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58890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新青年的诞生1.(2021安徽淮南高一期末)下图是一幅绘制于民国初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官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青年人。该漫画反映出()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D.新文化运动发起的必要性2.(2020湖北黄冈高二月考)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文中认为,“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文中“变”的含义是()A.变革思想观念B.变革社会政治制度C.改革教育制度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题组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3.新文化运

2、动认为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和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强调的是()A.推翻儒学正统地位B.批判封建礼教本质C.树立科学思维方法D.倡导西方普世价值4.(2021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月考)在“五四”新文化诸健将攻击旧垒的激烈文字中,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最沉痛者,也是最深刻者。它以文学的形式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影响至深且远。自此以后,“吃人的礼教”一语传遍海内。鲁迅的做法()A.揭示了儒学的真实本质B.推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C.是特定条件下的必要选择D.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5.(2021浙江杭州高一期末)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时,销行无多,每期仅印

3、一千份。1917年起,新青年的刊行量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与这一变化直接关联的因素是()A.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B.反对传统伦理道德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文学革命的进行6.(2021安徽黄山高二期末)杜威在中国的新文化一文中,一方面大力宣扬“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则试图让中国人相信,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这里“最为坚实的基础”指的是新文化运动()A.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后期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4、题组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7.(2020广东惠州高三6月模拟)19171919年,在新青年中,“十月革命”被提及的次数极少,1919年以后逐渐增多。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俄国十月革命爆发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D.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8.1918年,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指出:“这劳工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可以做的,所以劳工主义的战胜,也是庶民的胜利。”1920年9月,陈独秀在谈政治中提出“用革命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据此可知()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农运动密切结合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C.二者明确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主

5、义社会D.这一时期中国人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9.下图是1919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对此图的正确解读是()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能力提升练题组一新青年的诞生1.()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宣称:“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材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A.认为传统文化需要改造B.有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D.对

6、传统文化有科学认识题组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2.(2021安徽滁州定远中学高一检测,)独秀文存中写道,“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也”。这主要反映了陈独秀()A.主张政党政治 B.主张提高政治觉悟C.主张新的民主政治D.主张政治革命3.(2020陕西宝鸡中学高二月考,)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B.世界历史发展

7、的潮流C.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4.(2020广东模拟,)谈及当时中国的读书人,陈独秀说:“余每见吾国曾受教育之青年,手无搏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雄;白面纤腰,妩媚若处子;畏寒怯热,柔弱若病夫:以如此心身薄弱之国民,将何以任重而致远乎?”这表明陈独秀()A.倡导白话文,反对文言文B.赞美新青年,鼓励读书人C.批判旧教育体制的弊端D.主张提高青年的身体素质5.(2021江苏苏州相城高二月考,)1918年,傅斯年在文学革新申义中说:“今等差已泯,群政艾兴。既有文言通用于士流,复有俗语传行于市民何若取而齐之,以归于一乎?”这表明他()A.推动新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B.推崇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8、思想C.主张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D.倡导文学的通俗性和国民性6.()“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A.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题组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7.(2020四川成都七中一模,)1921年2月,蔡和森在新青年撰文指出:“和森主张马克思派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社会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

9、裳的无政府主义,专注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基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这一论述反映了()A.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内的思想分歧B.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化C.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选择D.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的概念混乱8.(2020山东威海高二期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及阶级斗争、共产主义等基本观点,陆续被介绍到国内,为国人所知。但1919年以前,马克思主义学说主要是作为理论探讨的对象而非斗争实践的指南。这主要是由于()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B.三民主义思想的盛行C.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D.民主革命任务的艰巨题组四综合题组9.(

10、2020天津一中高二期末,)章士钊在新时代之青年中写道:“不有旧,决不有新;不善于保旧,决不能迎新。”他主张把东西方文化“撷精取粹”“熔铸一炉”,以为中国“新社会研治之基”。对以上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着力捍卫传统文化B.全盘否定西方文化C.全盘否定传统文化D.主张调和东西文化10.(2021安徽江淮十校高三联考,)下面是民国初年一学者笔下描述的“中国”与“西方”的一些特征的对比。这些特征()中国西方专制独裁、野蛮民主、文明非理性、愚昧理性、开明迷信、死气沉沉科学、活跃虚弱、黑暗强壮、光明以家族为本位、以感情为本位以个人为本位、以法治为本位A.是民族危机出现后的最初反思B.推动了中国由君主

11、立宪走向民主共和C.与新文化运动主流认识相一致D.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的丰富性11.(2021四川南充高中高二月考,)下表为19201922年新青年部分栏目简介。据此可知,新青年()栏目活动苏俄研究专栏发表了许多真实介绍苏俄革命基本经验和建设情况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大量刊载介绍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和登载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出版的广告社会主义讨论专栏批判胡适派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捍卫和传播马克思主义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阵地C.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D.率先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12.(2021广西南宁三中高二期中,)阅读

12、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那样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的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着,缺乏民主与科学的觉悟。材料二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摘编自独秀文存材料三陈独秀领导发起新文化启蒙运动,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

13、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进而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同时随着新文化启蒙运动内容的变化更替和丰富,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性质也由初期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的新文化运动了。摘编自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导致“中国的状况依然那样黑暗”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了实现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其表现。第1416课综合拔高

14、练五年高考练考点1“师夷长技”的主张1.(2020课标,28,4分,)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2.(2016课标,29,4分,)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

15、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考点2维新思想3.(2018课标,28,4分,)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4.(2016课标,28,4分,)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

16、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考点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5.(2018课标,29,4分,)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考点4新文化运动6.(2019课标,29,4分,)191519

17、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7.(2019课标,29,4分,)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考点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8.(2020江

18、苏单科,9,3分,)下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9.(2018课标I,29,4分,)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三年模拟练一、选择题1.(2021辽宁沈阳郊联体高一开学考,)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佛兰西、葡萄亚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之并延西洋陀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据此可知魏源()A.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B.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C.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D.为洋务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2.(2020广东珠海二模,)下表是不同学者关于康有为的记述。据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记述出处“(康有为)初讲学长兴里,号长兴学舍,好浏览西学译本,凡上海广

20、学会出版之书报,莫不尽量购取”冯自由革命逸史康有为自己向香港中国邮报编辑说:“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功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美杰西格卢茨中国教会大学史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康有为称“尧、舜如今之滇、黔土司头人也”,又称“尧、舜皆孔子创议”茅海建历史的叙述方式A.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B.尚未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完全得益于西方传教士的熏陶3.(2021山东实验中学高三月考,)1904年,康有为在观看外国剧院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并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

21、泰西为师”。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A.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 B.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C.中西结合,呼唤制度变革 D.托古改制,实行全盘西化4.(2020福建南平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写道:“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此后,中共领导人又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依据,对三民主义进行重新解读。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提出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B.以三民主义推动国民革命C.实现对三民主义的重构 D.确定三民主义为奋斗目标5.(2021安徽蚌埠一模,)1921年1月14日,北洋政府内务部指出,“查近来新

22、思潮之传播,几有日盛一日之势,而印刷物实为其媒介。本部为维持治安,预防隐患起见随时搜集研究,以期洞见症结,因事补救,不致蹈凭空过当之弊”。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B.北洋政府已无力抵制新思想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利于新思想的传播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6.(2020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二期中,)1919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A.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C.马克思主义日渐成为当时社会主

23、流思想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改变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国内起义和外国侵略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审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考证学派致力于古文物研究,对为知识而求知的举动引以为豪。但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他们却演奏着不和谐的音符。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广泛兴趣和调和折中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因此,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思想的主要特征,并结

24、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主要特征。(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1.D2.A3.C4.C5.D6.C7.C8.B9.A1.D民国初年,“带着清朝官帽、象征着帝王的龙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青年人”,这指的是袁世凯为恢复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体现了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故选D项;民国初年,袁世凯意图复辟帝制,与“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无关,排除A项;该漫画讽刺的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毒害了“新生民国”,与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无关,排除B项;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与材料中“民国初年”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2.A据所学可知,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

25、一,青年杂志的创办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此时的新文化运动主张利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来彻底改造中国社会,故A项正确;变革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教育制度的变革,排除C项;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3.C根据“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和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强调要敢于冲破迷信,不盲从权威,树立科学思维方法,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要改变旧的思维方法,与推翻儒学和礼教无关,A、B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提倡的是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不是西方的价值观,D项错误。4.C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

26、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反对旧道德,鲁迅对“吃人的礼教”进行批判,是出于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需要,是特定条件下的必要选择,故C正确;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有其积极的一面,材料中鲁迅的做法无法体现推翻儒学统治地位,故排除A、B;据所学可知,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排除D。5.D据“1917年起,新青年的刊行量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并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得新青年的传播范围变广,发行量大增,故选D项。“民主与科

27、学”的口号是1915年提出的,新青年发行量激增是在1917年,排除A项。反对传统伦理道德与1917年新青年发行量激增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排除C项。6.C据材料“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可知,杜威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封建思想的冲击,为中国未来“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冲击,并不是其弘扬西方文化思想,排除A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中杜威强调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其后期的内容,排除D项。7.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

28、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青年中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容增多,故选C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不能解释材料中的变化,排除A项;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不能解释材料中的变化,排除B项;19171919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地主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排除D项。8.B据材料“这劳工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可以做的,所以劳工主义的战胜,也是庶民的胜利”“用革命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可知,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故选B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农运动密切结合是在1921年中

29、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排除A项;材料中二者没有提出在中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排除C项;材料中只提及了李大钊和陈独秀两位先进知识分子的言论,没有提及民众的反应,排除D项。9.A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和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D项与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不符,故排除。能力提升练1.C2.C3.C4.C5.D6.D7.C8.A9.A10.C11.B1.C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故均排除。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依据

30、材料“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故C项正确。2.C根据材料“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也”可知,陈独秀认为实行宪政需要具备政务公开透明、人民尊重自由两大要素,并不是政党掌握政权就是宪政,这反映了陈独秀对民主政治的主张,故选C项;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如果政党掌握政权却不实行政务公开透明、不尊重自由,就不能称为宪政,这说明陈独秀希望实现的是宪政,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陈独秀主张实行宪政

31、,不涉及政治觉悟,也不涉及政治革命,排除B、D两项。3.C据所学可知,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有封建主义的剥削,外有帝国主义的压迫,民族危机严重,有志之士继续探索救国之路。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传播民主思想和反对封建礼教的重要性。因此新青年中虽然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但是“民主”与“科学”依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据以上分析,答案为C。4.C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陈独秀认为“吾国曾受教育之青年”的现实状况是“手无搏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雄;白面纤腰,妩媚若处子;畏寒怯热,柔弱若病夫”,这样的青年一代如何才能

32、“任重而致远”,据此可知,题干中陈独秀批判了旧的教育体制的弊端,故选C项;材料并不涉及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根据“以如此心身薄弱之国民,将何以任重而致远乎”可知,材料表明了陈独秀对青年一代的失望之情,并非赞美,排除B项;“提高青年的身体素质”是材料中陈独秀主张的一部分,并不是材料的全部内容,排除D项。5.D据材料“既有文言通用于士流,复有俗语传行于市民何若取而齐之,以归于一乎”可知,傅斯年论述了“文言”与“俗语”的区别与联系,倡导文学的通俗性和国民性,故选D项;五四运动推动新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与材料所述时间“1918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涉及“文言”与“俗语”的关系,即文

33、学革命,并非推崇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排除B项;据材料“何若取而齐之,以归于一乎”并结合所学可知,傅斯年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非“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排除C项。6.D鸦片战争后,西方民主思想就已经传入中国,A项错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B项错误;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C项错误;据材料“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可知,“这场思想变革”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其为马克思的传播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 7.C1921年2月中国共产党尚未正式成立,该言论不能

34、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内的思想状况,故A错误。蔡和森的言论立足于理清“社会主义”的概念,并没有涉及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化,故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蔡和森对当时的各种“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这反映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故选C。蔡和森的言论可以反映“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在早期传播中的混乱和分歧,但不能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混乱,故D错误。8.A根据材料时间“20世纪初”可知,此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无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未登上历史舞台,因而马克思主义未能被应用于实践,故选A项;“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导致当时马克思主义

35、未能被应用于实践,“三民主义思想的盛行”不是造成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未成立之前,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指导工人运动,排除C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指导工人实践了,但此时民主革命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民主革命任务的艰巨”不是马克思主义在1919年以前未能指导工人实践的原因,排除D项。9.A根据材料“不有旧,决不有新;不善于保旧,决不能迎新”可知,章士钊着力捍卫传统文化,故A项正确,C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张把东西方文化撷精取粹熔铸一炉”不符,故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10.C材料体现了中西方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与人文精神等方面的不同,这种不同在新文化运动中有集

36、中体现,故C正确。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开眼看世界,这是对民族危机最初的思考与反思,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B、D,故均排除。11.B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201922年新青年大量刊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说明此时新青年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阵地,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19201922年新青年大量刊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不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排除A项;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排除C项;李大钊已于1918年率先举起社会主义的旗帜,排除D项。12.答案(1)儒家伦理道德束缚了国

37、民的思想,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发展。(2)宣传民主,反对专制;宣传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宣传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宣传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表现:从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发展为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由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解析(1)根据材料一“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的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可得出答案。(2)根据材料二“两位先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3)“特点”根据材料三“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回答;“表现”概括材料即可得出答案。第1416

38、课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1.C2.D3.D4.C5.C6.A7.B8.B9.C1.C根据表中“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类问题所占比例可知,西方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结合1876年的时代背景,洋务企业开办、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史实分析可知C项正确。1876年,作为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中体西用思想盛行,并未受到抑制,故A项错误。1876年,维新思想还未达到深入发展的程度,故B项错误。当时,学习西方是社会主流思潮,崇尚科学并未成为社会主流思潮,故D项错误。2.D1903年正值清末“新政”期间,作为官方文件的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的这些新名词从侧面反映了此时民主革命思潮高涨,清政府统

39、治面临危机的社会现实。而清政府此举的目的在于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进而维护清朝统治,因此D项符合题意。此时社会上传播的主要是革命思想,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不符合史实。3.D从材料信息看,严复“有意”把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可结合严复生活的时代背景理解其用意。当时中国民族危机深重,严复的这一做法意在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选D项。严复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其用意也不是纠正进化论的错误,排除A项。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由此排除B、C两项。4.C甲午战后的“诗界革命”反对长期以来诗坛的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梁启超的这首诗反映了

40、甲午战后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故应选C项。民主革命的思想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A项;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B项;D项错在“开端”。5.C孙中山认为中国革命久未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组织之方法不善”,而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有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故孙中山想效仿俄国的做法,即通过改组国民党来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故C项正确。孙中山不可能走苏俄革命的道路,A项错误。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不会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孙中山的斗争目标并未改变,故D项错误。6.A材料表明,19191922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出现

41、的次数远远高于“民主”出现的次数,说明新文化运动由宣传、追求民主平等转变为革命、科学救国,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而非知识界对资本主义政体模式的态度,C项错误;此时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D项错误。7.B“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表明陈独秀追求个人的自由和民主权利,“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意思是中国传统道德压抑人们的自由和权利,综合起来可以看出陈独秀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陈独秀强调

42、的是个人的人格和权利,并未主张国家至上,故A项错误。陈独秀在当时赞成西方民主,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与马克思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8.B根据材料可知劳动音创刊号封面图案有锤子、齿轮和禾苗等,其寓意为工人和农民结合,故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1920年出版的劳动音不能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也不会起到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的作用,故C、D两项错误。9.C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也就是围绕“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等

43、问题而开展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通过争论,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故选C项。中国共产党确定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A项错误;仅凭一场争论并不能使思想界认清欧美的社会制度,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然存在分歧,D项错误。三年模拟练1.D2.A3.B4.C5.A6.C一、选择题1.D材料中魏源提出了任用外国人、学习制造轮船和火炮及采用西法练兵等主张,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军事工业、训练近代军队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魏源的思想主张没有形成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故A项错误;魏源的思想没有付诸

44、实践,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及史实,故排除。2.A根据材料“好浏览西学译本,凡上海广学会出版之书报,莫不尽量购取”“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功于两位传教士”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学习西方先进学说,提出维新思想,具有时代性;根据材料“尧、舜如今之滇、黔土司头人也”“尧、舜皆孔子创议”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康有为的思想具有局限性,故选A项。根据材料“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功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可知,康有为将信仰维新思想归功于传教士的著作,表明其已经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排除B项;戊戌变法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康

45、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3.B根据材料“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可知,康有为认为西方戏剧源自中国,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也就是主张中国学习西方文化,B项正确。由材料可知,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而不是维护传统文化,A项错误;材料中康有为主张中国在戏剧等方面应向西方学习,而不是中西结合,C项错误;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全盘西化,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通过托古改制的方式向西方学习,并不主张全盘西化,D项错误。4.C根据材料“此后,中共领导人又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依据,对三民主义进行重新解读”可知,当时中国

46、共产党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三民主义进行重新解读,实现对三民主义的重构,故选C项;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将其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与材料所述时间“1937年7月”不符,排除A项;国民革命发生于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排除D项。5.A根据材料“1921年”“近来新思潮之传播,几有日盛一日之势”可知,当时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推动了新思潮的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故选A项;材料反映了北洋政府为维持治安,预防隐患,搜集研究新思潮,不能说明北洋政府无力抵制新思想,排除B项;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排除C项;材料没

47、有涉及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排除D项。6.C三民主义是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戴季陶只是“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并没有对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故A项错误;以俄为师主要是当时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追求,并不是所有知识分子的追求,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日渐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对国民党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C项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在1924年,与材料所提及的时间不吻合,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答案特征:晚清思想界逐渐呈现多元(多派并存)、整合的时代趋势。论证背景: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晚清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改变僵化保守的态度,开始向西方学习。多元趋势:出现

48、了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等。整合趋势: 将西方学说与中国思想文化有机结合。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康有为将西方先进的政治理论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写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宣扬变法;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结合了西方政治思想和儒家大同学说。结论:综上所述,晚清思想界逐渐呈现多元(多派并存)、整合的时代趋势,这一系列的思想变革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转型。解析根据材料“国内起义和外国侵略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审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可知,背景主要是内忧外患的形势;根据材料“学术上的广泛兴趣和调和折中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可知,主要特征是多元趋势和整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