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36838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战前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形成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其主要原因是A. 英德矛盾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 世界绝大部分领土已瓜分完毕C. 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 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各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各国矛盾激化,争夺世界霸权,形成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故D项正确;英德矛盾属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表现,不全面,A错误;B项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

2、绝对化,排除。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加速大战进程的事件有美国对德宣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协约国力量增强,加强对德打击A. B. C. D. 【答案】A【解析】美国对德宣战使协约国力量增强,加强了对德打击,改变了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使俄国退出了一战,这些事件均加速了一战的进程,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3.剑桥战争史中写道,“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他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该材料反映了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 经济实力的劣势B. 社会矛盾的尖锐C. 军事生产的

3、膨胀D. 军事战略的失误【答案】A【解析】该材料反映了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业实力的不足即经济实力的劣势,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社会矛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军事生产的膨胀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军事战略的失误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A. 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B. 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C. 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 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专政都是在经济

4、危机的打击下社会动荡,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建立的。ABC是相同点。日本是战胜国,在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获得既得利益,而德国战败受到苛刻的限制,从而产生了民族复仇主义思潮,这是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特点之一。故D项正确。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经济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详解】5.观察下图中的漫画,此漫画尖锐地指出:存在于欧洲其他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量”懦弱、背叛、恐慌、腐败、讹诈在战争初期“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步。希特勒的军事讹诈和进攻第一次没有得逞的是欧洲桥的架设A. 进攻波兰B. 进攻北欧C. 进军法国D. 不列颠大空战【答案

5、】D【解析】【详解】“海狮计划”是二战中德国进攻英国的作战策略,即不列颠之战,希特勒决定采用空中进攻迫使英国投降,结果德国空军受到重创,这是希特勒发动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之后德国进攻苏联,被迫开始两线作战,故D正确;德国进攻波兰、北欧都实现了侵略目的,不符合“第一次没有得逞”,排除AB;进军苏联是在不列颠之战后,不符合“第一次没有得逞”,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希特勒的军事讹诈和进攻第一次没有得逞”,结合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分析解答。6.在国际公约中明确宣告日本必须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是A. 雅尔塔协定B. 德黑兰宣言C. 开罗宣言D. 波茨坦公告【答案】C【解析】根据

6、所学知识可知,开罗宣言明确宣告了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故C项正确;ABD项都没有涉及日本归还中国领土问题,排除。7.“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使世界从动荡战争时期转向和平与发展时期它把和平还给了世界。”上述观点说明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的威胁已经消除B.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从此走向安定繁荣C. 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发展D. 战争的残酷深化了世界的和平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众多的参战国带来沉重灾难,使人们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为此战后出现要求和平的浪潮。即战争的残酷深化了世界的和平意识,故选D;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但是战争威胁并没有消除,

7、地区战争时有爆发,A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灾难,B错误;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是二战带来的必然结果,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英国外交大臣贝文曾说:“(美国)今天正处在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美国能够掌握大约50%的世界财富主要原因是A. 美国在战胜法西斯势力的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B. 战争给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C. 西欧各国在战争中普遍衰落D. 美国通过战争建立了世界霸权【答案】B【解析】【详解】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遭到了沉重打击和严重削弱,唯

8、独美国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战争中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其他为战争服务的经济部门,使其军事和经济力量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选项B正确;选项A脱离材料主旨,排除;西欧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之间并不构成因果联系,排除C;选项D答非所问,排除。9.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另一场战争”始于A. 美苏两大政治集团全面对抗B. 杜鲁门宣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C. 美国推行“欧洲复兴计划”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5年”可知,“另一场战争”指的是“冷战”,即美苏之间的对抗;根据所

9、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宣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这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故B项正确;ACD项都晚于B项,排除。【点睛】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是时间是1945年。10.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称:“美国人用军事基地包围我国,用核武器威胁我们,而现在他们就会知道当敌人的导弹对准你的时候是什么滋味,我们干的也不过是小小地回敬他们一下。”这体现了A.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B. 战争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方式C. 美苏间的军备竞赛逐步升级D. 古巴的国家安全受到巨大损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包围”、“武器威胁”、“导弹对准”等信息,说明美苏军备竞赛逐步升级,对抗激烈,故答案为C项。从材料信息来看,美国在美

10、苏争霸中处于优势,排除A项;“冷战”是美苏争霸的主要方式,排除B项;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的对抗,后来苏联撤走导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1.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 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B.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C. 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D. 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只承认“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具有存活能力,强调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可替代和世

11、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说法应出现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时期,A项正确;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两种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斗争刚刚开始,B项错误;两极格局确立时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正在高潮,C项错误;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资本主义制度是新生的力量,影响力远不够强大,D项错误。12. 美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 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A. B. C. D. 【答案】D【解析】当时朝鲜和越南都存在南北两个政权,越南战争、朝鲜战争都是美国企图干涉别国内政,故项正确。 美国组织“联合国军

12、”侵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却没有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故项错误。 美国在两次战争中都提供了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故项正确。朝鲜和越南都是中国邻国,美国借战争之机都对中国的安全造成了威胁。故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故选D。13.1981年10月,率先实现与以色列与解的埃及总统萨达特被伊斯兰圣战组织成员枪杀;1995年11月,对中东和平做出很大贡献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暗杀。两位政治家的遭遇主要说明A. 中东和平进程破灭B. 中东和平进程艰难曲折C. 阿以矛盾不可调与D. 犹太人抵制和平进程【答案】B【解析】两位致力于和解的政治家被暗杀说明了中东和平进程艰难曲折,

13、故B项正确;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东和平进程的破灭,故A项错误;也不能说明阿以矛盾不可调和,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犹太右翼势力抵制和平进程,不是犹太人,故D项错误。14.商朝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创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材料所述现象A. 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B 表明宗法制已经形成C. 说明祭祖与专制王权密切D. 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答案】A【解析】“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创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说明过去注重中华民族美德的培养,A正确;B是西周时期

14、形成的;专制王权商朝尚未建立,C错误;D中等级森严不符合材料主旨。15.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明代表性青铜祭祀用品,四羊造型寓意善良知礼,外柔内刚。这反映了当时A. 青铜铸造水平领先世界B. 家畜养殖丰富经济生活C 礼制文化占有重要地位D. 王权与神权统治相结台【答案】C【解析】四羊方尊属于礼器,礼器是古代中国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是礼制文化的表现。从材料中的“四羊造型寓意善良知礼,外柔内刚”来看,反映出当时礼制文化占有重要地位,故答案为C项。A、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6.秦效律中规定凡是出现调动或离职

15、的官员,其在任时的钱财物资和账目要进行离任审计,在审计后进行工作交接,实行各负其责的原则。这一做法A. 杜绝了国家权力滥用误用B. 有利于监督官员廉洁从政C. 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D. 增强了民众监督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其在任时的钱财物资和账目要进行离任审计,在审计后进行工作交接,实行各负其责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正确。杜绝了国家权力滥用误用明显是不符合实际的,排除A。题干没有显现提高办事效率,C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民众监督”,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是:在审计后进行工作交接,实行各负其责的原则。17.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把王

16、国土地户口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此后诸侯王的子孙都得以成为列侯。汉武帝的做法A. 与刘邦一样扩大了王国势力B. 是“无为而治”的政策实践C. 体现出强化中央政权理念D. 为中外朝制度奠定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题干中“推恩令”的内容可知,地方上王国的势力有所下降,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体现出了强化中央集权的理念,故选C项;汉武帝是缩小了王国势力,排除A;汉武帝时开始摒弃“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对地方的治理,与中央官制的变化无关,排除D。故选C。18.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

17、作废。这表明当时A. 官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B. 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C 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D. 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太宗签署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可知门下省能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故答案为A选项。材料涉及的是三省六部而非三公制度,B选项排除。最高决策权是皇帝而非门下省,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科举制,D选项排除。19.明代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东厂和锦衣卫,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侦查,并有权逮捕、施刑。这反映了明朝A.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B. 中央集权遭到破坏C. 宦官权力失去控制D. 君主集权得到加强【

18、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宦官权力较大,而宦官权力来自于皇权,因此体现了皇权的加强,选项D正确,选项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君权加强而非中央集权,选项B与材料无关,排除;宦官权力来自于皇权,其权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因此不是失去控制,选项C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宦官权力来自于皇权,宦官专权意味着皇权的加强。20.明清两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作出详细的规定。这直接有利于:A. 规范官员行为,提高监察效率B.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 完善监察体系,有效杜绝腐败D. 行政与监察分权制衡【答案】A【解析】从材料“制定

19、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中可以看出,材料中这些措施有利于规范官员行为,提高监察效率,故A项正确;B项错误,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C项错误,错在“有效杜绝”;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21.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说明雅典民主A. 范围狭窄B. 方式落后C. 性质原始D. 形式开放【答案】D【解析】“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说明雅典民主形式比较开放,D正确;A、B和C不符合题意。22.古罗马法关于所有

20、权是所有人“对物的最完全的支配权”的定义以及关于占有、使用、受益、处分各种权能的理论,直接被归纳到拿破仑法典的第544条中,备受当代各国民法学界的推崇,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这表明A. 罗马法拥有普遍合理性的特质B. 罗马法具有适用性被有效继承C. 法律制定具有一定的发展性特征D. 近现代法律重视维护私有制度【答案】B【解析】“备受当代各国民法学界的推崇,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说明罗马法的理念和法律思想被不同地区适用,体现了罗马法永恒的精神,故B项正确;A中普遍合理性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与罗马法普及性相距甚远;D中私有制度材料没有体现出该精神。23.1640年,在英国的议会选举中,许多反对王党

21、(查理一世及其追随者)的人士当选为议员,王党候选人则纷纷落选。这反映出英国当时A. 议员普遍具有反封建决心B. 君主政体走向崩溃的趋势C. 君主专制的统治出现危机D. 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1640年议会选举反对查理一世封建统治的人士当选议员,反映了英国君主专制的统治出现危机,C项正确;A项是反对查理一世封建统治的议员具有反封建决心,排除A;材料体现君主专制出现危机,而不是走向崩溃的趋势,排除B;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确立,排除D。所以选C24.按照英国权利法案的设计: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

22、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这表明当时英国A. 资产阶级主导政权B. 下院成为权力中心C. 国王依然掌握实权D. 形成三权分立机制【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国王还仍然拥有很大的权力,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还需要完善,进一步限制国王权力,C正确;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出资产阶级是否主导国家政权,A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权利法案的设计的内容,并不是说明下议院是国家权力的中心,B错误;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并不是三权分立体制,D错误。25.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正式禅位嘉庆,但仍居养心殿掌控朝政;同年9月17日,华盛顿完成了第二

23、届总统任期,发表致合众国人民,退出候选总统行列。这两者都A. 改变了历史发展进程B. 阻碍了政治民主化进程C. 体现了本国政体本质D. 推动了本国政体的创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清朝乾隆皇帝和美国华盛顿总统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乾隆皇帝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美国华盛顿总统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制,故C选项正确;乾隆皇帝推行君主专制,没有改变历史发展进程,故A选项错误;华盛顿总统没有阻碍政治民主化进程,故B选项错误;乾隆皇帝没有推动本国政体的创新,故D选项错误。故选C。26.有学者认为:“林则徐在他有机会对抗敌人之前就被撤职一事,导致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他们

24、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反映了A. 革职林则徐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B. 鸦片战争尚未真正惊醒沉睡中的中国人C. 鸦片战争对中国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D. 中国较西方在军事与政治方面优势明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反映了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人仍然没有真正觉醒,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革职林则徐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鸦片战争对中国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而是强调鸦片战争尚未真正引起民族觉醒,故C排除;材料反映了中国较西方在军事与政

25、治方面的劣势,故D排除。27.一年前,郑观应出版盛世危言,“危言”前一定要加上“盛世”,不敢说已是衰世;一年后,严复却在救亡决论中响亮地喊出“救亡”的口号,自这时起的半个世纪内,“救亡”成为中国人最关注的问题。导致这一剧变的重大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极大刺激了国人的忧患意识。盛世危言出版于1894年,救亡决论出版于1895年,即甲午战争前后。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时间是184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项;八国联军侵华在1900年,不符合题意,故D

26、项错误。28.1901年,清政府下诏实施新政,慈禧太后在上谕中说:“无事且难支持,今有构此奇变(指辛丑之变)”。上谕表明清政府A. 对积贫积弱局面进行了理性的反思B. 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主动推进改革C. 推行新政旨在应对空前的政治危机D. 实行政策调整以平息民主革命浪潮【答案】C【解析】“无事且难支持,今有构此奇变(指辛丑之变)”反映了清朝实施新政的背景是辛丑之变后空前严重的统治危机,实施新政的目的在于应对统治危机,故C正确;A、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名师点睛】准中材料是解题的唯一秘籍,注意审题“上谕表明清政府”,选出上谕材料能够反映出的选项即可。2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第四条规定:中

27、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这一规定反映出A. 议会主权至上B. 分权制衡的原则C. 人民主权至上D. 政府权力过于分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可知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议会高于政府和法院,故排除A;人民主权至上强调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排除C;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政府权力过于分散,排除D。30.从1896年开始,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反映出A. 中日马关条

28、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B. 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C. 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D. 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当中并没有“建立专管租界”的内容,故A错误;日本在杭州、苏州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并不能说明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故B错误;租界的特权在马关条约之前已经存在,日本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租界的特权,从而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故C正确;1896年没有形成群众反帝斗争,故D错误。第卷非选择题31.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

29、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材料二 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摘

30、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材料三 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国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摘编自武寅等著西方国家政治制度(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根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

31、之处与不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答案】(1)办法:议会多数党领袖任首相;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首相由国王任命,对议会负责。弊端:美国总统选举耗费大量的时间。(2)理由:资产阶级在政治体制中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没有获得政治权力。特点:以和平方式进行;呈现渐进性;广大民众进行了艰难的斗争。(3)进步:实行普遍与直接的选举;工人阶级获得一定的自由和权利。不足:帝国总理及其政府由皇帝任命。认识:选举权是逐步扩大的;资产阶级选举制度存在局限。【解析】(1)直接提取材料信息,从英国首相、内阁大臣的产生方式等角度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从美国大选的准备时间长角度回答。第(2)

32、问,依据材料二“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概括得出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的依据;由材料“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概括总结出特点。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回答进步性;第二小问不足从帝国总理权力来源皇帝回答;第三小问认识结合选举权不断扩大回答。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3、。材料一中国秦代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材料二古代雅典政权机构简表机构名称主要职能人员构成产生办法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集体选举、审查、任免官员全体公民全体公民自觉参加五百人议事会常设管理机构,召集公民大会并提出议题;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从10个部落中各选50人组成抽签决定人选十将军委员会执行机构,统率军队,参与政治;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每部落一名将军各部落首先差额选举,公民大会举手表决民众法庭司法、监察机构,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普通公民从公民中抽签决定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两种不同政体的认识。【答案】材料一反映的是君主专制政体,皇权至上,家天下

34、。材料二反映的是民主政体、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两种政体只是体制不同,没有优劣之分;两种政体都创造了管理国家的政治形式,都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不同政体的产生,是由不同国情决定的;不同政体决定了国家政治发展的不同方向,对人类政治文明影响深远。【解析】【详解】根据题意所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属于君主专制政体。材料二反映的是雅典民主机构,属于民主政体的体现。除此之外,要从政体产生的原因、影响、文明多样性等角度进行说明。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出兵山东。1917年1月,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时,提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请求,英国复函同意。1

35、919年6月,巴黎和会满足了日本这一要求。山东问题的由来及解决(19141922年)材料二在1921年11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不再支持日本。四国条约签订后,在美英斡旋下,1922年2月中日两国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规定胶州湾租借地由中国收回,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20世纪世界外交资料汇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的由来。(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关系的变化及原因。【答案】由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变化:英日关系由同盟到解散。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日本矛盾加剧

36、,反对英日同盟;英日利益冲突促使同盟关系解散。【解析】(1)本小问,根据材料一“一战爆发后,日本出兵山东。1917年1月,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时,提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请求,英国复函同意”可以得出一战期间,日本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根据材料一“1919年6月,巴黎和会满足了日本这一要求”可以得出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英国复函同意。1919年6月,巴黎和会满足了日本这一要求”,根据材料二“在1921年11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不再支持日本”可以得出英日关系由同盟到解散。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一战后,美国与日本矛盾加剧反对英日同盟;英日利益冲突促使同盟关系解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