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盐铁官营制度早市夜市出现商人群体形成重农抑商政策A.B.C.D.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2014湖北名校调研)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
2、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A“重农抑商”思想在汉代兴盛B土地兼并较普遍的社会现实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D汉初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2013南京二模)解读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有()唐朝长安东市(局部)示意图印刷业中使用活字技术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市署严格管理市场交易邸店兼营旅店、货栈A.B. C.D. (2014鹤壁模拟)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
3、城市管理更加严格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2014江苏南京调研)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2013年重庆文综,4)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
4、便换。”文中“便钱”是()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 (2014柳州模拟)清长兴县志记载:“宋罢镇将,置巡检寨,元、明因之,本朝因之。顾商贾之辏辐而繁,而巡检之额设较省。无他,生逢盛治,巷列千所,夜不闭户,罗店百族,道不拾遗也。”这反映了()A城镇商业功能增强 B新的经济因素出现C百姓生活习俗改变 D朝廷军事力量削弱 (2014山东潍坊模拟)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由此不能得出()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松
5、动 (2013陕西三模)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出现该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时间(时代)弘治(14881505年)嘉靖(15221566年)万历(15731620年)吴江县3市4镇7市4镇10市7镇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南城市的发展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2014湖北百校联考)“禁夜”是古代的一种政策。太平广记载,晚唐诗人温庭筠就曾因“醉而犯夜,为虞侯所系,败面折齿”。宋代解除这一禁令的举措()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C保证了政府的基本财政收入D引发了我国经济重心的
6、南移二 、材料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
7、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2013潍坊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
8、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祐年间(10561063年),福建对外贸易大增,“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南部)、倭国(今日本)通商,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贩高丽。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材料二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
9、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材料三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地区对外贸易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体制内”的因素有哪些? (3)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答案解析一 、选择题解析:A的出现都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体现了政治对经济的干预。解析:D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东京汴河两岸的商业繁盛局面,D项与图片场景相符。A项体现的是严格限定经营场所的特征,B项体现的是农村集市的分布特征,
10、C项体现的是夜市的特征,均不符合图片的场景。解析:选B。题干中萧何这番话的大意是:置田宅,但不要显露富贵,自己后代如果贤能,会像我这样勤俭持家,否则田宅就会被他人兼并。这说明当时土地兼并较普遍的社会现实,故选B。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解析:C注意题干图片下方文字“唐朝长安东市”,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宋代,排除;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唐代实行坊市制度,“市”由官府严格管理,表述正确;符合史实。故C项正确。解析:选B。题干反映唐朝坊市门按时开闭,而宋代则“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说明宋代坊市界限打破,B项正确;A、C、D三项题干无从反映。解析:C18世纪中后期
11、中国“选择了陆地”是对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形象描述。解析:选C。题干材料表现了中国古代商人将资金用于购田置地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资金不能循环利用,影响了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D材料前半句大意是商旅携带便钱至诸州,可以兑换成货币,以便进行交易,由此可判断“便钱”是兑换货币的凭证。材料后半句是对“便钱”的解释:“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故可以看出“便钱”不是自由流通的支票,也不是国家发行的债券,故排除A、C两项;中国最早的纸币是交子,排除B项。解析:选A。题干材料信息反映出,自宋朝至清朝,地方上“罢镇将,置巡检寨”,以加强对地方商业活动的管理和控制,
12、这反映了城镇商业活动的发展。B、C、D三项都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解析:选D。材料信息“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说明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和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故A、C两项正确,“辄募旁邑民为佣”,可见出现了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题干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这一政策的松动,故D项符合题意。解析:D材料反映了吴江县市镇数量不断增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商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工商业市镇发展,尤以江南为盛。解析:选A。晚唐时期,对夜晚醉酒的人进行惩罚体现了禁止夜市的态度,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市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二 、
13、材料阅读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第(1)问材料一体现了以下几方面:一是敌对势力,二是倭寇,三是统治者的自大思想。第(2)问材料体现了海禁政策严重影响了百姓生计,而开禁则使海外贸易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外银内流促成税收等政策的改变。答案:(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从对外贸
14、易的形式、范围、商品种类等方面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注意对“体制内”这一限定条件的理解,即要求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政治、经济等不同角度思考阻碍商业发展的因素。第(3)问结合近代西方列强侵华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回答。答案:(1)特点:有官营(朝贡)贸易、民间(私贩)贸易等形式;贸易规模大、范围广;贸易活动频繁; 外贸商品种类多以瓷和丝为主。(任答2点即可)(2)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束缚;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商人政治社会地位不高;市场开放程度的限制;政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和税收政策的限制。(任答2点即可)(3)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进步。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被动接受工业文明,开始了近代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