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链接(六)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组(2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张任学,安岳人,天启五年进士。授太原知县,以才调榆次。崇祯四年,举治行卓异入为御史。陈蜀中私税、催科、讼狱三大苦,帝为饬行。出视两浙盐法,数条奏利弊。八年,流贼陷凤阳,诏逮巡按吴振缨,命任学往代。还朝,复按河南,监军讨贼。时群盗纵横,而诸将缩朒不敢击。任学慨然曰:“事不辞难,臣职也。贼势如此,我辈可雍容坐镇耶!”遂上疏极诋诸将。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时熊文灿专主抚,张献忠降,罗汝才、马进忠、李万庆等躏中原如故。河南人据坞壁
2、自保者数十,贼悉摧破之,任学不能大创也。进忠佯求抚,文灿及巡抚常道立许之,乘间逸去。事闻,任学与文灿、道立并镌秩。七月,任学督岱等赴罗山,合左良玉军击汝才、万庆,大败之。九月,进忠寇开封。岱奋击,贼尽弃辎重遁入大隗山,获其妻子。其冬,京师戒严,任学入卫,道谒文灿,言:“献忠狼子野心,终为国患,我以勤王为名,出其不意,可立缚也。”文灿不能用。抵畿南,有诏却还。巡抚道立调良玉兵于陕州,贼乘卢氏虚,遁入内乡、淅川,为文灿所劾。明年除道立名,任学亦镌一秩。寻与左良玉蹙李万庆于内乡。万庆方降,献忠已叛。文灿尽调河南军援剿,独任学留汝南。川贵总督李若星论文灿主抚之谬,请复任学原官,摄行大将,督察军事。不从
3、。七月,献忠合汝才自房县西走,岱偕良玉追之。贼伏兵要害,岱陷于贼,良玉军亦大败。事闻,任学坐褫职。十五年,言官请起废,任学与焉,未及用而卒。(选自明史张任学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B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C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D请易武阶/亲执干戈
4、/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解析:“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这段话的含义是“(任学)请求改为武官,亲自拿起兵器,为国家讨平贼寇。皇帝认为他言论壮烈,交都察院议论。诸臣认为文官没有改任武职的,请求仍然以监军御史的身份兼任总兵的职务。皇上没有听从,授(任学)为河南总兵官”。这段话主要是叙述事情,可以抓名词、代词以及动词,然后根据语法关系来断句。从选项来看,前四句断得都一样,第五句,“议”的内容在前面,即“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
5、,“议”的对象不是“诸臣”,故不能从“诸臣”后面断开,排除A、C;第七句,“兼”的是“总兵事”,“帝”是下一句的主语,故排除D项。原文标点: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知县,明、清时指主管全县的行政官员。因官阶多是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B中原,文中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的“中土”“中州”与其同义。C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得名,多指中央政府派出巡视各地的大臣。D勤王,文中是指在封建时代中,君王有难,臣子起兵救援君王。解析:B项,
6、“中原,文中指长江中下游地区”错误。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张任学正直敢言。张任学巡按河南时,各位将领面对贼寇的强横猖獗,畏缩不敢进击,他生发感慨,并上疏指责诸位将领。B张任学坚持上奏。在担任御史时,张任学陈述蜀中三大苦处,皇上不采纳,但他不放弃,审察两浙盐政时仍多次上奏。C张任学曾被贬职。马进忠假装接受招抚,趁机逃走。张任学被削降官阶;贼寇乘卢氏空虚逃入内乡、浙川,第二年张任学被降一级官阶。D张任学有远见。他认为张献忠投降是狼子野心,会成为祸患,就想设计抓捕张献忠,可惜文灿不答应,后来张献忠果然叛变。解析:B项,“皇上不采纳”错
7、误。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对应的内容,依据选项中“担任御史”这一信息可以找到“崇祯四年,举治行卓异入为御史。陈蜀中私税、催科、讼狱三大苦,帝为饬行”,“帝为饬行”的意思是“帝为此下令实行整顿”,可见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事不辞难,臣职也。贼势如此,我辈可雍容坐镇耶!(5分)译文:遇到事情不因为困难而推辞,这是做臣子的职分。贼寇的势力像这样,我们这些人可以从容不迫地坐着镇守吗?(2)事闻,任学坐褫职。十五年,言官请起废,任学与焉,未及用而卒。(5分)译文:事情上报,任学因此受到革除官职的处分。十五年,言官请求起用遭废弃的官员,任学在其中,(可他
8、)未等到被任用就去世了。参考译文:张任学,安岳人,天启五年考中进士。授官太原知县,因为有才能调任榆次。崇祯四年,因政绩优异突出被推荐,入朝为御史。陈说蜀中私自收税、催征田赋、诉讼案件三大苦,帝为此下令实行整顿。出朝审察两浙盐政,数词上奏分条陈述利弊。八年,流贼攻陷凤阳,(皇帝)下诏逮捕巡按吴振缨,命任学去代替。回到朝廷,又巡按河南,监督军队讨伐贼寇。当时盗贼横行,但诸将畏缩不敢进击。任学感慨地说:“遇到事情不因为困难而推辞,这是做臣子的职分。贼寇的势力像这样,我们这些人可以从容不迫地坐着镇守吗?”于是就上疏极力指责诸将。(任学)请求改为武官,亲自拿起兵器,为国家讨平贼寇。皇帝认为他言论壮烈,交
9、都察院议论。诸臣认为文官没有改任武职的,请求仍然让他以监军御史的身份兼任总兵的职务。皇上没有听从,授(任学)为河南总兵官。当时熊文灿专门主张招抚,张献忠投降,罗汝才、马进忠、李万庆等依旧蹂躏中原。河南人占据坞壁自卫的有数十处,贼寇将这些地方全都摧毁了,任学不能给(贼寇)沉重的打击。进忠佯装求招抚,文灿及巡抚常道立即准许了他,(进忠)乘此机会逃走。事上报,任学与文灿、道立一起被削降官阶。七月,任学督平罗岱等开赴罗山,会合左良玉的军队攻打罗汝才、李万庆,大败他们。九月,进忠进犯开封。罗岱奋勇攻击,贼寇丢弃全部军需给养逃入大隗山,抓住了他们的妻子儿女。那年冬天,京师戒严,任学入京护卫,途中进见文灿,
10、说:“张献忠狼子野心,终究要成为国家的祸患,我以保护朝廷为名,出其不意发起攻击,可以马上抓住他。”文灿不肯采纳。抵达京城南郊,有诏书令他退回。巡抚道立把良玉的部队调到陕州,贼寇乘卢氏空虚,逃入内乡、淅川,被文灿弹劾。次年除去道立官职,任学也降一级官阶。不久与左良玉在内乡围困李万庆。李万庆才投降,张献忠已叛变。文灿调动全部河南军队增援剿贼,只有任学留在汝南。川贵总督李若星弹劾文灿主张招抚的谬误,请求回复任学原来的官职,代理行使大将的职权,督察军事。(皇上)没有听从。七月,献忠会合汝才从房县往西逃跑,罗岱偕同良玉一起追赶。贼寇在要害处埋伏部队,罗岱陷于贼军而死,良玉的军队也大败。事情上报,任学因此
11、受到革除官职的处分。十五年,言官请求起用遭废弃的官员,任学在其中,(可他)未等到被任用就去世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黄昏。注:耿:微明的样子。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的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
12、字迹。解析:A项,诗歌第二句中“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的往事,而选项中描写的“新月初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答: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表达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第二组(2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
13、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三年,再知
14、梓州。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
15、之,以备阙忘耳。”(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注:风宪:“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文史:借指儒家。伯阳:老子的字,借指道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B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C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D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
16、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举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B通判,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又名同判。C雍熙,帝王年号的名称,古代一个帝王一个年号,所以有时用年号代指帝王,如康熙、雍正、乾隆。D绯鱼,即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是旧时
17、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朝五品以上佩鱼符袋。解析:C项,一个帝王可以有几个年号,到明清时帝王一般只有一个年号,才能用年号代称帝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时事。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政绩。皇上下诏表彰,因而升官。征求直言时,他呈献上奏疏,后因军事需要,被选为雄州通判。B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他做盐铁副使,尊敬上司,不独断专行,不居功自傲。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C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他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朝廷就让他到别地为官。他有病已久
18、,糊涂健忘,不宜治理大的州郡,朝廷就让他治理小的州郡。D宋太初读书广博,善于思考。他读儒家的经典著作,也读道家、佛家的著作,并深刻思考书中的道理。他认为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无为,其实思想道理是一致的。解析:B项,“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表述错误。宋太初任陕西转运使时,其副使卢之翰运送军粮被敌人抢掠而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5分)译文:宋太初有任何计划安排必定询问陈恕,不曾自作主张争功,陈恕认为他很有德行。(2)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5分)译文:在这以前,
19、审查揭发有罪的大臣必须预先请示朝廷的旨意,宋太初认为有失御史的体制,在立案后才禀报皇上,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正确。参考译文: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考中进士,初入仕担任大理评事、戎州通判,凭借良好的政绩而闻名。(皇帝)下诏褒奖赞美他,升任将作监丞,后来转任太常丞。雍熙三年,担任成都府通判,赐给他绯鱼袋。正赶上皇帝下诏征求直言,(宋太初)就写了守成箴呈献。淳化初年,(宋太初)升任监察御史。当时北方正在打仗,选任他为雄州通判。淳化二年,他又担任京西转运副使。不久,调任河东。宋太宗至道初年,(宋太初)升任兵部员外郎,充任盐铁副使。当时陈恕是盐铁正使,宋太初有任何计划安排必定询问陈恕,不曾自作主张
20、争功,陈恕认为他很有德行。正巧西部边境有紧急情况,转运军粮艰难急切,(宋太初)就充任陕西转运使。至道二年,命令白守荣、马绍忠护送粮草,分三批运往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背旨意一起运送,被戎人抢劫。皇上大怒,逮捕了宋太初和副使秘书丞窦玭,将他们关入狱中。宋太初被处罚为怀州团练副使,卢之翰、窦玭削职为民。第二年,朝廷重新起用宋太初为祠部郎中,让他做梓州知州。不久又恢复了他原来的官级。宋真宗即位后,把宋太初召回京城。咸平初年,(宋太初)官拜右谏议大夫,任江陵府知府。蛮寇骚扰入侵江陵,宋太初凭借便宜行事之权,制服了敌人,皇帝下诏褒奖了他。咸平三年,他再次担任梓州知州。第二年,益州长官雷有终以母亲年老为由
21、请求还乡,(皇帝)下诏宋太初前往代理。当时把川陕分为四路,各路设置转运使。皇上认为情况紧急时,难以同心协力,就任命宋太初为四路的都转运使,紧要的事务让他统一协调规划。宋太初与钤辖杨怀忠很不和睦,当时蜀地刚刚安定,皇上担心他俩在处理事情时会有矛盾,就立即把宋太初召回京城。恰逢御史中丞赵昌言等人因事获罪被弹劾,(皇上)就任命(宋太初)代理御史中丞的职务。在这以前,审查揭发有罪的大臣必须预先请示朝廷的旨意,宋太初认为有失御史的体制,在立案后才禀报皇上,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正确。不久,(宋太初)出任杭州知州。宋太初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以浙东地区地势低洼潮湿、身体不便为由,请求到近地就职,得任庐州。疾病缠身
22、时间久了,糊涂健忘,不能够治理大郡,被接连调任到汝州、光州二州。景德四年,宋太初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宋太初性格周密谨慎,所到之处有任职干练的美誉。曾经撰写了简谭三十八篇,自序大略说:“我用尽平生编纂汇集儒、道、释的学问,曾经认为礼记的中庸之道,道家的自然之理,佛家的无为之说,它们的思想宗旨都是一致的。我喜欢用古代圣贤的思想道理来契合当代的事情,然而担心学识不够广博,于是用笔有选择地记录下来,来防备脱漏遗忘。”(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溪亭林景熙注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注: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
23、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B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排遣,说明诗人感慨至深。C尾联中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让人倍感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感。D诗人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也受到感染。解析:A项,没有运用比兴手法。6赏析诗中“穿”“数”二字的妙处。(6分)答:“穿”即穿行,写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和忧郁。“数”即数数,指诗人独坐无聊,只得数流萤以遣闷,诗人苦闷无聊的心情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