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性模拟检测(一)(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先秦时期,引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推广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国家走向统一D.分封制的崩溃解析: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引起生产效率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及生产技术的提高等。故选A项。答案:A2.导学号52340031(2016全国乙)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
2、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生产情况。注意关键词:汉代。从图片信息看,有多人在农田中集中从事农耕,因此这属于汉代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故选D项,并由此排除A项。图片体现的是劳作的情形,无法体现精耕细作,排除B项。图片反映了集体耕作状况,却无从判断土地性质为土地公有制,故排除C项。答案:D3.导学号52340032(2016全国丙)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
3、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解析:本题考查明代租佃关系的变化。题干材料说明江南农村的佃农由百年前的柔顺到明末的骄惰,反映了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而这种松弛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直接表现为明朝市镇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题干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与政府的重农政策没有必然的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现象赋予了雇工更多的人身自由,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故C项错误。题干现象反映了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故D项错误。答案:A4.古罗马的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说:“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A.农产品的丰富B.商业的
4、繁荣C.冶铁技术的成熟D.纺织水平的高超解析:从题干材料中“丝”“锦绣文绮”“裁成衣服”“巧妙达到极点”等信息,可以看出说的是古代中国纺织水平的高超,故选D项。答案:D5.“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解析: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创造了新式纺车,推广了棉纺织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政府的大力推广是促使棉纺织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不是“前提条件”
5、,故A项不符合题意。棉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能构成“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的前提条件,C项错误。棉花在开始成为纺织原料的时候,就已经是经济作物,故排除D项。答案:B6.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这一变化反映了()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政策B.“草市”发展得到政府的扶持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海禁政策D.商业活动已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解析: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反映了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说明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政策,故选A项。答案:A7.明朝时,太湖地
6、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盛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 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解析:材料反映出苏州已成为丝织业重地,松江成为棉织业重地,景德镇是制瓷业重地,这是社会分工扩大的一种体现。答案:B8.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解析:从材料中
7、的“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可知,清朝前期扬州出现很多商人用钱买官的现象,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风气的变化,选B项。答案:B9.傅衣凌在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一书中这样评价明清商品经济:“明清时期,商业的规模、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商业资本的积累,都大大地超越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以下各项与以上评述相符的是() A.工商业城镇衰微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缓慢C.农副产品商品化D.海外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答案:C10.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该材料理解
8、正确的是()A.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B.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衰微D.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闭关锁国”政策下,清朝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广州,题干材料“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反映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D项与史实不符,且在材料中并未体现。答案:A11.达伽马远航赴印度期间携带了一批衬衫,返航时带回了大量香料。达伽马此行的社会背景是()A.西欧商品经济发展B.欧洲物价上涨C.欧洲“商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背景”这一关键信息。达伽马此行的主要背景
9、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日趋强烈。B、C两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是背景;D项错误,当时只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答案:A12.下面是四位同学在一次“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活动课上辩论的四个主题,你支持谁的观点()A.探索未知世界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B.宗教狂热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C.殖民征服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D.对财富的迫切追求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解析:所谓“原动力”,即根本原因。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阻断了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故选D项。A项中的“探索”、B项中的“宗教狂热”、C项中的“殖民征服”只
10、是目的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答案:D13.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一座山丘上,有16世纪流传下来的一座教堂和一些西式的建筑。从历史背景推算,它们最早是什么人兴建的()A.英国人B.西班牙人C.荷兰人D.葡萄牙人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随之展开并传播天主教;马六甲殖民地是由葡萄牙首先建立的,后来被荷兰抢占。据此推算它们最早是葡萄牙人兴建的。答案:D14.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西欧列强积极开展殖民扩张和掠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和平交往是其主要扩张手段B.传播基督教是其主要推动力C.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D.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平等贸易解析:为了满足资
11、本主义发展对资本的需求,殖民者通过殖民战争进行武力征服,建立贸易公司进行贸易开发,对殖民地进行野蛮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故选C项。答案:C15.(2016全国丙)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关键词:“19世纪60年代”。题干材料反映出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方铁路的轨距不统一,这说明
12、美国南北方的经济联系不够密切,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铁路与其他部门的对比,无法证明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轨距问题没有涉及科技水平与制造业发展的关系,故C项错误。题干也没有涉及战争的破坏性,故D项错误。答案:A16.下图是1750年至1865年英国资本总额增长示意图。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B.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的国家C.英国成为世界上资本输出最多的国家D.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社会经济高速增长解析:示意图反映的是英国资本总额的增长情况,体现不出工业化、城市化、资本输出等内容。答案:为D项。答
13、案:D17.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A.发生的领域广泛B.各国统治者高度重视C.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加强D.新技术新设备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大多是工匠经验的总结,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是科学家成果的体现,并且创造出更大的生产力。答案:C18.1916年5月,德国海军某舰队在遭遇英国海军舰队时,试图迅速通知远在40海里外的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前来增援,其应该选择的通讯方式是()A.有线电报B.电话C.无线电报D.信件传递解析: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但这时是有线电话,不适合海军使用;有线、无线电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但根据题干提供的情形判断
14、,最适合的通讯工具应是无线电报。答案:C19.导学号52340033下图中a处对应的时期,叙述完全正确的是()A.这一时期蒸汽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利用B.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C.互联网的应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解析:注意a处对应的时期是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电力、石油、电话、电报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巨大生产力,从根本上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答案:B20.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则输出工业品。这些现象主要
15、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A.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B.促使国际分工明显C.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D.使亚、非、拉地区更加贫穷落后解析:材料中提到非工业国家、工业化国家的不同商品的流向,实质是反映国际分工的不同。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 20分,共40分)21.导学号523400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冬,有司言:“县官(国家,下同)用度太空,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不佐国家之急。”诏禁民敢私铸铁器煮盐者没入其器物。司马光资治通鉴郡国多不便于县官所作铁器苦恶,价贵,或强令民买之杜佑通典食货十材料二令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
16、,问以民所疾苦,教化之要。皆对曰:“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盐铁酒专卖机构),毋与天下争利,示以俭节,然后教化可兴。”御史大夫桑弘羊难以为:“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往者豪强之家,得管山海之利,采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放流之人,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相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今纵人于权利,罢盐铁以资强暴,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矣。盐铁之利,佐百姓之急,奉军旅之费,不可废也。”杜佑通典食货十材料三自万历元年到崇祯十七年(15731644年)的72年,从葡萄牙、西班牙、墨西哥、日本等国输入中国的白银达到一亿西元以上。这个数字
17、仅指海舶输入申报之数,至于走私或私人带来还未计算在内。巨额的白银输入是以巨额的商品输出为条件的又据统计,从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十六年(17001751年)的51年间,从西欧各国进口的白银达到6 800多万元。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四清统一台湾以后,曾开放海禁,并于广东澳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江南云台山设立海关,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但后来由于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廷又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不需要从外国输入大量商品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沿海各地的种种侵略活动
18、,也不能不引起清廷的严密注意和防范。魏千志明清史概论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汉武帝时期采取的盐铁政策的利弊。(10分)(2)结合材料三、材料四,简要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清政府对于对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1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状况。第(1)问关于“利”,注意从对政府和对商人势力的不同影响,分析归纳;关于“弊”,注意结合材料一的第二段材料分析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注意紧扣材料三中有关中外贸易的状况分析归纳;第二小问注意结合材料四以及明清时期的政策分析归纳;第三小问注意结合材料四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分析归纳。参考答案:(1)利
19、: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军事开支,增强国力;限制商人势力,抑制兼并,维护统治秩序。弊:政府生产的铁器质次价高,强迫人民购买,对人民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2)形势:中国在对外贸易上处于巨额顺差的地位。政策:限制海外贸易,仅留广州一地作为通商口岸。原因:中国当时不需要大量外国商品;防范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处于欧洲经济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和财富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15451560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 500千克,白银246 000千克。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
20、最终受益者。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材料二材料三综合国力构成要素示意图材料四世界工业生产分布表英国德国美国1870年32%13%23%1900年20%17%30%1913年14%16%36%材料五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布,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世界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的实际含义指什么?(6分)(2)与西班牙、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有何显著不同?这种变化对殖
21、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3)英国于19世纪中期确立世界霸主地位。请从材料三中经济力量和科学技术这两大要素概述当时英国综合国力的主要特征。(6分)(4)根据材料四、材料五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贵金属的涌入引发了“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小问实际要求回答大量的财富为什么未能在西班牙、葡萄牙转化为资本。第(2)问联系英国的殖民扩张方式以及其对殖民地的双重作用作答。第(3)问从示意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经济、科技。第(4
22、)问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英国渐趋衰落的原因。参考答案:(1)影响:引发“价格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加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含义:掠夺来的财富供封建统治阶级挥霍享乐(或答“未能转化为资本”),财富最终流入工业比较发达的英国与荷兰。(2)不同:将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影响:加剧殖民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冲击了旧思想与旧制度。(3)经济力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农业生产力水平世界领先;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发明蒸汽机车,兴建铁路,交通运输业发达。科技:科技成果丰富,科技水平遥遥领先;向国外输出机器设备,成为世界工厂。(4)基本趋势:经济发展缓慢,失去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主要原因:完全依赖海外殖民地,惰性滋长;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不愿更新国内设备;既得利益集团阻挠新技术的应用;美、德等国的竞争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