躬。礼成。清史稿卷九十一礼十宾礼【解读】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皇帝临朝听政的大殿,清漪园时期原名“勤政殿”。当时乾隆规定:所有皇家园林中用以当朝听政的大殿都名曰“勤政殿”,意思是游园时不忘亲理政务。光绪年间重修时改名为仁寿殿,殿内正面高悬“寿协仁符”大匾,两壁分挂字体比人体大的“寿字”。“仁寿”之名源于论语中“仁者寿”之句。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再次修复后,慈禧和光绪经常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材料一便是从光绪德宗本纪中引录的主要是一些接见使节的材料。材料二主要介绍接
34、见外国使节时的一些礼仪制度,表明了仁寿殿在晚清政治生活中突出的政治地位。【注释】达赖喇嘛:此处系指达赖喇嘛土登嘉措(rgyal-ba-thub-bstan-rgya-mtsho,18761933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光绪二年(藏历第十五饶迥火鼠年,1876年),生于西藏塔布(今朗县)朗顿村。次年,经八世班禅丹贝旺秋等公禀,驻藏大臣转奏光绪皇帝批准,免予金瓶掣签,被确定为十三世达赖喇嘛。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他到京觐见光绪皇帝,清廷下令重修西黄寺用以接待,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离京返藏。十三世达赖喇嘛掌握西藏地方政教权力达38年之久(18951933年),是历辈达赖中掌政时间最长的一位。其间
35、正值祖国多难之秋和英帝侵藏日益加剧的时期,他经历曲折;他对英帝国主义面目有所觉察,巧与周旋,为保卫祖国边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8生活在颐和园在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慈禧太后办70整寿时,我曾被召入宫中“会亲”(当时称被传入宫中为“会亲”),留宿约一个月。那时我所亲眼看到的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的每天生活,概略是这样的:每晨按定时起床(宫中叫做“请驾”),起床后为梳洗时间,这时各处的供差太监等,皆鹄候着太后的梳洗。梳洗完毕后,室内太监喊“打帘子”,专供开帘的“殿上太监”便应声将帘子打开。这时鹄立等候的太监等跪满殿内和庭中,同时高呼“老祖宗吉祥”,真是一呼百应,大有声震屋瓦之概。太后走出外屋,先披阅
36、各处的奏折,看完即到仁寿殿传见臣工,当时叫做“见起”,又称为“叫军机”。接见之后回到乐寿堂住处“传膳”(吃饭),吃饭后照例要“进果盒”,即吃干鲜水果、点心之类。吃完果盒照例出去散步一次,经常好在长廊上漫步,由宫眷、太监、宫女等簇拥跟随,准备太后随时乘坐的小轿等也在后随行。散步后“回寝宫歇午觉”,睡醒有时到听鹂馆绘画消遣。这时,由“如意馆”(宫中画苑)人跪地手托颜料碟等伺候着,照例还有一位云南女画家缪嘉惠在旁“指点”。所谓“指点”,如太后说:“这仙鹤腿画不好。”缪嘉惠便须恭恭敬敬地画出仙鹤腿的样子来。有时不画画,命把“太医院”的大夫叫来,但这并非为看病,而是唤他们来跪在地上朗读四书如论语之类,太
37、后在旁听着。还有时一高兴,命把“咱们本家儿的叫来”,(当时呼宫中太监戏班之语),于是太监便开始“髦儿排”,即不上装的清唱。照例还有“内廷供奉”(即当时有名演员如谭鑫培、王愣仙、杨小楼、大李七(李寿山?)、陈德霖、龚云甫、十三旦(侯俊山)、王瑶卿、王凤卿、朱素云、钱金福、王长林,等,皆经常召入宫中供差)当场指导。观剧后“进晚膳”,用饭毕还要摆上果桌、果盒等。太后这时不一定吃,身旁的宫眷等却要随着大吃一顿。晚饭后到仁寿殿写大字。如四尺的福寿字等。写完几幅之后,照例还有一顿夜宵(宫中叫做“灯果”),如酱肉、小肚、烧饼、粥之类。有时还令太医院作灯谜。有一次,太后对于太医院所作的“踏雪寻梅”打药品“款冬
38、花”的灯谜,大加赞赏。非等太后入了“寝宫”,宫中是不能静下来的。慈禧太后一天生活的概况就是这样。慈禧太后一天的生活,见溥雪斋述、傅杰记晚清见闻琐记,载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一册034辑),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解读】颐和园政治区以仁寿殿为中心。生活区以乐寿堂为中心,包括玉澜堂、宜芸馆和德和园等。西临昆明湖、背靠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廓,是园内最好的居住和休闲游玩的场所。本段材料通过对慈禧太后一天生活的描绘,她在仁寿殿里处理政务、在乐寿堂传膳、听鹂轩绘画、在德和楼听戏、在长廊游乐等,揭示了这位清最高统治者在颐和园一天的政治和日常生活。【注释】缪嘉惠(18411918年):女,字素筠,
39、云南昆明人。通书史,能弹琴,善书画,其小楷秀健俊逸,绘画以翎毛、花卉为佳。四川督抚颇知嘉惠画名,“驿送之京师,慈禧召试,大喜,置诸左右,朝夕不离”。慈禧对缪优礼有加,赏她三品服色,月俸二百金,免其跪拜之礼,并常令缪嘉惠位居她左右,随时教她画画,或为她代笔作画。慈禧太后去世后不久,她便离开了清宫,结束了二十余年的供奉生涯。晚年,她在北京什刹海醇王府旁买了一所宅子生活。缪嘉惠一生所作画幅不少,遗有供奉画稿。谭鑫培(18471917年):原名金福,原籍湖北江夏人。其父志道,演老旦,有“叫天”之称,他被世人称作“小叫天”。幼入金奎科班学武生,变声期间改演武生,在京东一带流动演出。清室爱戏,乾隆与慈禧为
40、最。慈禧太后时,酷爱听谭鑫培的戏,有“无谭不欢”之说。他在程长庚、余三胜、王九龄及卢胜奎诸家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谭派”,是京剧有史以来传人最多、流布最广、影响最大的老生流派,被称为“伶界大王”,一百年前的京剧舞台,有“无腔不谭”的说法。他培养的京剧史上“三大贤”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成为戏曲的重要流派。游览区的迷人景色9颐和园赋大清国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福丽天地,寿齐山河。皇上至孝,薄海讴歌,以为文王之囿。择地西山之坡,山曰万寿,园名颐和,是盖圣天子之所以养其亲,亿万年之所以乐其寿。鸿工沱材,经营结构,殿宇辉煌,山水碧秀,泉石拥翠,林木郁茂,百物效灵,天工俯就。以
41、媚于天子,以娱待皇太后者也。园之中,开仁寿殿。阁启文昌,亭知春色,楼倚夕阳,霞绚之室,玉澜之棠,馆宜芸碧,榭沁藕香,藻绘呈端,恩风记扇长。明目达聪,昂间古乐,纵之缴如,以成始作。园曰德和,殿号颐乐,上下三层,整齐错落,景福高阁,乐寿华堂,亭含新意,山由艳芝苍,水木自清,仁风斯扬,养云轩外,含绿随香,意迟云在,川泳云翔,半山之坡了无尽意,瞰碧园朗凭临俯视,寻云写秋别饶风致。千峰拥翠,佛殿排云,众香宗树,智慧海滨,堂称介寿,阁耸宝云,云松巢密,湖山意真,鹏黄清听,畦绿成茵,窝中邵老,画里游人,盖至此,而仰太虚清无点尘者矣。尤复楼可借秋,门供邀月,秋水依衡,寄澜壮阔,舫对鸥盟,藻深鱼悦,以石为船,因
42、贝成网,是盖山色湖光共一楼,鬼斧神工皆叫绝者矣。若乃半水之座,寄澜之堂,菩桥虹拱,堂殿风凉,云岸烟屿,蔚翠霏香,可以泛桂掉,流琼筋,风流水面,荷净纳凉。其他玉带之桥禅宗之窟,庄严华丽,结构缜密,极天下之大观,非浅人所能窥万一。但见三伏无暑,四时皆春;阁峦若剑,草浅成茵;水湖镜清,山光媚人;鱼鸟驯伏,花木精神;金碧镜绣,纵横杂陈。光怪陆离,其殿堂也;深邃广敞,其阖阎也环绕曲折,其垣墙也;文石铅砌,其康庄也;层楼叠阁,其戏场也;轮转波接,其舟船也;宝塔佛殿,如众香也;石恫寻丈,如周行也;湖光山色,浑相当也;玉泉香山,其可望也。于以避炎热、得清凉、勤外使、朝侯王、是乃化工大造。弦育彼落,策河巅,辟上
43、方,为之颐养圣德,万寿无疆者也。是用卑太极,陋未央,驾九成,傲建章,轶汉晋,薄齐梁,湘宫无宋,骊宫无唐,而何夸乎迷楼,逞足谕乎阿房哉!民国陆士谔著清朝秘史(下),第九十七回弹内监盛世发危言建御园圣朝彰孝治,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版【解读】这则颐和园赋以工整、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法描绘了颐和园主要建筑物(包括政治区、生活区和游览区)的壮丽,把园中建筑物的名称以园中美景恰切铨释,把颐和园与历史上优秀的皇家园林进行比较,凸显了颐和园举世无双、鬼斧神工的技艺。把颐和园喻为中华数千年园林文化艺术之集大成、精华之体现,实为不过。【注释】文王:指西周文王。太极:东魏、北魏、隋唐宫殿皆有太极殿,皆为政治统治的
44、中心,隋唐时尤其如此。隋唐时的太极宫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占据“九二”高地,殿宇林立,气势雄伟。除作为中轴线的几座大殿外,其他殿、台、亭、阁,基本上围绕中轴线作对称布局。根据长安志的记载,太极宫中共有21座大殿,楼台亭阁无计其数。宫的北部有东、西、南、北四大海和山水池,与楼台亭阁相辉映,景色绚丽如画,是隋至唐初最赋盛名的皇家园林。未央:西汉未央宫,汉高祖始建于公元前200年的著名皇家园林(御苑)。九成:唐代的九成宫,在陕西麟游县,唐太宗曾避暑于此。建章:建章宫,西汉武帝建造的集宫殿与苑囿为一体的庞大建筑群,宫北有太液池。阿房:阿房宫,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骊山所的宫殿。唐杜牧曾做阿房宫赋、清人曾绘有
45、阿房宫图。传说阿房宫极为奢华,尚未完全峻工,即为项羽焚毁。10王国维:颐和园词汉家七叶钟阳九,洞风埃昏九有。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东朝渊塞曾无匹,西宫才略称第一。恩泽何曾逮外家,咨谋往往闻温室。亲王辅政最称贤,诸将专征捷奏先。迅归枪回日月,八方重睹中兴年。联翩方召升朝右,北门独对西平手。因治楼船凿汉池,别营台沼追文囿。西直门西柳色青,玉泉山下水流清。新锡山名呼万寿,旧疏河水号昆明。昆明万寿佳山水,中间宫殿排云起。拂水回廊千步深,冠山阁三层峙。道盘行凌紫烟,上方宝殿放祈年。更栽火树千花发,不数名珠彻夜悬。是时朝野多丰豫,年
46、年三月迎銮驭。长乐深严苦敝神,甘泉爽垲宜清暑。高秋风日过重阳,佳节坤成启未央。丹陛大陈三部伎,玉亲举万年觞。嗣皇上寿称臣子,本朝家法严无比。问膳曾无赐坐时,从游罕讲家人礼。东平小女最承恩,远嫁归来奉紫宸。卧起每偕荣寿主,丹青差喜缪夫人。尊号珠联十六字,太官加豆依前制。别启琼林贮羡余,更营玉府珍异。月殿云阶敞上方,宫中习静夜焚香。但祝时平边塞静,千秋万岁未渠央。五十年间天下母,后来无继前无偶。却因清暇话平生,万事何堪重回首。忆昔先皇幸朔方,属车恩幸故难量。内批教写清舒馆,小印新镌同道堂。一朝铸鼎降龙驭,后宫髯绝不能去。北渚何堪帝子愁,南衙复遘丞卿怒。手夷端肃反京师,永念冲人未有知。为简儒臣严谕教
47、,别求名族正宫闱。可怜白日西南驶,一纪恩勤付流水。甲观曾无世嫡孙,后宫并乏才人子。提携犹子付黄图,劬苦还如同治初。又见法宫冯玉几,更劳武帐坐珠襦。国事中间几翻覆,近年最忆怀来辱。草地间关短毂车,邮亭仓卒芜萎粥。上相留都树大牙,东南诸将奉王家。坐令佳气腾金阙,复道都人望翠华。自古忠良能活国,于今母子仍玉食。宗庙重闻钟鼓声,离宫不改池台色。一自官家静摄频,含饴无异弄诸孙。但看腰脚今犹健,莫道伤心迹已陈。两宫一旦同绵,天柱偏先地维折。高武子孙复几人,哀平国统仍三绝。是时长乐正弥留,茹痛还为社稷谋。已遣伯禽承大统,更扳公旦觐诸侯。别有重臣升御榻,紫枢元老开黄阁。安世忠勤自始终,本初才气尤腾踔。复数同时
48、奉话言,诸王刘泽号亲贤。独总百官居冢宰,共扶孺子济艰难。社稷有灵邦有主,今朝地下告文祖。坐见弥天戢玉棺,独留末命书盟府。原庙丹青俨若神,镜奁遗物尚如新。那知此日新朝主,便是当时顾命臣。离宫一闭经三载,绿水青山不曾改。雨洗苍苔石兽闲,风摇朱户铜蠡在。云韶散乐久无声,甲帐珠取次倾。岂谓先朝营楚殿,翻教今日恨尧臣。宣室遗言犹在耳,山河盟誓期终始。寡妇孤儿要易欺,讴歌狱讼终何是。深宫母子独凄然,却似滦阳游幸年。昔去会逢天下养,今来劣受厉人怜。虎鼠龙鱼无定态,唐侯已在虞宾位。且语王孙慎勿疏,相期黄发终无艾。定陵松柏郁青青,应为兴亡一拊膺。却忆年年寒食节,朱侯亲上十三陵。清王国维撰,谭松林整理王国维诗词集
49、,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解读】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浙江海宁人,清末为图书馆编译,民国以后任清华研究院教授,是我国近代最富创见性的学术奇才,享有国际盛誉的大学者。他学贯中西,在哲学、文学、戏曲史、甲骨文、汉晋木简、敦煌文献、西北地理、蒙元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并在诸多学术领域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一九二七年投颐和园自尽。这是著名学者王国维写于1912年的史诗式长诗,长诗在描写颐和园美景同时,更多地是对明、清两朝兴亡的感慨不已,对慈禧太后专政给以无情的嘲讽等。长诗充满了作者对大清盛世的眷恋,以及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11颐和园的造园艺术成就(1)昆明湖区景色夏禹治河
50、,铁牛传诵。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鼋。()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寫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乾隆皇帝御制金牛铭,见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四国朝苑囿清漪园【解读】在昆明东堤铸有铜牛。铜牛体态与真牛大小相似,两角耸立,双耳竖起,目光炯炯,蜷卧湖畔遥望西堤。传说夏禹治水,安澜一处,则铸一铁牛沉入水底,以期镇服水患。唐时,始将铁牛置到案边。铜牛背上镌刻乾隆的御制铜牛铭,铭文以短短八十余字,引经据典,含义甚深。乾隆皇帝以治水、祝母寿和个人散志澄怀三结合,兴造清漪园。铜牛和园中的耕织图相配,以镇水
51、、重农和造园艺术三结合,为园林造景,不啻为清漪园造景艺术的一大杰作。【注释】制寓刚戊,象取厚坤:“刚戊”、“厚坤”引易经中“乾刚坤柔”、“坤厚载物”之义。乾指天,坤指地。乾隆皇帝以引表白他秉承天地之道而行,其统治英明博大。鼍()鼋:鼍,爬行动物,空居江边,亦指扬子鳄,此处泛指江河边的动物。潫():奫()潫:水波回旋状。巴邱淮水,共贯同条:“巴邱”意指巴丘山,“丘”作“邱”,系避圣人孔丘圣讳故。“巴邱淮水”,指巴丘山的洞庭湖、长江和吴楚的洪泽湖、淮水等,泛指天下一切河流;“共贯同余”如同血脉经络,一齐汇入祖国的心窝,表示天下归心,海晏河清。乾隆乙亥: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2)后山后湖景区
52、万寿山东北隅,寄畅园旧址在焉。我皇考南巡江省,观民间俗之暇,驻跸惠山,仿其山池结构建园于此园近湖滨,地多且洳,庭榭渐觉剥落,池陂半已湮淤,况有石刻御诗,奎光辉映,岂可任其倾圯,弗加修治哉?爰命出内帑之有余,补斯园之不足,犁榛葬,剔瓦砾,浚陂塘,去泥渣,灿然一新,焕然全备,而园之旧景顿复矣。地仅数亩,堂止五楹,面清流,围密树,云影天光,上下互印,松声泉韵,远近相酬。觉耳目益助聪明,心怀倍增清洁,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故命名谐趣园。每闲数日一来,往近不过数刻,视事传餐,延见聊尹,仍如御园勤政,何暇遨游山水之间,徜佯泉石之际,流连忘返哉?敬溯先皇之常度,曷敢少逾。惟知勤理万机,安百姓,是素忱也
53、嘉庆皇帝御制谐趣园记,见刘若宴著园史钩沉,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年版,第7273页【解读】谐趣园原名惠山园。乾隆时曾有题惠山园景八景,有序道:“江南诸名墅,惟惠山秦园最古。我皇祖赐题曰寄畅,辛未春南巡,喜其幽致,携园以归。肖其意于万寿山之东麓,名曰惠山园,一亭一迳,足谐奇趣”。可知,谐趣园实乃乾隆时之惠园山,它的原型是江苏无锡之寄畅园。嘉庆十六年(1811年),嘉庆皇帝重修惠山园,并取“习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之义,改名谐趣园,并在此处理了大量政务,接见大臣,传膳用饭等。谐趣园亦毁于英法战火,慈禧时重修,呈现出皇家御苑典型的富丽堂皇。【注释】洳():沮洳,地势低湿。内帑(),帑是国库里的钱
54、财。内帑指专供皇室支出的钱粮。(3)借景质言之,“借景”论,是从人与景境之间的整体的动态关系,由实践升华而具有传统园林文化特色的,造园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的概括。所以计成将“借景”提到很高的地位,他说:“夫借景,园林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张家骥中国园林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版,第148页【解读】借景是颐和园造园的重要手法。借园外之景为园中之景,变有限空间为无限空间,是颐和园造园艺术的神来之笔,最著名的是西部的湖山远借玉泉山、西山之景;东部景福阁府借圆明园、畅春园;后山构虚轩、花承阁借圆明园到红山口的广
55、阔平畴;前湖的畅观堂、藻鉴堂、冶镜阁借红山口、玉泉山、西山等。不胜枚举。张家骥先生对明代造园学家计成的园冶一书的分析,较好地解释了颐和园借景艺术精华之所在。【注释】计成:明代著名的造园学家,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卒年不详。著有园冶一书,“借景”一词系他最早使用。(4)造园的意景材料一颐和园在世界造园史上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艺术成就,它是中国园林利用自然山水,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实现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一体的成功范例当时,作为北京城最大的水利工程,除满足各种实用功能外,建园与造景的要求又成就了它具有寓意的平面构图。碧波辽阔的湖水与绿意葱茏的万寿山相互映衬,构成了世
56、间少见的园景,而纵横的堤岛和后湖夹水浓荫的景观,又是颐和园最令人神往的佳境。在现存的皇家园林中,颐和园是惟一按照一个完整的构思、完整的总体规划、连续施工一气呵成的。区别于圆明园、热河行宫等几代皇帝不断扩建、增建,最后形成的集锦式的园林建组。以万寿山昆明湖和远在数十里以外的西山群峰为框架,以佛香阁为主景,配以长廊、长桥、长堤等大尺度的建筑,立足于大园结构,不但在建筑量上远远超过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在皇家园林中也表现出独一无二的雄伟气掀和至高无上的皇家风范。耿刘同翟小菊著颐和园,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2年版,第124页材料二中国园林的植物配置讲究树木花卉的四时生态与建筑山水环境的相互
57、配合。万寿山上以种植松柏树为主,松柏耐寒又寓意着“长寿永固”,其常绿色的基调与古建筑的红墙黄瓦掩映生辉,构成了极佳的景观效果。昆明湖种植柳树为主,湖面大量养殖荷花,垂柳婀娜、荷花娇媚与潋滟的水色相互映衬,体现了江南景色的秀丽多姿。庭院内以四时花木为主,着重突出植物的寓意,烘托出宫苑浓郁的气氛。中国古代封建秩序、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渗透于全园之中,典型地反映中国皇家园林特有的精神追求。中国传统的诗情画意和美学意境溶注全园的湖光山色中,是东方审美情趣在造园艺术中最完美的体现。耿刘同、翟小菊著颐和园,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2年版,第126页【解读】学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和认同以及保护意识,而颐和园作为一个大型皇家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史和世界造园史上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艺术成就。上述概括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对颐和园所蕴含的价值。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