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一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网讯:专家预测,一颗编号为 417 9 的小行星“ 图塔季斯 (Toutat is)” 将与地球亲近,它体积 大,速度快,一旦靠近地球,被地球引力吸引过来,爆炸威力惊人。不过,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 究员季江徽昨天告诉大家,不用惊慌,“它只是从地球身边轻轻绕过,不会撞地球”。阅读材料并结合图,回答以下各题。1. “ 图塔季斯(Toutatis)”来自的小行星带位于( )A. 火星和土星之间B. 地球和火星之间C. 火星和木星之间D. 地球和木星之间2. 如果该小行星脱离其轨道后即撞击距它最近的行星,该行星是( )A.
2、 地球B. 木星C. 火星D. 金星【答案】1. C 2. C【解析】【1题详解】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选C。【2题详解】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且它“将与地球亲近”,说明该小行星脱离其轨道后向着地球的方向运动,首先会撞击离它最近的火星,选C。【点睛】图示法记忆八颗行星的特征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可用于发电、供暖等。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 干热岩分布在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软流层4. 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壳厚度均匀B. 地幔属于岩石圈C. 岩浆主要发源于软流层D
3、. 纵波横波都能通过地核【答案】3. A 4. C【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特点。地壳平均厚度0-33千米,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应属地壳层。地壳的厚度各地不均,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岩浆主要发源于软流层;横波不能穿过地核,纵波穿过地核。【3题详解】地壳平均厚度0-33千米,地幔深33-2900千米,地核深超过2900千米,软流层33-400千米;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应属地壳层。选A正确。【4题详解】地壳的厚度各地不均,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地幔不是岩石圈,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
4、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岩浆主要发源于软流层;横波不能穿过地核,纵波穿过地核。选C正确。某地层分布有下图所示的化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 )A. 寒武纪B. 二叠纪C. 石炭纪D. 泥盆纪6. 该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是( )A. 湖泊B. 高山C. 高原D. 盆地7. 地球自形成到现在,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在地壳、动物、植物等方面,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 三叶虫鱼类恐龙C. 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答案】5. A 6. A 7. B【解析】【分析】【5题详解】读
5、图可知,图中化石应为鱼类化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鱼类产生于古生代中期的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处于泥盆纪之后,因此均可能产生鱼类化石;前寒武纪是古生代早期,此时期鱼类还没有产生,不可能形成鱼类化石,因此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前寒武纪,A符合题意。故选A。【6题详解】该图展示的鱼类化石,因此可知该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应该是水体环境,如湖泊;不可能是高山、高原或盆地环境。故选A。【7题详解】生物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演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中,被子植物出现年代比裸子植物新,A错误;三叶虫属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古生代早期,早期鱼类属于海生脊椎动物,出现在古生长中
6、期,恐龙属爬行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因此三叶虫鱼类恐龙的年代顺序是由老到新,B正确;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中,年代最老的是太古宙,年代最新是是古生代,C错误;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的年代顺序是从新到老,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B。【点睛】生物演化史:地球出现(46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出现(约30亿年前)生物演化(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性质(无氧环境有氧环境)。生物发展阶段: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
7、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8. 上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 搬运、侵蚀、堆积B. 侵蚀、搬运、堆积C. 侵蚀、堆积、搬运D. 堆积、搬运、侵蚀9. 上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A. 瀑布B. 洪积扇C. 河漫滩平原D. 河口三角洲【答案】8. B 9. D【解析】8题详解】图中a位于河流的上游山区,地势落差大,河水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b
8、位于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c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平坦,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B正确。【9题详解】图中c处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平坦,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河口三角洲,D正确;瀑布一般形成于地势落差大的地区、洪积扇形成于出山口、河漫滩平原形成于河流的中下游。目前我国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桂林山水”、“珠穆朗玛峰”、“三峡中的巫峡”、“黄河壶口瀑布”等一些风景荣幸地印在人民币的背面,称为“国家名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 图中的四个景观中,与流水冲刷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 甲和乙B. 乙和丙C. 丙和丁D. 乙和丁11. 甲图中雄伟壮丽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 地壳抬升B. 流水
9、侵蚀C. 地壳运动和冰川侵蚀D.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答案】10. D 11. C【解析】分析】【10题详解】根据图中景观特征判断,甲为珠穆朗玛峰,乙为长江三峡,丙为桂林山水,丁为黄河壶口瀑布。珠穆朗玛峰由内力作用与冰川侵蚀作用共同形成,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黄河壶口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因此图中的四个景观中,与流水冲刷作用密切相关的是长江三峡和壶口瀑布,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1题详解】根据图中景观特征判断,甲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由内力作用与冰川侵蚀作用共同形成,因此甲图中雄伟壮丽景观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C符合题意。珠穆朗玛峰是由印
10、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而成,排除A。珠穆朗玛峰的形成和流水侵蚀关系不大,排除B。单纯的冰川侵蚀作用不可能形成雄伟的景观,排除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读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不包括A. 温度B. 气压C. 密度D. 运动状况13. 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 B. C. D. 14. 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地面辐射B. CO气体C. 臭氧气体D. 人类活动15. 有关该大气层的正确
11、叙述是A. 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B. 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C. 上部热下部冷,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 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20左右【答案】12. B 13. A 14. C 15.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地球大气垂直分层各层地的气温分布、大气运动、能量来源的理解掌握。【12题详解】本题考查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整个地球大气层按其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据此判断ACD正确,B错误,故选B。【13题详解】根据图示的纵坐标,该大气层的高度位置可判断(12km至50km),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
12、而升高,符合条件的只有,而处在50km气温大于0,不符合实际特征,所以曲线符合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平流层气温先缓慢上升,后快速上升,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球大气层平流层垂直方向上的气温递变规律及其形成原因的理解掌握。读图可知,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高层大气先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后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主要是因为该层有臭氧层,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温度升高。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根据该大气层的高度位置可判断,该大气层为平流层,而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A错误;由于平流层的温度随高
13、度升高而升高,故不利于对流运动,故B错误;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大气垂直方向稳定,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C正确;读图可知,平流层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左右,D错误。故选C。某校学生设计了验证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测量,两个玻璃箱内的气温出现明显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 低层大气主要靠太阳辐射加热B. 下垫面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C. 晴朗天气不存在大气削弱作用D. 土壤对大气辐射的吸收作用弱17. 另一组学生改变实验设计,在乙箱中加入等体积的水,经测量,两箱内气温也存在差异,该实验的观测结果和
14、可解释的地理现象分别是( )甲箱内的气温高 乙箱内的气温高 海陆风的形成原理 气温的纬度差异A. B. C. D. 【答案】16. B 17. A【解析】【1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故A错误,B正确;晴朗的天气云层较薄,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故C错误;土壤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较强,产生的地面辐射强,使大气升温较快,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17题详解】水的比热容大,所以同样的太阳辐射比土壤升温慢,释放的地面辐射弱,使大气升温较慢,故甲箱内气温较高,正确,错误;海陆风是因为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大小不同,升温降温速度不同,使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从而产生海洋和陆地的风向的
15、变化和实验设计描述的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相同,正确;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同一个地区(同纬度地区)下垫面性质不同而产生的温度不同,错误,故该题选A。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压面弯曲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低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9.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温较高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8. D 19. B【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图中显示,甲处等压面凸起,乙处等压面凹
16、陷,表明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等压面往往对称相反,则丁地等压面凹陷、丙地等压凸起,表明丙地气压高于丁地;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乙地气压高于丙地。综上所述,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甲、乙、丙、丁,气压最低的是丁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材料信息表明,图中等压面弯曲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甲地气压高于乙地,表明甲地受冷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乙地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即乙地气温比甲地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中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丙、丁两地气温低于甲、乙两地。综上所述,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温较高的是乙地,B符合题
17、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等压面往往对称相反。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和海陆上空气流运动特征。据图完成下面小题。20. 由甲图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A. B. C. D. 21. 乙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A. 3时5时B. 8时16时C. 16时22时D. 22时次日8时【答案】20. D 21. B【解析】【20题详解】根据海洋的气温日较差比邻近的大陆小,可以判断虚线代表海洋气温日变化曲线,所以是海上最高气温出
18、现的时刻。排除ABC,故选D。【21题详解】根据乙图中吹海风可知此时为白天,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再结合图示即可确定出现海风的时段是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即816时。排除ACD,故选B。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发布信息,2019年上半年我国降水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华北、黄淮、内蒙古等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读“水循环示意图”,造成我国北方旱灾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 )A. 偏少B. 偏多C. 偏少D. 偏多【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是海洋水的蒸发,是水汽输送,是降水,是地表径流;我国北方旱灾的主要原因是大气降水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
19、查了水循环的环节,题目简单。某地理研学小组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做了自然界的水循环模拟实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3. 该实验不能模拟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环节是A. 蒸发B. 水汽输送C. 降水D. 下渗24. 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 更换为更长的玻璃导管 在玻璃板上多放置一些冰块 换成更大的托盘A. B. C. D. 【答案】23. D 24. B【解析】【23题详解】据图分析,烧瓶中的水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通过玻璃导管输送到玻璃板下方,遇冷凝结形成降水,降水落到托盘形成径流。但是托盘上的水无法下渗,因此该实验不能模拟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环节是下渗,可以模拟出蒸
20、发、水汽输送、降水。D正确。故选D。【24题详解】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应该是要增加降水量,可以通过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提供更多热量形成更多的水蒸气,在玻璃板上多放置一些冰块,增加冰块覆盖面,增加降温幅度、增加降温区域,从而使更多水汽凝结形成降水,达到增加托盘中的水量的目的。正确。更换为更长的玻璃导管、换成更大的托盘无法增加水量。错误。B正确。故选B。径流的形成与变化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因素、流域下垫面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下图是甲河两次相同降水量条件下形成的流量过程曲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5. 这两次降水过程( )A. 形成T1的降水,强度大B. 形成T1的降水,进入甲
21、河前的地表径流速度慢C. 形成T2的降水,历时短D. 形成T2的降水,转化为甲河径流的量,远少于形成T1的降水26. 下列人类活动对甲河流域内地表径流的形成,影响程度最小的是( )A. 旱地改水田B. 修建调水工程C. 大面积地膜覆盖D. 坡地改梯田【答案】25. A 26. C【解析】【分析】【25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T1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峰值高,径流量变化大,说明降水降度大,地表径流速度快,故A正确,B错误;T2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变化相对平缓,说明降水强度小,径流速度慢,历时长,C错。从T1和T2来看,两次降水形成径流量基本没有差异,D错。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26题详解】甲
22、河流域内旱地改水田会使农业用水量增加,径流量减少,A错误;修建调水工程,径流量会发生明显变化,B错误;坡地改梯田,坡度减小,使径流发生显著变化,D错误;覆盖地膜会减少径流下渗,但甲河径流速度快,下渗量小,故影响程度小,C正确。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点睛】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其中海陆间大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下图示意“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按纬度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 图中曲线a表示( )A. 海洋表面平均盐度B. 全球年降水量C. 海洋表面蒸发量D. 海洋表面平均温度28. 在高纬度地区,
23、南北半球海面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年降水量B. 年径流量C. 年蒸发量D. 洋流【答案】27. A 28. B【解析】【分析】【27题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副热带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对海洋的稀释作用较弱,且气温高,蒸发旺盛,故海洋表面平均盐度由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海区递减,另外,全球海洋是相通的,且通过海水运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故平均盐度的纬度差异要比全球年降水量、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海洋表面蒸发量小,故a表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的变化曲线。故选A。【28题详解】读图可知,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差异不大,且洋流对海水盐度的影响相
24、对较小,由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大,地表径流汇入海洋多,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故盐度小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1)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分别向高低纬两侧递减)(2)径流(沿岸地带淡水注入,盐度低)(3)洋流(暖增寒减)“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先例。“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据此完成下面
25、小题。29. 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B. 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C. 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D. 水下滑坡引起海啸30. 海水的密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明显的因素是( )A. 盐度B. 深度C. 径流D. 温度【答案】29. B 30. D【解析】【分析】【29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掉深”即海中断崖,由于海水性质出现差异,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少,而浮力与密度有关,因此可推测“掉深”为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少。故选B。【30题详解】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明显的应当是温度。温度高,蒸发旺盛,海水盐度相对较大、密度较大
26、,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海水的性质,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31. 下列有关土壤说法错误的是( )A. 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B. 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C. 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不全是自然土壤D. 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32. 关于土壤剖面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腐殖质层颜色较深,呈棕色或红棕色B. 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C. 淀积层有机质在此积累,含量高D. 母质层为坚硬的岩石【答案】31. D 32. B【解析】【分析】【31题详解】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
27、壤发育程度高;土层薄、层次少或分层不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低,A说法正确;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B说法正确;C.人类的耕种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C说法正确;D.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D说法错误。故选D。【32题详解】A.腐殖质层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A错误B.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B正确;C.淀积层是淋溶层淋失的矿物质在此沉淀积累,C错误;D.母质层由岩石风化碎屑残积物或运积物构成,D错误。【点睛】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性状;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会破坏土壤
28、结构造成土壤退还、肥力下降,如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b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3. 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 生物B. 地形C. 降水D. 成土母质34. 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A. 甲与B. 甲与C. 乙与D. 丙与【答案】33. A 34. D【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33题详解】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
29、,可判断出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是动物以及植物等生物因素,A正确。【34题详解】图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由材料“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可以判断出,甲为湿润地区,丙为半干旱地区,乙为干旱地区。草原一般分布在半干旱地带,可判断出丙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D正确。图b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可判断出代表草原地区土壤,代表森林地区土壤。【点睛】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故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有机质分
30、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质土。另外,土壤的干湿状况,通过蒸发对空气湿度、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也可通过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影响气候。富铝土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中氧化铝的稳定性最强,故称为富铝土。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5. 依材料推断,下列土壤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 砖红壤B. 燥红土C. 红壤D. 黄壤36. 我国富铝土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形区是( )A. 华北平原B. 东南丘陵C. 云贵高
31、原D. 塔里木盆地【答案】35. A 36. B【解析】【分析】【35题详解】由材料“富铝土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可知,土壤所处地区气候越湿润、热量条件越高,越容易使得氧化铁、铝成分聚集,对应图示可知,砖红壤地区纬度低,更加湿润,说明气候湿热,土壤中的铁铝相对含量最高,故选A。【36题详解】读材料及上题分析可知,气候越湿热,越容易形成富铝土,选项中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最为湿热,富铝土分布最为广泛,故选B。【点睛】气候越湿热,微生物分解越快,铁铝成分容易氧化,形成酸性较强的土壤,温度越低,微生物分解
32、慢,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越高,所以我国南方地区土壤酸性强,东北地区土壤较为肥沃。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植被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下图是我国某地典型植被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7. 该植被指示的环境特征是( )A. 干旱B. 湿润C. 炎热D. 寒冷38. 该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A. 热带荒漠B. 热带草原C. 温带荒漠D. 温带草原【答案】37. A 38. C【解析】【分析】【37题详解】从图中看,我国某地该植被地下部分的根系发达,地上部分却矮小,可知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该植被为了吸收地下水分,根系发达,A正确。故选A。【38题详解】我国某地该植被地下部分的根系发达,地
33、上部分却矮小,可知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所在区域主要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我国没有典型的热带荒漠植被,故选C。【点睛】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的深,生长范围广,有利于吸收充足的地下深层的水分。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地表水缺乏。湿润区植物根系浅。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下表为对横断山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自然带海拔/m3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39. 自然带V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
34、 热带草原B. 常绿硬叶林C. 常绿阔叶林D. 针叶林40. 与I相比,自然带I蝶类种数较多的原因可能是( )A. 光照时间长,且强度大B. 气温高,生物种类多C. 年降水量多,且变率小D. 人类干扰少,植物种类多【答案】39. D 40. D【解析】【39题详解】由表格中信息,自然带V相邻两侧的自然带分别是针阔混交林、高寒灌丛草甸,结合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V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针叶林,D正确。热带草原属于热带植被,与题不符,A错误。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类型,B错误。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植被,与题不符,C错误。故选D。【40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自然带I为热带季雨林,自然
35、带II为常绿阔叶林,与自然带I相比,自然带I蝶类种数较多的原因可能是人类干扰少,植物种类多,D正确。光照时间长,强度大,以及年降水量多,变率小对蝶类种数影响小,A、C错误。自然带I海拔比自然带I高,故气温低,B错误。故选D。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41. 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A. 蒸发量减少B. 下渗量减少C. 径流总量增多D. 气候更加湿润42. 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A. 涵养水源能力变强B. 自然灾害减少C. 生物多样性增加D. 土壤肥力下降【答案】41. B 42. D【解析】【41题详解】图中显示,橡胶林的蒸发量
36、为1037mm,而原始生态林蒸发量为969mm,A错误。图中显示,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水量则会减少,B正确。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由于橡胶林降水较少,蒸发更多,所以径流总量减少,C错误。图中显示,与原始生态林相比,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使得气候更干燥,D错误。【42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判断,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下渗量减少,则涵养水源能力变差,A错误。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B错误。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由混交林变成单一树种的橡胶林,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D正确。杏仁桉是世界上最高的树种,主要生长在澳
37、大利亚草原上,其经济价值很高。杏仁桉树干很少枝杈,只有顶端才生长出枝叶且叶片侧面朝上,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被誉为“抽水机”,在热带湿润地区,又被称为“防疟(疟疾)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3. 杏仁桉叶片侧面朝上的主要原因是( )A. 增大与阳光的接触面B. 滞留更多雨水C. 减少水分蒸发D. 减少地面投影面积44. 杏仁桉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颇受欢迎,主要是可以( )A. 排干沼泽B. 增加地下水C. 建造房屋D. 增加木材【答案】43. C 44. A【解析】【分析】【43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杏仁桉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地处热带地区,蒸发旺盛,“只有顶端才生长出枝叶且叶
38、片侧面朝上,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叶片少且叶片与阳光平行,是为了减少阳光照射,减少水分蒸发,C正确,A错误;叶片与阳光平行不利于滞留更多雨水,B错误;该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对减少地面投影面积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44题详解】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被誉为“抽水机”,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有助于排干沼泽,形成耕地或作为其它用途,因此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颇受欢迎,A正确;会减少地下水,B错误;沼泽地势较低,易积水,不利于建造房屋,C错误;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会影响其它木材生长,不利于增加木材,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
39、、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5. 我国六大区域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A. 西北地区B. 西南地区C. 中南地区D. 华东地区46. 六大区域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 )A. 山地B. 丘陵C. 平原D. 高原【答案】45. B 46. C【解析】【45题详解】图中纵坐标表示灾害点数,横坐标代表区域。直接读图即可看出,西南地区地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的灾害点数最多,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46题详解】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多发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而平原地势低平,因此上述地质地质灾害少。故C正确,A
40、、B、D错误。故选C。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47. 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有( )支流多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流域内落差小气候异常湖泊淤积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下游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弱A. B. C. D. 48. 下列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A. 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B. 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联系的水道C. 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排泄洪水D. 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和整治入海入江水道【答案】47. B 48. D【解析】【47题详解】淮河支流众多,来水量大
41、,对;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南侧支流比北侧先进入汛期,错;流经第三级阶梯,流域内落差小,排水不畅,对;由于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河流含沙量大,造成湖泊淤积,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又地势低平,导致河道淤塞,泄洪不畅,正确;淮河流域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大,加剧旱涝灾害,与气候异常无关,错对,读该题选B。【48题详解】淮河治理的措施主要是: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以控制洪水;中游利用洼地、湖泊修建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扩大泄洪通道,故D正确;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主要是针对我国长江流域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下降采取的恢复湖泊生态的对策,不是淮河流域的治理措施,故
42、A错误;洪泽湖能够调蓄洪峰,降低涝灾发生,所以应定时清淤而不是截断联系水道,故B错误;京杭运河水并未和淮河水连通,无法利用京杭运河泄洪,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下题。49. 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A. 水土流失B. 滑坡、泥石流C. 冻土D. 火山50. 为减轻图示地区地质灾害的威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 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就可以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C. 依靠工程、生物措施,杜绝地质灾害D.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答案】49. B 50. A【解析
43、】【分析】【49题详解】由图示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且是我国此类灾害的多发区。所以选B。【50题详解】为了减轻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威胁,在西南地区要对这几种主要地质灾害进行科学研究,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及时发出预报,以减轻这些地质灾害的危害。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但不能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依靠工程、生物措施,是不能杜绝地质灾害,该地区范围大、人口多,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不切实际,所以选A。【点睛】火灾是森林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自2019年9月以来的澳大利亚东部森林大火持续肆虐,是当地史上最严重的火灾。图一为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
44、11月7日拍摄的山火烟雾扩散及周边区域的照片。图二为“澳大利亚不同地区最容易发生火灾季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1. 图一所示区域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是( )A. 春B. 夏C. 秋D. 冬52. 11月7日,防止悉尼附近地区森林大火蔓延的最佳做法是( )A. 疏散着火点西南方向的居民B. 优先发布抢救野生动物预警C. 及时实施当地的西水东调 D. 清伐着火点东侧的地表【答案】51. B 52. D【解析】5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图示区域发生火灾位置在大分水岭东侧,澳大利亚东南部,结合右侧澳大利亚不同地区容易发生火灾季节分布图,图示区域附近火灾多发生在夏季,夏季气温高,持续高温,加之降水少
45、,容易发生火灾,故选B。【52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烟雾飘向东北方向,在风力作用下,火势向东北方向蔓延,所以应疏散着火点东北侧居民,清伐着火点东侧的地表,A错、D对。发布抢救野生动物预警,B错。分水岭东侧水资源丰富,西侧降水少,不适宜实施,且及时实施西水东调需要较长时间,C错。故选D。二、综合题53.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南美洲附近海域海洋表面盐度分布图(单位:)(1)a海区盐度比b海区盐度_(高/低),分析原因。(2)c海区盐度比b海区盐度_(高/低),分析原因。【答案】(1)低;a海区有大量河水注入,盐度降低(2)高;c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或b海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解析】【
46、分析】本题考查海水盐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考查对区域的认知。【详解】(1)从数值上可知,a海区的盐度比b海区的盐度低,原因是a海区有径流汇入,盐度低。(2)c海区盐度比b海区盐度高,从图上看,c海区位于南回归线穿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量大,盐度高。【点睛】54.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图1是北京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图2是北京城市环流模式图。全市近年来共完成绿化造林16万亩,植树1792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50.5。(1)观察图1,说出北京近地面气温的分布特点。(2)形成这种气温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双选)A.城区人口集中,工业发达B.城区的降水量多C.
47、郊区空气中的尘埃多D.郊区的绿地多(3)根据图1所示信息,用箭头在答题卡上的图中画出北京市的热岛环流。(4)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北京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图2中ABC三处的 地(单选)。(5)其对北京市环境治理的最主要作用是( )(双选)。A美化环境B涵养水源C保持水土D净化空气(6)根据图1,如果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城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图2的A、B、C三地中的 地。(单选)该新厂址对北京市环境保护的主要意义是避免了( )。(双选)A工厂排放的废水从近地面流向北京城区B工厂的固体废弃物对城市的污染C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
48、向北京城区D工厂产生的噪音影响北京城区【答案】(1)自市区向郊区递减(市区高,郊区低;市区高于郊区)(2)AD(3)(4)A(5)AD(6)C;B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郊环流知识。城郊热流属于热力环流的实际应用,掌握热力河流的原理即可准确作答。【详解】(1)由图1可知,北京近地面气温市区高,郊区低;自市区向郊区递减。(2)气温自市区向郊区递减,说明市区人工热源多,升温快,与郊区之间气流交换弱。从人工热源角度考虑: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从升温角度考虑: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如混凝土、柏油路面、各种建筑墙面等,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
49、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从气流交换角度考虑: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阻碍气流通行,使城市风速减小,热量不易扩散。故选AD。(3)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所以市区气流垂直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郊区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近地面空气从郊区流向市区,高空气流从市区流向郊区。(4)为减轻对城区环境污染,工业区一般建在热力环流圈之外;绿色植物具有消除噪音、吸收有毒气体、吸附粉尘的环保功效,因此一般在工业区与城区之间建有绿化隔离带。故北京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图2中的A处。(5)环境问题在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在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因此绿色植物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作用主要在乡村,在城市主要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故选AD。(6)为减轻对城区环境污染,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建在热力环流圈之外,故选C。由材料可知,迁出的企业是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污染物主要是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迁出后远离城区,在热力环流圈之外,因此可以避免固体废弃物对城市的污染、避免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北京城区,BC正确。