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密云2022-2023第一学期阶段练习高二语文2022.10.8说明:本试卷所有试题一律在答题卡上做答;选择题用 2B 铅笔填涂选择题,答题用黑色签字笔做答;本试卷共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一、共 27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贾宝玉在贾府中是个极为特殊的人物,被视为贾府的“活龙”、“凤凰”、“命根子”。他之所以这样的“特殊”,受到这样的异乎寻常的宠爱,主要是因为,宝玉的出生不同一般,是含玉而生;宝玉长的好,长的漂亮,性情也好,惹人疼爱;宝玉长的样子,跟他的爷爷、也就是贾母的丈夫的形象一个样,难怪贾母要这样的疼爱宝玉。在封建正统的人的眼中,宝玉是一个禀性乖张,生情怪
2、谲的人,是“似傻如狂”,是“草莽”,是“无能”“不肖”等等,这包括他的最亲近的人也是这么看的,他们也不理解贾宝玉。宝玉到底在哪些方面背离了封建贵族家长们的要求和希望呢?首先,他不愿走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道路。在贾宝玉生活的那个时代,一个青年男子、特别是像贾府这样的贵族家庭里的青年男子,通过科举考试而走上仕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宝玉恰恰不愿走这条道路。他不仅不愿意读四书五经,他也不稀罕功名利禄。其次,宝玉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观念,大胆地提出了“女清男浊”口号。宝玉在红楼梦中最有名的“语录”就是“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这“女清男浊”的话。在男性统治的社会里,女性永远是处于附属
3、的地位,而作为一个封建贵族家庭出身的青年公子,对女性(主要是女儿) 命运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女儿表达了由衷的崇敬和爱戴,这无疑是对几千年来传统的“男尊女卑”封建宗法观念的颠覆和反叛。再次,宝玉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观念,向往平等、自由的生活。作为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公子,宝玉却反对封建的等级观念,他主张“世法平等”。无论对兄弟姐妹,还是丫鬟小厮,从不摆公子的架子。最后,他大胆地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在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的爱情故事及其悲剧,无疑是最感人的篇章。要知道宝、黛的爱情是违背传统的封建婚姻制度的,是不被认可的。当然,贾宝玉毕竟是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公子,在他的身上仍深深地烙上封建贵族的印记,在
4、他的身上也有许多贵族子弟的毛病。但宝玉仍然是一个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他的叛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仍然值得肯定。1. 下列贾宝玉受到宠爱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含玉而生人 B.他的容貌酷似祖父 C.他的地位非同一般 D.他的惹人怜爱2. 下列贾宝玉不能获得理解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不愿意走仕途经济的道路B. 他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观念C. 他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D. 他虽反叛,但仍有封建贵族的烙印。材料二红楼梦刊行后,相继出现了一大批续书,如秦子忱的续红楼梦、海圃主人的续红楼梦、归锄子的红楼梦补等。这些续作有两种类型,一是接在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5、之后,一是接在第九十七回之后。它们的内容,则多将原书的爱情悲剧改为庸俗的大团圆,让悲剧主人公或死后还魂得遂夙愿, 或冥中团聚终成眷属。虽然续作在艺术上荒诞不经,与红楼梦有天壤之别,但是这些续书的大量涌现, 从另一方面说明红楼梦本身的巨大成就和艺术魁力。红楼梦备受社会的欢迎,所以便陆续有人将其搬上舞台。据不完全统计,在清代以红楼梦为题材的传奇、杂剧有近二十多种。到了近代,在京剧和各个地方剧种、曲种中出现了数以百计的红楼梦戏。其中梅兰芳的黛玉葬花、荀慧生的红楼二尤等,经过杰出艺术家的再创作,成为戏曲节目中的精品, 经久上演而不衰。近年来电影、电视连续剧更把它普及到千家万户,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红楼
6、梦的出现,是在批判地继承唐传奇以及金瓶梅和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经验之后的重大突破。到了“五四”以后,由于“五四”文学革命者重新评介,使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回归,鲁迅继承和发扬了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刻地写出平凡人物的悲剧。红楼梦继承水浒传塑造人物形象的部分方法,一扫我国古代传统小说塑造人物性格单一的“脸谱化”倾向,成功塑造一批性格复杂、立体、多层次、多侧面的“圆形”人物,如贾宝玉就是一个例子,它代表了当时一批既关注社会边缘人的生存境遇,具有博爱之心,又无法超越自身阶级局限性的贵族精英的形象,让人读来真实可感,对后代小说家塑造人物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楼梦问世后,引起人们对它评论和研究的兴
7、趣,并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从早期的评点、索隐,到本世纪前期的“新红学”,再到 50 年代后的文学批评,论著之多真是可以成立一所专门图书馆。红楼梦的作者问题、文本的思想内涵、人物形象、艺术特征等方面,都得到了日益深细的探讨、解析,近二十年间更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取材于袁行霈中国文学史)3. 下列为“材料二”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红楼梦对后世的影响B. 红楼梦受到众人的喜爱C. 红楼梦的研究D. 红楼梦的艺术魅力4. 根据“材料二”,在红楼梦对外界产生的诸多结果中,不属于作家创作的一项是( )A. 续写红楼梦的作品风起云涌B. “红学”的诞生、发展与渐趋兴盛C. 鲁
8、迅继承发扬其现实主义创作精神D. 弘扬了塑造“圆形”人物的写法。5. 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靡:“靡”的读音是“m”B. 秦子忱:“忱”的读音是“chn”C. 荒诞:“荒诞”的意思是“荒唐”D. 金榜题名:“题”不可以写作“提”材料三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因此叫做“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唐代之后,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随着
9、唐代的文化的发展,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的再创作。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
10、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见长。此后便发展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在这里还可以发现我国小说发展的几条规律。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
11、,坏人无好处,好人便没有坏处。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秉笔直书的“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这就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再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我国的古代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任何神话都产生于现实,由于现实问题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流传。小说创作也是如此。6. 下列对“材料三”中成语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跌宕起伏:放荡,不受拘束B. 望尘莫
12、及:赶得上,追得上C. 秉笔直书:持,握住D. 妍媸毕露:美丽、漂亮7. 对“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的标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梁代萧统编纂的文选,第一次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B. 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的兴起,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C. 小说不再是纯粹历史性质的东西,而注重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D. 小说成为文人们独立的创作,不再拿民间的东西进行加工改造了。8. 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形象,其成功之处有哪些?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答案】1. C2. D3. A4. B5. A6. D7. C8. 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是一个反叛封建贵族传统,但又无法摆脱自身阶级局
13、限性的贵族精英形象。曹雪芹对贾宝玉性格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塑造,使之显得复杂而立体。贾宝玉一方面关注社会边缘人物,具有博爱之心,走自由人生道路,追求美好生活,另一方面又具有贵族子弟的许多毛病。“贾宝玉”这一形象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古典小说人物性格单一的“脸谱化”倾向,他是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读来真实丰满,有血有肉。这种“圆形人物”的笔法,则继承了史传文学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结合“贾宝玉在贾府中是个极为特殊的人物,被视为贾府的活龙、凤凰、命根子。他之所以这样的特殊,受到这样的异乎寻常的宠爱,主要是因为,宝玉的出生
14、不同一般,是含玉而生;宝玉长的好,长的漂亮,性情也好,惹人疼爱;宝玉长的样子,跟他的爷爷”分析可知,地位非同一般是受宠爱的结果, 其它是原因。故选 C。【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贾宝玉不能获得理解是因为他是一个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也即他身上一系列的不合封建礼教之处,ABC 三项都是此类。D. “有封建贵族的烙印”是和封建统治阶级思想一致的。不是格格不入之处。故选 D。【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能力。结合各段关键句“红楼梦刊行后,相继出现了一大批续书”“红楼梦备受社会的欢迎,所以便陆续有人将其搬上舞台”“红楼梦的出现对后代小说家
15、塑造人物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楼梦问世后,引起人们对它评论和研究的兴趣”可知,材料谈的是红楼梦对后世各方面的影响。故选 A。【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材料二中作家创作指作家借鉴红楼梦的艺术手法创作文学作品或续写相关文学作品。B.“红学”的诞生、发展与渐趋兴盛属于学术研究范畴。故选 B。【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的能力。A.“风靡:靡的读音是m”错误,应该是“m”。故选 A。【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D.媸:相貌丑。妍媸毕露:美丽和丑陋都显现出来,喻指事情真相大白。故选 D。【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相关内
16、容的能力。结合“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分析,“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的标志应该是和想象、虚构、文采分不开的。ABD 三项都不符合此标准。故选 C。【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宝玉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观念这无疑是对几千年来传统的男尊女卑封建宗法观念的颠覆和反叛”“贾宝玉毕竟是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公子,在他的身上仍深深地烙上封建贵族的印记,在他的身上也有许多贵族子弟的毛病。”可分析概括出,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是一个反叛封建贵族传统,但又无法摆脱自身阶级局限性
17、的贵族精英形象。结合“宝玉仍然是一个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他的叛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仍然值得肯定”“红楼梦继承水浒传塑造人物形象的部分方法成功塑造一批性格复杂、立体、多层次、多侧面的圆形人物,如贾宝玉就是一个例子,它代表了当时一批既关注社会边缘人的生存境遇,具有博爱之心,又无法超越自身阶级局限性的贵族精英的形象,让人读来真实可感”可分析概括出,曹雪芹对贾宝玉性格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塑造,使之显得复杂而立体。贾宝玉一方面关注社会边缘人物,具有博爱之心,走自由人生道路,追求美好生活,另一方面又具有贵族子弟的许多毛病。结合“红楼梦继承水浒传塑造人物形象的部分方法,一扫我国古代传统小说塑造人物
18、性格单一的脸谱化倾向,成功塑造一批性格复杂、立体、多层次、多侧面的圆形人物,”可分析概括出,“贾宝玉”这一形象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古典小说人物性格单一的“脸谱化”倾向,他是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读来真实丰满,有血有肉。结合“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秉笔直书的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可分析概括出,这种“圆形人物”的笔法,继承了史传文学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二、课外文言文(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
19、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20、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苏轼方山子传)【注释】光、黄:光州、黄州,治所分别在今河南潢川和湖北黄冈。方屋:方形的屋子,此处喻帽子的形状。方山冠:唐宋间隐士喜戴的帽子。汉代儒生祭祀时戴这种帽子。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闾 里 之 侠 皆 宗 之 宗 : 推 崇B. 余 谪 居 于 黄 谪 : 降 职C. 方山子倘见之欤 倘:倘或,或许D. 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等等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何为而在此 譬如为山
21、,未成一篑B. 方山子亦矍然 此岂无得而然哉?C. 因 谓 之 方 山 子 余 告 之 故D. 不可得而见 人而不仁,如乐何10.对下列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年纪稍大,改变原先慕侠的志节行为,一心读书,想凭学问在世上干一番事业,可是最终也没有遇到机会。B.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一只喜鹊在前面飞起,方山子让随从骑士追赶射击,没有射中。方山子对马发怒,独自追出,一箭就射中了。C.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然而,方山子家世代有功勋,应该能得到官职,假如他一直致力仕途,现在已经是官
22、位显赫,远近闻名了。D.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我听说光、黄一带多有非凡的人物,他们常常装疯卖傻,一般很难见到,方山子或许能见到吧? 11.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其)何为而在此?B. 余在岐下,(尝)见方山子从两骑。C. 使(其)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D.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之道),自谓一世豪士。1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方山子“淡泊处世”的一组是( )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使酒好剑,用
23、财如粪土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A. B. C. 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山子年少之时,喝酒任性,喜欢剑术,花钱如同挥弃粪土一样。B. 方山子从小仰慕游侠朱家、郭解的人品,因此一心想当游侠来驰骋当世,但是始终没有机会,因而心灰意冷,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不再与世人交往了。C. 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方山子蔑视富贵的精神的赞扬,以及对他的隐居生活的向往,暗含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当时被贬官的心境是一致的。D. 本文写游侠使人感到豪气逼人,写隐居让人觉得沉静如水,人物面貌毕肖神似,表现出作者描写人物形
24、象的高超艺术技巧。【答案】9. D10. C11. B12. A13. B14. B【解析】【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D等:一样,等同,相同。句意: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故选 D。【10 题详解】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为”:介词,因为;动词,堆积。 B“然”: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C“之”:都是代词,指代方山子。D“而”:承接连词;假设连词,假如。故选 C。【1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怒:使奋起。句意:在前方一只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奋力地鞭马,独
25、自追出,一箭射中飞鹊。故选 B。【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中的省略句分析和理解的能力。A应补第二人称代词“尔”或“汝”。句意: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你)怎么会在这里呢?故选 A。【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本题,是说方山子的理想未实现,不能反映他淡泊处世。是说方山子性格和对待钱财的态度,不能反映他淡泊处世。排除带有的选项,只有 B 正确。故选 B。【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和鉴赏的能力。B“因此一心想当游侠来驰骋当世”有误。方山子隐居的原因不是他没有机会当游侠,而是因为改变志向读书,想通过读书做官来“驰骋当世”,但始终没有成
26、功的机会。故选 B。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
27、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奋力地鞭马独自冲出去,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
28、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三、 论语(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 15.下列对论语中语句的理解与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吾日三省吾身”是通往美德的途径。反省是一面镜子,能清清楚楚地照出我们的错误,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学问应学思兼顾,学而不忘思,思而不
29、忘学,才能学到切实而有用的知识。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任何学科和技艺,都要先了解、入门,然后方可谈喜爱、入迷。D.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改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直面自己的错误,勇于改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运用名句,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话强调了爱好和兴趣在人们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题干却理解成了“先了解、入门,然后方可谈喜爱、入迷”,没有理解“不如”的含义,使用不恰
30、当。 故选 C。16.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三十岁时能够立身,有所成就。启示我们把握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令人领悟富有智慧的学习之道。C.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看见贤者,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启发我们不断修身向善,积极反思自我。D.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31、) 沂水春风:春风和煦、春日畅游的美好图景。鼓励大家珍惜春光,及时享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以及掌握成语的能力。D.“鼓励大家珍惜春光,及时享乐”说法不当,“沂水春风”,意思是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故选 D。10. 论语中还有很多关于君子的论述,请阅读以下章节,用四字词语或成语概括“君子”的基本品格(至少四个角度)。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2、 ; ; ; 【答案】. 舍生取义. 重义轻利. 襟怀坦荡. 自知自强(敏言慎行、博学多才、为人以礼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要求用成语概括选文,并传达出君子的品性,分析总结给出的论语内容,可得出答案。句意:志士仁人,不会为了求生损害仁,却能牺牲生命去成就仁。可概括“舍生取义”或“杀身成仁” 等词语。句意: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可概括“重义轻利”。句意: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可概括“襟怀坦荡”或“光明磊落”“襟怀磊落”等词语。句意: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可概括“自知自强”。句意
33、: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可概括“敏言慎行”或“讷言敏行”等词语。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加以约束,这样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可概括“博学多才”“为人以礼”等词语。四。诗歌鉴赏(共 12 分)题小松李商隐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注释】李商隐:唐代诗人,少年早慧,品行高洁,有才华,有抱负。后不幸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他一生坎坷不平,襟怀未展,壮志未酬。方资:正可用作。柱石功:栋梁之材的功用。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
34、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题咏的是一株枝叶未茂的小松,因此诗人以“细”状其叶,以“轻”状其荫,突出小松的秀美。B. 这首诗善用对比,如以桃李春日之盛来衬托小松的寂寞,突出小松的“孤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C. 颈联“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是说小松一年中经历多次枯荣变化难以长成栋梁之材。D.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写西园车马客争驰看花,怎奈荣华百态,转首成空,发人深省。12. 题小松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小松的形象来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下列诗文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 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B.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
35、李颜。(李白古风(其十二)C.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D.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13. 诗人通过小松的形象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请联系具体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8. C 19. A20. 在盛夏炎日中,小松孤独秀美地挺立在庭院中,以“细叶轻荫”给人们带来满座的清风。诗人借小松赞美孤傲高洁的君子之风。小松在阳春三月桃李争艳的季节耐得住寂寞,在霜雪凛冽的严冬,郁郁葱葱。诗人借此歌颂凌寒不凋、坚贞不屈的君子品格。诗人以桃李的“枯荣事”来衬托小松的“柱石功”,表达对成为国家栋梁的坚忍不拔的追求。结尾诗人告诫那些不知“怜”松、只会赏花的“西园车马客”:他
36、们追逐的热闹繁华终会凋落成空,讽刺了趋炎附势之徒的可悲。【解析】【1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是说小松一年中经历多次枯荣变化难以长成栋梁之材”错误。“一年几变枯荣事”,百花虽盛,但好景不长,花开花落。经历枯荣变化的不是小松,而是桃李。以桃李的“枯荣事”来衬托小松的“柱石功”。故选 C。【1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托物言志手法的能力。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A. 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并没有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B. 松柏的品性本来就是孤傲刚直,难以作出桃李妖艳的颜色。这是对
37、严子陵品行的刻画,也是诗人自身孤傲性格的写照,反映了诗人虽受打击排挤,但不屈服的倔强态度和愤激情绪,是托物言志的手法。C.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以梅花自喻, 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是托物言志的手法。D. 作者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是托物言志的手法。故选 A。【2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及情感的能力。“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我喜爱你独秀挺立在庭园中的小松,那细叶轻阴
38、带来满座清风。“孤秀”表现了小松虽然孤独,遭受冷落,却能以其细叶轻阴独秀青葱,展示出自己独具魅力的形象。“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桃李盛开的季节,你虽然寂寞,但进入霜雪繁多的严冬,就显得郁郁葱葱。与桃李之盛对比来表现小松的“孤秀”,以霜雪严寒来衬托小松的坚强挺拔。开篇这四句,通过对小松四时遭际的描绘,写出了它坚贞挺拔、不随流俗、傲霜斗雪的风姿。诗人借小松赞美孤傲高洁的君子之风,歌颂凌寒不凋、坚贞不屈的君子品格。“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一年之内桃李等花卉几经枯荣,而你长大后,则具栋梁之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请告诉那些去西园观花的人们:在雪飞霜落的园中,他们定
39、会为枝叶光秃秃的桃李等花卉而悲伤动容。后面的四句写诗人对小松的殷切期待:百花虽盛,但好景不长。花开花落,“一年几变枯荣事”。而小松独耐寂寞,不管春风秋雨、夏炎冬寒,锤炼其坚贞之性。待到它长成百尺苍松之时,即可成就其栋梁之功了。百花本是“一岁一枯荣”,而诗人在这里却说“一年几变”。这是夸大百花“枯荣”之易来强调小松成材之难,以百花之“变”来反衬小松之坚定,表达对成为国家栋梁的坚忍不拔的追求。“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桃李争芳吐艳时你虽然默默无闻,霜雪降下后方显得那么郁郁葱葱。用桃李象征烜赫一时的权贵。诗人更欣赏的是在那霜雪凛冽的严冬,非但没有枯黄,倒愈显得郁都葱葱的小松,诗人对“桃李”
40、表达出嘲讽挖苦之情。“为谢西园车马客”,结合注释内容“西园:即西晋石崇的园林别墅金谷园,当时达官贵人们经常游聚于此”分析,用“西园车马”客象征对权贵趋炎附势之徒,诗人对那些不知“怜”松、只会赏花的“西园车马客”说:“等到雪飞霜落的季节,百花纷纷凋零,你们将感到悲哀失望了”,诗人对他们表达了深深的不满。五。(8 分)21. 背诵。(1) 王于兴师, ,与子偕行。(2) ,千金散尽还复来(3) 钟鼓馔玉不足贵, 。(4) ,尘满面,鬓如霜。(5) 白云一片去悠悠, 。(6) 江畔何人初见月 。(7) 敏于事而慎于言, 。(8) 士不可以不弘毅, 。【答案】. 修我矛戟. 天生我材必有用. 但愿长醉
41、不愿醒. 纵使相逢应不识. 青枫浦上不胜愁. 江月何年初照人. 就有道而正焉. 任重而道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矛”“戟”“材”“枫”“浦”。六。散文阅读(共 23 分)乡村树事只有在辽阔的冬季和料峭的早春,你才能影影绰绰地看到一个个接近完整的村庄。那些屋顶和院墙拨开以往浓绿的屏障,带着枝丫的粗犷线条,水墨画般走进你的视野。其它季节村庄是藏着的,藏在树枝的怀抱里,藏在叶子们的手掌中,像那些雀儿们,只管叽叽喳喳地闹着,你却看不见它们,它们被树护佑着。乡村的树交错分布在村里村外,既是村庄的外围襁褓,又是村庄的精神内核。榆杨槐柳、椿桐柘桑浓荫掩映,
42、枝条杂陈,花开馥郁,香风沉醉。房前屋后遮蔽掩映的,是人们自己挑选的邻居,人们把它们与自己的烟火日子捆绑在一起,休戚与共;乡路庄头、丘陵沟岔长出的树,则是风吹来的种子、雨送下的盘缠,生长随意,姿态天然。野生的和家栽的树填充着村庄的罅隙,搭建起村庄的外围和翠绿屏障, 搭建起乡下人的婆娑生活。南风乍起时,乡村人家就忙着栽树,村庄里的每棵树都是特定的符,驾着一片祥云驻扎在一个个檐头。哪一棵主财源广进,哪一棵祈长寿平安,哪一棵寄托着梦想,哪一棵镌刻着家风,栽树的人心有大丘壑, 懂树的人看一眼便心知肚明。旧时两家结亲兴“访听”,双方家长都要暗访对方的声誉品格。有些聪明的家长并不去街巷间听议论,而是悄然观树
43、,人言不可尽信,它们不如一棵棵树的标杆更能称量主人的品性和家教。在乡下,栽树是一种仪式,爱树是一种精神皈依!房前屋后有几棵像样的树才叫过日子。刚建好新房的人家,栽树是头等大事,他们忙碌谋划栽树的蓝图。先在西墙外栽几棵梧桐树,梧桐木质暄,叶子大,易成活。要赶紧将房屋遮盖起来,将生茬的新房煨热,才有扎下根的样子。树要扎根,人更要扎根。人们需要这样易成活又迅速生长的树来打下家业的基础,亮出繁盛的招牌。梧桐在中国文化里是青衫的诗人,高拔冷峻,才华逼人,不染尘埃,它是传说中凤凰唯一栖息的树, 也是古典乐器之王古琴的材质。只可惜,家乡的梧桐实际上是泡桐,但家乡人都这么叫。梧桐,多唯美的名字,诗意而挺拔,如
44、青青子衿的书生矗立在家家户户的庭院外,硕大的绿叶婆娑着,给酷暑里煎熬的人洒下清凉。夏雨宣泄的日子里,梧桐树下是最后一块干爽的方舟,身量未足的鸡、鹅都会在梧桐树下躲避,免受淋漓之苦。淘气的孩子,偷偷从屋里跑出来,一连几天的阴雨,他们的小脚丫仿佛寂寞得要生出苔藓,他们不披祖父的蓑衣,不戴父亲的斗笠,偏偏跑到矮小的梧桐那里折一朵新发的叶子遮在头上,奔跑开去。那翠屏遮挡着孩子毛茸茸的头,散发着鲜嫩的味道。院门外要栽国槐。国槐是护佑一家人的图腾之树,它立在街门一侧,享受着做一杆大旗的礼遇。男人上坡回家,首先在槐树上磕去鞋窝子里的土坷垃,在树下的石墩上抽一袋烟,鼻息里涌进炊烟的味道,眼睛望向远方隐约的青山
45、,红彤彤的火烧云,满心的知足和安然。过年了,男人郑重地给国槐身上戴一朵新鲜的红花,一帘“出门见喜”的红条张贴在树上,一家的喜气从内到外地透出来。农历五月,国槐姗姗开出满身槐花,那花不像洋槐花一样有甜甜的蜜,而有一种微微的苦香。这时节,大家忙着采槐米,用小铁钩折下槐花的花蕾,晒干之后卖给中药房。还要留一些槐米炒成槐米茶喝,槐米茶败火清脑,乡下人喜欢,从夏天一直喝到来年春深。树茂盛地长着,转眼间把房子遮蔽起来,高的矮的错综着,红的紫的搭配着,那些树是家的衣裳,朴实而慈祥,温暖又生动。秋天午后,女人将院子扫干净,在梧桐树下的大片阴凉里铺下芦席,教闺女缝被子。女人说,梧桐树虽然木质暄,可咱家的屋梁里竟
46、然有一根梧桐。盖新房的时候,实在凑不齐木料了,颤颤巍巍的日子,勉强被一根貌似强壮的梧桐扶持着。家里有一副门板也是梧桐做的,空落落的门洞像无奈的眼睛,一副极轻的门板,将贫穷日子的漏洞堵上。先人栽了几棵梧桐树,后来繁衍成林,家里捉襟见肘的时候,就去伐梧桐换取柴米油盐。女人抬眼看看梧桐树,满怀感恩。树一年年长高,爹娘一年年衰老;树一年年长大,树下长起来的孩子一个个离开。岁月里的许多人, 村庄里的许多事,人们记不清了,而树记得。那狭窄的年轮记录了村里那一年的干旱,它们见过一个个妇女挑担抗旱的蹒跚身影;那粗壮的年轮又记录着当年雨水丰盈五谷丰登,沉甸甸的果实把汉子们的腰累弯了。那些当年跟着爹娘栽树的孩子,
47、一年年万水千山地往回赶,回来看一眼树,摸一把树,在城市里的迷茫就烟消云散了。娘走了,爹走了,可是树还在。它们粗糙的老树皮上布满沧桑裂纹,但是枝头依然澎湃着碧绿的波涛。它们骨骼坚硬地屹立在村庄里,屹立在孩子们的心头,像一座碑。树在,家就在,走得再远的孩子都不会迷路。22. 文中加点的词语,不能用以下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A. 影影绰绰:隐隐约约B. 休戚与共:祸福与共C. 捉襟见肘:相形见绌D. 烟消云散:荡然无存2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结亲前以“观树”代访听,因为人言不可信,树更能代表人的品性和家教。B. 把栽树当成一种仪式,郑重对待,足见树在乡民心目中具有很
48、重要的地位。C. 第五段描写孩子们在雨天摘取梧桐叶遮雨,整个画面鲜活生动,富有情趣。D. 文章借写树事来展现民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寄寓了作者的真挚情感。24. 第二段写道,“乡村的树交错分布在村里村外,既是村庄的外围襁褓,又是村庄的精神内核”,结合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25. 结尾处“树在,家就在,走得再远的孩子都不会迷路”这句话有何含义?26. 赏析第 6 段划线句子。国槐是护佑一家人的图腾之树,它立在街门一侧,享受着做一杆大旗的礼遇。【答案】22 C23. A24. 树搭建起村庄的外围和翠绿屏障,为人们遮荫挡雨,提供庇护;树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寄寓着主人的美好愿望;代表主人的品性和家
49、教;帮助主人快速打下家业的基础;给人们生活带来乐趣;支撑人们度过艰难岁月。25. 树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承载了生活的记忆,给他们以生活的支撑,为他们提供庇护,构筑了精神家园。树是家的象征,孩子走得再远,家也是其归属,而树就是这个归属的标志。所以孩子无论走出多远多久, 看到树也会找到家的归属感,不会迷路。26.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国槐比喻为“一杆大旗”,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国槐享受礼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槐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人们对国槐的深厚感情。【解析】【2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很不清楚。
50、二者都表示模糊,看不清楚。语境形容只有在冬天和早春才能模糊地看到完整的村庄的样子,因此可以替换。B. 休戚与共,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忧喜祸福共同承担。祸福与共,一同度过苦难也一同分享快乐。二者都形容共同承担祸福。语境形容人们与房前屋后的树木共同承担祸福,因此可以替换。C. 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穷于应付;相形见绌,意为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足。语境形容家境困难,难以度日,因此不能用“相形见绌”替换。D. 烟消云散,像烟和云的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都形容某些东西消失,语境形容回到家乡后,就没有了迷茫,因此可以替换。故选 C。
51、【2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以及赏析文本情感、段落作用等的能力。A.“因为人言不可信”错误,由“有些聪明的家长并不去街巷间听议论,而是悄然观树,人言不可尽信,它们不如一棵棵树的标杆更能称量主人的品性和家”可知,是因为“人言不可尽信”。故选 A。【2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划线句在第二段,承上启下,因此答案需要结合上下文概括。树是村庄的外围襁褓:由“那些屋顶和院墙拨开以往浓绿的屏障”“乡村的树交错分布在村里村外,既是村庄的外围襁褓”“野生的和家栽的树填充着村庄的罅隙,搭建起村庄的外围和翠绿屏障”可知,村庄外围的树是村庄的屏障;由“硕大的绿叶婆娑着,给酷暑里煎熬
52、的人洒下清凉”“一连几天的阴雨,他们不戴父亲的斗笠,偏偏跑到矮小的梧桐那里折一朵新发的叶子遮在头上”可知,树木可以为人们遮风挡雨。 树是人们的精神家园:由“过年了,男人郑重地给国槐身上戴一朵新鲜的红花,一帘出门见喜的红条张贴在树上,一家的喜气从内到外地透出来”可知,树寄寓着主人的美好愿望。由“有些聪明的家长并不去街巷间听议论,而是悄然观树,人言不可尽信,它们不如一棵棵树的标杆更能称量主人的品性和家教”可知,树代表主人的品性和家教。由“盖新房的时候,实在凑不齐木料了,颤颤巍巍的日子,勉强被一根貌似强壮的梧桐扶持着。家里有一副门板也是梧桐做的,空落落的门洞像无奈的眼睛,一副极轻的门板,将贫穷日子的
53、漏洞堵上。家里捉襟见肘的时候,就去伐梧桐换取柴米油盐”等可知,树支撑人们度过艰难岁月。由“树要扎根,人更要扎根。人们需要这样易成活又迅速生长的树来打下家业的基础,亮出繁盛的招牌” 可知,树帮助主人快速打下家业的基础。由“秋天午后,女人将院子扫干净,在梧桐树下的大片阴凉里铺下芦席,教闺女缝被子”“还要留一些槐米炒成槐米茶喝,槐米茶败火清脑,乡下人喜欢,从夏天一直喝到来年春深”可知,树人们生活带来乐趣。【2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树在,家就在,走得再远的孩子都不会迷路”含义,需要结合文本理解树的象征意义,也可以结合第 3 题作答。由“树一年年长高,爹娘一年年衰老;树一年年
54、长大,树下长起来的孩子一个个离开”“那些当年跟着爹娘栽树的孩子,一年年万水千山地往回赶”可知,家乡的树见证了孩子的成长;由“盖新房的时候,实在凑不齐木料了,颤颤巍巍的日子,勉强被一根貌似强壮的梧桐扶持着。家里有一副门板也是梧桐做的,空落落的门洞像无奈的眼睛,一副极轻的门板,将贫穷日子的漏洞堵上。家里捉襟见肘的时候,就去伐梧桐换取柴米油盐”“硕大的绿叶婆娑着,给酷暑里煎熬的人洒下清凉”“一连几天的阴雨,他们不戴父亲的斗笠,偏偏跑到矮小的梧桐那里折一朵新发的叶子遮在头上”等可知,树给他们以生活的支撑,为他们提供庇护,构筑了精神家园。由“娘走了,爹走了,可是树还在”“它们骨骼坚硬地屹立在村庄里,屹立
55、在孩子们的心头,像一座碑。树在,家就在”可知,树象征了家,即使离家万水千山,回到家,看到树,就有了家的归属感,就没有了迷茫,就不再迷路。【2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结合句子的手法和情感进行赏析。“国槐是护佑一家人的图腾之树享受着做一杆大旗的礼遇”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国槐”比作“一杆大旗”;运用拟人的修辞,“享受”“礼遇”赋予国槐以人的心理,而国槐享受着人们对待旗帜的礼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槐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就像指明前进方向的旗帜,表达了人们对国槐的深厚感情。七。(50 分)27. 作文。“牛劲”常用来形容人劲头大,也用来形容倔强执拗的脾气。有时,我们也是需要这种
56、执拗坚韧的“牛劲”,曹禺在给女儿万方的信中说:天才是“牛劲”。有时,工作和生活中犯“牛劲”可能会影响沟通和合作。关于“牛劲”,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悟?请以谈牛劲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 700 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材料中提到了关键词“牛劲”,一种含义是指人的坚韧精神,另一种是指倔强执拗的脾气,可能会影响沟通和合作。因此对“牛劲”的理解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环境中去理解。在中国,牛生肖一直被奉为无私奉献的代表,牛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收获时也从不要求主人给予更多的赏赐,牛始终是不计报
57、酬、不讲名利、任劳任怨的标志,所孕育的中国勤劳文化,传递的劳动人民勤勤恳恳的本色,形成了“老黄牛精神”。我们之所以把“老黄牛精神”当作牛生肖启迪时代的第一价值,是因为“老黄牛精神”显示出特别珍贵和无可替代的价值。其宝贵价值,就在于要有一股拼搏的牛劲和倔强守道的牛脾气。用老黄牛不用扬鞭自奋蹄囊括主动精神、责任精神、担当精神,激励人们主动进取,不等不靠, 知难而进。由此可以联想到牛的品质,牛的精神,以及牛与时代与革命与社会风气的关联,促使我们从新时代环境下认识“牛劲”的时代价值。倔强执拗的“牛劲”,蕴含的是知所坚持,为所当为,表现在不惜赔上性命守道的“倔”,坚持原则摒弃人情世故的圆滑,不搞失去原则
58、立场的所谓“变通”,于是成为当今社会极为宝贵的精神。行文思路上,首先要提出鲜明的观点,牛劲是一种责任、担当和奋斗的精神。鉴于牛劲的两种含义,可采用对比式结构,来论述要有充满正能量的牛劲,拒绝弥漫邪气缺乏沟通和交流的装牛逼。论证过程中我们可展开联想,“牛劲”,倔强执拗的牛气是也。为何“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牛就是靠的那股子坚韧和执着。劳模王进喜何以能成“铁人”?原来他自比为人民的老黄牛,身上有股拉革命车永不松套,奋力向前的“牛劲”。鲁迅先生何以能在国民党白色恐怖和悬赏通缉中仍战斗不息,就是靠“俯首甘为孺子牛”执着精神等。最后重申论点,强调新时代的青年理应具备踏实努力、奋斗不息的“牛劲”,在个人成长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自己的理想和强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立意:1. 以老黄牛精神奋进新征程。2. 成功要有坚韧执着、踏实奋进的牛劲。3. 新时代“牛劲”的时代价值。4. 时代需要充满正能量的牛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