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民版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2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必考部分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3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4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第24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5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课时名片课标要求:(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考纲明示
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6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模块一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7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主干知识 理一理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国际:帝国主义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对俄国发动了武装干涉。国内: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各地发动叛乱。(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3)内容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不论企业大小,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产品分配方面: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劳动方面
3、: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4)评价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了红军的军事供应,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弊端: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一些弊病与错误,如强行征粮,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8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2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后的新情况,引发了政治危机,并加重了经济危机。(2)实施:年,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标志着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3主要内容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农民有条件地出租土地,使用雇佣劳动农民可
4、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制度方面: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4)意义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维埃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1921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9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二、斯大林模式1苏联的工业化1方针及步骤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19261928年主要对原
5、有企业进行改建扩建;从1928年起开始了有计划地优先发展重工业。(2)成就1928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为一个工业国。1933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10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吗?试 答 提示: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政策,是失败的。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11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2试图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 答提示: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
6、四12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经济又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了吗?试 答提示:否。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在国有经济占主体的前提下进行的,也是在苏维埃领导之下,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13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4试图示“新经济政策”。试 答提示: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14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3)影响:工业化建设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但也使苏联形成了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重工业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15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7、 历史2农业全盘集体化(1)方针:1927 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2)成果:1937 年,农业集体化完成。(3)影响: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建设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并未促进农业生产力自身的发展;消灭了富农阶级。工业化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16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形成标志年苏联新宪法制定。(2)特征经济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采取指令性计划管理排斥市场调节,广泛采用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中央的权力高度集中于斯大林。思想文化: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以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
8、拜。1936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17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3)评价经济上a.斯大林体制使苏联在当时的条件下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从长远看,这种模式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导致经济发展失去动力。政治上: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但维系了政局稳定。思想文化上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意志,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18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三、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
9、模块四19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2)内容以农业为改革突破口,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种植玉米。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扩大了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政治方面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后果进行了批判,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活动。(3)影响改革虽然取了一些成果,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最终未能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20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2勃列日涅夫改革(1)内容:将改革的重点放在
10、工业上,推行“”。(2)成效:改革前期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改革后期由于过分追求稳定,经济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新经济体制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21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3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经济: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但由于困难重重,遂将改革重点转到政治领域。政治: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纵容自由化思想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22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2影响: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整个社会陷入失控
11、状态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思想混乱民族分裂运动加剧。1991年,党内一些高级干部发动“八一九”事件,结果失败,苏共被排挤出政权苏联国家性质发生了质变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23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有哪些?试 答提示:从根本上讲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由苏俄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捍卫新政权方面功不可没,但政策本身存在严重的弊端。所以为了从根本上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就必须取消“
1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24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6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吗?试 答 提示:否。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能将它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一种经济体制。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25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7斯大林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吗?试 答提示:否。斯大林模式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合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26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8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
13、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吗?试 答 提示:否。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27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9苏东剧变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失败吗?试 答提示:否。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28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10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关系有何表现?试 答提示:(1)政治:美苏争霸、古巴导弹事件、越南战争;(2)经济:勃列日涅夫改革、美国经济出现“滞胀
14、”现象;(3)文化:都进行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总之,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军事实力增强,而此时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并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而美国处于劣势。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29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史论要旨 背一背先填后背(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的特点,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具有的特点,但违背了。(2)新经济政策实质是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3)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影响了苏
15、联经济的持续发展。(4)斯大林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作用。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战时”“共产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正确途径工农联盟积极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30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5)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只是在维持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6)勃列日涅夫改革以为重点,促进了重工业特别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但苏联的经济发展也因此进入停滞时期。(7)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开始承认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转向政治领域,放弃,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传统观念原有经济
16、体制工业军事工业市场社会主义制度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31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模块二 互动探究分层突破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32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Step1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微考点 1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WEIKAODIAN一 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思考 1 史料一反映出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试 答史料解读: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点击观看考点视频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33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二 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
17、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思考 2 史料二反映出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试 答史料解读: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存在。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34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新经济政策的特点(1)管理建设方法、手段: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经济体制方面: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35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微考点 2“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点WEIKAODIA
18、N一 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一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世界历史思考 1 史料一反映出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特点?试 答史料解读: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36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二“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百度百科思考 2 史料二反映出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特点?试 答史料解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实行计划经济。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37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三 斯大林在论述
19、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斯大林文选下卷思考 3 史料三反映出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特点?试 答 史料解读:优先发展重工业。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38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点(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2)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采取指令性计划经济。(3)重视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39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综合点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20、的比较ZONGHEDIAN要点整合 政策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物资匮乏内战结束、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工业工业国有化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主要内容分配实物配给制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特点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单一公有制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市场)发展经济部分恢复私有制,公私并存评价对战争胜利起重要作用,但违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是符合俄国国情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40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针对训练12015济宁模拟现代
21、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解析 从“国有化”“强行征用剩余农产品”,可以判断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满足了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应付战争的需要,保卫了新生政权,故 A 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流通,不允许存在自由贸易,故 B 项错误;该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从结果来看,引发了严重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没有实现其目的,故
22、C 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做法,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关系,故 D 项错误。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41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22016石家庄质检列宁说:“我们宣布新经济政策后,提到日程上来的竞赛和比赛,是一场严重的竞赛这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这表明新经济政策()A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途径B实质是鼓励两种经济形式的斗争C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D避免了阶级斗争的发生解析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生产力落后的俄国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因此 A 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B 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
23、非常政策,C 项错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是指新经济政策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经济领域内的又一次斗争,因此 D 项表述错误。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42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综合点 2 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影响和教训ZONGHEDIAN 要点整合1特征(1)经济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重视重工业的发展。(2)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个人专权,民主法制被忽视,缺少群众监督,个人崇拜之风盛行。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点击观看考点视频
24、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43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2影响(1)这一模式在工业化初期和战争时期以及在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了巨大作用,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2)它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形成了同资本主义阵营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3)但是,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它忽视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中国照搬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25、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致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44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3教训(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4)执行计划指令,挫伤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5)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45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针对训练32015绍兴一中期中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
26、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解析 由“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殖民地”可知这符合“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的这一特点。故选 D。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46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4“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苏联“对大萧条所
27、具备的免疫力”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解析 斯大林体制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没有波及苏联。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47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综合点 3 二战后苏联三次改革的异同及苏联改革的启示ZONGHEDIAN 要点整合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改革异同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点农业工业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结果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失败异失败原因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小修小补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同(1)目的:解决斯大
28、林模式的弊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2)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3)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点击观看考点视频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48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2从苏联改革中我们得到的启示(1)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受挫,一方面说明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另一方面,改革的历史也说明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2)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势在必行。(3)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崭新、复杂、艰苦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帆风顺。(4)改革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生产关
29、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努力建设政治文明,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49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针对训练52015保定摸底戈尔巴乔夫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他是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戈尔巴乔夫评价的是()A列宁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罗斯福解析 由“改革的先驱者”并结合所学可知是赫鲁晓夫。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50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6历史上的苏联一文写道:“沿着斯大林设计的道路就是一条通向崩溃的路,其多任领导人试图扭转前进方向,但皆未成功。”关于苏联领
30、导人扭转方向的努力说法不正确的是()A赫鲁晓夫冲击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B勃列日涅夫仍坚持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戈尔巴乔夫违背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D上述三人的经济改革成功,政治改革失败解析 说“三人的经济改革成功”,明显与史实不符,故选 D。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51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Step3 名家评史解读1 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初的混乱局面似乎表明:它是一种应急性的反危机纲领和措施,是为了缓和同农民的矛盾,是为了使国家从深刻而尖锐的社会经济危机中摆脱出来,是为了使布尔什维克避免丧失政权由于新经济政策出现于尖锐的社会政治危机之时,它的仓促性使之不够系统、不够完善且多变。也许可以这样说,新经
31、济政策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和临时性的反危机纲领的混合产物。徐向梅新经济政策:俄罗斯史学研究新视角评介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52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你的解读参考提示:作者认为新经济政策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解读如下:(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一种应急性的反危机纲领和措施。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引起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出现于尖锐的社会政治危机之时,所以它因为制定仓促而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不够系统、不够完善且多变”。(3)新经济政策同时又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所以它具有双重性特征,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和临时性的反危机纲领的混合产物。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
32、模块四53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2 在经济发展战略上,苏联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应当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取得了重大成就,它为苏联建立了强大的工业基础,从物质基础上保证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苏联工业化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轻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这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重工业过重(其中 80%又与军工产业有关)、轻工业过轻、农业长期落后的状况,成了影响经济正常发展,阻碍改善市场供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刘靖北关于苏共败亡的几点思考你的解读参考提示:作者主要论述了苏联工业化的利弊。作者认为:(1)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理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为苏联建立了强大的工业基础,从物质基础上保证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苏联工业化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他的理由是苏联工业化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轻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长期落后的状况。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54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模块三 高考研析把握考向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55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模块四 限时规范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