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3单元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6350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3单元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3单元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3单元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3单元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3单元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3单元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3单元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3单元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3单元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单元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0安徽定远中学周测)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

2、结合成一个整体”,这在外国公使看来,是“前所未有的”“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等,可知这个事件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是国民革命(北伐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是中共诞生的影响,排除。2(2020吉林延边二中入学考试)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

3、政,消灭阶级剥削,实现共产主义,故D项正确。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A项错误;B项应为1927年八七会议的决议,C项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时间均不符。3.(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二期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包括毛泽东,都是先在城市里从事工人运动,然后再到农村中去领导农民运动和游击战争的。这一条十分重要,没有它,就只能产生旧式的农民战争,而且也不可能取得胜利。”这一论述旨在说明()A工人运动与农民战争同步进行才能保证胜利B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只重视城市工人运动实践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答案B解析材料“中国

4、共产党的领导人,包括毛泽东,都是先在城市里从事工人运动,然后再到农村中去领导农民运动和游击战争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这一条十分重要,没有它,就只能产生旧式的农民战争,而且也不可能取得胜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故选B项。材料中“先在城市里从事工人运动,然后再到农村中去领导农民运动和游击战争”说明工人运动与农民战争有先后过程,A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只重视城市工人运动实践,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而且材料描述的是工人运动的深远意义,与毛泽东思

5、想无关,排除D项。4(2019广东揭阳高二期末)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从推崇多党制议会政治逐渐转向追求一党独大,以党治国的党国体制,这一变化()A是对民国初年政治现状反思的结果B主要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是孙中山革命性衰退的表现D是国民党巩固全国统一的必然要求答案A解析多党制议会政治导致民国初年的中国政坛乱象丛生,政府更迭较快,实际权力有限,难以形成对社会的有效统治,不能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因此孙中山追求党国体制,故选A项。孙中山追求党国体制时,十月革命尚未发生,排除B项;这一变化表明孙中山试图通过新的方式实现革命理想,不能反映革命性衰退,排除C项;国民党还没有实现全国统一,排除D项。5(202

6、0四川棠湖中学开学考试)1926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指出,目前“最主要的严重的倾向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而恐怖而日渐向右”,这“是被破裂般联合战线及国共两党关系之主要原因”。这一判断()A符合国民革命形势的实际B是党内右倾思想的具体表现C最终导致国共关系的破裂D对国民革命的失败有所反思答案B解析汉口特别会议认为民众运动向“左”,并且认为是民众运动带来国民政府态度上的变化,这是当时党内不敢斗争、放弃革命领导权的右倾思想的表现,故选B项。这一判断是错误的,排除A项;导致国共关系破裂的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排除C项;从材料中的时间来看,当时国民革命

7、尚未失败,排除D项。6(2019贵州思南中学高二期末)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间的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D项正确。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在国民革命蓬勃发展之际,国

8、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国共合作破裂,故A项错误;革命的果实落入国民党反动派之手,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C两项错误。7(2019江苏盐城高二期末)“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精神穹宇方面的建设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在井冈山创业时期,共产党就结合中国国情完成了精神穹宇基本框架。”材料中的“精神穹宇基本框架”指()A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走向成熟D克服了王明等人“左”倾错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井冈山”“结合中国国情”可知,材料中所说的“精神穹宇基本框架”指的是中共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道路,A

9、项正确。北伐战争推动国民革命走向高潮,且与材料中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中井冈山创业时期不符,排除C项;遵义会议克服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与材料中井冈山创业时期不符,排除D项。8(2019海南枫叶国际学校高二期末)农会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建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权。1927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这是对传统乡村社会政治关系的有力冲击。它推翻了地主阶级政府,成为新的政权形式。这说明当时()A国内形势变化导致革命性质变化B土地革命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中共注重政权建构动员农民革命D乡村民众政治追求高于经济诉求答案C解析192

10、7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这是中共对乡村的权力改造,表明中共注重政权建构动员农民革命,故C项正确。1927年国内形势发生变化,但革命性质没有变,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故A项错误;“它推翻了地主阶级政府,成为新的政权形式”是对乡村的权力结构进行改造,不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故B项错误;1927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这是中共对乡村的权力改造,不是乡村民众的政治追求,故D项错误。9(2020安徽定远中学周测)1930年6月,中共中央决议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总的形势,都表明中国新的革命高潮已经逼近到我们的前面了

11、”,并“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为全国革命的胜利”。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C试图打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D对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左”倾错误思想,对形势作了根本错误的估计,对于中国革命估计过于乐观,故D项正确。材料认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都到了大决战的前夜,不属于革命道路选择问题,故A项错误;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10(2019江西南昌高二期末)1931年,中共中央在干部任用上提出“坚决提拔新的工人干部来参加指导机关工作”,派遣大批工人干部担任红军的指挥员与政治委员。同时要求各地“洗刷党内富农、小

12、地主”的成分。中共中央的上述做法()A确保了干部队伍的纯洁性B表明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C带有一定的“左”倾色彩D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答案C解析材料“坚决提拔新的工人干部来参加指导机关工作”说明,中共中央教条地认为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只能依靠工人阶级,“同时要求各地洗刷党内富农、小地主”表明中共中央措施的片面、激进。这些都说明中共中央的做法带有一定的“左”倾色彩,故选C项。这种做法与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无关,排除A项;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并非排斥其他阶级参加革命,排除B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利于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排除D项。11(2019宁夏石嘴山三中月考)1931年11月30日蒋介石发表了演

13、讲词:“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近日之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能为功。”据此推断蒋介石之后的主要行动是()A发动四一二事变,屠杀人民B调动军事力量,抵抗日本C围剿革命根据地,进攻红军D默认伪满洲国,妥协日本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31年11月30日”“攘外必先安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在该演讲之后调集兵力围剿革命根据地,旨在消灭红军,故C项正确,排除B项。A项发生在1927年,排除;伪满洲国是1932年成立的,排除D项。12(2019贵州贵阳一中月考)1934年7月,中共中央专门负责与共产国际联络的人员在上海被捕,

14、电台也落入敌手。到1936年春之前,中共中央与莫斯科一直处于失联状态。这一状况()A客观上促成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B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C使毛泽东确立了党内的领导地位D结束“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答案A解析1934年7月到1936年春之前,中共中央与莫斯科失联,这期间红军主要进行长征,在途中的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等问题,从而客观上促成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故A项正确。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于遵义会议,完全确立于党的七大,故C项错误;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上和组织上“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

15、思想上解决是在“延安整风”时期,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6月3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中国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6、,分析促使五四运动“转折”的最具意义的历史事件,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2)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答案(1)事件: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影响: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2)理解:国际地位缓慢回升、国家利权逐渐收复;民众民主意识高涨;民族凝聚力增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唯有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可知,事件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国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

17、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工人阶级的地位、民主革命的发展、中共的成立等方面得出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国际地位及国家权利、民族意识、民主意识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14(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陈诚被任命为湖北省政府主席后,便领导了以“减租”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1941年4月制定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总的说来,效果甚微,“减租政令不免有遭受破坏的地方”,主要有:地主“将一部分田亩匿不陈报,以图拆补减租损失者”;“佃户在地主积威之下,仍多方维持地主利益,不敢有短失者”;地主“往往假词威吓,使佃户不敢依照规定减租”。“以上情形,

18、均可见地主势力之大,竟可迫使无知乡农自动地放弃其应得的利益”。经过这段“减租”的实践,陈诚自己也承认:“所可痛心者,就是在做字上太差劲。”更重要的是,陈诚的“减租”改革并没有得到国民党上层的支持。整个改革,并没有国民党的中央文件加以肯定,都是湖北省的行为,结果收效不大。中共党史研究材料二针对土地问题,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农民。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在民主革命时期,正确的土地政策经验主要是: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深入的政治动员,这是打破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基本措施;将农民的乡土和族群意识纳入到阶级意

19、识的体系中去,使农村的土地改革成为阶级斗争的主要组成部分;无偿没收地主土地。这些土地政策,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摘自向毛主席学习(1)根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陈诚土地改革收效不大的原因。(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有何不同。答案(1)原因:以“减租”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仍然实行的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采取一切办法把损失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基层官吏的阶级局限性导致执行不力。没有得到国民党上层的支持,仅是个别省的行为。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政权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0、。(2)不同:对地主阶级的政策不同:中国共产党没收了地主的土地。目的不同:中国共产党为了调动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的积极性,制定了具体而正确的土地政策。推广的范围与力度不同:中共在其领导的地区广泛推行。实施的结果不同: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促进了民主革命的胜利。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陈诚领导了以减租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可知,这次改革并未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仍然实行的是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根据材料一“将一部分田亩匿不陈报,以图拆补减租损失者”“佃户在地主积威之下,仍多方维持地主利益,不敢有短失者”“地主往往假词威吓,使佃户不敢依照规定减租”等信息可知,在地主土地所有制下,地主采取一切办法把损失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改革并未使农民受益;根据材料一“改革并没有得到国民党上层的支持都是湖北省的行为,结果收效不大”可知,陈诚的改革并没有得到国民党上层的支持,仅是个别省的行为;根据相关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政权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另外政府官僚阶层的阶级局限性也使得他们执行政策不力。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中共的土地政策的信息,对比材料一中陈诚的土地改革,从对地主阶级的政策、改革目的、推广范围和力度以及实施的结果等方面分析不同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