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课后篇巩固提升夯实基础轻松达标1.(2020江苏南京期末)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B.古迪纳、斯坦利惠廷汉和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开发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锂电池正极材料用到的钴酸锂(LiCoO2)属于()A.氧化物B.酸C.碱D.盐答案D解析钴酸锂由金属离子锂离子和酸根离子钴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D项正确。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若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是()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答案B解析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与胶体粒子直径具有相同数量级,因此所得混合物是胶体。
2、3.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A.碱性氧化物氢氧化钙Ca(OH)2B.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CO2C.酸硫酸H2SD.盐烧碱Na2CO3答案B解析氢氧化钙属于碱,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项错误;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正确;硫酸的化学式是H2SO4,C项错误;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名,属于碱,Na2CO3的俗名是纯碱,属于盐,D项错误。4.下列树状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A.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化合物B.物质混合物纯净物溶液化合物C.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酸氧化物非氧化物碱盐D.纯净物无机化合物氧化物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答案A解析纯净物包括
3、单质和化合物两类,单质分为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故A项正确。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项错误。氧化物、非氧化物并不属于酸,故C项错误。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且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D项错误。5.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食盐水、淀粉溶液、豆浆B.碘酒、泥水、血液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答案B解析A项中淀粉溶液、豆浆都是胶体;C项中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都是溶液;D项中Ca(OH)2悬浊液、石灰浆是浊液,澄清石灰水是溶液。6.(2020广东惠州期末)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
4、理的是()A.K2CO3和K2O都属于盐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D.Na2O和Na2SO3都属于氧化物答案C解析K2O不属于盐,分类不合理,A项不符合题意;Na2CO3不属于碱,分类不合理,B项不符合题意;H2SO4和HNO3都属于酸,分类合理,C项符合题意;Na2SO3不属于氧化物,分类不合理,D项不符合题意。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与浊液也有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C.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 nmD.胶体和溶液中的粒子能透过滤纸答案A解析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5、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溶液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悬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A错误;B、C、D正确。8.(2020河南许昌高级中学月考,节选)(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直径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能全部透过滤纸B.有丁达尔效应C.所得液体呈胶状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2)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鉴别溶液和淀粉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3)把少
6、量的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成Fe(OH)3胶体后,滴入少量稀硫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继续滴加至稀硫酸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AB(2)用可见光照射后,观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若有则为胶体(3)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棕黄色2Fe(OH)3+3H2SO4Fe2(SO4)3+3H2O解析(1)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属于胶体,由“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则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A项正确;胶体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项正确
7、;胶体不一定是胶状,C项错误;胶体不是悬浊液,D项错误。(2)胶体和溶液的区别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具备,可以据此来鉴别二者,具体方法是用可见光照射后,观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若有则为胶体。(3)向Fe(OH)3胶体中滴入少量稀硫酸,胶体首先会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然后继续滴加稀硫酸,Fe(OH)3与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沉淀又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H)3+3H2SO4Fe2(SO4)3+3H2O。提升能力跨越等级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C.分解反应与复
8、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D.钠盐与碳酸盐属于并列关系答案C解析A项,纯净物中包含化合物;B项,碱性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二者属于包含关系;D项,钠盐与碳酸盐属于交叉关系。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答案D解析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同素异形体之间形成的物质虽含有同一种元素,但是混合物;化合物必须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形成的纯净物。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aCO3、Ca(HCO3)2、Cu2(OH)2CO3都属于碳酸盐B.盐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C.蓝矾(CuSO45H2O)
9、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D.通过化学反应,可由Ba(OH)2一步转化生成NaOH答案B解析A项,CaCO3是碳酸的正盐,Ca(HCO3)2是碳酸的酸式盐,Cu2(OH)2CO3是碳酸的碱式盐,三者都属于碳酸盐;B项,纯碱属于盐类;C项,蓝矾是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干冰是固态CO2,二者都属于化合物;D项,利用反应Ba(OH)2+Na2CO3BaCO3+2NaOH可制得NaOH。4.医学上对血液中毒最常用的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
10、,毒性物质可溶于水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答案C解析透析膜属于半透膜,可用来分离提纯物质,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不能透过半透膜,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小,能透过半透膜。5.(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C.Cu(OH)2既是碱又是纯净物D.稀盐酸和醋酸既是化合物又是酸答案BC解析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稀盐酸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D错误。6.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
11、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B.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D.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得到的无色溶液答案A解析A项形成的是浊液,不稳定;B、D项形成的是溶液,很稳定;C项形成的是胶体,处于介稳状态。7.某网站报道,科学家通过电解Fe2O3、SiO2、CaO的熔融液(1 600 )制得了铁,按照树状分类法对熔融液中的三种物质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是()A.均属于混合物B.均属于金属氧化物C.均属于纯净物D.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答案C解析熔融液为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但其中每一种物质都是化合物,即都是纯净物。8.(双选)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备Fe(OH
12、)3胶体:向氨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B.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C.稀豆浆、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D.利用半透膜可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答案AC解析向氨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A项错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以通过可见光束照射的方法来区别溶液和胶体,B项正确;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C项错误;半透膜允许直径在1nm以下的小分子或离子透过,1nm以上的粒子不透过,因此可以用半透膜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D项正确。9.(2020吉林长春第七中学月考)将少量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甲、乙、丙。(1)将丙继续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反应的化学
13、方程式为。(2)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出胶体?。(3)向经过检验后的丙中逐滴加入盐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先出现和乙中相同的现象,原因是;随后发生变化得到和甲相同的溶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 (1)FeCl3+3H2OFe(OH)3(胶体)+3HCl(2)利用丁达尔效应,用光束照射所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是否有条光亮的“通路”出现(3)Fe(OH)3胶体遇盐酸发生聚沉Fe(OH)3+3HClFeCl3+3H2O解析(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加热烧杯中的水至沸腾,向沸水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停止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14、Fe(OH)3(胶体)+3HCl。(2)利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胶体和溶液,因此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操作为:用光束照射所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是否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3)加入盐酸能引起胶体的聚沉,故先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氢氧化铁沉淀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沉淀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OH)3+3HClFeCl3+3H2O。10.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原因是(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
15、现象的时间是,理由是。(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答案(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光进入烧杯前,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2)清晨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3)打开暖瓶(或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光进入烧杯前,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图中的明显错误是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2)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
16、丁达尔效应的时间是清晨。(3)在家中观察丁达尔效应,可打开暖瓶(或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贴近生活拓展创新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如果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下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3)此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4)从微观的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答案(1)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并且均含有氧元素(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2CO+2NON2+2CO21522(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3)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没有发生改变,而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