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56894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2017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在图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2诗句“满眼波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3一旅客列车从珠海开往广州,下列叙述中,指时间的是()A火车在早上 6 点 10 分从珠海站出发B列车共运行了 45 分 20 秒C列车在 6 点 25 分到达中途的中山站D列车在中山站停了 2 分钟4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st 图

2、象,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间为计时起点,则()A甲、乙同时出发B乙比甲先出发C甲出发时,乙在甲前边 S0 处D甲在途中停了一段时间,而乙没有停止5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A雨滴落地时的速度B汽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速度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D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6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速度为 v、位移为 s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 t=0 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BCD7物体在直线上作加速运动,从开始计时起,第 1s 内的位移是 1m,第 2s 内的位移是 2m第 ns 内的位移是 n m,由此可知()A物体肯定

3、是作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的初速度为 0C物体的加速度是 1m/s2D物体在前 5s 内的平均速度是 3m/s8某人站在高楼上从窗户以 20m/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位移大小等于 5m 的时间有几个()A一个解B两个解C三个解D四个解9甲、乙两物体朝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t=0 时,乙在甲之前一定距离处,则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应是()ABCD10一物体由静止沿倾角为 的斜面下滑,加速度为 a;若给此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 v0,使其上滑,此时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AaB2aC2gsina D2gsin+a11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运动的位移 x 随时间 t 变化的

4、图象,由此可知质点()A02s 内沿 x 轴正方向运动 B04s 内做曲线运动C04s 内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D04s 内位移为零1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B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D若为匀加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若为匀减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二、实验题13亚里士多德(前 384前 322 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亚里士多德的有些认识是错误的为了证明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结论是错误的,一位科学家设计了一个理

5、想实验,下图是这个理想实验的示意图甲图是将两个斜面对接,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图乙是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几乎要达到原来的高度;由此得到推论:图丙中,在没有摩擦等阻碍时,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设计这个理想实验的科学家是 ,这个理想实验说明亚里士多德的 的结论是错误的14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 (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若电源的频率为 50Hz,则每相邻两个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若在实验时交流电源的电压突然减小且实验者并不知道,那么实验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三、计算

6、题15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 A 被固定在水平面上,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墙面,另一端跨过斜面顶端的小滑轮与物块 B 相连,B 静止在斜面上滑轮左侧的细线水平,右侧的细线与斜面平行A、B 的质量均为 m撤去固定 A 的装置后,A、B 均做直线运动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g求:(1)A 固定不动时,A 对 B 支持力的大小 N;(2)A 滑动的位移为 x 时,B 的位移大小 s;(3)A 滑动的位移为 x 时的速度大小 vx16下表是在北京西与长沙区间运行的 T1/T2 次列车运行时刻表假设列车准点到达和准点开出,且做直线运动求:北京西长沙(T1 次)自北京西起里程(km)站名北京西长沙(T2

7、次)17:000北京西8:1423:29 23:35690郑州1:40 1:395:01 5:091226武昌20:12 20:047:12 7:181441岳阳17:58 17:568:381588长沙16:36(1)列车由长沙开出到达武昌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单位均以km/h 表示)(2)列车由郑州开出到达岳阳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单位均以km/h 表示)(3)T1 次列车在 5:05 时的速度和全程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单位均以km/h 表示)17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 30,AB 物体与水平面间摩擦系数均为=0.4,现将 A、B

8、两物体(可视为质点)同时由静止释放,两物体初始位置距斜面底端 O 的距离为 LA=2.5m,LB=10m不考虑两物体在转折 O 处的能量损失(1)求两物体滑到 O 点的时间差(2)B 从开始释放,需经过多长时间追上 A?18“10 米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 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听到起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 10 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后,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止计时,所用时间即为“10 米折返跑”的成绩,如图所示设受试者起跑

9、的加速度为 4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4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为 8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该受试者“10 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2016-2017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在图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在 xt 图象中,斜率表示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在 vt 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分别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可作出

10、选择【解答】解:A、根据 xt 图象中,斜率表示速度,可知,该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B、该图的斜率等于零,说明物体的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故 B 错误C、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为负,大小均匀增大,说明物体沿负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 正确D、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D 错误故选:C 2诗句“满眼波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分析】参考系是假定不动的物体,同一种运动状况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由于作者和山之间的距

11、离逐渐减小,如果选择自己或者船作为参考系,则只能是山恰似走来迎;而如果选择山作为参考系,则只能是“是船行”【解答】解: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在本题中作者和山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而作者认为自己静止不动,从而“看山恰似走来迎”,故此现象选择的参考系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但实际上船是运动的,所谓是“船行”选择的参考系是河岸、山或者地球上相对地球静止不动的其它物体故 A 正确,故选:A 3一旅客列车从珠海开往广州,下列叙述中,指时间的是()A火车在早上 6 点 10 分从珠海站出发B列车共运行了 45 分 20 秒C列车在 6 点 25 分到达中途的中山站D列车在中山站

12、停了 2 分钟【考点】时间与时刻【分析】时刻一定是某个时间点,时间间隔是两时间点中的一段时间;在时间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解答】解:A、火车在早上 6 点 10 分从珠海站出发中的 6 点 10 分是时刻,故 A 错误;B、列车共运行了 45 分 20 秒中的 45 分 20 秒是一段时间间隔,故 B 正确;C、列车在 6 点 25 分到达中途的中山站中的 6 点 25 分是时刻,故 C 错误;D、列车在中山站停了 2 分钟中的 2 分钟是时间间隔,故 D 正确;故选 BD 4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st 图象,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间为计时起点,则()A甲

13、、乙同时出发B乙比甲先出发C甲出发时,乙在甲前边 S0 处D甲在途中停了一段时间,而乙没有停止【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图象可知两物体同时出发,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 s0 处甲物体在 t1t2时间内在中途停了一会儿,在 t3 时刻之前甲追上了乙根据图象中位移的变化,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同时出发故 A 正确,B 错误C、甲出发时,甲的位置坐标为 0,乙的位置坐标为 s0,知乙在甲的前面 s0 处故 C 正确D、甲先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停止一段时间,又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D 正确故选:ACD

14、 5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A雨滴落地时的速度B汽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速度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D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考点】平均速度【分析】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对应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过程内的运动快慢【解答】解:A、雨滴落地时的速度为瞬间的速度;故 A 错误;B、汽车通过大桥的速度为一过程的速度;故为平均速度;故 B 正确;C、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为瞬间的速度;故 C 错误;D、跳水运动员起跳时,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一位置上的速度;故为瞬时速度;故 D 错误;故选:B 6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速度为 v、位移为 s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

15、假设物体在 t=0 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一直增大,速度方向不变,根据图象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位移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2s 后反向运动,4s末到达初始位置,故 A 错误;B、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速度 2s 内沿正方向运动,24s 沿负方向运动,方向改变,故B 错误;C、由图象可知:物体在第 1s 内做匀加速运动,第 2s 内做匀减速运动,2s 末速度减为 0,然后重复前面的过程,是单向直线运动,故 C 正确;D、由图象可知:物体在第 1s 内做匀加速运动,第 23s

16、 内做匀减速运动,2s 末速度减为 0,第 3s 内沿负方向运动,不是单向直线运动,故 D 错误故选:C 7物体在直线上作加速运动,从开始计时起,第 1s 内的位移是 1m,第 2s 内的位移是 2m第 ns 内的位移是 n m,由此可知()A物体肯定是作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的初速度为 0C物体的加速度是 1m/s2D物体在前 5s 内的平均速度是 3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已知各段位移和时间,故由速度公式可求得平均速度,但由于不知道运动的具体情景,故无法判断物体的初速度以及物体的运动性质【解答】解:A、各时间段内位移随时间增加,但由题意无法确定各段时间内的具体运

17、动形式,故无法判断物体是否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也无法得出物体的初速度及加速度;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可知物体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A、B、C 错误;B、物体在前 5s 内的位移为:x=1+2+3+4+5m=15m,则 5s 内的平均速度为:故 D 正确故选:D 8某人站在高楼上从窗户以 20m/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位移大小等于 5m 的时间有几个()A一个解B两个解C三个解D四个解【考点】竖直上抛运动【分析】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成一种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石块运动到抛出点上方离抛出点 5m 时,位移为 x=5m;当石块运动到抛出点下方离抛出点

18、 5m 时,位移为 x=5m,根据位移公式求出时间【解答】解: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当石块运动到抛出点上方离抛出点 5m 时,位移为x=5m,由代入得:t=2s当石块运动到抛出点下方离抛出点 5m 时,位移为 x=5m,由代入得:t=2+s可知由三种可能性故选:C 9甲、乙两物体朝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t=0 时,乙在甲之前一定距离处,则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应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st 图象中每一点的坐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位置,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斜率表示速度与纵坐标的交点不同说明初始位置不同【解答】解:根据已知,甲乙两

19、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图象是倾斜的直线而且倾斜方向相同,由因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的倾斜度要比乙的倾斜度大,故 B、D 错误又因为初始时刻乙在甲的前面,所以与纵坐标的交点应乙在上面,甲在下面,故 A 错误,C正确故选 C 10一物体由静止沿倾角为 的斜面下滑,加速度为 a;若给此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 v0,使其上滑,此时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AaB2aC2gsina D2gsin+a【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分析】设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对物体下滑和上滑两个过程列式,即可求得上滑的加速度表达式,再分析加速度的可能值【解答】解:设斜面的动

20、摩擦因数为,上滑过程加速度大小为 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下滑过程:mgsinmgcos=ma 上滑过程:mgsin+mgcos=ma则得 a=g(sincos),a=g(sin+cos)若斜面光滑,=0,则得 a=a;由得 a=2gsina;若=,a=,a=,则得 a=2a;故 ABC 正确,D 错误故选 ABC 11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运动的位移 x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由此可知质点()A02s 内沿 x 轴正方向运动 B04s 内做曲线运动C04s 内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D04s 内位移为零【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位移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21、该时刻的位置,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解答】解:A、位移时间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则 04s 内斜率一直为负,一直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故 AB 错误;C、在 04s 内,斜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物体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 C 正确;D、x=x2x1=1010m=20m,故 D 错误故选:C 1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B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D若为匀加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若为匀减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22、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判断速度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解答】解:AB、根据 v=v0+at 和 x=v0t+at2 可知,速度只有在初速度为零的情况下,与时间成正比,位移只有在初速度为零时,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 A、B 错误C、由 a=可知,a 一定,则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故C 正确D、当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速度减小但位移可以增大故 D 错误故选 C 二、实验题13亚里士多德(前 384前 322 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亚里士

23、多德的有些认识是错误的为了证明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结论是错误的,一位科学家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下图是这个理想实验的示意图甲图是将两个斜面对接,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图乙是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几乎要达到原来的高度;由此得到推论:图丙中,在没有摩擦等阻碍时,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设计这个理想实验的科学家是 伽利略,这个理想实验说明亚里士多德的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的结论是错误的【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分析】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历史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等人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

24、因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一观点无法经过实验直接证实,而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括得出的【解答】解:图丙中,在没有摩擦等阻碍时,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设计这个理想实验的科学家是伽利略,这个理想实验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结论是错误的故答案为:伽利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4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 交流(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若电源的频率为 50Hz,则每相邻两个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02 s;若在实验时交流电源的电压突然减小且实验者并不知道,那么实验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值与实际

25、值相比 不变(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考点】电火花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分析】电磁打点计时器用的是低压交流电,它打点的周期是有交流电的频率决定,明确频率和周期之间的关系为 T=,因此电源频率时 50Hz,相邻计时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s【解答】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打点周期与交流电的周期相同,为T=0.02s 则相邻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02s,若在实验时交流电源的电压突然减小且实验者并不知道,而进行计算时,根据时间间隔来计算,因此测出的速度数值与物体的真实数值相比仍不变故答案为:交流,0.02,不变 三、计算题15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 A 被固定在水平面上

26、,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墙面,另一端跨过斜面顶端的小滑轮与物块 B 相连,B 静止在斜面上滑轮左侧的细线水平,右侧的细线与斜面平行A、B 的质量均为 m撤去固定 A 的装置后,A、B 均做直线运动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g求:(1)A 固定不动时,A 对 B 支持力的大小 N;(2)A 滑动的位移为 x 时,B 的位移大小 s;(3)A 滑动的位移为 x 时的速度大小 vx【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分析】(1)依据力的合成法则,结合平衡条件与三角知识,即可求解;(2)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结合各自位移存在的几何关系,及三角知识,即可求解;(3)根据系统只有重力

27、做功,机械能守恒,结合相似三角形,得出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从而求解【解答】解:(1)根据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与绳子的拉力,结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平衡条件与三角知识,则斜面的支持力大小为:N=mgcos;(2)撤去固定 A 的装置后,A、B 均做直线运动,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当 A 滑动的位移为 x 时,设 B 的位移大小 s,依据几何关系有:则有:sx=x(1cos)sy=xsin且 s=;解得:s=x=2xsin;(3)因 B 的下降的高度为 sy=xsin;根据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定律,则有:mgsy=+如下图所示,画阴影部分的三角形相似,依据位移之比等于速度之比,可得:

28、=则有:vB=vA;解得:vA=答:(1)A 固定不动时,A 对 B 支持力的大小 mgcos;(2)A 滑动的位移为 x 时,B 的位移大小 2xsin;(3)A 滑动的位移为 x 时的速度大小 16下表是在北京西与长沙区间运行的 T1/T2 次列车运行时刻表假设列车准点到达和准点开出,且做直线运动求:北京西长沙(T1 次)自北京西起里程(km)站名北京西长沙(T2 次)17:000北京西8:1423:29 23:35690郑州1:40 1:395:01 5:091226武昌20:12 20:047:12 7:181441岳阳17:58 17:568:381588长沙16:36(1)列车由长

29、沙开出到达武昌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单位均以km/h 表示)(2)列车由郑州开出到达岳阳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单位均以km/h 表示)(3)T1 次列车在 5:05 时的速度和全程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单位均以km/h 表示)【考点】平均速度【分析】从表格中知道火车的运行时间等于火车从出发至到达地点的时间差,然后应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解【解答】解析:(1)由题表可知,由长沙到武昌的过程中,位移为:x1=1588 km1226 km=362 km时间为:t1=3 小时 23.467 h所以有:km/h104.3 km/h(2)由题表可得,由

30、郑州到岳阳的过程中,位移为:x2=1441 km690 km=751 km时间为:t2=7 小时 37.617 h,所以平均速度为:km/h98.6 km/h(3)T1 次列车在 5:05 时在武昌站停车,所以此时的瞬时速度为 0在全程中,位移为:x=1588 km,时间为:t=15 小时 315.633 h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km/h101.6 km/h答案:(1)列车由长沙开出到达武昌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04.4 km/h;(2)列车由郑州开出到达岳阳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98.6 km/h(3)T1 次列车在 5:05 时的速度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101.8 km/h 17如图所示,光滑

31、斜面倾角为 30,AB 物体与水平面间摩擦系数均为=0.4,现将 A、B两物体(可视为质点)同时由静止释放,两物体初始位置距斜面底端 O 的距离为 LA=2.5m,LB=10m不考虑两物体在转折 O 处的能量损失(1)求两物体滑到 O 点的时间差(2)B 从开始释放,需经过多长时间追上 A?【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1)在光滑斜面上的物体在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受力分析得出加速度的大小与角度的关系,再根据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求解即可(2)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两个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大小和 A 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

32、根据追上时水平面上通过的位移相等,列式可求得时间【解答】解:(1)根据受力分析知物体的加速度为:a=gsin=g=5m/s2,A 到达底端时间 tA=s=1sB 到达底端时间tB=s=2sA、B 到达底端时间差tAB=tBtA=2s1s=1s(2)A 到达底端速度vA=m/s=5m/s经过分析 B 追上 A 前,A 已停止运动A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位移 SA=m=mB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位移 SB=vBt=(10t2t2)m 其中 vB=m/s=10m/s 由 SA=SB,得:t=s则 B 从释放到追上 A 用时 t 总=tB+t=2s+s=s=2.34s答:(1)两物体滑到 O 点的时间差为

33、 1s(2)B 从开始释放,需经过 2.34s 追上 A 18“10 米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 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听到起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 10 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后,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止计时,所用时间即为“10 米折返跑”的成绩,如图所示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 4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4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为 8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该受试者“10 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运动员向右的运动分加速向右、匀速向右和减速向右过程;向左的运动分为加速和匀速过程,根据运动学公式计算出各段的时间即可【解答】解:对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加速阶段:,减速阶段:,匀速阶段: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加速阶段:,s4=s1=2m,匀速阶段:,故受试者 10 米折返跑的成绩为:t=t1+t2+t3+t4+t5=1+1.75+0.5+1+2s=6.25s答:该受试者“10 米折返跑”的成绩为 6.25s 2016 年 11 月 18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