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5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1(2013北京西城模拟)“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既无,远行买卖,用其所致珍异,孝养其父母。”易传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A人们经商意识强B远距离长途贩运盛行C珍奇珠宝是主要交换产品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析:材料主要的意思是,从事农业耕作完成后,牵着牛载着耕作收获得来的东西,换取所需的必需品,回家孝养父母。材料中虽然提到了交换,但是不能理解成是商品交换的特点;因为在当时交换只是附属,是换取生活必需品,不是用来换取钱财;综合分析,这主要是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答案:D2我国自古就有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写春联的习俗。粮仓
2、、畜圈等处的春联,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养殖家畜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之一。题中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正是这一特点的反映,故答案为B。答案:B3(2014山西诊断)下列几项生产工具的革新成果开始出现于唐代的是()ABCD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片提供的生产工具形状判断其出现的时间。
3、是铁犁,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汉代出现的直柄犁;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是唐代出现的灌溉工具筒车,故B项正确。答案:B4(2014广东联考)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井田制开始瓦解B商品经济发展C小农经济兴起D家庭手工业产生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根据题中的治田、宅、桑、衣帛,可以判断为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状态,C项符合。A在材料中无相关信息,B项与材料矛盾,D项不全面。答案:C5(2014荆州质检)齐国管仲说: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
4、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无民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推断()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成因,要求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作出正确的阐释。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主要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关,题中材料涉及的只是管仲的“重农政策”,这一政策促进了中国精耕农业的发展。材料既未涉及生产力的发展,也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故选D项。
5、答案:D6(2014泰州模拟)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解析:“庄园”是大地主土地兼并的结果,这说明均田制实行后,仍然存在土地集中的现象。答案:C7(2014江苏四校一模)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
6、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理解。三服官,汉官名,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部门,主做皇帝的冠服。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汉代官营手工业人数多,耗资大,故选C。A、B、D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C8(2013河南质检)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画)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A产品做工精美B质量管理严格C生产不计成本D产品不入市场解析:本题考查秦代官营手工业,意在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依据“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可知秦代官营手工业注重产品质量。A、C、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9(2013江苏四校调研)
7、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江西是官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高ABCD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产品用于皇室、贵族消费,不在市场上流通。故说法错误,其他正确。答案:D10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致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生产不计成本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
8、手工业经营方式特点的记忆、对比和理解。从优势、目的、弊端等方面描述了官营手工业的特点,而结论与之不符。解题时,也可以根据的互斥性进行排除选择。答案:B11(2013宿迁一模)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A制瓷B冶金C纺纱D织锦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根据材料中“提花小厮坐花楼架木上”,结合所学知识“明中叶以后,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可以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明朝时的花楼机,因此选D。A、B
9、、C明显与题干反映的材料信息不符。答案:D12(2013河南高考适应性测试)清朝乾隆吴江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据此可知()A政府的倡导对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B新兴市镇的兴起侵夺了行政机构附属的经济职能C当地丝织业逐渐从农家副业生产中独立出来D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清朝乾隆年间,吴江地区居民都从事“绫绸之业”,富裕的家庭雇人加工,贫寒之家自己加工。
10、据此可知,“绫绸之业”成为当地最主要的产业,说明当地丝织业逐渐从农家副业生产中独立出来。故选C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政府的倡导”,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D项错误,排除。答案:C13(2014银川月考)阅读下列材料: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下图表现了中国传统农业工具的改进,也是中国农业不断发展、进步的例证。请回答:(1)列举春秋战国以来农业代表性生产工具。(任举三例)(2)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促进了中国传统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精耕细作技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你认为
11、精耕细作技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2)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属开放性题目,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西汉耦犁、耧车;曹魏时的翻车;隋唐时期的曲辕犁;唐朝时的筒车等。(2)工具先进:如铁犁、牛耕、铁锄等;耕作方法多样、先进:如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等;耕作制度适宜:如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单位面积投入的劳动量多。(3)一方面,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高,使中国以相对较少的土地资源养活了更多的人口;另一方
12、面,它造成了中国小农经济发达,不利于机械化、大规模集约经营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工业化进程。14(2014辽宁质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方今其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传材料二: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苔布皮革千石。汉书货殖列传材料三: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翦伯赞秦汉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三服官”和“东西织室”的手工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2)据材料二、三,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3)有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的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答案:(1)官营手工业。做工人数多(规模大);耗费大;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政府设工官管理。(2)产品交易量大;质量高;纺织品通过丝绸之路大量外销。(3)“男耕女织”为基本特征的自然经济长期存在;纺织业是农业的补充;传统的价值计算方法往往忽视女性;计算女性劳动成果缺少必要的数据;男尊女卑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