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质量检测十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黄冈调研)在智者运动中,“智者”没有统一的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是较为一致的。“智者运动”的兴起,主要得益于()A政治民主B经济发达C学术浓郁 D思想独立解析:选A。 “智者”主要指那些传授演讲、辩论知识的人,而这些知识最大用处是政治民主的舞台,故A项正确;智者产生于民主政治的需求,与经济的发展程度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智者不是以研究学术为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智者强调人与自然的独立,但没有提出要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更多是顺应当时主流的思
2、想,故D项错误。2普罗泰格拉认为,道德并不神秘,正如技艺一样,它是人在从事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中的智慧的表现,它能调解家庭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参与城邦国家的事务。他指出,公正、智慧、节制等是人们必备的品质,人和人之间应以尊敬和正义为原则。普罗泰格拉的伦理思想()A有力支持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B为不同流派的思想家们继承发展C支持了苏格拉底的“先天道德论” D有破除传统神学观念的启蒙作用解析:选A。从材料“道德是人在从事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中的智慧的表现,它能调解家庭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参与城邦国家的事务”“公正、智慧、节制等是人们必备的品质,人和人之间应以尊敬和正义为原则”可以看出,普罗泰格拉的伦
3、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普罗泰格拉反对苏格拉底的“先天道德论”,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把人从神和自然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其并未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故D项错误3(2018湖南省十校协作体联考)古希腊某著名学者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他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这说明该学者()A否定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 B彻底否定了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主张认识自己,研究自我 D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解析:选C。 题干反映两层信息,
4、第一层说明古希腊某著名学者认为自然的真理无穷无尽且不断变化,第二层反映他主张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即个人道德,由此可判断该学者为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主张认识自我,研究自我,与题干第二层信息吻合,故C项正确;题干第一层信息说明该学者认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故A项错误;题干中没有关于神的否定问题,故B项错误; D项应是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的思想,故D项错误。4柏拉图指出:遵守习惯和法律是掌权者的首要职责;习惯和传统法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真知识;尊重法律。他还提出要用法律来规制掌权者“有限所得与无限贪欲间的尖锐矛盾”。这说明柏拉图()A寻求城邦管理的有序性 B认为法律源自生活习惯C最早提出权力
5、制衡理论 D把遵守法律作为美德解析:选A。材料中柏拉图强调掌权者遵守习惯和法律,限制贪欲,实际上是寻求城邦管理的有序性,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掌权者遵守习惯和法律,但没有反映出法律的来源,故B项错误;柏拉图的主张体现出制衡掌权者的权力,但不能推断其最早提出这一理论,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以法律限制掌权者权力,没有体现出遵守法律与美德的关系,故D项错误。 5一位佛罗伦萨诗人的歌咏诗这样写道:“青春是多么美好啊,但是,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有利于()A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 B淡化权力的神学色彩C开辟非宗教的理性时代 D自由主义改革的兴起 解析:选
6、A。材料体现了及时行乐和现世享受的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打破禁锢、追求冒险,有利于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者反对的是教会的禁欲和腐败,未涉及教会的“权力”,故B项错误;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禁欲和腐败,但仍然信仰宗教,故C项错误;这种人文主义思想与自由主义改革无关,故D项错误。6(2018菏泽模拟)但丁在谈到公民与国王的关系时指出,公民不为他们的代表而存在,百姓也不为他们的国王而存在;相反代表倒是为公民而存在。材料反映出但丁()A鼓励公民追求生存自由 B重视公民的政治权利C引用了“民贵君轻”思想 D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解析:选B。“公民”这个词汇,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政治范畴的概念
7、,也体现了正在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对政治权利的争取与追求,故B项正确;但丁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早期杰出思想家,其主张不可能只局限于生存方面且材料根本没有体现生存自由,故A项错误;君臣双方都不为对方而存在,这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民贵君轻”思想,故C项错误;“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这属于一种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7(2018乌鲁木齐诊断)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B践行“因信称义”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D主张政教分离解析:选B。作为欧洲宗教改革的
8、发起者,“因信称义”是路德所坚持的政治和宗教主张,他娶修女为妻正是在践行自己的宗教主张,故B项正确;路德“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与否认罗马教廷的权威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故A项错误;作为德意志宗教改革领袖,路德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徒,绝非抛弃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政教分离的主张在材料中并没有相关的体现,故D项错误。8“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A科学精神高涨 B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C人文精神增强 D仍然
9、缺乏理性精神解析:选D。材料未提及科学精神,故A项错误;“排巫运动”并非反宗教,故B项错误;“排巫运动”对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的迫害,是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缺失的表现,故C项错误,D项正确。9(2018湖北七市联考)“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这段材料说明启蒙思想家()A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 B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C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 D力图融合自然与社会法则解析:选B。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与材料中“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符,故B项正
10、确;材料中未涉及摆脱了宗教,与“这段材料说明”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他们相信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不等于揭示出规律,故C项错误;材料中“他们相信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没有涉及力图融合,故D项错误。10(2018平顶山调研)洛克在政府论中说:“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的关系。”洛克阐述的是()A天赋人权思想 B人类意识觉醒C信仰自由理论 D民主制度诉求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应该人人平等”可知A项正确;人类意识觉醒在古希腊时期就存在,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
11、未提到信仰自由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意与民主制度诉求无关,故D项错误。11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A文艺复兴凸显了个人理性 B启蒙运动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C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D两个浮士德都是私欲膨胀的产物解析:选B。文艺复兴的旗帜是人文主义而非理性主义,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不难看出,歌德笔下的浮士德较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人文性,这显然是对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弘扬,故B项正确;启
12、蒙运动时期,宗教受到了较文艺复兴时期更加猛烈的批判和抨击,宗教性被进一步削弱,故C项错误;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显然是私欲膨胀的产物,但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明显不是,主人公利用魔鬼力量体验人生的悲欢苦乐,更有明显的自主性而非欲望性,故D项错误。12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中指出:“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以下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过分否定权威产生社会性危机 B教会不满被抨击进行疯狂报复C理性要成为判断是非唯一标准 D启蒙思想导致了社会秩序混乱解析:选A。题中“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
13、脱恐惧,树立自主”,体现了启蒙运动发挥了否定权威(君主专制和天主教会),解放思想的作用,“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说明启蒙运动由于过分否定权威产生了社会性危机,故A项正确;“教会不满被抨击进行疯狂报复”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学者指出了启蒙运动的消极影响,“理性要成为判断是非唯一标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启蒙思想并没有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启蒙思想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如法国大革命)导致社会动荡,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朱熹理学自上而下,渗入民
14、间。宋代义门现象的兴盛与朱熹理学的大力倡导有很大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在明代更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把朱熹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落实于行动,成为郑氏家族几百年始终坚持不懈的传统,在乡里传为美谈,并且在乡里间形成良好的睦邻氛围。因此几百年来,历经多次战乱,义门郑氏仍在浦江县保存下来,这一奇迹自有它深厚的社会土壤。材料二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
15、“理性宗教”。他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他在查第格这部哲理小说中说,中国的“理”或所谓的“天”,既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他觉得中国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这种以道德规范为准则,使天赋与理性、文明的发展与理性的进步、历史的前进相统一的“理性宗教”是伏尔泰坚定不移的信仰。 程利田朱熹理学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兼论中国文明对西方文明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朱熹的哪些思想。他为什么推崇朱熹的思想?(13分)解
16、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第一小问思想,据材料二“中国的理或所谓的天,既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可得:提出“理”是万物本源;据材料二“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他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这种以道德规范为准则,使天赋与理性、文明的发展与理性的进步、历史的前进相统一的理性宗教是伏尔泰坚定不移的信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强调社会伦理道德建设;重视自然探索;崇尚自然和谐;倡导格物致知。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 “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
17、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伏尔泰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朱熹思想的特点的角度分析。答案 (1)影响: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明确了家族、社会伦理关系,规范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理学、文化的世俗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适应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任意答出四点即可)(2)思想:提出“理”是万物本源;倡导格物致知;强调社会伦理道德建设;重视自然探索;崇尚自然和谐。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反宗教神学、封建专制的需要;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儒学传入西方,影响巨大;朱熹是儒学的集大成者,思想内涵丰富。14同样是从耶稣会教士那里获得
18、关于中国的资料,伏尔泰与孟德斯鸠笔下的中国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这里,官府的意见从来具有法律的力量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因此,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等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
19、识加以阐释。(12分)(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 本题答题步骤:一,需要根据两段材料中两位思想家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提取一个观点;二阐述,结合所学运用有关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论证的时候做到史实准确、史料充分、语言简练、逻辑性强。答案 示例一观点: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认识是一种误读(或都与中国实际不符)。阐释:(原因)他们的认识多半是经过传教士得来的,因此,他们对中国的解读也多半建立在误解或误读的基础上。(表现)伏尔泰推崇中国制度和文化,认为中国官僚选拔制度完善,各级政府和君主开明,社会和睦,道德、法律完善。伏尔泰仅看到了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合理部分,而没有认识
20、其局限。中国是君主专制制度,易导致暴政和腐败,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易形成文化专制,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是一个可憎、奴役、落后的专制暴政国家,只看到了中国制度有专制的一面,而忽视中国制度的一些积极因素,因而都是一种误读。所以,真实的中国形象既不像伏尔泰描绘的那样美好和开化,也不至于像孟德斯鸠所认为的那么暴政和落后。只有综合辩证地判断,将两种中国形象结合,才能看到中国的真实面貌。示例二观点: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认识是一种有意的误读(或其形成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阐释:(相似背景)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进行反对专制统治和教权主义的斗争。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需要找到一种批判封建神权思想和专制制度的理论依据。(各自需要)伏尔泰反对宗教狂热,反对神权主义思想,主张实行开明的君主制。伏尔泰出于批判天主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政治目的,有意误读中国。孟德斯鸠推崇法的精神,主张三权分立,想构建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因而孟德斯鸠在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时,将中国作为专制政体和没有法律精神的典型和现实例证,忽略中国制度的合理性,以此来批判法国封建专制制度。所以,两者对中国的误读都是源于法国内部变革的迫切需要。其他观点只要观点明确,阐述合理,都可以得到相应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