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高考历史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第二十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66583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历史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第二十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版高考历史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第二十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版高考历史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第二十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版高考历史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第二十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版高考历史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第二十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2版高考历史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第二十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2版高考历史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第二十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2版高考历史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第二十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2版高考历史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第二十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2版高考历史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第二十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2版高考历史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第二十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十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5年高考】考点一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1.(2016上海单科,9,2分)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答案A考点二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2.(2020浙江1月选考,8,2分)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

2、长技以制之也”。这一认识反映了()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答案B考点三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3.(2017北京文综,23,4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认为,争取权利的最佳方式“不是对罪恶的消极的不抵抗”,而是“对罪恶的积极的非暴力抵抗”。下列历史人物与他有类似主张的是()A.华盛顿B.孙中山C.凯末尔D.甘地答案D考点四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4.(2017浙江11月选考,5,2分)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

3、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答案A5.(2019江苏单科,21,13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

4、变及其文化功能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

5、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5分)答案(1)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2)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

6、;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6.(2019天津文综,1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

7、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材料三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

8、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6分)(2)依据材料二,概述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4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4分)(4)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4分)答案(1)特定人群的需要;出现专门的从业人员;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和传播中心。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

9、辟。(2)报纸成为交战双方的宣传工具;独立战争推动美国报业的自主发展。(3)1848年革命爆发,新莱茵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领导群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者来信。(4)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成为人民的喉舌,推动了历史进步。7.(2016北京文综,37,10分)(节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二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

10、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答案(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

11、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考点五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8.(2020浙江7月选考,4,2分)中国境内各民族既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又是文明成果的传播者。以气贯苍穹之势矗立在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以其藏汉合璧的风格有力地佐证了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精神的是()A.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B.鲜明的红白色彩与高低错落的布局和谐组合C.木雕伏兽与人面狮身巧妙融合D.木石结构的碉楼建筑与藻井、斗拱形式的有机结合答案D9.(2016浙江4月选考,30,2分)平遥

12、古城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古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是()轴线分明,左右对称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精巧秀丽,安全舒适“三雕”精美,典雅俊秀A.B.C.D.答案B10.(2018江苏单科,24D,10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北京故宫曾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永乐年间,夺得帝位的朱棣,为了达到威镇北方、控驭全国的目的,迁都北京,于是迫使全国的农民、军士、工匠修建了比南京更为壮丽的北京宫殿。摘编自万依等故宫东方建筑的瑰宝材料二世界上的建筑师看过北京故宫以后,无一不发出赞美和惊叹。这一建筑早已达到最高的水平,将深沉的对自然的谦恭情怀与崇高的诗意组合起来,达到任何文化都难以

13、超越的程度。它的组织方法、构图意念,绝不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管在技术上、艺术上,它都是继承了伟大的传统而来的。摘编自李允鉌华夏意匠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棣在北京修建宫殿的目的,指出北京故宫的布局特点。(7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京故宫的文化遗产价值。(3分)答案(1)目的:安定北方;便于控制全国;显示皇权至上。特点:前朝后寝;沿中轴线排列;对称格局;以三大殿为中心。(2)价值:人类创造力的杰作;超越时代的产物;伟大传统的体现。【3年模拟】时间:40分钟分值:66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1.(2020山东枣庄八中月考,10)远征以前,亚

14、历山大认为只有希腊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随着远征,他却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想法,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这表明()A.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的民族B.马其顿顺利征服了波斯帝国C.亚历山大处事优柔寡断D.远征改变了亚历山大的思想观念答案D2.(2019四川攀枝花二模,2)下图是汉代教育发展体系图示,由此反映出()A.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B.私学成为国家教育的主流C.学校学制系统基本形成D.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答案C3.(2020浙江宁波咸祥中学期中)“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作出这样的评价,是因为拿破仑()A.发动雾月政变,开启

15、了拿破仑时代B.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C.推行拿破仑法典,动摇了欧洲封建秩序D.击退了反法联军的多次进攻答案C4.(2021届山东潍坊模拟,5)刘锡鸿认为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骛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两人均认为()A.政体亟须调整B.西方技艺为末C.纲常政教为本D.不能仅学技术答案B5.(2021届山东威海期末,12)梁启超在1896年编成西学书目表,收录了300多种西学的书,有算学、电学、化学、官制、法律、工政、商政等,

16、其中有些书直称为西学启蒙格致启蒙。据此可知,维新派()A.率先将西学西政介绍到中国B.欲为维新变法做舆论准备C.学西学已成为当时国人共识D.全面否定了封建传统文化答案C6.(2021届山东青岛统一考试,5)胡适称严复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晚年严复的思想由“力主西学”“非西洋莫与师”转归先王教化之责,从传统文化中找寻丢失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变化说明了他()A.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学B.发现西方思想源于中国C.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响D.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答案D7.(2021届山东潍坊模拟,13)一战前,德国政府在处理外交问题时不敢轻易妥协,否则会被民众批评为软弱或胆怯,这使得德国政府在处理危

17、机时总是保持强硬态度。材料表明()A.激进民族主义影响外交政策B.德国欲借战争转移国内矛盾C.德国政府的决策被民意左右D.民众的民主诉求得到了落实答案A8.(2020山东日照1月联考,13)1815年,英国海军总吨位超过排在其后三个国家的总和;1889年,英国议会通过“两强标准”,规定海军应保持的战列舰数量至少等于仅次于他的后两个海军强国的总和;1920年,英国宣布放弃“两强标准”。这一变化是基于()A.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失衡B.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D.世界经济多极化潮流的冲击答案A9.(2020四川宜宾四中月考)在大萧条来临前夕,每20个成年人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

18、的读者。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数大约在200万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藉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答案A10.(2020山东潍坊第三次线上考试,14)法国总理达拉第在签订慕尼黑协定后,心中已经准备好回国时面对国人的嘘声,没想到迎接他的巴黎民众不但没有嘘声,反而一片兴奋,欢迎“伟大”的总理归来。材料主要说明了()A.法国民众存在背离现实的和平主义情绪B.国际联盟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软弱无力C.法国与德国法西斯势力利益逐步趋同D.法国统治者竭力维

19、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答案A11.(2021届山东滨州模拟,14)下图是日本画家福田繁雄创作于1975年的漫画1945年的胜利,描绘了一颗子弹反向飞回枪管的形象。该作品()A.采用了现实主义的表达手法B.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C.体现了日本对二战侵略行为的深刻反思D.反映了冷战形势下人们渴望和平的愿望答案D12.(2021届山东潍坊期中,15)下表为二战后新成立的部分国家政权。这反映了()时间事件1948年朝鲜半岛分别成立韩国、朝鲜两个政权1949年德国正式分裂为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两个国家1955年法国从印度支那撤军后,越南南部成立与北部对峙的政府A.新兴民族国家的出现B.战后地区分离主义盛行

20、C.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D.大国博弈影响民族自决答案D13.(2021届山东济南期中,15)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推出国防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把公路作为躲避洲际导弹袭击时城市疏散的通道。在此背景下,美国文学领域出现了公路叙事文体,它们以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表达对传统的挣脱、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这一文学现象()A.具有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特征B.突出了战后美国民众的理性思维C.说明民众对美国干预政策不满D.反映了冷战导致美国社会的焦虑答案D14.(2019浙江湖州三县期中)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

21、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要发生变化”。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A.可不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B.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C.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D.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4分)15.(2020山东日照1月联考,20)下表是英国传统大学与非传统大学的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传统大学非传统大学成立时间1316世纪19世纪之后办学者教会政府、私人 办学地点宁静、优雅的市镇工业重镇或商业城市 办学宗旨实施自由教育与精英教育开展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满足工业发展需要 教学体制导师制科系制 人才培养神职人员、政府官员、社会精英各行各业专业及技术人员 宗教信仰信奉国教者无宗教信仰要

22、求 特许状教皇批准皇家特许状、政府批准 经费来源教会、私人捐助私人捐助、政府投资 学生来源皇室、贵族及富家子弟中产阶级和普通百姓子弟 教师成分校长、老师为神职人员专业教师据英国传统大学与工业关系发展研究根据材料指出与传统大学相比,英国非传统大学呈现出哪些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11分)答案特点:由政府或私人创办,不受教会控制;进行大众教育,培养工商业和技术人才;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办学专业化、多元化和社会化。(答出3点即可得6分)原因:民族国家兴起,政府影响力上升;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开展,教会影响下降;资本主义发展,工商业社会影响力提高;工业革命的开展急需大量专业技术人

23、才。(答出3点即可得5分)16.(2019山东济南期末,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奉行“大陆政策”,追求在欧洲大陆的崛起,被英国视为抑制俄法的力量。德皇深知,在成为霸权国前英国随时可以给德国以沉重打击,因此要求尽量维持与英国的良好关系。当时的欧洲大国频繁结盟与反结盟,错综复杂的条约与联盟关系造就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到20世纪初,在工业生产方面,英国已落在美德之后。对英国而言,“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的德国成为其头号对手,英德之前的良好关系走到了尽头。据张新颖国际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及其转化以一战前的英德关系为例材料二美国冷战史学家加迪斯用“漫长

24、的和平”来形容冷战。美苏都未抱有以与对方直接发生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打算,为准确把握对方意图,避免因误判导致战争意外发生,仅在军控领域两国就进行了多轮谈判,到1987年陆续签订了反弹道导弹条约美苏防止核战争协定中导条约等协议。这即使并非美苏战略稳定的根本原因,至少起到了缓冲与调和双方战略紧张关系、防止世界战争的客观效果。据桂立苏美关系70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德两国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苏保持“漫长的和平”的原因。(5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大国处理相互间关系的认识。(2分)答案(1)特点:从和平共处到战争对抗

25、。(若仅从一个角度作答只得1分,共2分)原因:和平共处:英德间存在共同利益(若仅从英德各自具体情况作答不得分);欧洲大国间错综复杂外交条约关系的推动。(2分)走向战争:英德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或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国力增强,英德战略目标根本冲突);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2分)(2)原因:避免与对方发生直接战争;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或以国际协议互相制约);美苏势均力敌;吸取二战教训;核战争的威慑。(每答出一点得1分,共5分)(3)认识:大国关系关乎人类命运,大国在处理相互间关系时应全面考虑本国利益和国际责任;建立广泛互信机制,加强沟通协调,避免战争,实现合作共赢应是大国处理相互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任答一点即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