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即墨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国的历史文物浩如烟海,这当然是独特的优势,但也有着“甜蜜的烦恼”有限的文保资金和技术管理力量简直是杯水车薪。跟意大利等文物大国相比,我国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技术和管理力度都差距明显。那些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具有经济效益的文物建筑尚能得到较好保护,至于那些没有多少经济价值,无法开发成景点收门票的文物建筑,很难得到有效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以弥补政府部门文保资金和技术管理力量的不足,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文物保护绝非政府部门的“独角戏”,而应该鼓励广泛的社会参与。在美国保护文化遗产
2、的国家公园制度中,其经费既有联邦政府拨款,也通过税费减免鼓励社会各界的投资和捐赠。另一个文物大国英国,其保护资金也有大量的非政府组织捐赠和个人捐款。反观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主要靠政府,目前还没有形成多方参与、多元投资的机制。社会组织、企业机构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在文保领域的应有作用还没有释放出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保护,这本身也是一个文化教育和文物知识普及的过程。文物保护不应该是“死的保护”,而应该是“活的保护”。不应该是把一座文物建筑围起来、封起来,使它徒留一个死的躯壳,与当下人们的生活毫无关联。应该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文物建筑得到多方面利用,比如教学、参观、研究,使其成
3、为文化产业、文化活动的载体。参与的社会力量越广泛,文物知识和历史文化的传播也就越广泛。在各种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下,文物建筑得以以“活的形式”存在,成为当下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是一件新生事物,在保持宽容态度的同时,也要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首先,对于哪些文物可以交给社会,哪些文物必须由文保部门严格管理保护,要有科学论证和明确界定。在意大利,文物保护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有不同的保护规范。其次,要确保参与认养的社会力量,具备从事文物保护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条件,防止保护文物变成毁坏文物。再次,对于社会力量保护、利用文物建筑的行为,要实施全面全程监督,严禁对文
4、物建筑进行竭泽而渔的商业开发,防止不当利用危及文物安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最后,相关信息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防止暗箱操作、私相授受,一旦出现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让文物知识,以及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走进社会,走进人们的生活,让文化的力量抵达人们的内心深处,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塑造社会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由文保部门、文保机构唱独角戏的“小文保”模式,要逐步转型为政府部门牵头,专业机构发挥主力作用,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广泛参与的“大文保”模式。当然,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建章立制,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在符合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符合文物
5、保护客观规律的轨道上推进运行。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历史文物浩如烟海,需要保护的文物太多,这是造成当下历史文物保护困难的一个根本原因。B. 目前我国那些没有多少经济价值,无法开发成景点来创收的文物建筑基本都没有得到有效得保护。C. 弥补我国历史文物保护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的最有效方式是像英、美等国家那样主要靠非政府组织。D. 我国目前的历史文物保护主要靠政府投入,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有益力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证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B. 文章在论述完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意义后
6、,进一步论述如何做的问题。C.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中外对比论证,突出了美国、英国做法的科学。D. 对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文章先指出当前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出路,后逐层分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历史文物保护技术和策略体现了文物“活的保护”理念,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B. 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如果没有科学论证,明确界定,保护资金、技术和合理条件,容易适得其反。C.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保护,不仅要信息公开,接受各方监督,还要防止暗箱操作,小心被不当利用。D. 只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保护,避免政府唱独角戏,就能让文物知识以及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走进社
7、会。【答案】1. D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A项,“根本原因”的说法错误,需要保护的文物多只是客观原因。B项,“基本都没得到有效得保护”的说法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是说“很难得到有效保护”。C项,“英、美等国家那样主要靠非政府组织”的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在美国,其经费既有联邦政府拨款,也有非政府组织捐款和个人捐款;在英国,其保护资金也有大量的非政府组织捐赠和个人捐款”。故本题选D。【2题
8、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C项,“对比论证”错误,应为举例论证,而且文章列举美国、英国的事例论证的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以弥补政府部门文保资金和技术管理力量的不足,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故本题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
9、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D项,“只要就能”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碗匠和他的碗周天红烂泥田,一个村子最响亮的事儿就是烧碗了。烂泥田村子口一大块田,那泥巴,扶墙抹墙不行,真的是烂得扶不上墙了。栽秧种谷也不行,栽了秧,不走根,反倒要烂根,没得收成。那泥巴,
10、就适合做碗烧碗。八爷是村子里最好的碗匠。八爷拿捏碗坯子,那是村子里最快的。小半个下午就能做出五六十个呢,就是村子对门成天牛皮吹得哄哄响的刘老大,忙得汗水长流也没比过八爷。八爷烧出的碗,那更是一绝。造型、釉色、图案,那都是没得挑。能在碗边碗底上搞出花花草草,有鱼有鸟,有人物有动物,买主点着要什么他就能给你烧制出什么。做大寿的能给你烧出老寿星图,结婚办喜事儿的能在上面烧出鸳鸯,那些图案活灵活现,逼真得惊人。有的人端起碗吃饭时,都只顾着欣赏,翻来翻去地看,碗里的东西流洒了全然不知道。八爷烧碗的手艺,那是跟着他师傅学的,足足学了三年,他师傅才把最关键那点儿真本事传给了他。师傅传授真本事时,只给八爷提了
11、一个要求:留在他身边!师傅对八爷说,我一辈子教了数不清的徒弟,学了手艺,都跑出去闯荡了,没有一个能留下来的。八爷说话算话,一直留在师傅身边,烧碗。直到师傅去世,他都没有离开过烂泥田。八爷学到了烧碗的真本事,那手艺真是做精了。在烂泥田方圆三四十里地界,你要说到碗匠八爷,没有人不知道的。做大寿的要找他,娶媳妇嫁女的要找他,修房造屋贺喜事儿的要找他,找他烧碗做个纪念呗。外出送货的货车司机要找他,卖碗送碗的客商老板要找他,玩古玩收藏老玩意儿的也要进山找他。八爷的手艺活儿呀,在县城里的大半条街都是抢手货。八爷也不讲究。无论是进门上货的、收藏老玩意的,还是专门进屋看热闹的,八爷准抽出时间,把烧碗识货的道理
12、和方法一五一十地给你介绍个明白,最后还问上一句,懂了没有?如果你摆脑壳说没听懂,他会继续给你说道说道,直到让你听真了为止。八爷这热情,生意当然好做了。八爷制碗烧碗的手艺是一绝,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的,每天上门进货的客商络绎不绝。这些年下来,八爷的房屋都翻新三回了,可他家里自己用的碗却还是老样子。八爷家的碗也是一大特色,没一个好碗,要么是歪的,要么是缺的,要么是花样图案烧残了的,全是歪瓜裂枣的残存货。碗匠家里用烂碗怪碗,是八爷用不起好碗吗?不是,成天满屋满仓库都是上等的好碗呢,随便用都没问题;是八爷缺心眼儿吗?不会哟,单凭他制碗烧碗的手艺,就知道他是个一等一的聪明人;是八爷脾气怪吗?肯定不是,你看
13、有人进门,不管晴天阴天还是雨天,八爷都是一脸的笑呢。这是个什么道理呢?烧碗的同行不明白,村里人不明白,来进货买碗的人不明白,就是八爷家的二娃也不明白。二娃是什么人哟,走州下府,啥子事情没见过。这些年,二娃靠着倒腾他老爹八爷烧的碗,那是发财了,在县城里有五间门市一个大仓库,小轿车都换了好几辆,不是八爷吼着,差点把老婆都换了。二娃是村子里第一个去过首都北京的。就单是他在人民大会堂广场前照的那张相片拿回村子,一整个村子的人围着看了半下午还舍不得离去,直到天发黑,人才小步小步地散了。多大个事儿呀,进个京城,村里人念谈了大半年。八爷家吃饭喝酒用的那些怪头怪脑的碗,那也是村里人的大事儿,没有人不念谈的。八
14、爷说,二娃呀,你不懂?你真不懂?二娃摇摇头。八爷端起那歪边子的酒碗,喝了一大口酒,说,二娃呀,你看看这个碗,要不是它是个歪边子的残缺货,它还能是我的酒碗?八年了,还是我的酒碗。二娃听了老爹的话,好像更糊涂了。八爷看了二娃一眼,继续说,碗匠手里的好碗,最终都不是自己的,留不住呀。就像你和你哥。你哥虽然老实甚至有点笨,可他就像一个我烧坏了的碗,能留在我身边呀。你从小聪明,是只好碗,可你成天在外漂来荡去的,有个大事儿小事儿的,我能靠得上你?二娃这下听明白了,一屁股坐在屋前的门槛上,半天站不起身来。这一下子,二娃清楚地记起,自己已经两年三个月零五天没有回家了。(选自天池)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
15、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段介绍烂泥田村泥巴的特点,扶不上墙,也不能栽秧种谷,但是适合做碗烧碗,这也为后文八爷能烧出好碗作铺垫。B. 八爷答应师傅留下来,最终师傅才把最关键的真本事传给他,八爷才学得一手做碗烧碗的好手艺,而其他徒弟并没有学到真本事。C. 为什么八爷家用的没有一个好碗?没有人知道答案,“就是八爷家的二娃也不明白”,作者以此引出下面关于二娃的介绍。D. 八爷借碗说理,烧坏了的碗还可以拿来喝酒,好碗最终留不住,就像孩子,有出息的在外面忙活,看起来笨点儿的却能留在身边。5. 文中的八爷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文章后半部分对二娃的详细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结
16、合文本进行分析。【答案】4. B 5. 烧碗的技艺高超。八爷烧出的碗是一绝,图案活灵活现,逼真得惊人。为人热情。八爷无论对上货者,还是收藏者甚至是看热闹的,都会热情介绍。信守承诺。他答应师傅,一直留在师傅的身边,到老也没有离开过。善于讲道理。八爷以碗为喻,给儿子讲道理,让儿子明白。 6. 照应下文,为后文作铺垫。二娃走州下府,没有空闲,与文章最后交待二娃两年三个月零五天没有回家作铺垫。侧面衬托八爷。二娃是因为倒腾八爷烧的碗,所以生意做得很好,也很忙,因此衬托八爷烧碗技艺高超。深化文章的主旨。提醒人们在为事业奔波忙碌的时候,也应该对家人尤其是父母多一点照顾。【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
17、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作品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B项,“八爷才学得一手做碗烧碗的好手艺,而其他徒弟并没有学到真本事”,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师傅对八爷说,我一辈子教了数不清的徒弟,学了手艺,都跑出去闯荡了,没有一个能留下来的”,据此可知并非“其他徒弟并没有学到真本事”。故本题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
18、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能力。分析概括散文人物形象,首先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关键句以及相关事件进行筛选和提取,然后进行整合、提炼和概括。本题要求通读全文,概括八爷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质。根据文本第二段“八爷烧出的碗,那更是一绝。造型、釉色、图案,那都是没得挑。能在碗边碗底上搞出花花草草,有鱼有鸟,有人物有动物,买主点着要什么他就能给你烧制出什么。做大寿的能给你烧出老寿星图,结婚办喜事儿的能在上面烧出鸳鸯,那些图案活灵活现,逼真得惊人。有的人端起碗吃饭时,都只顾着欣赏,翻来翻去地看,碗里的东西流洒了全然不知道”,可概括出八爷烧碗的技艺高超;根据文本“无论是进门上货
19、的、收藏老玩意的,还是专门进屋看热闹的,八爷准抽出时间,把烧碗识货的道理和方法一五一十地给你介绍个明白,最后还问上一句,懂了没有?如果你摆脑壳说没听懂,他会继续给你说道说道,直到让你听真了为止”可概括出八爷为人热情;根据情节“师傅传授真本事时,只给八爷提了一个要求:留在他身边!师傅对八爷说,我一辈子教了数不清的徒弟,学了手艺,都跑出去闯荡了,没有一个能留下来的。八爷说话算话,一直留在师傅身边,烧碗。直到师傅去世,他都没有离开过烂泥田。”可概括出八爷信守承诺;文章结尾八爷用自己的酒碗为例和二娃谈话,使二娃听明白道理,意识到“自己已经两年三个月零五天没有回家了”,这一情节可概括出八爷善于讲道理。综
20、上分析,考生整理答案,分点作答即可。【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段落在文中作用能力。考生应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全文,把握作品的主旨情感。仔细阅读相关段落从内容、结构、主旨情感等角度综合分析。本文标题为“碗匠和他的碗”,“碗匠”即八爷,八爷是作品中的的主要形象。文章后半部分对二娃做了详细介绍,如“二娃是什么人哟,走州下府,啥子事情没见过。这些年,二娃靠着倒腾他老爹八爷烧的碗,那是发财了,在县城里有五间门市一个大仓库,小轿车都换了好几辆,不是八爷吼着,差点把老婆都换了。二娃是村子里第一个去过首都北京的。就单是他在人民大会堂广场前照的那张相片拿回村子,一整个村子的人围着看了半下午还舍不得离去,
21、直到天发黑,人才小步小步地散了。多大个事儿呀,进个京城,村里人念谈了大半年”。从内容上来看,写二娃是为写八爷服务,二娃是因为倒腾八爷烧的碗,所以生意做得很好,也很忙,因此侧面衬托八爷形象,衬托八爷烧碗技艺高超。从结构来看,照应下文,为后文作铺垫。下文写到二娃走州下府,没有空闲,文章结尾八爷和二娃的谈话,八爷以酒碗设喻,使二娃意识到自己两年三个月零五天没有回家。可见详写二娃的文字为下文这些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从文章主旨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不仅是突出八爷形象,更有当今时代下的现实意义,二娃代表了为事业奔波忙碌的年轻人,他们往往忙于经营,忽视了家庭和亲情。借父子两人对话,以及二娃幡然醒悟这一情节,提醒
22、年轻人事业奔波忙碌的时候,也应该对家人尤其是父母多一点照顾,这正是作品的主旨所在。【点睛】分析文章段落作用,一般根据段落所在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作答。文章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为,结构上:总领全文或总起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情节做铺垫。内容上:开篇点题(扣题);奠定全文感情基调。如果开头段是环境描写,也可以从环境描写作用分析,如渲染、烘托.气氛等。文章中间段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为下文某某情节做铺垫等。内容上:交代了内容,突出了人物特点;考虑对情节的作用。文章结尾段的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章开头(题目);首尾呼应等。内容上:点明(升华)中心;揭示(或深化)
23、文章主题(画龙点睛);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无穷,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考虑对塑造人物或对故事情节的作用。还有,如果段落用了某种修辞,还有从该修辞所产生的作用角度进行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造桥大师茅以升自近代以来,中国造桥史上从没出现过中国人的名字,横跨中国山河的钢铁大桥皆由西方人建造。直至造桥大师茅以升踏入桥梁工地以后,才改写了这个历史。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他早就立志为祖国的桥梁事业建功立业。1920年,获得加利基理工大学第一个工学博士后,他就毅然回来报效祖国。尽管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片破败景象,但这都没有阻止他回归的脚步。回国后,茅以升便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24、他曾任五校教授,两校校长。他继续执教三十余年,开创了“学生考先生”式教学方法,倡导“先习后学,边习边学”式教育。他是我国工科教育的奠基人。1933年3月,茅以升辞去北洋大学教席,接受了筹建钱塘江大桥的任务。当时,浙赣铁路正在兴建,要与沪杭铁路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钱塘江乃著名险恶之江,民间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外国人预言此处不可能建桥。但茅以升对祖国的钢铁大桥均为外国人所建颇为痛心,于是慨然受命,自任桥工处处长,并请同学罗英任总工程师。茅以升是个充满创新精神的人。设计大桥时,日本侵略凶焰从东北燃及华北,大桥关系重大,完工越早越好。他们想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施工方法:“上下并进,
25、一气呵成”。大桥沉箱下沉时,基础工程与桥墩工程并进,江中进行桥墩工程时,岸上进行钢梁装配工程。有两个相邻桥墩完工时,岸上整个装配好的钢梁,即刻用船承载浮运,利用潮水涨落,安装上桥墩,形成一个高效的“生产线”。大桥开工于1934年。为使桥基稳固,木桩需立于石层之上。沙层又厚又硬,茅以升从浇花壶水把土冲出小洞中受到启发,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解决了打桩难题。江水水流湍急,难以施工,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架设钢梁时,茅以升采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运法”,
26、潮涨时用船将钢梁运至两墩之间,潮落时钢梁便落在两墩之上。作为教育家的茅以升还把工地变成了一所临时大学,指导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学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为以后中国的桥梁事业培养了一批桥梁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重大桥梁建设中,担任设计师或总工程师。钱塘江大桥注定“生不逢时”。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9月26日,钱塘江大桥的下层铁路率先通车。通车当日,大批军火物资通过,整个工地笼罩着战争的气氛,没有人再把造桥当作是一项工程。以后两月,各种物资通过大桥源源不断地送往上海。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后,上海腹背受敌,茅以升疾呼:早一天造好桥,就多一份胜利的希望。正是茅以升
27、的这种炽热爱国情怀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桥梁界的一面旗帜。淞沪会战以上海沦陷结束。杭州不保,大桥等于为日本人造。安放炸药的那一天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长的一天,11月17日,钱塘江大桥全面竣工,这是茅以升渴望却又没敢指望的一天。12月23日,日军攻打杭州,茅以升接到命令炸桥。这座承载着国人科学精神的大桥仅存了89天,当天晚上,茅以升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抗战胜利以后,茅以升受命修复大桥,1948年3月,大桥修复通车。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担任了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主持建设了武汉长江大桥,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参与了人民大会堂设计。党对他的信任远非旧社会可以比拟。他以科技文化使者的身份访问英
28、、法等国家,向全世界介绍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居留国外的知识分子提出“报国有门”的召唤,为大洋彼岸的炎黄子孙架起了建国之桥。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茅以升当选为副主席。他认为科普工作可以实现科技大众化的起步。为此,他撰写了大量影响广泛的科普作品,人民日报上连载的桥话,就是科技与文学相结合的典范,他以桥话为媒介把桥的知识介绍给人民,桥话是以生动的文学语言来写的,发表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他还大办科技报,通过科技报把科学知识送给劳动大众。茅以升的一生都在“架桥”,直到1989年11月12日在北京逝世。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那光辉的形象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共存。(有
29、删改)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钱塘江大桥是茅以升设计、建造的,也是他决定炸掉、抗战胜利后重修的,大桥承载着茅以升太多的悲欢。B. 茅以升从美国学成回来,开始并没有机会参加桥梁工程建设,而是投身教育事业,为我国工科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C. 茅以升是个充满创新精神的人,设计了“上下并进,一气呵成”的施工方法,形成一个高效的“生产线”。D. 作为教育家的茅以升还把工地变成了一所临时大学,利用桥梁建设工地,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工程人才。8.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茅以升是出现在中国造桥史上的第一位造桥大师,在他之前,横跨中国山河的钢铁大桥都是由西方人建造的
30、。B. 茅以升为了抗战大局,支援抗战,运输抗战物资,开始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并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许多技术难题。C. 他执教三十余年,开创了“学生考先生”式教学方法,倡导“先习后学,边习边学”式教育。他是我国工科教育的奠基人。D. 茅以升为了回报党对他的信任,他不仅积极参与各种重大工程的设计与建设,还竭心尽智作科普宣传,办科技报。9. 为什么说茅以升一生都在“架桥”?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7. A 8. C 9. 研究工科教育,为学生架设知识与人生之桥。架设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为祖国山河架桥。撰写大量科普文章,兴办科技报,在科技与人民之间架桥。向居留国外的知识分子宣传新中国,在
31、国家和知识分子之间架桥。(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本题A项,“钱塘江大桥也是他决定炸掉”,不合文意,根据原文“12月23日,日军攻打杭州,茅以升接到命令炸桥”可知,钱塘江大桥是茅以升奉命炸掉的。故选 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
32、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在他之前,横跨中国山河的钢铁大桥都是由西方人建造的”,不合文意,原文为“自近代以来横跨中国山河的钢铁大桥皆由西方人建造”,有“自近代以来”的限制。B项,“茅以升为了抗战大局,支援抗战,运输抗战物资,开始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不合文意,由原文“他早就立志为祖国的桥梁事业建功立业”“1933年3月接受了筹建钱塘江大桥的任务”可知,茅以升最初建桥不是为了抗战。D项,“各种重大工程”不合文意,该词范围太大。故本题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探究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架桥”的表层和深层含义。如表层含义主要是茅以升的本职工作就是修建桥梁的
33、,文中主要介绍他修建钱塘江大桥和武汉长江大桥。其深层含义就要从“建桥”的比喻义入手。 完成此题要筛选出材料中茅以升与桥相关的内容,可以结合“他早就立志为祖国的桥梁事业建功立业”“他是我国工科教育的奠基人”概括出研究工科教育,为学生架设知识与人生之桥;结合“茅以升辞去北洋大学教席,接受了筹建钱塘江大桥的任务”“茅以升担任了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主持建设了武汉长江大桥”概括出架设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为祖国山河架桥;结合文本“为此,他撰写了大量影响广泛的科普作品,人民日报上连载的桥话”概括出撰写大量科普文章,兴办科技报,在科技与人民之间架桥;结合文本“他以科技文化使者的身份访问英、法等国家,向全
34、世界介绍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居留国外的知识分子提出报国有门的召唤,为大洋彼岸的炎黄子孙架起了建国之桥”可以概括出向居留国外的知识分子宣传新中国,在国家和知识分子之间架桥。【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
35、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完颜希尹本名谷神,欢都之子也。自太祖举兵,常在行阵,或从太祖,或从撒改,或与诸将征伐,比有
36、功。金人初无文字,国势日强,与邻国交好,乃用契丹字。太祖命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直字。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赐希尹马一匹、衣一袭。其后熙宗亦制女直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希尹所撰谓之女直大字,熙宗所撰谓之小字。宗翰袭辽帝于五院司,希尹为前驱,所将才八骑,与辽主战,一日三败之。明日,希尹得降人麻哲,言辽主在漠,委辎重,将奔西京。几及辽主于白水泺南。辽主以轻骑遁去。尽获其内库宝物,遂至西京。西京降,使蒲察守之。希尹至乙室部,不及辽主而还。及宗翰入朝,希尹权西南、西北两路都统。及大举伐宋,希尹为元帅右监军。再伐宋,执二主以归。师还,
37、赐希尹铁券,除常赦不原之罪,余释不问。宗翰伐康王,希尹追之于扬州,康王遁去。后与宗翰俱朝京师,请立熙宗为储嗣,太宗遂以熙宗为谙班勃极烈。熙宗即位,希尹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加开府仪同三司。希尹为相,有大政皆身先执咎。天眷元年,乞致仕,不许,罢为兴中尹。二年,复为左丞相兼侍中,俄封陈王。与宗干共诛宗磐、宗隽。三年,赐希尹诏曰:“帅臣密奏奸状已萌心在无君言宣不道逮燕居而窃议谓神器以何归稔于听闻遂致章败。”遂赐死,并杀右丞萧庆并希尹子同修国史把答、符宝郎漫带。是时,熙宗未有皇子,故嫉希尹者以此言谮之。皇统三年,上知希尹实无他心,而死非其罪,赠希尹仪同三司、邢国公,改葬之,萧庆银青光禄大夫。天德三年,追
38、封豫王。正隆二年,例降金源郡王。大定十五年,谥贞宪。孙守道、守贞、守能。守道自有传。(节选金史完颜希尹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帅臣密奏奸状/已萌心在无君/言宣不道/逮燕居而窃议谓神器/以何归/稔于听闻/遂致章败B. 帅臣密奏/奸状已萌/心在无君/言宣不道/逮燕居而窃议/谓神器以何归/稔于听闻/遂致章败C. 帅臣密奏奸状/已萌心在无君/言宣不道/逮燕居而窃议/谓神器以何归/稔于听闻/遂致章败D. 帅臣密奏/奸状已萌/心在无君/言宣不道/逮燕居而窃议谓神器/以何归/稔于听闻/遂致章败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铁券:中国君主
39、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也叫免死券。希尹执此可免死。B.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均指官员辞职归家。希尹在此是请求退休。C. 赐死: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社会皇上特有的一种对身份特殊的人,如贵族、大臣、奴婢或妃嫔等,采用赐毒酒、赐剑、赐绫、赐绳等物,由其自毙,对其实施死刑的制度。希尹被赐死即接受死刑。D. 谥: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赠希尹“贞宪”即是对其褒奖。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40、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希尹善征战,屡见功劳。跟太祖等人征战,立有功劳;身为前驱一天三次胜辽主;两次讨伐宋朝,连获两个皇帝归来。B. 希尹善学习,制定文字。他仿照着汉人的楷书字,因袭契丹字的规律,结合本国语特点,制成女真大字。C. 希尹性忠诚,备受重用。他能奉太祖命制成本国文字,完备各种制度;得到皇帝所赐鉄券;直至官至丞相。D. 希尹敢认错,谦虚坦诚。他做丞相时,有大的改正都是自身先行认错;自己被赐死并连及两个儿子被杀,后来皇上才知他并无用心。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日,希尹得降人麻哲,言辽主在漠,委辎重,将奔西京。(2)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
41、高义也。”(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答案】10. B 11. A 12. A 13. (1)第二天,希尹得到投降的人麻哲,说辽帝在沙漠抛弃军用物资,将要逃奔到西京。(2)相如的门客们都劝相如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眷家人来侍奉您,只是仰慕您的高尚德行啊。(3)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的秦国的欲望却是没有满足的,送给他东西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
42、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第一处停顿的争议是“帅臣密奏/”或“帅臣密奏奸状”,句中“萌”为动词,主语不可能是首句主语“帅臣”,应该是“奸状”;因此第一处停顿应该是“帅臣密奏/奸状已萌”,排除AC;对比BD两个选项,根据句意,“谓神器以何归”为“窃议”的补充说明,两句话之间应停顿,因此排除D。“帅臣密奏奸状已萌心在无君言宣不道逮燕居而窃议谓神器以何归稔于听闻遂致章败”这句话的意思是“帅臣秘密上奏说,你奸恶的罪状已经萌生,你心中没有君主,言论宣扬非理。居住在家就偷偷议论,说帝位将归属何人,朕已听到传闻,现在你终于败露了”。故本题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
43、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A项,“希尹执铁券可免死”,表述错误,从后文“除常赦不原之罪,余释不问”可知,希尹并非在任何情况下可免死。故本题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A项,“两次讨伐宋朝,
44、连获两个皇帝归来”,不合文意,根据原文“希尹至乙室部,不及辽主而还”以及“及大举伐宋,希尹为元帅右监军。再伐宋,执二主以归”可知,是在“第二次讨伐宋朝时,俘获两个皇帝归来”。故本题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明日”“委”“辎重”“奔”;(2)“相与”“亲戚”“事”“徒”;(3)“然则”“厌”“奉”“弥”。【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
45、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译文:完颜希尹本名叫谷神,他是欢都的儿子。自从太祖举兵,他常常在军队,或跟从太祖,或跟从撒改,或与其他将领一起征讨,都立有功劳。金人最初没有文字,随着国势日益强盛,与邻国交往友好,都采用契丹文字。太祖命令希尹编撰本国字,完备各种制度。希尹于是依仿着汉人的楷书
46、字,因袭契丹字的规律,结合本国语的特点,制定女真字。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撰成,太祖非常高兴,命令颁布推行。赏赐给希尹马一匹,衣服一袭。在这以后熙宗也制定女真字,与希尹所制定的字一起通行使用。希尹所编撰的称为女真大字,熙宗所编撰的称为小字。宗翰袭击辽帝于五院司,希尹为前驱,所率领的才八名骑兵,与辽帝交战,一天三次打败了他。第二天,希尹得到投降的人麻哲,说辽帝在沙漠抛弃军用物资,将要逃奔西京。希尹几乎在白水泺南追到辽帝,辽帝率轻装快速的骑兵逃走。希尹全部获得了他内廷仓库的宝物,于是赶到西京。西京投降,使蒲察守卫。希尹到乙室部,没有追上辽帝就回来了。宗翰入朝朝见天子的时候,希尹暂时代理西南、西北两路的
47、都统。大规模讨伐宋朝的时候,希尹任元帅右监军。再一次讨伐宋朝,俘获两个皇帝归来。回师后,皇帝赐给希尹铁券,除了一般赦免不能宽恕的罪过外,其他都免除不予置问。宗翰讨伐康王,希尹追康王到扬州,康王逃走。希尹后来与宗翰在京师一起朝见皇帝,请求立熙宗为皇位继承人,太宗于是以熙宗为谙班勃极烈。熙宗即位,希尹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加官开府仪同三司。希尹为丞相,有大的改正都是自身先行认错。天眷元年,希尹请求退休,皇帝不允许,罢朝职改任兴中尹。二年,重新为左丞相兼侍中,不久封陈王。与宗干共同诛杀宗磐、宗隽。三年,赐希尹诏令说:“帅臣秘密上奏说,你奸恶的罪状已经萌生,你心中没有君主,言论宣扬非理。居住在家就偷偷议
48、论,说帝位将归属何人,朕已听到传闻,现在你终于败露了。”于是赐希尹死,并杀了右丞相萧庆和希尹的儿子同修国史把答、符宝郎漫带。这时,因为熙宗没有皇子,所以嫉妒希尹的人就用这种话来诬陷他。皇统三年,皇上知道希尹实际没有别的用心,死得非罪,就追赠希尹官仪同三司、邢国公,并且改葬了他,追赠萧庆为银青光禄大夫。天德三年,追封希尹为豫王。正隆二年,按例降为金源郡王。大定十五年,谥希尹号贞宪。孙子守道、守贞、守能。守道自己有传。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具体描写赤壁景象的句子是:“_,_,_。”(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刘裕挥师北伐、收复中原故土的历史事实,把
49、其形象地概括为振奋人心的“_,_”两句。(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4)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如果六国礼遇贤臣,爱护子民,并力西向,则或许能避免“_,_”的命运。(5)阿房宫赋中,直接表现作者借古讽今的句子是:“_,_。”【答案】 (1). (1)乱石穿空 (2). 惊涛拍岸 (3). 卷起千堆雪 (4). (2)金戈铁马 (5). 气吞万里如虎 (6). (3)赢得仓皇北顾 (7). (4)薪不尽 (8). 火不灭 (9).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0).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
50、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准题目所给关键词,联系课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本题为情境默写,注意语境提示:(1)中“赤壁景象”对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2)中“刘裕挥师北伐、收复中原故土”对应“卷起千堆雪,金戈铁马”(3)中“行事草率”对应“赢得仓皇北顾”(4)六国论中“以地事秦”的结果是“薪不尽,火不灭”,本题假设说理,应避免的结果也应是“薪不尽,火不灭”(5)中“借古讽今”对应“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点睛】在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
51、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_,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_。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
52、和办法、_推进难以完成的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_实现脱贫攻坚目标。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B.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C.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D.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
53、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B.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C.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D.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B. 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C. 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D. 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答案】15. B 16. A 17. A【解析】【15题详解】试题
54、分析: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第二处语病为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把“彰显”应改为“检验”。【16题详解】试题分析:根据下文的关联词语“也”,它只能与“既”搭配,可以排除 CD 两项;“矛盾和问题”的前面是一个多层定语,正确顺序应是“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排除 B 项。【17题详解】试题分析:运筹帷幄: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建言献策:陈述主张或意见,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见,出谋划策,进献计策。这里的主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用“运筹帷幄”合适;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
55、分紧急,已到眼前。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这里强调的是“紧急”而不是“危急”,所以用“迫在眉睫”合适;按部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 。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这里从感情色彩角度考虑,用“按部就班”更合适;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18.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您好!首先感谢您过去三个月来对我公司的关注和点赞!我公司将要在10月1日10
56、时26分,在北京市崇文区XX路XX号举行开业庆典。我携全体员工向您发出鼎力邀请。到时候,恭候您的惠顾!【答案】“点赞”改为“支持”;“将要在”改为“定于”;“鼎力”政为“诚挚”;“到时候”改为“届时”;“惠顾”改为“莅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考生应注意使用场合和对象,结合语境分析。这是一封邀请函,应该用书面语,语气正式。“点赞”为口语,应将“点赞”改为“支持”;“将要在”为口语,不够正式,应该改为“定于”;“到时候”为口语,不适合邀请函的语体风格,应改为“届时”;“惠顾”用于营业性场合,是商家对消费者的客套话,此处为公司的开业庆典,欢迎对方参加,应该改为“莅临”。19
57、.下面是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结构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字数100个左右。【答案】示例:人在一定环境中会生成感觉记忆,除部分信息丧失外,一些会形成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在一定时间后会有部分丧失,另一些则经过不断复述反复加工形成长时记忆;而形成长时记忆的信息有的也会因各种原因退化为短时记忆并丧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流程图的能力。流程图采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以此展现一个事件的流程。侧重考察考生对事件过程与次序的表述。信息要周全,顺序合理,语言连贯,表述准确。根据题目要求,这是“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结构的流程图”,
58、考生应首先明确“记忆”的主体是“人”,然后结合图表中处于起始位置的“环境”一词展开表述,按照箭头提示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表达,有箭头分支的时候按并列结构表达,如“除部分信息丧失外,一些会形成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在一定时间后会有部分丧失,另一些则经过不断复述反复加工形成长时记忆”;注意箭头的循环往复提示,如“形成长时记忆的信息有的也会因各种原因退化为短时记忆并丧失”。最后,整理语言,表达连贯通顺即可。【点睛】解答本题思路:1、审题干,明对象。2、看要素:圆圈、方框词语是关键环节。箭头表趋势或走向;横线上词语表方式,起连贯作用。3、析关系:各环节在事件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各环节之间有何关系。(
59、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承接等),即可形成答案。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决定性的瞬间”是按下快门的那一刹那将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的过程,摄影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决定性的瞬间”。其实,摄影如此,人生亦如此。生命非常宝贵,是由一个又一个瞬间组成的,失去的瞬间不会再回来。我们唯有珍惜当下美好的瞬间,才能感悟到生命的可贵。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性散文,不少于800字。【答案】瞬间窗外的阳光跌落在玻璃的一角,折叠出色彩的褶皱,我细数着那或深或浅的印迹,于记忆的荒芜的残骸里,把往事雕成文字,潮湿了心中阳光的味道。犹记得那一个个难忘的
60、瞬间夜,倾诉着它的心声;风,捎来了远方的问候;月,如水银般倾泻而下。我独自一人走在昏黄的路灯下,沿着坑坑洼洼的街道,我感觉了一种莫名的落寞,因为教室停电,提早放了学,街道上空无一人,看着自己黑黢黢的影子,我心里却充满了怨恨“从这周四开始你就自己去上晚上的英语课吧!”妈妈的这一句话让我们俩彻底陷入了冷战。等到周四那天,我拿起书包,甩了门就走了,心里暗暗地想:走就走!我就一个人走,看你着急不着急!第一次我就给她来了个下马威。放了学,还没等自己觉出害怕和恐惧,我就一溜烟地跑回了家。到了家,里里外外神气地寻了一圈,却没找到妈妈的踪影,不禁满心失望地坐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妈妈才急匆匆地赶回来,眼里燃起一
61、丝焦急和愤怒的火焰,却又迅即悄悄地熄灭了。而就在她的面前,我正在向她静默地宣示着我的得意。然而今天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月黑风高一番胡思乱想后,我的心紧紧地悬了起来。突然眼前一黑,原来是差点儿撞上电线杆,又继续向前走,唉!妈妈是不能来接我了!咦?等等。我隐约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对岸的墙垛下徘徊着。受好奇心驱使,又情不自禁地上前走了几步,然而沿着马路上清晰的车辙走了过去,我更加疑惑了那人好像是妈妈!怎么可能?我暗暗地在心里否定了这个答案。继续靠近,小心翼翼地迈出一步、两步、三步真的是妈妈!原来,这几天妈妈一直都在接我,偷偷地接我风呼啸而过,不留下任何踪迹,却在妈妈的脸颊上划下了数道印痕。原来青春
62、靓丽的妈妈,现在已芳华不再。就在那一瞬间,我感慨万千,悔恨与感动相交织。在空无一人的巷子里,只留下泪眼滂沱的我就在那一瞬间,这几个月来的不满与怨恨顿时化成了感动的心酸。人生数十载,其实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任凭它白驹过隙,花开花落,雁来雁去,我自处变不惊。我只想要抓住那一瞬间,一个难忘的瞬间【解析】【详解】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本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性散文,不少于800字”,考生应该首先明确文体,是“记叙性散文”,而不能写成“议论文”或其它文体,“记叙性散文”要求既要有情节,刻画细节;又要叙事抒情相结合,以小见大。本题材料一共三段,考生应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瞬间”一词
63、反复出现,是本题的关键词,在内容的选取方面,考生应该紧扣材料。第一段材料介绍的是“决定性的瞬间”,理解的关键是“将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的过程”,里面“平凡转化为不朽”是关键,考生应该选取与之相关的情节;第二段材料,“其实,摄影如此,人生亦如此”,这句话显然是材料的升级,提示了作者的命题导向,一定联系人生,“生命非常宝贵,是由一个又一个瞬间组成的,失去的瞬间不会再回来”,提示考生去感悟生命中宝贵的瞬间,不是平凡普通的,称之为“宝贵”,强调意义非凡,印象极深。第三段材料,“我们唯有珍惜当下美好的瞬间,才能感悟到生命的可贵”,提示考生写作的切入角度,从当下入手,发掘生活中美好的瞬间
64、,写出生活中的感动瞬间。立意: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采撷生活之中足以令人感动的而能感悟的事。一场大雪可能使我们瞬间感悟出大自然的纯洁;一个海浪,可能使我们瞬间感悟出高尚心灵的纯净;一个善举,可能使我们瞬间感悟人性之善;一次挫折,可能使我们瞬间感悟成功之不易;一次成功,可能使我们瞬间感悟奋斗的快乐。没有限制,天、地、人、物,世间极小的一眼、一事都有可能瞬间让我们感悟生活的智慧、人生的哲理、人间的真善美、做人的道德良知行文结构:1. 拟好题目,要与材料中提示话题相关,或直接引用材料中关键词“瞬间”。2. 写一个彰显文采的开头,照应题目。3. 回忆性叙事,以“我”为主体,讲述“我”心灵受到感悟的情景,要有完整的叙事情节,注意刻画人物形象,用细节描写写出人物心理发生变化的过程,可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各种技巧塑造人物形象。如本文写出“我”内心变化的过程:“我”不理解母亲“我”被母亲感动。4. 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段,紧扣材料,提出“我要抓住生命中那一个个难忘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