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检测试题一、单选题1.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B.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答案】A【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正确.2.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被悬吊起来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A.小球仍能被弹开,也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B.小球不能被弹开,也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C.小球不能被弹开,但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D.小球仍能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答案】
2、D【解析】在月球上,敲击音叉时仍会振动,这种振动会使小球弹开;但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听不到声音.故选D.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A.B.C.D.【答案】C【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击水瓶,水瓶会振动,所以会发出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响铃的闹钟在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我们听不到真空罩内的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收音机没有打开,没有电流喇叭不振动,就没有声音,故C符合题意;吹着哨子是哨子内的空气振动,能够产生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用嘴吹笔帽能够发出鸣叫声,这个声音的声源是( )A.嘴 B.笔帽 C.空气 D.手【答案】C【
3、解析】用嘴吹笔帽能够使笔帽中的空气振动发出鸣叫声,所以这个声音的声源是空气。故选C。5.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A、能听出声音是鼓声,靠的是音色,故A不符合题意;B、机械手表放枕头下面也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B符合题意;C、声呐探测鱼群,利用了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D、能听到回声,说明声音可以反射以及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岸空气鱼D.岸水鱼【答案】D【解析】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可以通过
4、空气和岸进行传播,但固体传播速度较快,因此正确的应该是岸水鱼为主要途径.正确选D.7.我们都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大雪过后,大地披上厚厚的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里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这一描述,你认为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这主要是为了( )A.减小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大声音的响度D.装饰的美观些【答案】A【解析】由于会堂、剧院的面积比较大,声音从舞台传出后遇到墙壁再反射回来的时候,用的时间较长,回声和原声间隔的时间较多的话,人耳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这样观众就可以听到两个声音,影响听众的收听效果.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
5、,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弱声波的反射,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故选A.8.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大于17mB.大于34mC.小于17mD.小于34m【答案】A【解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单程时间是大于0.05秒,距离为s=vt=340m/s0.05s=17m因时间必须大于0.1s,故距离必须大于17m。故选A。9.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大/小);空气中的声速约为_m/s.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_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_声
6、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答案】 大 340 小于 小于【解析】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声音;通常情况下,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10.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则闹钟的声音将逐渐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则闹钟的声音将逐渐 ;(3)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4)此实验中采用到了
7、方法.【答案】(1)变小;(2)增大;(3)介质;真空;(3)理想实验.【解析】(1)当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声音传播所靠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声音逐渐变小;(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则闹钟的声音逐渐增大;(3)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验证了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4)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 能力提升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具有能量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D.声音是一种波【答案】C【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
8、进行传播,我们把它叫声波,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最慢,声音可以传播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即具有能量.所以A、B、D都正确.故C1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 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 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答案】A【解析】钟罩实验中,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罩内空气变少时,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罩内空气变多时,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说明声音的传播效果与罩内的空气多
9、少有关,进一步推理当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没有时,将听不到声音,可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答案选A。13.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B.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C.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D.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答案】D【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说明在真
10、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故只有D正确。故选D。14.下面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哪哪”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答案】C【解析】A、流水的“哗哗”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B、小鸟的“唧唧”声也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C、因为声音可以通过水进行传播,所以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符合题意;D、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15.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
11、音了,这是因为( )A.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吸收了B.琴弦发出的声音被手掌挡住无法听到C.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故选C.16.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答案】B【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
12、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B.17.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振动B.静止不动C.一直向右运动D.一直向左运动【答案】A【解析】当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由于声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泡产生振动,因此又会发出声音; A符合题意.18.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
13、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答案】D【解析】A. 球皮被吹大时,由于球皮发生形变而引起球皮振动产生声音,但这种声音很小;B. 吹气时,当气被吹进去以后,就会和球内的气发生碰撞振动产生声音,但这种声音也是很小;C. 破裂时,球皮的形状会立即发生变化,恢复到原状引起振动产生声音,但不是“嘭”的一个大响声;D. 球破裂时,球内的气体冲出来,与外界空气激烈碰撞,空气振动产生声音,发出巨大的响声.故选D.二、填空题19.我们平时听到的
14、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听到的二胡声是 产生的,清脆竹笛声是靠_发声的,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答案】振动 琴弦的振动 空气柱振动 空气【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听到的二胡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清脆竹笛声是靠笛子里面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20.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微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将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一定大于_s;后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_传来的.【答案】0.1 空气 【解析】1因为只有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0.1s,人耳才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
15、开;所以,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一定大于0.1s.2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在敲击钢管时,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钢管传播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经空气传来的.21.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_m.【答案】2040【解析】圆形凹坑的半径为s=vt=340m/s3s=1020m;圆形凹坑的直径为2040m.22.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做出评论。(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_。声音是
16、由于物体_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评论:_。15时声音在_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的。【答案】错误 振动 振动 振动 错误 空气中 不相同 【解析】(1)123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是物体运动产生的。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就停止了。(2)567声音在15时,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才是340m/s,温度相同时,在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三、实验题23.小黄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如图甲所示,当小黄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
17、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下列与此研究方法相同的实验是:_.A.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B.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要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大小相同C.在空气中喷洒水雾可以显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_实验乒乓球会弹起.【答案】乒乓球多次弹开 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转换法 C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甲 【解析】(1)12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
18、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小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34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5 A.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运用了模型法,不符合题意B.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要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大小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C.在空气中喷洒水雾可以显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运用了转换法,符合题意.(3)6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7如果将甲的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
19、传声,所以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只看到乒乓球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发声;在月球上做图乙实验,乒乓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4.国庆节的晚上,小伟在家里的阳台上看到一簇绚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3S后他听到爆炸声.(1)这爆炸声是通过什么传播的?(2)计算烟花绽放处与小伟相距多远的距离?【答案】(1)通过气体传播的.(2)1020m【解析】(1)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爆炸声是通过气体传播的.(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传播到小伟耳朵用的时间是:t=3s根据公式:S=vt=340m/s3s=1020m.25.在海洋上航行的船,可以利用船上汽笛声的回声来测定冰山与船之间的距离。如果船以60 m/s的速度正对着冰山直线行驶时,测出在鸣笛后6s听到回声,求这时船与冰山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声音传播速度为340 m/s)【答案】840m【解析】设鸣笛时船与冰山间的距离为s,接到回声时船与冰山之间的距离为s .则: ,即: 解得: .接到回声时船与冰山的距离为:。故答案为:840m。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