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后练习14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32785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后练习14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后练习14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后练习14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后练习14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后练习14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后练习14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后练习14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1汉官仪记载:“春三月、秋九月习乡射礼,礼生皆使太学学生。”汉顺帝使明识礼乐的宋登“持节临太学,奏定典律”。这反映了()A太学注重培养社会实用人才B太学是议定国家大政方针的场所C太学承担了礼仪教化的职能D太学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C由材料“习乡射礼,礼生皆使太学学生”可知,太学承担了礼仪教化的基本职能,故C项正确;材料未说明太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故A项错误;太学是教育场所,不是议定国家大政方针的场所,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太学对民间积极向学风气的影响,故D项错误。2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

2、。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C材料“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表明教育的功能是完善道德,故选C项;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两项均没有揭示材料的本质,排除。31871年8月,清政府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负责留美学生在美期间的中文学习和西式教育。18721875年,清廷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这说明()A留学幼童多为官宦子弟 B清廷实行教育救国政策C洋务派认同美国的制度 D清廷寻求强国御辱之道D清廷派幼童赴

3、美留学,是当时开展的洋务运动的一项措施,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因此派幼童赴美留学接受西式教育是清廷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的表现,故D项正确。4“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以上材料反映了()竹简和丝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造纸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A BC DB材料“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反映了使用竹简和丝帛有一定的弊端;“伦乃造意,用树肤、麻

4、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等信息,反映了“蔡侯纸”原料易得且便宜,故符合题意,B项正确;汉代虽然发明了纸,但主要的书写材料是以竹木质地的简牍为主,故错误;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故错误。5梦溪笔谈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其赞颂的是()A雕版印刷术 B泥活字印刷术C木活字印刷术 D铜活字印刷术B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著作,北宋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技术的一次质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故选B项。615世纪中期,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

5、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A毕昇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B科学技术推动政治新变革C宗教改革推动了信息传播D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结合D题干主要说明了德国在15世纪中期到1500年印刷厂数量的变化,结合15世纪前后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运动的史实可知,德国印刷厂数量的增多反映出社会需求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现象,故D项正确。7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是亚述巴尼拔图书馆,里面藏有大量的泥版文书。它位于今天的()A印度 B中国 C伊拉克 D埃及C根据材料“亚述巴尼拔图书馆,里面藏有大量的泥版文书”并结合所

6、学知识可知,这是两河流域文明,它位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故C项正确;印度、中国和埃及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A、B、D三项。8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这种状况()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滥觞 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C体现了服务公众的职能 D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C由材料“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可知,公众能借阅图书,这体现了图书馆职能的变化,C项符合题意;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智者运动是人文精神的滥觞,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处于14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排除D项。9

7、下列关于博物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大英博物馆是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A B C DB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错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是故宫博物院,正确;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正确,故选B项。102017年12月4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道:故宫建设发布了全新的官方网站、青少年网站、英文网站,并和谷歌合作,把故宫的文物更多地推送给国外观众;故宫新浪微博的粉丝增长到427万,平均每个月增长5万;“每日故宫”“故宫展览”APP下载量超

8、过100万。这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完善了文化的传播途径提高了传统工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人类的文化共享A B C DC材料“每日故宫故宫展览APP下载量超过100万”说明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故宫信息的传播,故宫信息的传播有利于人类文化共享,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材料也未涉及传统工业的管理水平,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殖民势力不断深入,外国传教士纷纷在中国开设学校以输入他们的宗教和文化。1839年美国人布朗在中国澳门开办的玛利逊学堂,“校中教科,为初等之算术

9、、地文及英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国体基础上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教育。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馆,此后洋务派相继在各地兴办了大量新式学校。洋务学堂将西方自然科学作为课程之一,包括数学、格物、化学、具体的技术等课程,另外开设了“四书”“五经”课程,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清政府曾先后派出多批学生赴欧美、日本学习自然科学、先进技术。1872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到1875年共派出四批120人,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为了经济、政治的发展,政府开始重视教育。1843年,贺拉斯曼主张由州政府建立公立学校;1852年,美国政

10、府颁布普及义务教育法。美国内战结束后,一些大学开始设立教育学课程。19世纪90年代,师范学院设立,之后师范院校越来越多;为适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广办工农商学院,耗费巨资修建实验室和扩建图书馆,奖励学术成就突出的杰出人才。19世纪末,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门类有100多种;1916年杜威发表民主主义与教育,系统、集中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提倡启发式教学。摘编自美国教育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说明其对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启示。解

11、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美国人开办的玛利逊学堂”“洋务学堂将西方自然科学作为课程之一”“曾先后派出多批学生赴欧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学校的类型、教学的内容、办学的目的、学校的性质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西方思想及教育的影响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从“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内战结束后”“19世纪末”这三个阶段划分;第二小问,根据美国教育和当前我国教育现状,从国情出发,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特点:教会学校产生并发展;向西方学习,巩固清王朝统治;课程设

12、置注意中西结合;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背景:西方列强入侵,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日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思想和科技不断传入。(2)阶段性特征:独立战争后,教育的觉醒:重视公立教育;教育制度法制化。内战结束后,教育的完善:加快师范教育发展;加强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和实用性。19世纪末到二战前,实用主义教育时期:重视职业教育;推广实用主义教育。启示: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提升高校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创建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高等教育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记载:“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郡县公议

13、,请名儒主之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其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据此可知,东汉时的太学()A发挥了一定的舆论监督职能B是国家的最高学府C是社会是非公道的判定机构D限制了君主的集权A根据材料“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可知,太学可以对政治、官员进行舆论监督,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太学是国家的最高学府,排除B项;材料表明太学可以进行舆论监督,但无法体现是社会是非公道的判定机构,排除C项;太学可以进行舆论监督,与限制君主的集权无关,排除D项。13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

14、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这种局面带来的效果是()A维护了社会新秩序,倡导了个性解放B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C各派势均力敌,社会得以安定D实行法治,建立起理性社会B“文化下移”现象扩大了文化传播的社会层面,促进了“士”阶层的兴起,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人才基础,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仍然处于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得以安定”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实行法治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与材料中“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

15、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不符,故D项错误。14下面为18701905年德国大学(综合大学和工程技术类大学)概况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时间教师数量学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110万)主要成就1870年1 500约351900年,柏林大学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世界一流。19011920年,全球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60人,德国有19人,几乎全与大学直接相关1880年1 800约401900年2 700约601905年3 000约70A大学教育推动科技进步作用凸显B科研已成为德国大学教育的工作重心C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D德国率先开始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A根据

16、材料“19011920年,全球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60人,德国有19人,几乎全与大学直接相关”可知,大学教育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故A项正确;材料只说明德国大学教育非常重视科研,但并不代表科研已成为德国大学教育的工作重心,排除B项;教师数量和学生数量的增加并不能说明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排除C项;表格内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15京师大学堂最初计划设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等10科。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实际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兢兢以圣经理学诏学者,日悬近思录、朱子小学二书以为的”。这反映出()A京师大学堂仍以理学为宗旨B“中体西用”成为社会思

17、潮C顽固势力竭力阻挠教育改革D近代教育未发生实质性变化D由材料“实际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日悬近思录、朱子小学二书以为的”可知,近代教育仍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故D项正确;京师大学堂最初计划所设10科中包括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等,不能由此得出其以理学为宗旨,故A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未体现顽固派竭力阻挠教育改革,故C项错误。16200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 819个,是1949年的51.3倍。博物馆1 893个,是1949年的90.1倍。全国共有广播电台257个,而1949年只有49个;电视台从无到有,达到277个。全年生产故事影片4

18、06部,而1978年仅生产故事片4部。全国图书、杂志、报纸出版几倍、几十倍增长。这表明()A经济发展促进公共文化建设B国家政策左右百姓精神生活C社会需求决定民生建设取舍D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就A由材料中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增加数量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的增强促进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未涉及,均排除。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朝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朝,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宋朝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

19、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书院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元朝官学化是元朝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朝明初一百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成化年间,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明朝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的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清朝清朝初年,统治

20、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史等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信息提取观点,本题可以从表格信息中提取“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书院发展的影响”或“民间书院开辟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书院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传播”“经济发展对教育文化的作用”等观点,然后依据提取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例如第一个论题可以从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和思想变化对书院发展的影响方面归纳回答,最后总结观点即可。答案示例一:论题:君主

21、专制的强化对书院发展的影响。阐述:唐宋以来,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政府日益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控制。唐朝时期,民间书院尚能得到朝廷鼓励;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宣扬儒家忠孝节义,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场所;元朝时期,书院负责人由官府任免,财权也受到官府节制,民间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清时期,厉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政府屡次禁毁民间书院,大力干预书院建设,书院日渐衰落。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影响,民间书院发展由盛转衰,日益被官办书院取代。示例二:论题:民间书院开辟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阐述:在培养目标上,书院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而不像官学那样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师生之间注重质疑问难,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在学术氛围上,书院倡导并推行“讲会”制度,注重学术研讨,倡导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流。综上所述,书院的教育实践,与汉代以来太学所形成的官办教育风格迥然不同,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