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课时习题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44006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课时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课时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课时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课时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课时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课时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课时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课时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知识点1 无法治不自由【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看右图漫画,下列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B )人网搜索、诽谤等无限制的网络言论自由,只会使人们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社会混乱与伤害 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 出台该法后,网络安全管理有了法律依据,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网络安全法实施后公民就不能在网上自由发表任何言论了ABC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法治和自由关系的认识,需要学生深入领会教材基本观点,然后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和判断。表述正确且与题目要求一致,当选;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不选;说法错误,不选。故本题选B。【答案】B对应训练1.

2、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跳广场舞、养宠物这些城市居民的休闲自由越来越多的群体在效仿;另一方面因为噪声、动物伤人大小便等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很多城市的这些行为受到限制。这说明(D)现代社会的人越来越失去自由权利 自由就应随心所欲,不受限制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A. BCD2.“法律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必将在哪里限制自由。”由此可知(B) 离开法治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法治确定的自由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自由行使 公民的合法自由离不开法治的规范和保障 自由是相对的,法律规定自由不是绝对的A B C D 知识点2 法眼看平等【例2】下列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3、认识正确的是(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一条基本原则强调只在人民内部平等,所有公民并不平等既有权利平等,又有义务平等A.B C D【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认识。根据教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一条基本原则,既有权利平等,又有义务平等。故正确。观点错误,故选D。【答案】D对应训练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B )任何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任何公民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任何公民都拥有解释法律的特权A.B C D4.2013年11月19日,未成年人李某某

4、和其他4人强奸案二审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不公开开庭审理,27日裁定维持原判:李某某获刑10年,其他四人均分别获刑。在宣判后的法庭教育阶段,法官对李某某说:“做出这样的判决,跟你是谁的儿子无关。”对此案认识正确的是(A)不公开审理此案说明未成年人受司法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该案说明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该案启示我们要依法律己,自觉守法A.B C D课时达标练知识点1 无法治不自由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对这名理解正确的有()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 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 人们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 人们

5、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ABCD2.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要求。对现代人来讲,自由的意义在于(C)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 能使我们为所欲为 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ABCD3.看右图,“限行”“限速”“单双号”这些字眼,同学们并不陌生。对于有车族来讲,却意味着失去行车的自由和痛快。对此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D)现代社会人们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并不是为所欲为 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那就是导致混乱与对人类的伤害 对有车族进行“限行”“限速”这些必要的限制是对有车族自由的保护ABCD4(20

6、16,滨州)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而没有门槛的发言权,很容易放大自我,忽视别人的存在。“任性”的发言,可能会埋下不友善的种子。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C)交往中,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要求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时,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互联网是虚拟世界,对一些扩大自我、“任性”跟帖,不要太在意网络跟帖发表意见时,应具有严格的法制观念和向善的道德意识ABCD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这揭示出的道理有(A)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

7、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ABCD知识点2 法眼看平等6.下列图片内容符合法律意义上平等含义的是(B) A.B C D7.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 ) A.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B.只是一种理想 C.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 D.在未来社会中有可能实现8. 2017年1月23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受贿、滥用职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一审公开宣判,对被告人苏荣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

8、徒刑七年;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说明(A)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我国的腐败现象已经消除C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D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9.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做出如下理解( D)A.公民的立法平等B.公民在立法、执法、守法上一律平等C.公民的执法平等D.公民在法律的适用上一律平等10.2017年上半年一部人民的名义还原真实的反腐生态,是近年来优秀国产正剧的代表。能够照进现实,让观众看了觉得不矫情、不做作,紧扣时代脉搏,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部诚意之作。剧中有一位人物始终都未谋面的人物,却是这部剧中揭

9、示的“反腐不封顶”的人物-赵立春,曾担任过汉东省省委书记、省长等要职。在剧中始终没有露面的此案例(D)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反腐的坚强决心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表明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ABCD11.201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了对重庆市原副市长王立军调查和对薄谷开来涉嫌投毒杀害英国公民尼尔伍德案件复查情况的汇报。鉴于薄熙来在王立军事件和薄谷开来涉嫌故意杀人案件中的错误和责任,且在上述两起案件调查和复查过程中还发现了薄熙来的其他违纪线索,中央决定,停止薄熙来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并由中

10、央纪委对其立案检查。这说明(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违法必究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ABCD11.在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中,个别原省部级高级领导干部因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而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还有一些功臣、名人因违犯法律而受到制裁,这说明了(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执法机关对于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任何人,不论其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ABCD12.截止到2017年9月1日,十八大召开五年以来,省部级及以上落马官员(不含企业任职

11、),已达140名,他们大都因贪污、贿赂等犯罪行为被国家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审判。(1)材料说明了什么?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所有公民的违法或犯罪行为都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等。(2)建设法治中国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为保证权力关进笼子里,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行使监督权?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

12、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监督等。13.材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要求之一就是自由。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已家喻户晓,它之所以广为人知,一个重要原因莫过于写出了人们对自由追求的那种执着和义无反顾的精神。材料三: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学海导航】什么叫自由?在现代社会,自由的意义有哪些?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意义:拥有自由

13、,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2)【思维体操】有人说自由就是无拘无束,你觉得这种观点正确吗?不正确。原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正如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3)【理论探究】材料三中的法律会否影响人们的网络自由?不会。法治和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网上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法规就会受到法律制裁,严重者会付出失去

14、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知识拓展】了解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部分内容第十二条国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促进网络接入普及,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安全、便利的网络服务,保障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

15、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第十三条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第十四条任何个人和组织有权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向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第二十七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

16、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的,不得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第四十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第四十一条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第四十二条 网络运

17、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第四十三条 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存储的其个人信息有错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第四十四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第四十六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应当对其使用网络的行为负责,不得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不得利用网络发布涉及实施诈骗,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第四十八条任何个人和组织发送的电子信息、提供的应用软件,不得设置恶意程序,不得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